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串联(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串联(散文)


作者:雪涌蓝关 童生,7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3发表时间:2019-01-30 07:39:11
摘要: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特殊的经厉,应当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再重演。

我是一九六六年小学毕业上初中的,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教育革命方兴未艾。一开学就参加了半个月的“干打垒”劳动;每天在学校附近的铁路边坐铁路上的通勤车去市郊的砖瓦厂。锻炼结束返回学校后,一天文化课没上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十三四岁的少年懂什么?每天除了在校园内到处转,就是看看贴在墙上的大字报。不久我们和高年级的学生一样,参加了串联活动。曾看见友益街和海寿街路口的两边电线杆子上,高高地扯着“欢迎全国各地师生来武汉大串联”的横幅标语,起初不懂“串联”的含意,以为是参观学习,交流验验;后看见闹哄哄的阵势,才知道是声援。
   和战争年代儿童团员的年龄差不多的小将要出远门,校方怕当绊脚石,一般不拦;但家中的父母要管。我的父母犹豫了几天未商量妥:去吧,担心人小不能自理;不去吧,错过了不花钱开眼界的机会。等他们同意放我出去时,班上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七个男同学未组合。可能怕串联的人多了铺盖不够要自带,父亲找出哥哥在部队用的皮尺宽的窄军用背包带,把一个大白搪瓷脸盆和一床棉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手把手地教我打结实的要领。看着力气那么大的父亲并不轻松的样子,我怕解开后捆不紧,途中不敢动,到上海住下才松绑;返汉时像捆犯人一样五花大绑,没有一点看相。
   不知什么原因,我们没有首选去首都北京天安门看毛主席,而是去旧中国时就有“冒险家的乐园”之称的大上海(那时的日用品以拥有上海货为骄傲,戴着上海牌的手表谈对象是很神气的)。记得出发的那天是下午二点多,我们提前进了熟悉的老汉口火车站,看见一辆从广州方向开过来的列车,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了。后来才发现车票是下午四点多的;搭错了车。连车次都没弄清楚就随着人流登车,可见那时还是懵懂的;好在没坐反方向。我和街坊黄叶坤都是在火车站附近长大的,知道乘客要在候车室或室外排队等候,提前大约二十分钟由工作人员举着车牌引至进站口的。然而临到自己头上却不知所措,慌不择车;所幸那趟车不太拥挤。过去的车速不快,夜晚十点左右才到了郑州。在接待站,我们拿着盖着红色大印的介绍信办理好了签住手续,然后乘坐专门负责接送串联师生的大客车去招待所(一般为学校)。没在那儿停留,住了一宿第二天下午去了火车站。
   儿时听说郑州是河南的最大城市,京广铁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可通达南国北疆、东西边陲。站在高高的天桥上,俯瞰着十几个股道的铁轨像长蛇一样向四方延伸,相比京汉铁路上闻名的欧州法式风格的老汉口火车站内的两条单薄、寒酸的铁轨,算长了一点见识。偌大的露天广场上到处是候车的人;我们老老实实的排在队伍里。车快到了,我们随着乱糟糟的人群潮水般地向站台涌去。列车一停靠在站台边,人们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往车门里挤。我们背着一个碍事的包俯,推推搡搡的,好不容易才被夾裹上去。十二岁多的董德明和小个子李义祥机灵,冲着车窗口嗲声嗲气地大声叫喊叔叔、阿姨,摆动着一双无力的小手示意拉一把。不忍小小少年受挤压的好心人,把他俩从窗口拽进去了。然而其他的同学却看不惯他俩撒娇般的乞助;也有自己吃了苦头,无名之火迁怒于人的妒意。后来坐车去上海,他俩又故伎重演,愈让同窗五少年不快,萌发了后来驱逐的不妥举动。从下午四点多在人山人海的大广场上排队,熬到夜晚八九点才上车。一想到当年中转时随着嘈杂的人群在天桥上拥过去挤过来的情形,一幅活脱脱的小逃荒人般的狼狈相,现在还感到滑稽可笑。
   启动的列车,呼啸向前。等到了终点站统统都要下车,我们才知道是徐州而不是上海。小时候常在江边玩水,看见有三四层楼的东方红五号顺着江流而下,知道过了南京是上海;与小伙伴在火车站玩耍时,知道去上海若坐火车是要经郑州中转的,但不知要绕那么大的圈子,可见地理知识是多么贫乏。知道徐州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后来的事,有名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往前的台儿庄战役后从徐州大撤退等。即使是这样,也没弄清这儿是江苏省最边缘的城市。不然,这篇未完稿的文章以连载的形式发上朋友圈时,被大学同学李哥看见指出有误,并希我补补地理知识。其实是我一时大脑“短路”,把太原和徐州张冠李戴了。因坐火车签个字就可以取票,甭管拖到什么地方,迟早会到目的地的,索性呆了一天。
   或许是没有呆在繁华的地方,这座商贾云集的干年古城,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热闹。记得第二天我们七个人一起出门,一起在清冷的大街上沿原路走去走回一一怕人弄丢了,不敢搭乘公共汽车。印象中看了一场电影或者一场戏,吃了一天的白面馒头和面条;并以为往北(西北)的地方的人都不习惯吃大米。
   从徐州到上海也是坐的晚上的车。和上一趟一样,两个小机灵鬼也是被人从窗口接进去的。车厢内依旧人满为患,入厕须扶着行李架的杆子,从座位的靠背上移过去。因不是神色慌张的难民,而大多数是朝气蓬勃的串联人,所以看上去并不觉得混乱,倒是感到车厢内卷袖戴章的红卫兵充滿了革命的激情。受感染我们也兴奋得睡不着觉,所以火车半夜过江到南京时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得。车厢是用大汽渡船载过去的,来来回回用了很长的时间。联想到武汉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能通汽车和火车,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迷迷糊糊的打了几个盹后,东方渐渐发白了。等到天大亮时,风驰电掣的列车“匡当、匡当”地放缓了速度,慢慢停了下来一一“大上海,东方明珠我们来了!站台上,五个义气少年本想赶走那两个在眼前晃来晃去的讨厌小家伙,突然想到他俩没有介绍信,从三四十米外的地方,把两个负气转身走了的人又喊回来了。小孩生气不记恨的,和好如初的七个少年在上海滩开开心心的晃荡了七八天。
   经过二个城市的折腾,我们不再胆怯了,安营扎寨后,每天往外跑,一是看大字报,二是游玩。出门不再傻走一一有车坐车,有船坐船;像逛武汉三镇似的从容。上海有名的复旦大学,去看了;历史悠久的城隍庙,去逛了;繁华的南京路(老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故事发生地)上,去玩了;自力更生的国产大机器万吨水压机,去观了;偌大的动物世界西郊公园,去游了……呆在上海的时间虽说不长,按当年的说法是经历了风雨,见过了世面,学会了处事。因我们太小了,只能看看大字报,起不了别的作用。
   同行的刘仁杰曾感冒发烧了一天,躺在地铺上发汗退烧(儿时见过这种处理方法),我和黄叶坤在招待所陪了他一天。我曾送他一小册邮票,他的老家好像住在尚德里,先前算朋友。另外我们坐客轮过黄埔江时,一个二十左右的上海年轻男人(像电影中的小阿飞)上前搂着一个同学的脖子,看似开玩笑,其实想掏钱包。我们不惧,他也未熊得手一一我们的小钱包都藏在贴身的口袋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返汉是坐的东方红大客轮一一逆江而上,二夜三天;不能不说是灵活明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有个住在如寿里、老家是下江(汉口人这么称)人的同学,有亲戚在上海,但我们没有寻求帮助,而是凭一纸介绍信完成了在上海的串联任务。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是一段特殊的经厉,应当牢牢地记住这段经验教训,才不至于重演。
   五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我们坐上海船回武汉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沿江而上,曾有一段像平湖一样宽而平缓的水面,白色海鸥不时地在船的周围飞去飞来。与汉口龙王庙水流湍急、惊心动魄的水面相比,想到一方水土对一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的啊!武汉人粗声大气的快言快语,下江人柔和嗲气的轻声软语,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啊!
   四等仓上下铺,可坐可臥;略感狭窄,聊胜于无。时而凭栏,眺远山,观江岸;时而侧靠,听歌曲,想故乡。至今我的耳畔萦绕着那首反复响彻在东方红客轮上的红色流行歌曲《战士爱读老三篇》:心中的太阳红艳艳,战土爱读老三篇。一学张思德,不为名来不为利……
   汽笛一声长鸣,大客轮靠码头了。我清点了剩下的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仅剩二三毛了,一一可买一根五分的上海大麻花;可买一只五分的上海街头厨窗中的囟麻雀;余下的可买些许的上海城隍庙的大五香豆。

