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诗意顾毓琇(散文)

精品 【流年】诗意顾毓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41.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97发表时间:2019-01-21 12:45:51

【流年】诗意顾毓琇(散文)
   引言:似曾相识燕归来
   初夏的早晨,从太湖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进了无锡城。学前街两旁小巷子里走出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花伞,雨丝从空中悄然而下,又从伞沿上缓缓滑落。于是这座江南腹地的小城,树叶、花蕊、草丛、屋檐、花窗、招牌、旗幡……凡是能够挂水的地方,都充满了雨丝的晶莹。
   这丝丝细雨,不仅洗去滚滚凡尘,也洗去人心深处的纷乱。
   游人们就在这纷纷雨丝里,跨过一个高高的门槛,走进一座孤寂的院落。院落门前的横街,是江南常见的那种再朴素不过的巷子,向东不到一百米就是无锡城最繁华的中山路,向西三十米是无锡旧城的护城河,小桥流水,杨柳成荫。河埠头与临河亭台依稀可见。
  
   忆旧游慢
   顾毓琇
   记名湖万顷,十里梁溪,曲涧流觞。
   淮海遗风泽,忆秦园寄畅,大雅文章。
   人间离别欢会,携手此徜徉。
   羡云影龙山,扁舟鼋渚,历尽沧桑。
   家乡。虹桥下,尽春夏秋冬,无限风光。
   高隐怀春阁,诵芬堂上住,兰桂飘香。
   这阙词,不知你曾经读过否?他的作者就是这座院落的主人。他叫顾毓琇。耄耋之年,故乡之思,万千感慨,都在这家乡美景中。
   走进这座古旧院落,迎面是顾先生的老年半身石像。一副圆框眼镜后,是一双深邃、智慧的双眼,他仿佛依然在透视人生,专注艺术、学术,凝视着大千世界,追寻世上的安好与美丽。石像的基座上刻写着两行金色字体和他的生卒年月:
   清风、明月、劲松
   学者、诗人、教授
   顾毓琇先生(1902-2002)
   短短的几行字告诉我们,这座故居的主人,曾经走过100年的风雨历程。他的一生经历,见证了我们的祖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2006年4月3日,新华社于南京发布消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顾毓琇先生及其夫人王婉靖女士的骨灰近日由其亲属从美国护送回国,按照顾毓琇夫妇生前遗愿,骨灰于2006年4月3日在故乡江苏省无锡市安葬。
   顾毓琇先生1902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23年被公派赴美国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曾担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长等职。1950年移居美国,为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顾毓琇先生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自动控制理论先驱,曾获得过“兰姆”奖等国际学术奖项,出版科学、音乐、宗教研究等专著及小说、诗歌作品共85部。顾毓琇先生于2002年9月在美国去世,享年100岁,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留下了叶落归根的遗愿。
   王婉靖女士1901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擅长油画、国画,曾多次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国画大师张大千评价其作品“焕若神明,钦服之至”。王婉靖女士于2006年2月在美国去世,享年105岁。
   一生漂泊,百年奋进。他们心向故国,再渡重洋,魂归故里,叶落归根。
   顾毓琇故居,原本是五进五开间的江南风格民居,2000年,无锡市学前街道路拓宽时,拆除了第五进。2004年,顾毓琇故居正式启动修复保护工程。改建后占地面积968平方米,现存五开间四进。
   顾氏宗祠族谱中记载:顾姓为大禹嫡裔,越王勾践之后。顾家原籍昆山,与明末清初著有《日知录》并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清志士顾炎武一族。明代天启年间,顾氏迁锡始祖顾鹤因参与苏州万人反对东厂校尉逮捕周顺昌的斗争,为逃避迫害,举家迁居无锡。先赁居于蓉湖庄丁降里,清嘉庆年间,在无锡城中西南虹桥湾(今学前街东端南侧)购地造屋,当时有惟善、燕誉、亲仁三堂,顾毓琇一支居燕誉堂。
   转过安放顾毓琇先生半身石像的厅堂,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一侧是顾家的书房——怀椿阁,阁内有红木桌椅,纤尘不染,可以想象当年顾氏子弟读书的情景。书房临池而建,窗外是一泓碧水,小池清浅,游动着锦鲤。细雨丝丝入池,荡起点点涟漪,仿佛诉说过去的岁月。顾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在这座故居中,造就了顾毓琦(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顾毓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台湾文化大学博士)五兄弟。顾氏家族“一门五博士”,获致民国政府褒奖,也传为锡城佳话。
