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腊月八,米糁糁啪挞挞(散文)

精品 【时光】腊月八,米糁糁啪挞挞(散文)


作者:薛志成 秀才,100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6发表时间:2019-01-23 20:01:38

【时光】腊月八,米糁糁啪挞挞(散文) 天水的腊月八,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腊月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据史书记载,过腊八节最早源于先秦时的“腊祭”。此后,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民间流传一首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而在天水这块古老的、秦人的发祥地上,老百姓是不喝腊八粥的,也根本不知道啥是腊八粥,他们吃的是一种做起来啪挞挞响的、名叫“米糁糁”(方言音caca)的怪食。
   不止听起来怪,连孩子们唱的歌谣也怪得很。在乡村小巷或居家院落,常见有人随口问几个憨娃娃:“喂嗳,娃儿,心疼的!给咱来首腊月八的歌儿嘛,我给你糖吃!”这里的民风淳朴,娃也单纯,一听有糖吃,就会毫不犹豫地唱道:“腊月八,米糁糁啪挞挞。有米饭的吃腊八,没米饭的打娃娃。”
   我打记事起,村子里人每年腊月八都要吃米糁糁。
   一到腊月初七,天水的西北风似乎就大了许多,黄土也干得发白。个个中老年人,不是戴着火车头帽子,就是身裹着军绿色的大棉袄。人们走在巷子里,见了面,总先要套个近乎:哎呦,今儿的天气真冷!对方顺口回一句热情过火的话:老天爷,真个冷!明儿曹(我们,天水方言)吃米糁糁。
   母亲的厨艺很不错,做的一手好米糁糁。起初,我拒绝吃米糁糁。一见热气腾腾的米糁糁,就一边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一边抱怨母亲又胡日鬼了些吃的来凑合事。因为我挑食,最怕吃玉米面,一看,米糁糁明明就是米汤里放了些玉米面做成的馓饭嘛,越加倒胃口。其实,还有一个压在心底儿不愿说出的原因:我当时一吃玉米面,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村子里那些戴小帽子、留长胡须的老汉。他们一吃起馓饭来,碗里是胡子,胡子上是馓饭,吃完了用手一抹嘴,再捋一捊胡子,满手的馓饭,黄哒哒的,特别像那种令人恶心的东西。一恶心,自然没了胃口。后来,母亲强要我吃,说哪怕吃一点点也行,吃了就不害头疼感冒了,晚上走在大路上就没有死鬼纠缠了,一家人就可以吉吉利利地过新年了。
   “啊,鬼?”一想起大人们传说得神乎其神的鬼,那些披头散发、舌头吊得长长的、走路不着地的阴森黑影子,仿佛就在眼前了。着实害怕,我就勉强吃起来了。
   第一口,不错;第二口,香;第三口,还香……再来一碗,竟吃了个精光。顿时,心里、身子上有股热流在窜,像生了盆火在烤,真够爽!
