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往事】记忆中的油灯与灯龛(散文)

精品 【柳岸·往事】记忆中的油灯与灯龛(散文) ——远去的旧时光之三


作者:张璞 举人,4027.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8发表时间:2019-01-29 23:22:56
摘要:那属于油灯时代的过往,只能从记忆中找回。那流水不返的时光,令人唏嘘感叹,逝者如斯!过往中的孩提时代,晚间的照明,皆取舍于煤油灯。

【柳岸·往事】记忆中的油灯与灯龛(散文)
   一个矮玻璃瓶,瓶口盖着圆形薄铁灯芯盖,灯芯盖的中心位置有筷子头粗的空心铁皮管与之垂直焊接,洋铁匠用锡焊烙铁焊接而成;在垂直的铁皮管内穿入搓好的纸管作为灯芯,再给玻璃瓶内填好煤油,安放好灯芯盖,之后点燃灯芯,用于晚间室内照明,这便是简单的油灯。
   当然,还可以把油灯固定在一个木板托上,再用一根尺把长的十号铁丝,中间绕细圈作为灯鼻,两端对齐叉开,穿过底托与之固定,灯鼻上面拴好带小弯钩的铁丝提溜,再用玻璃灯罩穿过提溜放在底托上把油灯罩住,这样便制作成一盏简易的提灯。可以提着走,又不怕风吹,在院子里照明就比较方便了。
   小时候,我家有两个简单油灯,还有一盏简易手提灯。这简易提灯罩还是父亲自己动手,用输液瓶去掉底和细口后做成的。还记得父亲先用纳鞋底的线绳粘上煤油,分上下绑在白输液玻璃瓶上,接着用打火机点燃带油的线绳,线绳燃烧后再把输液瓶放入冷水中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瓶底和瓶口断裂割开,粗制而成。这把提灯伴随我们的生活好多年,因为灯罩厚,始终没坏。后来,家里又买过两个添油的风雨灯,一个用于晚间野外浇地照明使用,一个用于喂驴的牲口棚使用。除了现存的一盏废弃的风雨灯之外,其他添油的照明灯具早已杳无踪迹。
  
   二
   曾几何时,油灯主宰着暗夜的光明。我的孩提时代,油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多年前拆掉的老式房屋内,也都备有安放油灯的灯龛。
   记忆中,落日昏黄后的家家户户,于堂屋中点亮油灯切菜擀面,点火烧水。锅里的水烧开后,灌满暖水壶端走,多余的舀进搪瓷缸子里留着喝,接着便开始炝锅煮面。饭熟后,一家人围坐在堂屋中间的矮脚方桌边,共进晚餐。期间,油灯也不停地转换位置:先是从靠近案板的地方拿到锅台后上方的灯龛里,吃饭时由锅台后方的灯龛里拿出,再挪到了方桌中间。居家过日子,节俭的家庭深知省费,一家几口借助一个灯明就能把吃饭的厅堂安顿得有条不紊。农家屋子里一家几口吃面条的吸溜声和吧嗒嘴的咀嚼声,大人说话声和孩子的插嘴声,以及家长温柔或者粗暴教导孩子的种种情节,都聚焦在这豆粒大的油灯明下。
   若灯芯结痂被糊,灯明暗弱,则缺失亮度。借助拨灯棍的轻轻划拨,豆大的火明顿时舒展放大。油捻子灯芯去除灯糊后,一窜一窜地跳动着绽放光明,刹那间室内增加了不小的亮度。这亮度虽然不及现今两瓦的节能灯,也感觉屋内瞬间通明,敞亮许多。
   傍晚后,母亲在油灯下先切菜,再把案板翻过来揉面擀面,擀面杖卷着面皮,在她的双手按压下轻快滚动,经过抖撒补面,翻卷后数次擀压,瞬时又匀又细的面条已放在了箅联上。其间,铿锵和谐的压面声,叮叮咣咣的磕碰声,嚓啦嚓啦的划面声,钪当钪当的刀切声,似一曲欢快的交响曲,悠悠扬扬不绝于耳。父亲借助那微弱的灯光在灶台下点火烧水,炝锅煮饭。孩提的我则围在灶门口玩耍,手持柴棒学着大人的样子伸向熊熊燃烧的灶门。父母掀开锅盖后的蒸气云雾腾腾,瞬间笼罩在厅堂的上方,天冷时甚至向下蔓延接近地面。此刻,移到锅台上方灯龛里的油灯,被蒸气扑得东倒西歪,忽闪忽闪地抖动着,云里雾里般透着朦胧的光亮。虽如此,这灯光却很少被扑灭熄火。究其原因,就是有灯龛做保护,热气扑倒墙上的瞬间,灯龛承担了缓冲的作用。
  
