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责任感(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责任感(赏析) ——浅析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樱雪 进士,8947.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93发表时间:2019-01-15 19:25:39

【晓荷】责任感(赏析)
   这是一部反映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的现实主义电影。故事很简单: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高老师因家中有事,需要请一个月的长假,村长就找来刚刚小学毕业的魏敏芝。高老师对魏敏芝不满意,但却毫无法子,因为村长找不到第二个人。从电影刚刚开始的这几幅画面,我们不难看出水泉村的现状:落后,文盲遍地。那个时候,魏敏芝来接替高老师的目的,并不是多么的高尚,她图的是“五十块钱”。魏敏芝找高老师要钱,他没有,于是就只能追赶坐着拖拉机离开的村长。结果,高老师拍胸脯保证:只要保证学生一个不少,钱一分不少,还多给十元钱。魏敏芝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接替高老师。
   水泉小学的现状有多么的糟糕。只需要两个情节,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高老师临走前,对魏敏芝说:一天只能用一根粉笔,写字要控制大小,小了看不见,大了浪费粉笔。第二个情节,张慧科在课堂捣乱,不慎将课桌推倒了,粉笔掉落了一地。在魏敏芝和张慧科拉拉扯扯的过程中,她不小心踩了那些粉笔。那一幕,令学习委员心里非常难过,就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从她的日记里,我们了解到水泉小学有多么的贫穷,穷到连最普通的粉笔也要精打细算。可想而知,水泉村的现状有多么的差。魏敏芝的责任感也在听完学生的日记的那个瞬间,真正产生了,她不再像往常那样让同学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抄课文。
   明行光因经常跑步,而且速度很快,被县里的体育学校老师看重了,要带着去县里上学。可魏敏芝不答应,她要完成自己对高老师的承诺,做到“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把明行光藏了起来,可村长却收买了张慧科,明行光被带走了。魏敏芝不断追赶着疾驰着的吉普车,令人不得不为她的责任感而肃然起敬。明行光被带走了,班里少了一个学生,魏敏芝想到了天天点名,她要确保剩下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呢,还是少了一个——捣蛋鬼张慧科因家庭贫困辍学了。
   魏敏芝的责任感爆发了,她满脑子就一个念想:一定要去城里,找到张慧科,把他带回来。但难题来了,路费怎么解决?魏敏芝先是倡导大家捐款,可同学们没钱,他们就想到去砖厂搬砖挣钱。虽然过程充满曲折,好在他们拿到了自己应得的报酬。当魏敏芝在车站售票厅看到路费要远远大于自己和同学们辛苦搬砖换来的钱时,她没有崩溃,反而和同学们一起计算,要搬多少块砖,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换来去城里的往返路费。计算的过程,虽然不是老师在教,但气氛却是极其融洽的,再也不是当初那般的乱哄哄了。搬砖,很明显行不通,有个同学想了一个点子:混车。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魏敏芝顺利混上车了,但走了没多远,就被赶了下来,但她没有放弃,徒步向城里走。魏敏芝是幸运的,遇到了开拖拉机的好心人,将她拉到了城里。
   魏敏芝按照张慧科母亲留给自己的纸条,费了很大的功夫,不知问了多少个人,走了多少冤枉路,才找到了那个地方,可却没有看到张慧科的影子。得知张慧科在火车站丢了,魏敏芝二话没说,赶紧要求带领张慧科来城里打工的那个女人,带她去火车站找人。那个女人本不想去,魏敏芝为了尽快找到张慧科,就答应她,只要找到张慧科,就给她钱,人性的冷漠在此处显而易见。但魏敏芝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她们在火车站找了小半天,也没找到张慧科的影子,恰好听到了车站广播,就想到了广播找人。可结果依然是徒劳的。但魏敏芝没有放弃,依然在陌生的城市的大街小巷找。接下来,魏敏芝在电线杆上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就用为数不多的血汗钱买来纸笔墨水,趴在车站候车室的凳子上,开始写寻人启事。但那么做,依然没有作用。有人告诉她,城里人没人看寻人启事,要想快点找到人,最好去电视台登广告。魏敏芝边走边问路,总算走到了电视台门前。
   电影的高潮部分出现了。魏敏芝因为提供不了有效证明,也没有钱登广告,被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和门口的警卫挡在了门外,但她依然没有放弃,就待在电视台门口,只要看见有人进去或者出去,就凑到跟前问:您是不是台长?直到夜深人静,电视台的大门关了,魏敏芝才找到一家面馆,趁着没人注意,赶紧吃了几口别人吃剩的剩饭。那一幕,令人痛惜不已。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就是为了找到张慧科,把他带回去,做到对高老师的承诺“一个都不能少”。