   池边耸起一座假山,假山以太湖石堆砌,挺拔、瘦硬、雅致。环池有廊亭,读书累了可以观鱼小憩。池畔树木葱茏,花草摇曳,有迎春、桂花、香樟、紫薇、芭蕉……小雨洒下,把树木花草清洗得格外青翠。
   出怀椿阁左转,是顾毓琇当年新婚的厢房。1928年,顾先生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29年一月回国,四月一日在此厢房与王婉靖结为百年之好。如今,当年顾毓琇伉俪新婚时的喜碗,还静静地放在那里。顾毓琇新婚的妻子王婉靖出身书香世家,是王羲之第67世女孙。她是位才女,尤其擅长绘画。她不但富有才气,还善于持家。抗战时期,顾家收支拮据,她精打细算,不但种菜、种花、种玉米,还养鸡、养鸭、养羊、养猪以补贴家用。顾氏夫妇,携手走过漫长岁月,年过百岁,相濡以沫。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们一生是爱情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故居里还陈列着顾毓琇的笔记、自制的名片。那些娟秀工整的小楷,体现出书者的认真,恭谨。正是这种恭谨、敬畏之心,才使得顾毓琇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文理兼通的奇才。他是文学家,又是物理大师。海内外的媒体赞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形象、深刻地概括了他博学多才传奇的一生。
  
   一、独立小桥风满袖
   白色的云笼罩着天空,海涛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船舷。大海就像是一块无垠的蓝色的玉,衬托着阳光下金色的浪花。海鸥贴着海面飞翔,它们精灵一般追逐着海轮,不时地发出悦耳的歌唱。在这盛夏大洋的巨轮上,有一群来自中国的大学生,正倚在船舷边,眼望大洋上光芒四射的景象。他们正青春年少,前方是他们要去留学的美利坚合众国,背后是越来越远的祖国。
   20岁的顾毓琇就在这群青年中间。此前,他与100多名同学在上海登上“杰克逊总统号”轮船。那一天是1923年8月17日。为了这一天,他于1915年未满13岁时考进清华学堂(后为清华大学),苦读八年。这群同学中,以后出现了许多星辉灿烂的大师级人物,其中有冰心、吴文藻、梁实秋和许地山……
   从中国到美国,那时乘船去,路上大约要用一个月时间。为了打发漫漫旅途中的无聊,顾毓琇与梁实秋灵机一动,在船上办起了名为“海啸”的壁报。顾毓琇拉上了燕京大学的许地山,许地山又介绍他的同学冰心一起写稿。他们写诗、写小说、写白话文,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这期间,燕京大学毕业的冰心,以其特有的文学才华,赢得了众人的赞许。专研社会学的吴文藻对文学原本没多少兴趣,但因十几岁时,就是顾毓琇的“发小”,也就成了这几个文学青年的好朋友。邂逅美丽的才女冰心,吴文藻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顾毓琇见此,适时充当了两人间的媒人与说客,小小年纪就当了回“月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到美国之后,顾毓琇精心选出“海啸”中的十多篇诗文,寄给了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刊出。早在北京读书时,顾毓琇与冰心就分别因才华横溢的处女作小说登载在《小说月报》上,而被茅盾、郑振铎分别吸收到中国现代文坛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从那时起,他们就心仪已久,想不到在留学的路上,有缘上了一条船。
   自从“杰克逊总统号”上一见,顾毓琇与冰心伉俪保持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友谊。他一直对冰心的文学才华,表现出极大的敬意。
   多年以后,在耄耋之年,顾毓琇还写了一首《临江仙.寿冰心姊九十》,词曰:
   风雨同舟周甲子,新诗玉洁冰清。南溟西蜀弄箫笙。
   抗战风雷起,凯歌庆太平。
   讲学燕京桃李盛。文章报国豪情。元宵圆月寿星明。
   九十康强颂,蟠桃祝百龄。
   顾毓琇的文学才华,一半来自天资聪慧,一半来自家学渊源。
   明、清之际,无锡城一度文化繁荣,梁溪诗文大盛,形成顾、秦、王三大书香门第,诗礼传家,誉满江南。顾毓琇祖母出自秦氏、是北宋词宗秦观(即秦少游)的第42代女孙。至今无锡惠泉山上还有秦少游之墓。秦氏家族的私家园林寄畅园,据说当年乾隆六次下江南,都是驻跸之处,可见秦家当年的气派之大。顾毓琇的母亲出自王门,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后。她们都善诗文。他自小就由祖母教会了做诗。
   顾毓琇的父亲顾赓明是个新派人物,他接受科学救国的新思想,将幼年的顾毓琇送入无锡城第一所新式小学——俟实学堂(今连元街小学)。顾毓琇进入新式学堂后,他的国文老师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考上清华学校后,又拜梁启超为师,还正式选读了他的三门课:《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方法》和《唐诗欣赏》,顾毓琇的国学基础由此奠定。闻一多曾称赞顾毓琇的诗词“颇有李杜遗风”,大数学家陈省身晚年出行总爱带着顾毓琇的《和唐诗三百零三首》。