   三
   老式的房屋在灶台上方的隔山墙内设置灯龛,外间屋墙上放油灯为做饭时照明,设计得小且浅些,顶部呈拱形。
   里间屋相对着外间堂屋灯龛的地方,也是灯龛。虽然里外相通,却用一张白纸糊着。里屋的灯龛相对较大,一尺见方,也比较深些。这里不仅可以放油灯,还可以放盒火柴,也常放有竹筒做的圆形旱烟盒,约三寸高,伸手抓烟时能摸到底部。那是庄稼汉最心尚的寄托品,烟盒是供应烟荷包、长嘴旱烟袋,以及纸卷旱烟的小型烟库。对于吸烟的男主人来说,其在当时的重要性不亚于现实人把玩的智能手机。旱烟纯粹是那个时代高尚的精神补品!很难说哪个老爷们不在吞云吐雾中完善着自己的生活,与旱烟为伍,在吞云吐雾中辛苦劳作,把扫时日,陶醉光阴。再有,妇女们晚上在油灯下纳鞋底的针线和鞋底都可以放在灯龛里,图个晚上坐在炕头做针线活比较方便。
   有时候,里间屋的灯龛里还可以放上些零食,供晚上有劳伤饿伤的主人压咳嗽用。这零食是鸭梨水果,半截玉米面饼子,做熟的凉红薯块,还有时是几片山药干,秋冬季节更好的当然是柿子了。至于鸭梨水果、香蕉、仙桃蜜桔罐头,桃酥饼干这样的好东西,在那个年代可是稀有品,一般庄稼主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不过后来生活条件好些了,这些“好东西”也难免或多或少地放进土炕头起的灯龛里以供享用。
   儿时的记忆中,因为生活中粮食窄,辛苦劳作的母亲常常舍不得吃饱饭,而落得晚上咳嗽不止。父亲就把放在灯龛里的几片生薯干递给她,有时候是一块做熟了的凉山药。母亲总是舍不得吃完,嚼上几口止住咳嗽了就把食物放在枕头边,等睡醒一觉再次咳嗽不止时镇咳使用。别说,这几嘴食物还真有效果,立马能止咳。现在想来,那都是因为肚里过度缺乏食物饿的毛病。那年头的妇女,不吃饱不是为了减肥;而恰恰相反,因为缺少粮食,善良的女人们往往舍不得自己吃饱,把饭食尽着男人和孩子们吃。咳嗽的原因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不是病,纯粹是饿的。善良的母亲和许许多多其它家庭的女主人一样,辛苦在前,吃饭在后,吃个半饱甚至少半饱,或者干脆轮不到自己吃饭,那是家庭中常有的事情。还记得有句口头禅这样形容:“儿多母饿,不吃也过!”说的是实情。
  
