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母亲(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母亲(散文)


作者:彩虹雨晴 布衣,25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0发表时间:2019-01-14 19:10:59

【看点】母亲(散文) 我家卧室的迎门处是一个半圆形的组合柜,齐腰高的柜面上,放着厚厚的一沓病历。每次进去的时候,我都会看上一眼,但每次都不敢细看。
   病历上写着母亲的名字,死亡两个字,显得格外扎眼。自我第一次看过之后,便没有勇气再看第二遍。而那个病历,便一直在那儿放着。
   不知不觉间,母亲已经离开九个多月了。
   一直想着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一直也没有勇气开始,直到今天。
   母亲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没有文化,基本不识字。她和全国很多普通家庭的母亲一样,没有辉煌的人生历史,也很难对母亲的人生做一个完美的总结。叙述起来,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
   母亲最后的十几年,有抑郁症,也有点老年痴呆。我们姐弟四人,只有二姐在老家工作,三姐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每次回家探望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和父亲拉拉家常,母亲经常在旁边安静地坐着,时不时地看着我们的表情,陪着笑一下。或者她自己一人,在我们的建议下,蹒跚地在屋内走一走,或是走到窗台下,静静地看着高楼下远方的街道,很长时间不动,不知道在想什么,抑或什么也没有想。
   母亲出生于1937年,身份证上的月份和日期是父亲随手写上去的,不是真实的生日。除了66岁和80岁时,母亲从未庆祝过生日。
   母亲幼时家贫,解放前曾跟着姥姥在家乡周边乞讨,听她说某个有钱人为富不仁,到他家门口要饭时,不但不给,还放狗咬人。建国后生活安定了些,1957年家乡发大水,很多人被困在村里,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妇女、小孩,坐在面瓮里,被一些男劳力用绳子,拖到大坝的高地上。1958年大跃进,1959年挨饿,按母亲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村外的树皮都被扒尽了,放眼望去,全是白花花的树干。小孩们都很老实,有气无力地靠着墙跟。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挨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按照母亲的话说,“你们都没吃过苦,不知道挨饿是啥滋味”。
   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一直很忙,白天忙着下地干活,回家后忙着喂猪、喂羊、喂鸡,又忙着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忙着做衣裳,那是七十年代,做衣服是可以在生产队里换取工分的。而工分呢,就是我们姐弟四人能吃饱饭的口粮。
   和普通农村妇女不同的是,母亲会裁缝,而且做的非常好,在老家十里八村的很出名。母亲十几岁就在谢集镇学裁缝,几年后又在陶庙镇的庙宇旁边,自己搭了一个简易小屋,一个人在那里做衣服。她不识字,可记忆力非常好,谁家送的布料,要做什么样式的衣服,量过的大小尺寸,都在她的脑子里。过几天别人来取时,分毫不差。
   从小到大,我和姐姐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穿的鞋子,都是母亲做的,直到后来开始买衣服为止。
   记得我出门上大学时,母亲提前做好了好几身衣服,还把所有的袜子,该缝补的都缝补好了。又塞给我二百元钱,叮嘱我要学会照顾自己,不能太节省了。那是八十年代末,我家生活水平很一般,父亲虽然是县里的主要领导干部,但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母亲。记的1983年左右我在郓城时,那时父亲的工资收入才三十几元,一次母亲曾神秘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妈妈这个月挣了多少钱?”不等我回答,她又伸出一个手指头,压低了声音说:“一百!”