   不吃不知道,这一吃却上了瘾。但,瘾再大,也得压着,压到腊月八。每到这天一大早,我就眼巴巴地瞅着母亲在厨房里忙活。
   母亲先把备好的瘦肉切成细小的丁儿,再切了些葱花和蒜苗,待铁锅里盛的一勺子胡麻油隐隐冒烟时,遂放了几个干辣椒角去炸。接着,她将肉丁儿全部倒进去,翻炒。熟时,倒入葱花、蒜苗。略炒后,加了些适量的盐、花椒粉和酱油,搅匀再炒。约莫两三分钟后,香喷喷的臊子就出锅了。趁锅还热,母亲忙用木马勺往锅里舀水。第一马勺水倒进去,只听得“刺啦”一声响,锅口上方就忽地升起了一团云,像秦腔戏里大仙的出场。舀啊舀啊,三下五除二,就舀了多半锅凉水。母亲把淘干净的一碗大米和小米倒进锅里,捂上麦草锅盖。
   五姐坐在锅台前的木凳子上,身子前倾着,一会儿往灶火门里煨柴火,一会儿手拿烧火棍捣灰,还时不时地把口贴近灶火门,朝柴火噗噗地吹气。母亲性子急,闲不住,又凉调了一大盘子萝卜丝,还在靠近烟道的小锅里炒了一粗瓷大碗麻菜(天水人用白菜做的一种腌菜)。大概过了四十来分钟,母亲揭开了锅盖。我早等不及了,一个箭步前去,一瞧,水有些发白了,松软的米粒蹦哒个不停。母亲便说:“快了,快了!”还叫我站远些,小心溅出来的水会烫人的。我瓷立在一旁,看她最后的绝活儿。她竟将出了锅的臊子倒入米汤里,撒了一撮盐,用铁勺子搅了又搅。然后,左手抓了一把玉米面,缓缓地、均匀地撒入米汤里,右手拿着一双长竹筷子在锅里搅了一会儿,又换成长勺子,一直不停地在锅里搅。娴熟的动作重复了十来分钟,锅里就和地核里的岩浆一样稠,徐徐飘来“啪挞——啪挞挞”的声音,爆发着力量。
   我瓷呆呆地看着黄里透白、肉丁儿鼓鼓、绿星儿点点、稠得和馓饭一样的米糁糁,口水直打转转,咽了又咽。
   “啪挞——啪挞挞……”
   火渐渐小了,声音也渐渐小了。最后,啪挞声不见了,偶尔听得一丝丝嗤嗤的动静,米糁糁终于熟了。
   什么“孔融让梨”,什么“长者先,幼者后”,我才不管那么多呢,先给自己舀一碗吃。天水人常说: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我的脑子简单,只好吃!幸好,母亲不但不责怪我的无礼,相反,她看我的眼神都直了。然后,便是一声憨笑:“哎,瓜子!你先不要动筷子嘛,等我给上房里的神、灶花婆,还有门神爷献一下了,你再吃。噢,听话!”我翻着白眼仁,等母亲一转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噗噗地吹了吹,美美吃了几口。
   “哇,香!”我心里暗暗欣喜着。
   母亲的祭祀很简单,只是在上房正中间的柜子上、灶爷前和大门口各摆一小盅米糁糁,再点些香烛,磕三个头,作个揖,前后用不了两三分钟的工夫。
   祭祀完,一家人踡腿坐在热炕上,各自端着一碗米糁糁,围着炕桌上的萝卜和麻菜,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抢着下米糁糁吃。
   父亲吃米糁糁时还要抹辣子油,吃得嘴里吱吱响。我眼看红了,也抹了两小勺子。一筷头子米糁糁,嚼在嘴里,有肉,有面,有米,也有菜,各有各的口感,各有各的味道,往下一咽,肉儿面儿米儿菜儿杂在一起,千滋百味统统归于一种味道。一碗光了,再连一碗,吃得嘴角冒油、额头流汗、脊背里热腾腾的。吃完,“哐”地一声,饭碗就桌一放,伸个懒腰,“嗝——嗝——”几声,满鼻子里的香味儿往出窜。按老家人土得掉渣的话说:啊,才吃美了,一下子把人给吃通活了!按城里人的洋话就是:滋润,爽!
   说着说着,舌头就探到嘴唇上了,“吧唧吧唧”,一声价儿地响,仿佛刚下肚的两碗米糁糁在啪挞啪挞作响呢。笑着,说着,响着,腊月八就热火火地过了。而年,也一天天地临近了。

共 23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世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也有说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了修得正觉,弃位出家,最终在多年后的腊月初八那天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这位佛陀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从此,每到腊月初八,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很多寺庙的僧人都进行施粥活动。传说也好,习俗也罢,每年的腊八节,大家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来表示对这个特殊节日的庆贺。作者最会抓人眼球的写作方式,就是运用家乡的语言特色并将其进行到底!从作者拒绝食用米糁糁,到期待,再到大吃特吃,又加上对熬制米糁糁经过的细致描述,不由得让读者也满口生津,恨不能亲口尝一尝。文章用词生动,主题鲜明,言之有物,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作品!【编辑:红袖留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1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9-01-23 20:07:56
  腊八节,家家户户都熬粥,而且,很多做慈善的、寺院等,都会在这一天施粥。巧得是,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所以,有时候想忘,也是忘不掉。薛总编家乡熬制的腊八粥有着本土的地方特色,很期待有一天能亲口品尝一下,是否真如薛总编所说的那样,那个米糁糁被你写得那么馋人。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1-23 20:26:31
  谢谢香香姐为我精心编辑拙文,配图图。
   按很贴心。欢迎你来天水,品尝俺的风味名吃:米糁糁,我们叫米caca。当然还有玉米面做的馓饭、锅鲰和搅团。呵呵!