   四
   记忆中闪着豆粒大灯明灯龛里,偶尔也会令孩子们神奇向往。晚上睡觉前,大人变戏法似的放进去一把炒花生、几个糖块、一小把爆米花、一两截千穗谷芝麻糖、一个红苹果,这些好东西往往是在恍恍惚惚的灯明里被看到,又在睡得迷迷糊糊中让大人给喂进嘴里的,那好吃味美的夜宵,总是来不及细嚼慢咽认真品味,却随着梦一样的感觉被快速地吞进肚里去。
   回想油灯和灯龛,还能联想到两串糖葫芦。模糊的记忆中,父亲偶尔在村里的丧事上“坐夜”归来,拿回一两串冰糖葫芦。那应该是他在坐夜玩牌的赌场上捡回来的。或许他偶尔压了两把小钱,赶上运气好,配上的牌九红了,赢了几个小钱,自己一高兴便从旁边卖冰糖葫芦的靶子上摘了一两串带回家。其实他自己也不见得在外面吃上几粒,得意忘形地带回家,给妻儿们分享快乐,结果往往招来母亲的一顿数落。因为这赌钱的事输赢难料,母亲非常反感。父亲后来金盆洗手戒了赌,与牛子牌几乎彻底绝缘了。之后那放油灯的灯龛里,从此晚间就再也没有放过糖葫芦。我却在从母亲的话语中知道了父亲金盆洗手的真正原因:凭几只母鸡下蛋攒了半年多的四块钱,母亲让父亲拿去买一副挑水桶,父亲接到钱后进赌场转了一圈,点背输了。母亲向回家后的父亲要挑水桶,父亲里走外转无法交代。当时二分钱一个鸡蛋,父亲一下子就把二百个鸡蛋的本钱丢进了赌场里,却因此真得戒掉了看黑红点的不良行为。
   记忆中的琐碎旧事,零零散散的,不着边际,呼之即来,挥之不去。冬之夜虽长,因思绪飞扬,绵绵不绝,此时也变得度年如分如刻,恍惚之间,时光流远。母亲大人七年前早已飞升云台仙境;摔断胯骨后卧病四年的老父再过七天八十有八。此刻,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依旧如我儿时记忆中那样勤劳慈祥、善良和蔼、年轻美丽。经她的手做出的兔耳棉童帽、带着花蝴蝶的棉童氅、一双双连脚裤老虎头童鞋,肖像逼真,针脚细密,耐用结实,护养过儿孙辈连同侄男少女们;每遇家族同姓或者邻人乡里婚丧嫁娶诸事,母亲总是忙前忙后,独挡一面,尽力而为。常常有嫁女人家求她帮忙捏花糕、蒸花窠,帮助煎炸面点。那动用剪刀、筷子、梳子,用发面加上花生、豆类、芝麻捏出的多种动植物的造型,惟妙惟肖。这民间捏花饽饽的手艺,形象喜气。母亲在世前,时常在年关蒸馒头时,利用余面再捏上少许花年糕。其做工精巧,捏相活泛,生动有趣,令人艳羡不已。
   那属于油灯时代的过往,只能从记忆中找回。那流水不返的时光,令人唏嘘感叹,逝者如斯!过往中的孩提时代,晚间的照明,皆取舍于煤油灯。乡间的百姓,无论光景好赖,因那时社会条件所限,都没有电灯的惠顾。
   我们村用电照明,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于普及用电,其间也有几年的过渡期。甚至后来的间断停电时,油灯还是照明的重要用具;因为相对蜡烛照明,油灯的花销还是比较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油灯才真正地在我家退出了照明的舞台。之后的各种油灯灯具也随垃圾的处理被坑土掩埋,油灯的时代才成为真正的历史。

