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枯弯豆坛子張家港 (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枯弯豆坛子張家港 (散文)


作者:張生財 白丁,2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65发表时间:2019-01-14 09:24:02

那时候,張家大湾的人们,从一个个香甜的梦中醒来,第一件事打开大门,就能挤眉弄眼地窥视门前“張家港”那边天际中的一轮红日,她像个刚出嫁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儿,娇柔迷人,令人消魂。不管是热天,还是冷天的这个时侯,这个新媳妇总是第一个先瞅着这边“張家港”,然后就悄无声息地走过来。
   “張家港”北连“无坝沟”(“无坝沟”的取名有人说它伸向三方,方方都是沟连沟没有终结的坝子,所以叫此名;也有喊“无洼沟”,也有人称“无儿沟”,还人说是“吴儿沟”,“无娃沟”,“吴儿沟、无娃沟”有说法是一家姓吴的在此住没生子特叫出来的名儿,总之无法考证)。“无坝沟”(多数人称)西连“王儿坑”,再拐向“清苗土田”;南顺“張家大湾”台前,向西弯着延伸至邻居立字头的“小章儿湾”台后,如一条巨蟒爬到常有货船行驶的“化港河”;东握庙场西的荷叶塘,荷叶塘又挂庙场后沟,后沟再分岔一方转向北“龙儿井”(沟名),一方继儿向东又拐东北向“文丹桥子”沟(“文丹”女人名),“文丹桥子”又通大肖台的沟,总之没有终点。
   “張家港”古时有一定“杀气”,它有一个很强硬的看点——人多台大,强盗、抢犯都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如此,有些小商船都把这里当避风港,个个不厌其烦地把船弯着停靠在此,然后到“化港小市”去赶“热场”(如今叫“消遣”)。那个时候,这一带流行一天中赶三个“热场”:早晨赶“帽子黄场”,就是现在的黄场村,原先犁、耙、车、耖们,看它是一天中的第一个“热场”,就赏赐了一顶帽子,叫起“帽子黄场”了(还有人叫“洗脸场”);上午10左右“帽子黄场”开始冷落,就赶起“化港”;晚上“化港”萧条后又赶老杨场……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单说“張家港”吧。它约有4000多米长(不包括延长的小沟窄涧),宽约50多米(拉扯平均,最宽处达80多米),深2.5米。水面上常荡起一圈圈粼粼波纹,不定时地还会看到鳞光闪闪的鱼儿浮出水面追逐嬉戏,一次又一次呈现出浪花在晨辉的柔光中跳跃。
   港內靠住户那边水与坡交接处,碧绿的蒿茼丛中,有淘米,洗菜,清衣服用的浦台时隐时现,有长清石板搭成的,有不能再在禾场上碾谷压豆的石磙垫成的,有用枯木树桩支撑架成的,还有的用沉台砖,片子砖砌成的。有地段格外稠密,有地段很稀疏,看得出有一户一个的,也有几户供一个的。此时此景会让人想起那遥远的古老情歌“太阳当顶正当阳/姐儿下河摆衣裳/脚踏跳板上/手拿棒头往上扬/一摆衣裳二望郎……”。
   东头:“月亮当顶真酸凉/嫂我孤枕睡冷床/晨起偷把叔儿看/羞脸媚眼躲入房/细腰均腿勾他肠。
   西头:“瞄啊瞅/瞟哟望/白天还算过得去/五更死人就是想/哥呵,我真不能尝”清韵悠扬,催人胸怀的民歌声在这水面上婉转扩散,荡气回肠。
   “張家港”是现在还健在的老爷老奶们童年时曾呼吸新鲜气息非常浓的地方,她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记忆。港中那绿荷一片片,菡萏一支支,点缀,渲染了每一个个夏天。特别是那翠荷中星罗棋布挤出的尖尖小荷,她们像是小孩踮着脚,扬着头看稀奇的高低小脑袋,怪精怪精的,还有荷叶间那亭亭玉立的红莲迎风起舞,如时装表演的少女们,千姿百态,彰显港湾中极高的生命活力。
   “張家港”它更精点之名是:鱼类之多,鲩鱼之大,捕之不尽,吃之不完。
