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文弱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文弱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散文)


作者:任宋丹 布衣,49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1发表时间:2019-01-11 12:55:57

【看点】文弱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散文) 平时,我们一说到书生,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文弱”,这个词按正常理解应该是中性或略带贬义,但是其实有一段时间,它却是一个扎扎实实的褒义词。在《世说新语》里,文弱还和可爱联系到了一起。其实在古代,书生并不等于文弱。文武兼备的书生也不在少数,比如说阳明学的祖师爷王守仁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书生。
   在历史上,除了宋朝,其实中国的文人一直是尚武的。王守仁也是历史上一位文武双全的大神。按照惯例,像历史著名人物来到世间,总会有点与众不同的征兆。王守仁也一样,他的与众不同表现在严重晚产上。通常孩子从孕育到出生,需要九到十个月,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十月怀胎,但更多的时候根本用不了十个月。可王守仁是晚产,耐力比较强,他十四个月的时候才出生。估计他母亲分娩完的时候,都要感动地说:“你这孩子可太难等了,还以为你定居了呢!”不光如此,据说在王守仁出生之前,他奶奶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面有一位神仙抱着一个孩子从云中飞下来,送来一个男孩儿。估计他奶奶也是想孙子想疯了。不过总算得偿所愿,虽然等待的时间比较久,但相信家里面还是很喜欢小王的,他的爷爷还以他奶奶梦境为蓝本,为王守仁起了一个乳名,叫王云。
   这名字,确实有些草率,大概王守仁也对这名字不满意,所以他从出生开始,直到五岁都不会说话。可是,传说他很爱看书,并且把他爷爷读的书都默默地背了下来。这是一个让人难以解释的行为,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什么会主动背那么多书呢?如果王守仁的这个属性是真的,不得不承认,这实在是对众学渣的一种伤害。
   后来有一位高人经过他们家,看见了未来的王阳明大师,认为他十分不凡,于是提议给他改个名字。从那以后,他才真正改名叫王守仁。这个名字在《论语》里是有出处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意思是说,知识和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了,如果不能用仁义来守护它,即便现在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
   不过总体来说,王守仁这个名字绝对算取成功了。因为传说换了名字之后,王守仁立马就开口说话了。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游历,纵观山川形胜,领略边塞风光。由此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他甚至为了求学,差点把结婚给耽误了。这对单身人士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据说王守仁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准备和诸家的女儿成婚,可是在结婚那天,大家都找不到他了。他岳父整个人都懵了:“新郎是逃跑了吗?”一家人开始到处找,原来王守仁这天在外面闲逛时遇到了一位道士。看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便跑去向道士请教学问。道士先给他讲解了一些养生术的要领,接着又互相打坐。当然,也可以给他们编上点对话,制造点氛围。
   “你知道,修道的目的是什么吗?”
   “道长,在下觉得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白什么才是道。”
   “嗯,有人修道是为了求道,而有人修道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出路而已。你知道,何为出路吗?”
   “在下以为,就是谋生的工作吧。”
   “你知道找工作是为了什么吗?”
   “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丽!”
   “那为什么要让生活变得更美丽呢?”
   “在下不知。”
   “那当然是为了娶媳妇儿了。”
   王守仁顿悟:“道长,我明白了。我得赶紧回去结婚了。”
   不过,据说王守仁的岳父是第二天才找到他的。但这婚还是得结,礼金很重要。所谓“先成家后立业”,成家之后的王守仁,的确显示出了更加出色的才华。他去拜访了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娄谅,想继续进修。娄谅就向他传授了格物致知的学问。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儒家的一套自我要求的体系,我们总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就源于《礼记.大学》。在这几个词前面还有四个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以完整版应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这个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呢?它在历史上其实是有争议的,但是相信王守仁学的那个概念应该更接近南宋朱熹的解释,那就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领悟,来追求完善的智慧和知识。通过研究事物来接近真理,这听起来就像咱们现在很多科学家正在做的事。所以这在当时的王守仁看来,也肯定是相当先进的想法。直到后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还一直把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称为“格致”,其实就是“格物致知”的简称而已。