   顾毓琇的孙子顾宜凡回忆:“即使在耄耋之年,祖父都能随口背出几百首唐诗来,他作的100首唐诗集句,用唐人原句组成新的律诗,赋予其新的结构、新的意境,显示他信手拈来的唐诗不下千首……诗词渗入了祖父的血脉,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了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记得我10岁的时候,陪同他在西安、无锡、上海等地旅行,每到晚饭之后,他就会在房间里摇头吟唱,我当时觉得很好玩,老头子怎么也像小孩子一样哼歌呢?后来大人们告诉我,祖父是在做诗填词,他的每一首诗词都要严格按照平仄韵律来做,从不马虎,而且不需要参考资料,词牌格律早已被他熟记在脑海里了。”由此可见,顾毓琇旧学功底的厚实。
   顾毓琇十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遗下8个孩子。当其时,“长者年甫十六,幼者遗腹未生”,家道由此中落。母亲王镜苏(诵芬)是位坚强的女性,她含辛茹苦,靠典当度日,供养孩子们读书,8个子女全上了大学。
   顾毓琇师承家传,13岁北上清华就读,自踏进校门起,就以先人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遗训激励自己。他志向高远,刻苦读书,常以振兴中华激励自己。
   1919年5月4日这天,顾毓琇到北京城内拜访三舅王心如,忽然有人告诉他,他的同龄表兄王昆仑因参加北大学生的爱国游行示威被北洋政府逮捕了。听闻这个消息,顾毓琇立刻怒火中烧。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与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然而,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软弱无能的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北大学生王昆仑就是其中之一。
   顾毓琇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欲前往抗议,并声援被捕的学生代表,但因城门被军警封锁,清华学子们当天未能进城。但从那天起,顾毓琇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却被唤醒了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他和清华的同学们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作为理科生,他毅然拿起手中笔,尝试涉足文学领域,力图唤起民众的觉悟。在积极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他开始翻译小说和剧本。1921年,顾毓琇与好友梁实秋、闻一多、朱湘等成立清华文学社。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1923年,顾毓琇写下了他的处女作中篇小说《芝兰与茉莉》,极力呼吁个性解放。
   多年以后,他回忆到:1919年,有两件大事让我难忘。一件是家事,一件是国事。家事是他深爱的祖母染疾离世。他在回忆中写道:“18岁的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无比失落,虽然,亲爱的祖母是以70高龄终老。”国事是“五四”学生运动。他后来回忆说:“尽管我不过是清华初中的学生,我依然充分意识到这场自发的学生爱国运动的重要意义,并担负起清华学生会交派的任何任务。”

共 22334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百年风雨人生,万里云水波涛,留下文理双馨踪迹。这是一位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享誉全球的文理兼通的奇才。作为科学家,他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先驱;作为教育家,他是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是钱伟长、江泽民的老师;作为诗人,他一生创作诗词7000多首,是世界诗人大会加冕的“国际桂冠诗人”;作为戏剧家,他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作为音乐家,他曾是国立交响乐团团长。作为佛学家,他的英文巨著《禅史》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他的名字,叫顾毓琇,出生在中国无锡。一生飘泊,百年奋进;心向故国,再渡重洋,魂归故里,叶落归根,这是顾毓琇先生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国的骄傲,当然更是无锡的骄傲。走进《诗意顾毓琇》,一束扑面而来的人物辉煌之光,真是让人感佩不已。这是一篇文化厚重的人物散文,作者通过引联、议证、寻访、纪传等多角度的方式,以史诗式的笔触描绘了顾毓琇先生百年奋斗的历程和心系故国,落叶归根的传奇一生。散文语言诗意,主题突出,详略得当,重在诗意,不仅标题直写诗意,五小节,全部以诗词标题,读之让人心生敬意又诗意绵绵,文中人物与风情交融,历史与知识结合。佳作。流年倾情荐阅。【编辑:一海明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12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1-21 12:53:39
  世界和平在望,掀天动地飞龙。
   ……
   拜读凤鸣老师散文大作。感佩不已!
