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古老的传说(微小说)
卧龙镇有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百谈不厌。在那个古老的传说中,某年某月某日,卧龙镇上空阴云四合,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阵紧似一阵,宛如天崩地裂一般。眨眼之间,却又云开日出,一切复归于沉寂。此时,人们不无惊诧地发现,有一条巨大的乌龙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其情其状显得万分困窘而又痛苦不堪,不能不令每一个观者为之动容。
人们奔走相告,这一消息很快就传播开去。随后,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
这一亘古未有的奇观,对于每一个围观者来讲,都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一回,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一个个也就难免为之喋喋不休,彼此议论纷纷:
嗬,都说天上有龙,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回算是让咱们见上了!
虎行从风,龙行从雨,可好端端的,它一条真龙咋就落到了这一步田地呢?
哼,十有八九是犯了律条,遭了天谴吧!
也对,准是玉皇大帝罚它下凡受罪来了!
啧啧,这也太可怜了吧!
……
那一条乌龙似已失去知觉,它俯伏在地,一任众人品评鉴赏。无论是褒是贬,它都无动于衷,仿佛那一切都与它无关似的。偶尔,它缓缓地抬起那一颗硕大的龙首,昂扬向上,直指苍穹,久久不动。
细心一点儿的人们终于有所发现,从那微微开启的龙眼中已潺潺地流出两行泪水,一颗颗晶莹剔透,大如珍珠,落地有声。观其形闻其声,令围观者们心中隐隐作痛,一个个肝胆俱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不知是哪一位好事者倡议在先,大家慈悲为怀,齐来响应。有人端来精美的食品,纳入乌龙口中,让它聊以充饥;有人端来一盆又一盆的清水,泼洒在乌龙的身上,此举虽无太大的作用,却也可解燃眉之急,让那燥热的龙体为之一爽;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捐出大笔钱财购置了材料,众人又齐来帮忙,顷刻间为那乌龙搭成一个大而又大的凉篷,从此也就让它免去烈日曝晒之苦。
尽管采取了以上种种举措,却也只能为那乌龙减少一些痛苦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日一多,乌龙的处境也就显得越发困窘。不知始自何时,它身上已经繁衍出无数小而又小的蛆虫,拥拥挤挤,爬来爬去,直弄得它奇痒无比,痛苦万状。偌大一条可以呼风唤雨的巨龙,竟为一群小小的蛆虫所困,以至一筹莫展。
这一惨状,让人们坐卧不安,寝食俱废。情急之中,有人振臂高呼,发起一个行动。那一日,方圆百里之内,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已达街巷一空的地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以万计的人们,一起跪在乌龙面前,一揖到地,祷告上苍。
那真是一个悲壮已极的场面。人头攒动,呼号不断,感天动地。这种情形持续一个昼夜之后,终于有了回应。仰望晴空,但见一块笸箩大小的云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飞而来,直至人们头顶上空稳稳停住。几声炸雷响过,当即乌云四合,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瞬间已是水流如注。
人们不约而同地呐喊着:乌龙,赶紧飞起来吧!乌龙,赶紧回到天上去吧!
在人们那一团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中,乌龙随那一道道闪电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一番盘旋飞舞之后,它又引颈弓身,一连向地面俯冲三次,俨然一副施礼之状。而后,乌龙回身重上云天,摇头摆尾,依依不舍地渐渐隐去。
嗣后,每一年的春夏之交,此地总要出现一次龙卷云或龙卷风现象,却从不曾带来任何相关危害。所以大家都说,那一定是乌龙显圣,看望这一方百姓来了。
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究竟始自何年何月,因为年代久远,早已无从考证。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此地一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人们都说,这是乌龙报恩,赐福一方百姓,可谓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