   母亲精于持家,除裁缝以外,即便从农村搬到县城去了之后,母亲还念念不忘养殖。从最初的鸡鸭鹅,到后来养兔,每一项虽然耗时费力,但积少成多,也是不错的收入来源。我中学时,便经常跟着母亲骑车到县城郊外的田地里割草,割回来喂兔子,以后剪兔毛。
   说到骑车,眼前便会浮现出很多母亲骑车的情景,历历在目,如在昨天。
   母亲个子不高,应该是四十岁左右才学会的骑车。当时还是在老家的农村,我那时有六七岁的样子,目睹了母亲在麦场里学骑自行车的过程。那时的自行车都是大轮的,比较高,一个人帮母亲扶着车后座,母亲需要从车的老鸹窝处迈上去,常常是骑不了几步就摔倒了。后来腿都摔青了,但母亲总是拢一拢头发,抿着嘴又上去。这样摔了几天,母亲开始晃晃悠悠地骑着车出门了。
   搬到城里之后,母亲上班也是骑车,但以前的车子太高,母亲也一直骑得不好。我经常在上学的路上,和同学看见母亲骑车路过,骑得不快,经常是正蹬半圈反回半圈,抿着嘴望着前方,很紧张的样子。
   后来母亲年岁大了,也都时兴了骑三轮车。母亲也经常骑三轮车出去,那时候我才松了口气。母亲七十多岁时,还经常骑在三轮车上,我们在后面跟着。有的时候不让她骑,母亲还很生气,嘴里念叨着:“骑车子,骑车子。”
   母亲年岁大了,我经常是到家之后,陪母亲坐一会儿,握着母亲的手,也不怎么说话。母亲后来也不太会说话,发音也不是太清晰。母亲的手很瘦消,手背满是青筋。这双手做了无数的衣服,洗刷了无数的碗筷,劳累和辛苦了一生。以前没有洗衣机的时候,母亲在冬天也洗衣服,大盆里的水是刺骨的凉。但母亲似乎一点也不嫌水凉,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水不凉。手放里面,冻麻就没事了。”
   母亲不太爱说话,也不太会说话。我们姐妹上学时,学习还不错,也都老实安分,但即便如此,母亲对我们,也是数落的多,夸赞的时候少,似乎母亲从来不会表扬谁。但后来对孙女、外孙倒是例外,非常的关怀慈祥。于我女儿而言,最疼爱她的,莫过于她奶奶,我的母亲了。女儿小时候心灵手巧,母亲教她学儿歌,学“拾角”。女儿小时候学会了很多老家的方言,如太阳称“天地”,月亮叫“月明地”,都是母亲教的。
   由于不善言谈,母亲轻易不流露感情。对大姐,母亲曾说,如果不去北京,早就是财局局长了;对二姐,母亲这样说,小时候打她最多,到头来还是环儿(二姐)最孝顺;三姐离开家门去美国时,母亲拉着三姐的手,眼泪在眼角打转,想说又没说出来,三姐“嗨”了一声,扭头走了。母亲看着三姐的背影,久久不愿回家。对我这个唯一的儿子,母亲在我上大学出门时,说:“实在点好,也别太实在。”
   母亲一生都听父亲的,虽然也难免吵架拌嘴,做不到举案齐眉,但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去年的春节,母亲曾出院,在家待了七天。父亲经常坐在母亲的床头,两个老人双手相握,四目相望,没有言语,但相互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天来,经常想起母亲,最常想起的一个场景,是在农村的老家。夜深了,外面寂静无声。我躺在床上,一觉醒来,看见煤油灯下忙碌着的母亲,巨大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身影前是高高的一摞衣服,和缝纫机踏板传来的踏踏声,而儿时的我,经常是在这踏踏声里,又迷迷糊糊地再次睡着了。
   希望醒来后,我还能再见到一次母亲。

共 26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至少在儿女的心中是这样认为的。她们为了家庭幸福,一直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篇散文正是彰显了母亲这一优秀品质。文章中的母亲不善言辞,不怕吃苦,帮生产队社员做衣服挣工分,三九寒天用冷水洗衣物,儿女的衣帽穿戴也是母亲一针一线做起来的。如今母亲去世了,儿子的心中全是母亲伟大的形象。真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1-14 19:34:11
  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一生的伟大母亲,向这位母亲致敬,愿她老人家天国安好。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陶桃        2019-01-15 20:09:00
  一篇深情、朴实的佳作,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