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通向心灵的木梯(散文)

精品 【菊韵】通向心灵的木梯(散文)


作者:吉晓武 秀才,157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17发表时间:2019-02-03 21:58:12

【菊韵】通向心灵的木梯(散文)
   毫不夸张地说,马力镇境内的木梯寺以其千年之久的璀璨之光照亮的不仅是龙马川,照亮的不仅是将生命的痕迹点缀在榜沙河流域的人民,它是穿过万古千秋的幽暗隧道历经沧桑而将自己充满神性的一瞥撒到每一个在心灵之内铸造美好祈愿的人身上。从犁耕耜翻到旋耕机驰骋阡陌,一条曲折而艰难的岁月通道承载了多少双眼睛的虔诚翘望,跳跃着绵延不绝至今不衰的心灵律动。
  
   一
   我对木梯寺是深含愧意的。因为去过好多回,每一次回来,都把那份对它的崇敬之情付之于简单地赞叹和感慨之中。除去曾写过一首简单的诗歌外,就再没有用文字去丈量它艰难跋涉过的那条风雨之途,没有用激情的浪涛去冲洗铺满它浑身上下的蒙蒙烟尘。那些翼然欲飞的阁楼依旧在树影婆娑里坦然地面对白云苍狗,那些被时光冲荡得斑驳的的佛像依旧在青灯黄卷里坦然地接受“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现实,那一阵一阵随风袅袅的风铃之声依旧在幽咽如诉的低吟里泅渡发锈的苍茫浑荒。
   然而,我却无法坦然了!
   尤其是这座陇上名寺凭借其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大放异彩之后,我愧意的心灵便开始寻找那些硬如磐石的记忆痕迹,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在香烟袅袅,钟声隐隐的牵引下来到寺门口,那种内心的舒坦才被那日的阳光打到门口浓缩了一座古刹不凡身世的石碑上。
   碑文为木梯寺的介绍:“木梯寺位于甘肃武山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镇杨坪村后的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碑文介绍,木梯寺初建于汉,自唐迄今,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二塔已无迹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
   这些如同石子般坚硬的数据其实在每次去的时候都在结结实实地打在我的脑海里,它们集体在精神的高地让一个质朴的信仰旋转成厚重得足以让任何探究者为之唏嘘的文化高峰。但是,它多年来太寂寞了,一支蜡烛,一支长香,外加一个老态龙钟的道士便成为日日夜夜灰暗无比的画面。我想,那几年我一直没有用文字打开它的心门,那幅于寂寥的图景也在某种程度上阻遏了我。
   除了这些闪闪发光的数据外,石碑两旁的一副对联倒让我品味不已。对联是这样的:“木生绿地长成茂林作为栋梁,梯接青云异放霞光培育仙才。”显然,对联不仅将古寺的名字揉进其间,更让人感叹良久的是寄托了一方百姓发在内心的美好愿望,这样的精神寄托,自然就让一座寺院和寺里享受烟火的神佛有了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还得进去看看。也许这颗镶嵌在秦岭自北向南绵延至榜沙河西北岸的杨坪村的支脉上的珍珠还有更让人惊叹的光芒。
  
