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祥】缱绻流年咏青春(散文)
闲暇之时,我慵懒,惬意。
倚靠沙发,纸和笔不离手,倒是不经意之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悄无声息间,青春渐行渐远,终将会逝去。漫不经心的一瞥:那男子半跪于地,手握笔,在红宣纸上挥洒,行云流水般。笔墨香沁人心脾,时不时传来宣纸和笔的窃窃私语,很满意。白色T恤后“青春不散场”的大字颇吸引眼眸,更证实了这种感觉。就像一块白布,用手一捻,刚好;用手背贴一贴,握一握,仍然好。
聚会,聚友情,相见即是缘。想象的羽翼可以把他们带到大学时代去,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因为缘分在一个班级里学习,青年们热情奔放,所有人会为这个时代展现自己独有的才华与天赋,篮球场是男生展现英姿的雄鹰飞翔之地,观众席是女生呐喊助威的场地,是魅力的绽放;在一个个青年的脸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在奋斗,在学习,在希望,在欢笑。可惜隔着一道道时光的阻隔,他们却不能和过去作半句交谈。但怀旧思念,想起了他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是新时代真正的中流砥柱,逐渐摆脱了鬼斧天命的牵绊的青年,他们又仿佛冲出了乌云,突然见到了耀眼的阳光了。
你瞧,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青年们的身影:有挥斥方遒的公职人员,也有风华正茂的老板,每个人都在争取心仪的位置,没有一个不在努力奋斗着。兴趣乃人天性,将兴趣转化为目标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甚至把兴趣转化为责任和牺牲,注入目标和责任之后才会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抵达胜利的彼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倘若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自己是瓜还是豆或因环境所迫,瓜苗爬上豆架,满拧着长;如果明知道自己是瓜是豆,春风得意,却耐不过夏的煎熬,等不到秋的丰收。只有一开始就认定收获一颗大瓜,栉风沐雨几十年,才能享受到秋天的喜悦。
人之初,性本愚,唯有读书可解释疑惑,开启智慧。书籍是视接千载、心通四海之桥梁,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外一个精神世界。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亦越大。当我们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那时他们口袋里的钱不多,想买书,最好的方式是蹲书店。当时,书店老板娘的服务态度也真好。她看着他们这群“小书丐”,看完一本又给取一本,像一个农妇,很大度地看到一群麻雀欢快地啄食自家门前的稻谷。读书造人,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要攻读某方面的书,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
读书是有求知心、进取心的体现,写作亦是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润物无声,一点一滴给我们“滴灌”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基因。读书与写作是因果关系,阅读了前人的东西,又转化为作品服务他人。读书是面,写作是点;读书是吃进草,写作是挤出奶。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自觉探求,冷静地辨别,科学地实践的过程,不可求轰轰烈烈,便躲不过涨潮时的盲目和退潮时的寂寞,寂寞之后当然有所反思。
初踏入大学校园,满怀憧憬,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奖学金,证明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考试周款款而至。也许宿舍真也不适合学习,大家都提前跑去图书馆“抢”座位复习了,全场鸦雀无声,哪怕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到。若我们心平气和地环顾四周,也总能发现大量由于未能深入理解考试要点而作出的暧昧判断包围着我们,而且时间一长,暧昧的判断又会上升为确定性判断,传播给身边人。今日复习未达标,选择了挑灯夜读。直至凌晨才熄灯入睡。这持续到了考前两天。舍友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我倾泄。但是,我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我这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期考的重债,连她们也觉得无聊。昔日的打闹和倩笑,柔情和关爱,终于都暗哑了,凝结了,凝结成一个角落,凝结成一种躲避,躲避着同学,躲避着舍友,只怀抱茂草和鸟鸣,怀抱着羞愧与罪名,不声不响,也不愿让人靠近。