2 楼        文友:三熏沱茶        2019-01-23 21:25:51
  薛老师,“糁”字不会哦,查字典,读san(3声),又读shen(1声),也不知道该读哪个……看了留言才知道你们念ca
   那,米糁糁,来一碗呗!
   要过年了,口福没饱,饱个眼福,看美了!
回复2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1-24 11:31:59
  谢谢三三哥细品赏析,这留评就是一篇话家常的精短随笔。
   远握,预祝新春快乐!
3 楼        文友:一笑天涯        2019-01-24 20:38:20
  志诚哥不愧是大家,读的是文,却如同看着一段纪录片!画面感很强!佩服这文笔,是我学习的榜样。向往米糁糁,因为它的香味也钻进我的鼻子里了,勾的人流口水!是不是得有人出来负责?
慢慢来,比较快!
回复3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1-24 22:28:15
  一笑兄弟,过奖了,只是小时候我睡在厨房的炕上,母亲做饭的一举一动我全看在眼里,边想边写而已。确实好香,呵呵!
4 楼        文友:雪碧        2019-01-24 23:43:21
  炊烟缭绕,胡麻油和小肉块儿,从锅里飘出腊八的香味,想起叫人都流口水,可我就是做不出母亲的味道,只能凑合一下。
   很欣喜,又见老乡美文!读你的文字,倍感亲切,老乡,新年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1-25 20:43:02
  谢谢老乡美赞,过奖了,一点流年记忆而已。
   童年的味道,越想越有味,的确!
   敬茶问好,远握!
5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25 13:27:25
  又读到一篇回味生香的精品文章,我从小不爱吃米擦擦,家里也不做。对腊八节一直没什么兴趣,第一次读到关于腊八节的好文章,说白了,与其是写说的,不如说是写母亲。对母亲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5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1-25 20:50:02
  过奖了,谢谢啦!
   2015年,我刚学写,写了《年味》;2017年,写了《十五的灯笼,抹不去的记忆》《山村绝唱》《消失的玉米面灯盏》,从那时我有个想法,把咱天水的民俗节俗用散文呈现出来,我想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过腊八想起了写腊八。以后,碰个节日,写个节日。
   祝你旅途愉快!
6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26 10:25:56
  这个想法很好!把地方名俗介绍出去,传承下来,适当的方言运用使文章活色生香,读来亲切!期待你的系列美文!提前祝你们全家新年快乐!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7 楼        文友:休颜        2019-01-30 18:26:56
  米糁糁就是粥?好怪的名字。
   又是一篇地方味很浓的佳作。
   不能光看哦,不知何时才能尝一尝。
   呵呵,问候薛兄,新春愉快!
大梦谁先觉,生平我可知?
8 楼        文友:青李子        2019-02-02 09:44:43
  志成老师方言用得生动活泼,场面写的活色活香,口水都快滴到屏上了。谢谢志成老师让我在新年之际,品到如此美味!
回复8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2-12 10:22:47
  李子姐新年快乐,敬茶问好!
   这几天忙,很少上网,才看见,感谢李子姐赏析留评。
9 楼        文友:草根        2019-02-22 17:25:46
  多写写与故乡有关的东西,这不仅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也是一件功德之事,加油!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9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2-23 17:11:05
  草根老哥过奖了。只是想写写家乡的民俗风土人情,想把这些用散文呈现出来,作一个见证者。远握,问好!
10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2-01-31 13:31:55
  一碗玉米粥写得活色生香,看得我忍不住流口水了。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