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李调元对联趣话拾遗(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李调元对联趣话拾遗(随笔)


作者:风也悄悄 秀才,172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25发表时间:2019-01-20 18:35:18
摘要:史载,李调元以戏曲理论著称,可真正流传民间为老百姓知道的,却是李调元的急智才情与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趣话。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人。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与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有人认为李调元仅为三才子之三,可民间对李调元的知晓度,前二者远不及李雨村的。史载,李调元以戏曲理论著称,可真正流传民间为老百姓知道的,却是李调元的急智才情与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趣话。
  
   神童妙语无尊长
   幼年的李调元堪称“神童”,往往语出惊人。他7岁即能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调元被父亲出的上联“曹子建七步成诗”难住了,便说“李调元一时无对”,意思是自己对不出。不料,父亲大喜,这不正是挺好的下联吗?自此,李父便以小儿急智应对而沾沾自喜,时常在朋友或乡邻中炫耀。一日,一老朋友登门拜访,见院中玩劣的李调元说:“闻得令公子擅长对对,不知能否应我一联?”李调元自顾在一边玩耍。客人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客人不相信李调元反应如此敏捷,疑是他曾闻得此联,于是以现场场景再出上联:“吸烟搧扇,天空风云聚集。”话音刚落,蹶起屁股在一边拉尿的李调元立即回应一联:“窝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因言语粗俗,屁股蛋被李父顺手赏了一巴掌,主客二人却笑得前合后仰。李调元即席对出的两联,不仅对得公整,而且灰谐幽趣,不得不令人佩服!
  
   学政惜才祭天才
   李调元仗着自己天资聪颖,年少轻狂,目空一切。相传他进京赶考,经过复考,自恃才高的他认为此次状元非他莫属。未经皇帝“对策”,便在排灯上写出“当届状元”,打马游行。恰逢江南也有一刘姓解元,未经“对策”,也自封状元,排灯打马游行。二人照面,傲然对峙。刘问:“来者何人?斗胆包天,未经君王钦点,怎能排灯游行?”李调元对曰:“骑青牛,过函关,老子李!”借李老君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得道升天典故,以示出身不凡。不料对方不假思索,当即对出:“斩白蛇,兴汉室,高祖刘!”语借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反秦,这不但对成绝联,还以高祖之尊压过老子之辈。李调元对此事颇为感慨,方知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放弃第二天参加“对策”的机会,再苦读三年方才再次进京参加殿试。
   李调元点翰林之后,曾出任杭州主考,后也曾迁任广东学政。李调元调任广东学政期间,与一七岁天才神童的故事被民间传为佳话。一日,他乘轿出行,轿夫不小心将路上一小孩垒起的石堆踢垮,小孩拦轿于路中,逼学政大人应对,李调元擅对已经名闻天下,自然不会把一孩童当一回事,下轿笑迎上前,放牛孩童胸有成竹出得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上联看上去虽然简单,但含有“撤”字之妙,李调元一时愚钝,竟没有答上来。进京赶考吃过亏的李调元早已不是莽撞年龄,虚心真诚告与小哥,称明日路经此地再应下联。当晚回到家中,李调元苦思不得其对,直到夜深人静仍不得妙对。夫人见其沉思不语,问得其故,笑曰:“枉你一方学政,浪得急智才贤虚名,剪开出字两重山不是甚好?”李调元茅塞顿开。
   次日,李调元乘轿再次路过,孩童已等候多时。李下轿迎过去将夫人所对下联奉上,谁知孩童哈哈大笑:“好是好,只可惜你的下联出自妇人之口!”孩童一语既出,路人皆惊,李调元更是不得其解,欲问其故,孩童爽朗应答:“只有整天与刀剪为伍的妇道人家才会用一个秀气的‘剪’字,要是男子汉,为何不能大刀阔斧用‘劈’‘破’之类气势磅磗的字眼呢?”李调元虽被拆穿却并不生气,反为孩童的才气所折服,随口说出一上联,欲测试孩童:“昙花一现。”孩童不加思索回应“老树千年。”他问得孩童家景,并愿出些银两供孩童上学,希望孩童之敏睿得以发挥,将来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
   一年后,李调元再次南巡广东专程拜访孩童,却闻孩童已夭折,他为之痛哭流涕,特地来到孩童坟前祭奠,并划拨银两为其修缮坟墓,并续了当初对联:“昙花一现,怜尔有才偏早逝;老树千年,愧我无智却后凋。”算是对天才神童的悼念。
  