   魏敏芝很幸运,见到了台长,还作为特别嘉宾,参加录制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在摄像头前,魏敏芝说出了压在心里已久的话,不断呼唤着张慧科的名字,让他快点回来。找张慧科的过程,魏敏芝不知吃了多少苦,可却没掉过一滴眼泪,但在那个瞬间,她却哭得泪水涟涟的。最终,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的资助下,魏敏芝不仅仅把张慧科带了回来,还给学校拉来了一些赞助。同学们轻轻摸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粉笔,想在黑板上写字又舍不得用。最终,大家商量一致:每人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题外话还有很多很多。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偏远地区存在的现状,教育问题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比这个问题更严重、更可怕的是,人性的冷漠、无情。魏敏芝身上的完美蜕变,只是极个别现象。在电影中,能够体现人性冷漠的片段很多。比如:魏敏芝在路上挡车,没人搭理;魏敏芝找到带领张慧科进城的女人时,她的表情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有扫马路的清洁工、电视台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车站广播站的播音员……等等。记者在魏敏芝带领张慧科返回的途中,问他进城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张慧科答:要饭。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在没有去过城市的人的心目中,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极其美好的,就跟童话中的世界一样,可在张慧科的眼里,最深刻的印象却是“要饭”。如果人人都能以爱心关怀需要温暖的每一个人,我想张慧科不会有那样的印象。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亮点:所有角色是本人出演。用导演的话说,就是自己演自己。看似毫无演技可言,他们却将需要表达的内涵,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观众看了,带来的震撼也是极其强烈的。我想,这就是责任感爆发的真实体现。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就肯定能把事情做好。社会上,最需要的、最短缺的,正是“责任感”。事实证明,要是不负责任,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衡量一个人是否对社会有用,不是看他有多大的能耐,也不是看他是什么身份,而是看他究竟有没有责任感。只要有责任感,懂得自己的肩头肩负着什么样的重担,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得漂漂亮亮的。

共 25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纪实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而作者也就“教育”和“农村”两大背景阐述出了时下社会风气,不自觉间形成了鲜明对比。魏敏芝是文化知识的象征,那些被承诺“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是贫穷农村的缩影;在文化知识与现代文明相碰撞的时候,产生的是人性的较量。魏敏芝在践行对高老师承诺时,而那些离文明中心最近的人又是以怎样的姿态看待这一切的呢?作者以“记者在魏敏芝带领张慧科返回的途中,问他进城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张慧科答:要饭。”给了读者答案,总结为“责任感”。纵观全文,论述有据,叙述流畅,读来摄人心魄,引人深思。一篇非常有力度的赏析,欣赏!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您的更多精彩!问好老师。【编辑:桑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瑜        2019-01-15 19:26:57
  “衡量一个人是否对社会有用,不是看他有多大的能耐,也不是看他是什么身份,而是看他究竟有没有责任感。只要有责任感,懂得自己的肩头肩负着什么样的重担,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得漂漂亮亮的。”总结全文!有画龙点睛之感,学习!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回复1 楼        文友:樱雪        2019-01-16 11:29:39
  感谢辛苦编辑。祝开心。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1-15 19:30:49
  谢谢樱雪帅哥第一时间支持!欣赏佳作,敬茶。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樱雪        2019-01-16 11:29:59
  哈,客气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加油!
3 楼        文友:何叶        2019-01-15 19:31:36
  一篇实力佳作,厚重有文字魅力。给赞!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樱雪        2019-01-16 11:30:13
  感谢美女社长点评。祝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1-15 20:38:06
  欣赏文友佳作,遥祝安好!
回复4 楼        文友:樱雪        2019-01-16 11:30:26
  感谢点评,祝开心。
5 楼        文友:娇娇        2019-01-16 14:24:58
  文章最后一段话讲得好,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名片!拥有责任感的人是天生的,是一个人良好的本质,这个是无法改变的。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樱雪        2019-01-19 16:40:46
  谢谢点评,责任感是为人之本。周末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