共 3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盏煤油灯,是旧时光的影子,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尽管光亮微弱,但温暖了几代人,我们不是恋旧,而是不能忘记过往,因为我们要懂得现在的明亮从何而来,有什么区别。通读全文,感觉叙事婉和,不急不躁,把时光里的人和事,灯光下的情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作者手中捧着一盏煤油灯,带着我们寻觅着点点滴滴。因为熟知,所以详细叙述了煤油灯的制作,煤油灯的类型用途,这里,不仅仅是一盏煤油灯了,而是朴素生活的映照,是老时光里的时候画面。煤油灯虽然光亮微弱,但是一家人生活的温暖光源做饭烧水吃饭都在豆粒大的灯盏下进行,挑起结痂的灯芯,重新发出光明,母亲在灯下有擀面杖擀着莲花般的面条,灯下有着交响曲,做饭的时候,雾气扑向煤油灯,也不熄,因为热爱时候的信念从来就不熄。灯龛里的煤油灯并不孤单,那里有庄稼汉心爱的旱烟袋和旱烟,那是母亲做针线活的生活之光,那些食物在煤油灯下,在灯龛里,是压下疾病的良药,尽管这些很辛酸,我们不能嘲笑,因为我们的祖先甚至是我们之中年龄稍大的人伴随的时光。都是好吃的东西在灯龛里,一个灯龛能有多大,好东西可以装多少,但那是父母给孩子爱的地方,也是父亲败家的见证,煤油灯啊,终于让父亲迷途知返。那些年,母亲就是在煤油灯下为乡亲们做着婚丧嫁娶的活,这有是照亮邻里关系的明灯了。作者在散文里,缅怀深情,温婉而平静地叙述着,但我们却感受了他一颗心的跳动,有感恩,有怀旧,更有日子艰难的哀婉。语言平实,细节处处,故事性强烈,善于架构,有一盏煤油灯串起了故事,记下了所有过往的经历,也把感情升华到了与煤油灯一起发光的程度。不言道理,只说曾经,让我们缅怀曾经,感受今日日子的丰满。这篇散文用词准确,生动可感,怀旧而不悲观,给人以记住而感慨而充满生活信心的力量。推荐赏读佳作,感受灯光不熄的人生力量!【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2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29 23:24:36
  一灯如豆,可是时光里的温暖,推介赏读佳作,感受时光里生活的丰满。问候作者,谨祝春节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张璞        2019-01-30 06:40:44
  主编老师辛苦了,深表敬意!按美可心,批注张显厚德与超凡高妙的文采修养。多谢编辑老师及时出炉此篇拙作!
2 楼        文友:张璞        2019-01-30 06:20:17
  深深感谢怀才老师熬夜编发本篇习作!张璞在此给总编老师道声辛苦。临近年关,家务事多,又烦劳老师惠顾此篇拙作,作者于心欠安之中,深表敬意。原文经老师转换主付标题,断章排序后,瞬间便有了清晰的表里,给人以通透明澈之感,层次得以彰显。更值得赞赏的是老师赋予本篇的美按,达情通理,善笔妙穿,扣贴文表,揉和内涵,非常有效的为此拙文梳妆打扮,奉送了霓彩艳丽的嫁衣。多谢!预祝春节愉快,康泰幸福!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30 08:14:31
  历史需要铭记,温暖应该感怀,过往的岁月,我们贫穷,但我们也富有,富有的是亲情和温暖,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不断前行的本色力量。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9-01-30 12:37:26
  一盏油灯,见证着多少往事。一束豆火,燃烧出多少温馨。在那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年代,油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美文,值得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张璞        2019-01-30 19:05:11
  感谢金戈老师的读文与美评!共同学习,逐步提高。问候老师,年节快乐!
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2-21 19:24:05
  今天看到张璞君的此篇文章,读之甚为感动,这是一篇用心写就的文字,反映的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和写作精神,让人为之一恸。首先作者是聪慧的,可以感到作者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幼小的心灵不仅记住了那些曾经生活过的许多细节,更是在思考这些细节时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和社会背景,用一种朴实真诚的密致描述展开了一轴宏大厚实的生活画卷,让文字的力量得到呈现。另外作者是有良知的,在他的文字中没有一丝的轻佻,如一些人描写那时的生活情景时,用挑着水桶一路欢歌之类的浮情滥语。作者用真实无华的情感塑造了自己的文字精神,让人间的某段生活场景成为可以永久存在的时间证明,成为时代的集体记忆,因此这篇文字功德无量,文字的重量得到真诚的体现。再者,作者的写作姿势是有深度和厚度的,许多细节的陈述和积聚是为了铺垫一种情绪,在缓缓道来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把控了文章的基调和节奏,仿佛是一曲深沉古老的歌谣在辽阔苍老的大地上回旋,让一种磁性的男低音吟唱随风而去又随风而来,又像一首大提琴的主弦在低频中悠长的颤动,很远都能感觉到其中的音韵魅力,让人们心中不觉微微升起一股热流,这是情绪不断积聚铺垫的情感塑造,是一种艺术精神。就说这么多吧,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回复5 楼        文友:张璞        2019-02-21 20:47:17
  细细品赏南山老师的精彩评点,深感佛陀大德居宝莲台金光道场布经讲法,慧悟沙弥众生善念顿觉一般。读之甚开智慧,得益深厚,南山社长实乃撰文高师,精透的语言历经以往时代的风磨霜塑,感受甚深,令人赞美至极!只是其中过于称颂我的拙文,未免使本人汗颜自羞,愧当南山老师的谬赞,愿追随老师的文风认真学习,接受老师的教诲。问候南山老师,祝福新春万安吉祥!
6 楼        文友:岁月独美        2019-03-22 16:00:53
  老师的一篇文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很远很远的年代,时间虽然有点远,但它在我的脑海里却越来越清晰。酸酸涩涩的记忆,甜蜜温暖的岁月。泥巴时代的锅台,记录着天真无邪的童年,和那一碗碗滋养岁月的面条。千层底诉说着无法忘记的回忆与温暖,那是满含热泪的千层底呀!不是用几个文字可以代替的,是我们一辈子的情感归途。满含热泪的看着老师的文,感知着老师的心情,这许就是灵魂深处的感觉吧。老师的文让我的记忆回归最初,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此刻自己的心情。感谢生命里每一次相遇,感谢老师的教诲,您也是我生命里独特的风景。遥祝老师朋友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张璞        2019-03-25 12:57:54
  问好独美老师,好久未通信息了。你的感悟与我雷同,写此文时就是这种心情。发现你的遣辞造句用标点水平已经有高层次地提升了。问候致意!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