   既然知道了接近真理的方法,下一步就该实践了。于是王守仁就准备实践一下格物致知。于是王守仁迅速锁定了自己第一个准备“格”的东西,那就是竹子。他发现自己单位旁边有好多竹子,王守仁心想:“既然格物就可以接近智慧,我就格竹子吧,上班下班都能格,很方便。于是他埋头格竹,也就有了庭前格竹的典故。
   据史书记载,王守仁对先儒的经典理论深信不疑,他相信一草一木,都包含着智慧。于是就这么锲而不舍的格竹,最后竹子没格出啥来,把自己给格病了。这严重打击了王守仁的信心,王守仁想:“我格竹格得这么认真,怎么会把自己格病了呢?肯定是哪里不对。”逐渐,他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在对先哲思想的批判中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心学。
   王守仁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改动。他认为,格物其实是格心。也就是说,以后不用再没事对着各种事物去格了,只要格自己的心就可以。在王守仁的理论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良心,而良心就是引导自己最好的老师,而格物的过程也被称为致良知。可是光自己闷着头跟自己死磕也不行,还得知行合一,这叫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王守仁创作完这个学说以后,一时间拥有了无数粉丝,大家可能觉得,这至少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嘛。后来王守仁发展了不少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里还包括国外人士。也只有经得起推敲的理论,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把它奉为经典。
   像王守仁这样,没有自己满意的学说,就自创学说,即使在古代的强人当中,绝对属于强人了。不过王守仁不仅仅在文学上面有造诣,他在武学方面也有成就。据《明史》记载,“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王守仁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考中了举人,学业大有长进。只是他更加喜欢谈论军事,而他对自己的定位显然不是文弱书生,所以他还培养了自己的另一个特长,那就是射箭,传说是百发百中。没过几年,他又考中了进士,算是正式的成为了国家公务员,得了个六品的官职。但他为官之初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亮点,因为他一开始跟人打交道的时间比跟竹子打交道的时间要短得多。
   直到后来,江西一带出现了好多盗贼,王守仁的作用才逐渐显示出来。当时王守仁的领导兵部尚书王琼特别赏识他,对他进行了大力推荐,所以这一次剿贼,就让王守仁去了。王守仁过去一看,果然了不得,这些贼不仅各占山头,而且都各自称王了,十分猖狂。可同时,王守仁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在官府之中有不少盗贼的耳目,于是他就把那些又老又狡猾的仆役叫到身前来,一番责问和教育。
   那些负责给盗贼报信儿的仆役都果断地叛变了,此消彼长之间,原来给盗贼报信儿的人变成了给王守仁报信儿的人。王守仁的确是有一手,玩起了信息战,没过多久就把盗贼们都打懵了,连破四十多个寨子,斩杀、俘虏几千人,弄得盗贼们不禁仰天长叹:“盗贼也是人。”王守仁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为患数十年的贼们打的无家可归,附近的老百姓都把王守仁当作神一样崇拜。
   不过王守仁的成绩还不止这些,他还平定了宁王之乱。同样用了信息战的战术,派出了好多间谍去扰乱宁王的部署,最后害得宁王贻误了战机。仅仅三十五天,宁王就被王守仁生擒了。
   其实做个书生很不错,但一定要做到像王守仁那样的才过瘾。

共 30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文章一开就说:其实在古代,书生并不等于文弱。文武兼备的书生也不在少数,比如说阳明学的祖师爷王守仁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书生。然后讲述了王守仁的出生,是那么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在腹中十四个月。紧接着,又说他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后来有了王守仁这个名字才开始说话。这些故事性的叙述,是的作为书生的王守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作者说,王守仁不仅仅在文学上面有造诣,他在武学方面也有成就。据《明史》记载,“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读完这篇作品是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书生,不是文弱的尤物,而是文武双全的群体。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去年我去一个信息化部队看望战士们,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掌握着嘴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该说是书生,但是他们都是一把铰刀,时刻对准敌人的心脏,战斗力极其强大。再比如我们的导弹部队也是有很多所谓的书生组成的,纵观历史,书生真不应该是文弱的代名词。作者创意新颖,叙述明晰,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太行飞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1-11 12:57:52
  欢迎赐稿,学习了。
太行飞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