   囚徒巧对招亲对
   李调元没有纪晓岚那么灵巧应变,因得罪了当朝重臣和珅,被发配新疆伊犁。在押解途中,他与两位差人路经甘肃某地夜宿一村庄。村中一户人家“比对招亲”的事受天下才子追捧,天南海北往这里赶来,招亲上联两月不曾求得上联,让无数才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李调元得知此事,也愿前往一睹为快,原来村中首富贴出的上联为令千金自己出对:“青溪沟,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向北打东西。”联中不仅含有多种颜色,还用了几个方位词,意境堪称奇妙,李调元暗暗钦佩称奇。告示曰:无论年老年少、贫穷富贵,只要能对得上联,女子均愿与其结为秦晋之好。各地来的秀子举子明知不能应对却久久不舍离去,一来想知晓谁能拔得此筹,更想知道其下联又是如何的巧妙。
   李调元在叫好之余,很快有了思路,可他不仅有家室,何况还带罪之身,于是就对一才气出众的年轻后生稍加点拨,此后生顿开茅塞欣然得出了上联:“紫竹坝,朱裁缝,穿金针,缝银线,比长量短分大小。”后生此联一出,全村沸腾,可青年却向娘子道出了其中弦机,女子也不生气,而是要与郎君一同拜见恩公,并以自己刺乡的嫁妆帐檐为题向恩公索要一诗。李调元只见帐檐手工精美,图案意境超俗,平平湖岸,一叶扁舟系于堤岸柳树之上,残月的天空淡出鱼肚白署光……他稍加思索,挥毫写出诗句:“岸枊含烟晓,残月落天高;远游悲梦宦,帆归待涨潮。”
   女子反复玩味诗句,不由地热泪盈眶。原来图案倒映在水下,呈现出清晰倒影,而李调元所作之诗也是可以倒着读的,“晓烟含柳岸,五金月落天高;宦梦悲游远,潮涨待归帆。”其意境不仅完整表达了图案包含的全部意境,还能把图案之外那丝淡淡的情愁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女子一家拿出许多银两打点差人,声称只要侍候好恩公,返程带恩公亲笔书信还将有重谢云云。
  
   凌云戏救慵道台
   李调元因得罪朝庭重臣,深知官场险恶,伊犁回来便告老还乡愿做庶民。
   一日,李调元前往嘉州凌云寺游览,巧遇四川道台大人在凌云山参佛祭事。凌云寺主持僧欲向道台大人求一楹联,以求官家庇佑。道台大人原本出生草莽,粗通文墨却又好表现,早已深思一联藏于腹中,主持僧求对自然正中下怀,于是挥毫写下了“大肚宽容,高瞻远瞩”八个大字。只因凌云寺大雄宝殿门楣高挑,上下联各四字,自然不好安排。主持僧在奉迎之时乞求道台大人,将上下两联再续字句。
   这无疑是给道台大人出了一个大难题,就上面的八个大字还不知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呢。见道台大人面露难色,一时下不了台,随从者也无人能解此危,场面处于僵持状态,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李调元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吟道:“高瞻远瞩,看世上多少黎民疾苦;大肚宽容,装肚内几副䔒萨心肠。”续句不乏奚落道台之意,可意境之妙令在场之人拍手叫绝,道台哑口无言,不知如何是好。主持僧忙过来圆场:“这里长亭,可改览嘉州景色,可惜缺楹联一副,许多文人墨客均来试过,可惜皆无中意者,居士不妨一试。”李调元微微一笑,挥笔写下了“鬼斧神工灵古寺,峨嵋秀色染嘉州。”

共 28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调元应该是我们这些搞文字的人比较熟悉的古诗词名仕了。李调元是清四川罗江人,字羹堂,乾于隆二十八年进士,后历官广东提学使至直隶通永兵备道。李调元于嘉庆七年十二月间亡故。他一生有《童山诗文集》、《雨村诗话》、《蠢翁词》,又辑有《函海》、《蜀雅》、《粤风》等,与遂宁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作者的这篇随笔将李调元的诗词解析的很到位,足见作者清李调元诗词熟读和了解的深透。拜读大作,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9-01-20 18:36:41
  欣赏佳作,感谢赐稿。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9-01-20 18:37:26
  问好作者,期待佳作不断。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