   “鲩鱼”(现称草鱼),它分两种,一种是青鲩,另一种是普鲩,青鲩就是背上一条脊都是青黒色,长长的身体,大大的肚子,凸显大的嘴巴,在水里跑起来,就是在飞,若是没强有力的手、膀是抓不住它;而普鲩就没背上那个黑标记了。儿时我就听老人们说过,就这“張家港”里的鲩鱼,有像猪娃子肥,像门板长似的大,抓住它时,要用两三个人才能制服于它,抬上岸。那时捞鱼的人们非常团结,如是有人鱼俱里穵着“那家伙”,就主动放起手中的鱼俱前去帮忙,直到弄上岸,方才又下港拿起自己的鱼俱去自己捞。捞着了“大家伙”的人,即便是家里人多,煮后美美地饱一顿也吃不完,还需切成一块一块用盐腌后,用太阳晒几日,吊在家里每年冬季挂腊猪肉的钩上慢慢吃。那时只要想鱼吃,天天“有鱼”,年年“有鱼”。晴热天除下水捞鱼外还可随意用“滑盆”(又叫摸盆)摸鱼,或者在滑盆底下系原式的“鸡公车”,橇(qiao)起棑(pai),人站在上面撒网捕鱼;若是雨天,也可随意用垂钓的形式钓鱼吃。形象一点说,“張家港”就是“張家大湾”人们常去捞,又捞不完,就像你我他家家户户装米的“穵米坛子”。
   那时候,特别是夏天高温的中午,是戏水避暑的时辰,人们常常就自发组织起来,到港里去捞鱼,有时是本張家大湾的家家户户,也有时是几个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就连两三里路外肖家大台的老少爷们,也拿着撒网子,赶罾子,竹罩等鱼俱浩浩荡荡地开进“張家港”,那架势在港內真似“天网恢恢”呵……
   “鲤鱼”(俗称鲤拐子),它不凸的嘴巴,宽而大的肥肚,让人钟爱,特别是夏天的晨早,你若是路过这港边,会看到多而大的鲤鱼在坡草边漂勾外联,追来抢去地庆祝新生命的来临——“扳籽”(产卵)。此时你一定想去“亲”她,而你又“吻”不着她感到万分遗憾。
   “银鲫”,它与鲤鱼一样都是底层鱼,除少部份被捞鱼大军逮着,大多还是贪吃在鱼钩上而被宰杀,它们一般是在水底活动,用鱼俱很难捕到。
   “赶鱼”,长长、扁扁的身子,大尾巴,红眼睛,尖尖的长嘴。它的食物主是追赶“鲷子”(鲷鱼),有时猖狂到能降伏的鱼都吃,有人说,这港里有比锄头把还长的赶鱼,不只一条两条,是有很多条喔……
   轻佻飘浮的“鲷子”,除被“赶鱼”追杀处,就是小学生们放学归来,在余晖横照的傍晚,用特细长的鱼杆“嬉耍”着;还有鲜嫩少刺的“鲢鱼”,现代人特耆好的观音垱特创的“水煮才鱼”(黒鱼),“泥鳅”,“鳝鱼”,“虾子”等等应有尽有。
   秀丽的港水,还逗来了不少鱼鹰在这儿平伸两翼地滑翔,只要一见到鱼的踪迹,立马俯冲下来,非常俐索地叼起鱼儿猛烈地斜刺上空,。鱼鹰们也老是来这里,把“張家港”也当着“枯弯豆坛子”了。
   我们再看长长蜿蜒的港坡处,被怪枊弯杨粗根盘绕,那望而生畏的古兜阴深洞穴,夏天有借着树根隐蔽身形而慢慢游动的各类,有在这里阁阁,刮刮,果果地高歌青蛙;还有凑乐热闹的癞皮蛤蟆、水獭、黄鼠狼等等。特别是扎眼的蛤蟆格外注目,借它身上与青苔砖色相似做掩护,向上张着大扁嘴猛吸气,那可怜的小蚊儿们像吃了迷魂药似地直向它嘴内钻,食欲旺盛的蛤蟆津津有味地贪吃着呢。无论它多么引人,还是茣过于“乌龟王八”,乌龟有叫“烧乌龟”、带黄色又称“金龟”(一般做观赏);王八的名字也有几个,除王八外还叫:“团鱼”,“鳜鱼”。现代人桌中美味佳肴的“乌龟王八”,它们的豪宅府邸便是这里,那个时候它不知勾来了多少憋袋挂篓的人,在这儿倾箱倒箧,满载而归。
   如今的“張家港”已分成几截,有地段打上垱养着鱼,还有地段被涠阻变窄成为流水涧,有地段填平变为了粮田,总之昔景无存。可令人更为唏嘘的是,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征用成为厂房地,这气落游丝的零星影儿将再次灰飞烟灭,往后的日子,就只有那个曾是刚嫁来而羞答答的媳妇,每天早晨按部就班地照常在这里了……
  

共 28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丰富的资料内容,叙述故乡張家湾的張家港,从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到民风民俗,再现了这个美丽的水乡港湾,特别是各种鱼类资源,更有自己的许多童年记忆,浓浓的乡土气息。优美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01-14 09:25:00
  优美的散文,叙述故乡張家湾的張家港,从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到民风民俗,再现了这个美丽的水乡港湾,特别是各种鱼类资源。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