但就在那天中午,暴雨如注,整个学院都在微弱的颤抖。放学了如约走出图书馆去食堂,只见天空还下着大雨,目送一对对同学撑伞而去,好生羡慕。一只温暖的小手拍了拍我的肩,示意手里的伞。抬头一看,是舍友。图书馆前积水太深,才下脚,鞋筒已经进水,唯一的方法是干脆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趟水进去。脚一进水立即通体一阵寒噤。就这样,舍友一手撑着伞,一边手提着鞋子,和我相扶相持,高一脚低一脚地向食堂走去。互帮互助,浪子回头。往后的宿舍,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从不言弃,我们不会因为幸运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为厄运而一蹶不振,我们是一群蛹化成蝶的青年;我们眼中没有失败,坚信只要努力付出,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无怨无悔,问心无愧。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教师资格证面试。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踽踽独行,然心向往之,无所畏惧。
脚蹬高跟鞋,高视碎步,挺胸昂然,头发梳成了像马尾巴似的一束,在脑袋后面直摇晃。风很大,我披上了羽绒服,在湖边等车的时候,北风正吹在湖面上拂起了皱纹,像渔夫的网,又像一匹轻纱。公交车里面闷得如蒸笼,人也太多,空气浑浊不堪,闷得不像话了,连呼吸都不灵便,真是自找罪受。到达面试地点,就如唐僧去西天取一次经。在上场前,颇有些沉不住气的紧张之感,从小学到大学快毕业,好歹也是身经百战,暗暗窃喜,但为什么沉不住气呢?在面试前,我猜测会抽到自己没有准备过的课文,以及问题,因为按之前的事实,只要我没复习到的,它准考。这次果然又考了。急了一头大汗。在候考室,手心冒汗,可以浇花。不停地来回搓手,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一会儿向外望望,一会儿低头叹息;又忽然觉得自己桌上的考试承诺书的签名笔画不够标准,恐怕“他们”要起疑心。便用颤巍巍的手左一修,右一补地完善。结果愈补愈乱,远不如不补的好。
在老师的引领下抵达考试地点,却在考场门口久立不进。透过窗,考试情状和预想的截然相反,真也将面试礼仪与技巧都抛置脑后了。面试官倒是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去。健步走上讲台,这是一个鸟瞰四野的制高点,心中跃跃欲试,但想不起说什么,自己也紧张得够劲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一个上不得舞台的人,每次参加班级班干部会议,在大庭广众之下,浑身都不自在,总想找个地儿钻进去,少与人打交道。“昨天……嘻嘻嘻……今天……哈哈哈”一类的话,我不愿意说,说出来也不地道。每每看到其它班干部在会上脸上作微笑状,侃侃而谈,得意洋洋,顾盼自雄,我真是羡慕得要死,可我做不到。我之所以成为班上的组委,完全是环境所造成的,是时势造“英雄”,我是一只被赶上了架的鸭子。我曾在宿舍对着镜子,演练过多次,颇有驾轻就熟之感,感觉不到试讲那么吃力。很快进入了角色,扬长避短,整个过程自导自演,不受到任何压抑、干扰。就像水,一打开阀门就自然往下流;就像烟,一点燃就自然往上走。最后的答辩环节,又由欣欣向荣的气派,被考官的一系列的追问打入了闷葫芦里了。风在树林中匆匆赶路。不一会儿乌云密布,道路两旁的树叶乱哄哄地摇摆,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也越来越多。地上的水汇成小溪,流入下水道。雨点狂打车窗,我的心搅乱得像暴风雨下的海面。原以为考完了应该很痛快,而今真的考完了,除了心里有点空虚外,什么感觉也没有。简直浑身像卸开了一样,走一步也希望有人扶着,现在真是尝到了疲倦的真滋味。雨停了,天色朦胧,面试的问题又悄悄跑到我的头里去,只觉得太阳软软地躺在自己的脸上。
我固执地相信,我终会通过本次面试。我把自己沉淀在五光十色的梦里。这梦有多渺茫,恐怕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很多事情,虽已冥冥之中有安排,夜幕笼罩中,混沌纠缠不清,一些事情也会在脑海中闪现,其中也会有一些令我们一想到就流汗战栗喘息的事情。我们知道它们一定会发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而已。但清晨醒来,轻柔惺忪的双眼,在这晨曦的微启之中,便悠闲地露出头来。我们也不知道怎样闯了过来。回顾当时的流汗、战栗和喘息,早已成残像,只在我们内心深处留下一丝痕迹,不禁微笑浮上心头了。回首绵绵无尽的灰雾中,竟还有自己踏过的足迹在,曲折蜿蜒的一条长长的路,一直通到现在的脚跟下。再一回想走过这路时的心情,看到眼前的幕逐渐撤开时的惊奇,或者恐惧,抑或欣喜的心情,微笑就更要浮上嘴角了。
岁月从来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青春给我们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岁月都报复了我们。虽然在初期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却在中后期产生了截然不同、出乎预料的影响,又常常把初期的结果抵消了。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心随行动,勇敢逐梦,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无常一到,追悔莫及。
它,恰似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一轮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的鹤鸣,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听;听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它,即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