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菱角泊、营田、胭脂稻(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菱角泊、营田、胭脂稻(散文)


作者:垂拱而治 童生,5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6发表时间:2019-01-26 20:27:32

【菊韵】菱角泊、营田、胭脂稻(散文) 我的家乡滨临渤海,沼泽、湖泊面积众多。这些个沼泽和湖泊的周围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莽莽芦苇。鸟儿在苇上鸣叫,狐狸、黄鼠狼在苇间栖戏……
   而唯独有一个地儿,一个有850亩的沼泽地不长芦苇,只长一撮一撮的三棱草和菱角秧。每到雨季,这里就变成没腿肚子深的大洼甸。三棱草钻出了水面,展开箭羽般的健壮的绿色枝叶,英姿飒爽;菱角秧的叶片呈半圆形状,一片一片地漂浮在水面上面,一阵小风儿袭来,恍惚中掀起了一片绿色的波浪;蜻蜓在空中低翔,偶尔两只相恋的家伙急匆忙地落在菱角秧的叶子上面做起亲密交尾的动作;青蛙从水里漏出头,“哇哇”地一展宽厚的歌喉;一群群黑压压的小蝌蚪在水里慢悠悠地游荡,四处找乐子、看稀奇;泥里的大排蛤钻出来,畅快地洗澡、寻找可口的食物……
   这个地儿,被当地人称作“菱角泊”。菱角泊可真是块宝地呀!三棱草是名贵药材,人们收割它,晒干后,卖到中药铺去,可是项不菲的收入。菱角秧上结出一嘟噜一嘟噜的菱角,采摘回去当水果吃,也可以磨成面粉当粮食吃,营养价值极高。水里的生物就更不用提了,光大排蛤这一种,捡拾回去全村人都吃不了,有的人家晒成蛤蜊干儿,留作冬天熬大白菜吃,吃得人们油头粉面的,明显元气大增了。
   这块宝地后来被清政府化为“营田”,开始种植水稻。更神奇的是,种出的水稻打出来的稻米竟是粉红颜色,被清政府命名为“胭脂稻”。用这种稻米蒸熟的米饭也带粉红颜色,好吃得很,又黏糊、又筋斗、又芳香,专门供皇上和后宫们食用。
   咱们先说说“营田”的来历。“营田”始于汉代,就是利用兵士或招募的流民在驻守地区种田,以供军饷。此后历朝历代都延续这一做法。清嬴政时期,更是大力推行“营田制”。在京畿一带,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和各种杂粮。还专门设立了“营田水利府”,统辖京东、京西、京南、天津四局。治河与“营田”并举,官营与民营齐进。共计开发“营田”60万亩。
   据《丰南县志》记载,我县有营田两处,一处在王兰庄村以北的“南围菱角泊”,总面积850亩,种植“胭脂稻”;一处在唐坊村以北的“北围三角甸”,共3949亩,种植高粱、小米和大豆等杂粮。
   《丰南县志》对胭脂稻也有详细记述:“胭脂稻外形似旱粳子,有芒。特点是出饭率高,蒸熟后饭粒能延长一倍。有浅玫瑰色纵纹,味清香可口。煮粥吃,三次回锅不烂,且每次都延长一小节,俗称三伸腰。专供内膳。”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黑山村的庄户乌进孝在给贾府送年租的情景时,在呈送的礼单上,也专门提到了“胭脂米二石”。
   尽管清政府统治严密,社会上的“能人”还是有办法使内膳“胭脂稻”流落到了民间,让高官贵族们一饱口福。
   1954年,中共河北省委向我县传达毛主席指示,为中央收购一些“胭脂米”,用于招待国际友人。我县装了一大马车送到唐山地委,由唐山地委用汽车转送到了中南海。
   按理说“胭脂稻”如此悠久、如此盛名,好多人咋没有听说过呢?当今这个时代,咋还在市面上看不到呢?真如县志上记载的那种颜色和味道吗?
   其实,我看到过,而且还实实在在地品尝过……
   十几年前,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陪唐山市电视台的记者专门到王兰庄村实地采访过。据村干部们讲,“胭脂稻”的产量比较低,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瓜菜代时期和以粮为纲那个年代,全国都在农业学大寨、学沙石峪的“千里共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精神。所以,热火朝天地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结果盲目地把“菱角泊”给填平了,从此再没有了“胭脂稻”。
   好糊涂的人啊!活活把一块宝地给毁了!真让人怜惜,让人叹息!!
   四年前,我借看望单位包村干部的机会,又去了趟“胭脂稻”的出生地——王兰庄村。听村干部们反映,有个叫李明的村民又种出了胭脂稻。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李明家。李明跟老伴正好在家,刚吃过午饭。见到村干部们和我非常热情,当得知我的来意,立刻喜形于色。他们中午正好吃的“胭脂米饭”。李明把吃剩下的米饭从锅里端出来,让我们品尝。我大喜,没等上筷子,也没顾得上洗手,抓起一捏就往嘴里搁。嚼嚼,吧嗒吧嗒,咽下,嗯?
   是有些不同。米粒儿确实长些、确实是粉红色的。不过,要说口感和味道呢?咋跟黍米干饭似的,咋不如普通米饭黏糊、香甜呢?
   我不好意思说出来,心里泛起了嘀咕……
   心想,这种米饭,皇帝和后宫们能咽的下去?这是“胭脂稻”吗?
   我想看看生米,他拎出一小口袋米给我们看,果真米粒儿都带粉红颜色。
   通过交谈得知,李明家的承包地紧挨着“菱角泊”。按方位有一小块地就是“菱角泊”的地块。本来不是水田,是不种植水稻的。可他突发奇想,看看是不是能够种出“胭脂稻”来。他从集市上买来稻种在这一小块地里进行播撒,把水稻改成了旱稻,结果还真长出了“胭脂稻”。
   我心想,是不是种出的旱田“胭脂稻”变了味道,变得不那么好吃了呢?我跟村干部们建议,把覆盖“菱角泊”的土起出去,恢复原状,重新种植水田的“胭脂稻”,不好吗?
   他们说,有人也提过,但政策不允许,卫星都拍了照,不能改变耕地的原貌。
   直到今天我还挺纳闷,这么奇特的地域,咋没有地质方面的科学家来作一番调查研究呢?这么好的稻种,袁隆平等水稻专家们咋不挖掘培育出来呢?就这么被时代永久地埋没了不成?我深感惋惜!
   今年,我听说有一家外地的公司把李明种出的“胭脂稻”当种子高价买走了,而且还聘请李明当了公司副总,在他乡也成功地种出了“胭脂稻”,还抢先注册了“胭脂稻”的商标。
   难道说,从“菱角泊”种出的“胭脂稻”,已经携带了遗传基因,在其它的土壤上也能生长出“胭脂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无论怎样,此时都应该有位专家站出来给予科学的、权威的鉴定,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你想,现在是啥年代,什么人没有,什么花样的事情做不出来?还是弄明白为好!
   但愿名贵的“胭脂稻”、一个有权威人士证明了的“胭脂稻”,在不久的将来得以重放异彩。

共 2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植物品种。一洼水泊培植出香香的菱角,还有粉色的胭脂稻,时过境迁,已经没有了它们的身影。在改革开放后有人又试试能不能种出?随着时间的过程,成功了,希望以后能再次种出,让所有人都能品尝到它们。作者从胭脂稻的来历说起,又回忆起从前,再到现在小试出来。心里充满了希望。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9-01-26 22:12:54
  独特的地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娓娓道来让人们了解了这个地方。感谢赐稿菊韵问好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