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志摩的硖石,雨还在下(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志摩的硖石,雨还在下(散文)


作者:俞敏 布衣,18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9发表时间:2019-01-30 12:27:24

【流年】志摩的硖石,雨还在下(散文) 徐志摩的老家在硖石。
   我去的是他于1926年在硖石建成的那个家,一幢西派外表、中式格局、前后两进的小楼。
   入得院内,便瞥见楼东边的那处花园,花木疏落,不似旧时:有月季,有山茶,有玫瑰,有红梅与蜡梅,有美人蕉,有桃,有李,有不开花的兰,有葵花,有蟹爪菊,有可以染指甲的凤仙,有比鸡冠大到好几倍的鸡冠。
   灰暗浓密的云罩在头上,院子里的雨给人的感觉是密稠绵长,好似从那一年的11月19日的下午,一直下到了眼下。本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因了雨的沉闷,这金黄银白的馨香便低沉了许多,似乎要挨着草的叶脉爬行。
   雨是不会停的,园子里有一老一少的身影。年长粗壮的男人,一定是家德,想必他早已积下了一百多块大洋,将老娘入土为安了。那少年,被家德唤作“阿欢少爷”,当是徐家的公子无疑。家德也许是在给阿欢说《岳飞传》呢,或者是《心经》。这花园里没有第三人,要有,又会是谁呢?不管是谁,总不会是张幼仪的德生,那个被徐志摩称呼为“彼得”的三岁孩童,他永远留在了柏林。
   志摩故居的厅堂里,布着他的诗《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志摩一直是年轻,也一直是忙。在他二楼书房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疲惫的老人,一位从印度跋涉而来的诗人泰戈尔。
   自从他4月20日在上海登岸以来,可怜老人不曾有过一天半日的休息,旅游的劳顿不说,单就公开的演讲以及较小集会时的谈话,至少也有三四十次。他确是倦了。终夜的狂歌已经耗尽了子规的精力,东方的曙色亦照出他点点的心血,染红了蔷薇枝上的白露。他怎么能不倦呢?连日来陪同其左右的林徽因,玉腿更显纤细,楼下,她与泰戈尔、徐志摩的合影便是见证。
   泰戈尔在西式沙发上闭目养神,茶几上泡着香片的茶杯升腾着热气。在西湖龙井特有的香气里,这位已显疲态的老人,怎会想到90年后的中国,《飞鸟集》会有冯唐笔下的荒唐?老人是与中国的青年为友的。
   志摩不想惊动老人,他看着天井里的雨丝,不由得想起康桥澎湃的雨、拜伦叛逆的诗。
   志摩是冲着罗素,从美国来到了英伦的。罗素对人类没有底线的物质欲望充满了忧虑,他呼唤人们,守住了“天然的幸福、同类的友情、审美的情趣和纯粹的学问”,才能守住了人生的光明。
   然而,当志摩来到了康桥,罗素却没有守住他教授的岗位和他自己的婚姻。志摩选择了雨天,在瓢泼如注的雨中,他独立桥上,期待彩虹。
   他终于是看到了彩虹,拜伦是,《再别康桥》的诗句是。
   志摩书房的对面,是张幼仪的房间,他与陆小曼的卧室与书房相连。
   我经过挂满陆小曼画作的走廊来到楼上,陆小曼在自己的房间抽吸鸦片,也算是一道“风景”。林徽因、朱安和胡适的夫人,在张幼仪的房间与主人聊着家常,最不响的是朱安。
   起居室里,有五个来自上海的诗人围坐在圆桌旁,他们写古诗,也写新诗。他们有自己的新月,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
   我在罗汉床落了座,脑子里却还想着楼下的情景。志摩的那只孤单的皮包里不知放的是哪部诗稿,梁先生的证婚词却耐人寻味。
   窗前还站着志摩,站着不到三十岁的他。
   我向天井望去,雨没有停的意思。透过雨帘,过去的实在,渐渐地膨胀,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地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线,细极狭极的一线,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连续的黑点……
   我离开硖石的时候,雨还在下,我唯一的希望是一场大雪。

共 1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再别康桥》。他的文学观是三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他的情感观是,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作者带着复杂的心情,拜望了志摩故居。两近小楼,花木疏落,桂花飘香,风景无限。园子里有一老一少,年长粗壮的家德,被唤作“阿欢少爷”的徐家公子,讲听《岳飞传》《心经》。厅堂里,诗《偶然》,林徽因与泰戈尔、徐志摩的合影;二楼,家常百态:泰戈尔坐在书房的西式沙发上,闭目养神。陆小曼抽吸鸦片,张幼仪与林徽因、朱安和胡适的夫人聊着家常,最不响的是朱安,五个来自上海的诗人围坐在圆桌旁,写古诗,也写新诗,窗前,站着不到三十岁的志摩,他在沉思,追昔:独立康桥,看到了彩虹,拜伦是,《再别康桥》的诗句是。志摩一直是年轻,也一直是忙。他那只孤单的皮包里藏放的是哪部诗稿,而梁先生的证婚词最是耐人寻味。硖石的雨,一直没有停。阴雨密稠而绵长,气压低沉。作者以情做引,诘问正读,自由生发,家常之慵与真,文化交流之疲与乐、个性追求之新与美……虚虚实实间,有诗文的延递,思想的启蒙与续接,写出了一种雨致情殇。力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01-30 12:51:35
  过去的实在,现在的实在,在雨帘中,膨胀,模糊,收缩,裂成了无数不相连续的黑点……跳出常法,以时间为证,写出了不一样的真与美。
   最有意思的是,雨一直在下。作者却期盼来一场雪。意在何为?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01-30 12:53:51
  老人是与中国的青年为友的。然《飞鸟集》会有冯唐笔下的荒唐?
   诘问,何因?耐人寻味。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