共 31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串联是文革时期的特定历史现象,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9月5日的《通知》发表后,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开展起来。可以说,串联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开支,还浪费了学子们的学习光阴。作者这篇文章以纪实地手法描写了自己在一九六六年上初中后和高年级学生参加串联活动的经历,浓墨重彩叙述了从汉口到郑州再徐州最后到上海一路所见所历,经过两个城市的折腾到达上海安营扎寨,每天往外跑,一是看大字报,二是游玩。细腻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一个特殊时代一次特别的经历,映射了一个时期的脚印。那个时代已走远,而留给一代人的不只是记忆。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9-01-30 07:45:12
  串联作为在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而采取的一种特殊人员交流方式,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今回望时,心中是沉重的。作者用文字记录下来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只是回忆,更是希望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荒唐不再重演。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9-01-30 07:45:34
  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官平        2019-01-30 11:22:31
  回忆那个难忘的动乱年代经历的事情,我都没有赶上“串联”,还有“抢枪”、“夺权”、“批斗走资派”。真是一片混乱。不堪回首。
官平
4 楼        文友:梨园枝        2019-01-30 16:20:59
  因年龄还小,虽然没经历大串联的革命浪潮,但开门办学,批林批孔、学黄帅反潮流等革命运动还是赶上了。感谢作者《串联》美文勾起了人们对那特殊年代的回忆。
往事如烟随风飘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