   编按,有不到之处,烦请多多包涵!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1-21 15:29:38
  为了写这篇人物,我读了三十多本书,其中有许多是顾毓琇的书。改革开放前,很难找到顾氏的传记、著作,因为过去的年代不允许。二万字写了三年,寻访、研读、思考,一个百岁老人的一生,在我的心中渐渐明晰起来。三年,我成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故居的常客。认识一个人,理解一个人,其实比写一个人难得多。顾毓琇是一个文理全才,是个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也当过民国政府的教育次长,也算得上是个大官。怎样写这样一个人物?我真不知从何处入手。好在,我在电工行业干了三十多年,对他的电工理论有所耳熟。好在,我也算得上从小读了些古典诗词,自忖算个半瓶水文人,他的情怀还能读懂。只是,收集他的材料太难。在三年里,我把能够收集到的他的事迹材料,从杂志、报刊、旧书、档案中整理出来,加以裁剪,把从故居实物、老人回忆、专家座谈中得来的印象,一遍遍过脑梳理。最后,我觉得用他一生中各个时期的诗作,串联起他的一生成就,应该是一种做好的散文布局结构。因此,我写了《诗意顾毓琇》。我觉得顾毓琇的一生就是一首百年长诗,是一首无锡这座江南小城孕育出的多彩史实。谢谢明月老师的编按,你写出了我想表达的意境。编辑这样一篇长达二万的长文,辛苦了。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1-21 12:54:32
  题图:网络。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1-22 09:25:21
  二哥博学多才,这么长的散文,还未读完,继续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1-24 10:19:03
  山地君,这篇文字,原则上只能说是篇人物传记。是篇“遵命”的文字,上级有要求的献礼文章。只是在采访过程中,我被这位全能式才子深深打动了。他怎么能在这么多的领域都出类拔萃?这样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以后估计不会多见了。谢谢,您的关注。
4 楼        文友:风逝        2019-01-22 15:54:18
  二哥是一个能够潜心做学问的人。
   为了写人物传记,背后的付出可谓巨大。我在qq中看到,你说你花了三年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查找,还去顾毓琇的故居探寻,而且细致翻阅三十多本书,只为了将这样家乡的名人事迹推介给读者,让更多的人走近这位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于一身的文理大师。
   二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令人动容。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1-24 10:24:25
  风逝,谢谢您的美评。科学家都是低调的人物,虽然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鲜为人知。将他们的贡献告诉世人,应该也是书写者的一份责任。在我查找到的资料里,顾毓琇甚至还研究过原子弹。只是民国时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家没有钱,这项研究只好在内战中终结。我由此想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家的强大、统一、民主、开明是联系在一起的。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1-22 21:51:1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6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2-06 09:45:07
  洋洋洒洒两万字,描述了顾毓琇先生的一生,二哥了得。
   读罢这篇文章,使人了解顾毓琇先生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还是诗人,音乐家,佛学家,是个少有的奇才。
   唯美的文字,知识性强,让人受益。
   问好二哥,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五十玫瑰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2-06 21:58:34
  哈,玫瑰老姐,这原本是个人物传记,今年我也没打算写什么,这不都是雪社这个自称雪社人的家伙逼得嘛,只好将这个传记文稍微修修拿来充数了。问好老姐,新春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