   二
   入寺的山门是依悬崖而建的单檐瓦屋,一个仅可两人并行的简陋拱门神秘地涌动着昏暗,沁人心脾的香烟味挟裹着悠远的气息袅袅飘出那一时难以辨别的昏暗。这座山门,和那些巍峨的寺院大门相比简直有些粗陋。我躬身走了进去,仿佛进入了一个隧道,在这里,我目睹了寺院一号石窟朝阳洞的魅力。朝阳洞依山临崖而建,窟内的造像为明清两代所塑,现存接引佛立像一尊,身高2.6米。数百年的烟熏火燎让佛像浑身一片漆黑,脸上早已无法看清曾经的艳丽色彩,但那雍容飘散的微笑仍旧浮荡在一种无法说透的高贵里,逝者漫漫,历久弥新。那微笑仿佛弥漫在四周的香味,古雅朴真,似有似无之间便是一种彻悟般的淡定。这里有文化价值很高的大幅壁画,壁画有三层,表层为光绪34年所作,中层为明代作品,里层为早期作品。虽然这些壁画同样被烟熏的无法直视其细节,但凑近来看,那些遒劲有力的线条和精致的人物造像依然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深深叩击着每一个凝视者的灵魂。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几副颇含禅意的对联。“谁是指迷人全凭我佛一伸手,此方知道处立待凡夫早回头。”“拭目视法门要出迷津须向此门进去,前头看道岸必由正路都从这岸寻来。”对联没有提款,不知为何人所撰。但细品之,也可以想象也是一个参佛悟道者所为。看来,进入此门就会是一块彻悟之地了。
   走过这条揉碎了百年昏暗和无限禅机的长廊,在一束灿然射来阳光的小门口,我的脚步稳稳地踏进了这座千年古刹。这就是木梯寺的第一道湾——桐树湾。顾名思义,这道湾里桐树居多。而其他杂树盘根,众草难名,茂密蕻瑞,呈现一派古寺胜境的仙都气象。然而,毕竟高寒,时至四月,却少春意盎然,那些树和草们都是小心翼翼地探着,只有三四株迎春花开了,却到底有些矜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真是一句古诗最真实的的现实注解。
   由此往里的路都是水泥打的,虽曲折狭小,却平整干净。走过这样一段右依山峰左临悬崖的小路后,便是一条及其陡峭的台阶蜿蜒消失在莽莽苍苍的树林里。站在这里鼓足一口气,开始攀登“天梯”。气喘吁吁之后,来到一座依崖而建的庙宇跟前。这就是送子娘娘殿。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悬在殿上方的那块大匾,上书四个苍劲凝重的大字:庆衍螽斯。两边门框上是对联:愿吩咐台前老姥襁盈褓满送家家玉燕石麟,是生成天下子民桂秀兰芳施庄庄慈云甘露。凝视着这对寄予着黎民渴望子孙满堂的对联,昂首那四个承载百姓祈求尽显天伦的大字,我不禁心生感慨。无论真实的生活如何,他们对遥不可见的神性祈求却表达得多么虔诚厚道。这融合的更多是在心灵之内的自我抚慰,和五体投地的精神性膜拜。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佛,没有看见道,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让老百姓自主活出品性的儒家色彩。《螽斯》,这是在《诗经》里可算是及其新颖奇特的诗了。“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诗歌不长,但在反复咏唱中满含期望和祝福。螽斯是一种昆虫,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蝗虫。蝗虫生产后代的能力特别强,一岁可产两三代,因此,借赞螽斯而寄予子孙不匮的厚望便十分贴切了。
   离开这座儒家文化浓厚的殿宇,沿台阶曲折而上,穿越茂林,便是一面入云峭峰,在这有着秦岭风格的山壁上,依次凿有大大小小的洞窟好几个,这里应该才是木梯寺的精华所在。它们分别是五号窟,六号窟,七号窟,八号窟,九号窟,十号窟等。其中五号窟规模最大,内塑大型造像11尊,三佛二弟子四菩萨,另有两尊分列东西,具有典型的宋塑风格,保存完好。这些佛像均比真人高许多,或坐或站,姿态不一。优雅从容,自然平和。每一尊佛像脸上荡漾着柔情似水的微笑,这些似曾相识的微笑清如泉水,柔若春风。站在他们脚下,似乎就可以听到轻微的呼吸,仿佛不经意间就会从莲台上走下来。这些佛像和一号窟朝阳洞的接引佛一样被烟火熏得漆黑,整个阴森拔凉的洞壁也是一片漆黑。知情者告诉我,这里曾有百姓生火做饭,深问之,原来在旧社会匪祸连天之时,山脚下的杨坪村村民就以此寺为避难之所,一旦匪至,便扶老携幼齐聚寺内,借其险势得以保全。可以想象,那些善良的百姓得知土匪在无可奈何的愤怒中朝天空放两枪怏怏而退之后,他们是如何感激这一张张博大而又神秘的微笑,他们是如何诚恳地拜伏在那一张张自始至终不发一言的微笑面前感恩着佛光笼罩下的安生。也许,在他们心灵之内,那些轻盈的可以攀住春风,温暖的可以融化阳光的微笑已然是一座避难堡子固若金汤的城墙。百年之后,盛世的时光已无法再擦去那些微笑之上的漆黑,也许,这样宿命般的颜容改变,倒让一颗心灵真的找到了六字真言的光芒。
  
   三
   走出桐树湾,便是一道突出如鼻翼的梁,这条梁是一道风水岭,左面是桐树湾,右面就是松树湾。和依旧灰暗的桐树湾相比,松树湾就苍翠多了,茂密的松树摩肩接踵,郁郁葱葱,松涛阵阵,天籁回响。在这道梁上一前一后建有祖师殿和玉皇阁。祖师殿雄伟壮观,但相对小巧的玉皇阁却更具古韵。此阁建于明崇祯六年,为前殿后窟,殿为半坡顶,二层悬山建筑。现保存有明代造像5尊,正壁玉皇大帝,两侧各一身文神,内侧各一身武神,壁画为明代所绘,人物表情或威严,或淡然,或凶狠,或慈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尤其那柔韧的线条,饱含刚劲的力道,胡须缕缕,似乎一有微风便丝丝飘然。凝视这些壁画精品,不得不由衷赞叹画师高超的艺术水品。当然,百年的沧桑流风也不会放过这些绽放在信士香客和黎明百姓心灵之上的神性仙葩,斑驳的壁面和水流的痕迹就是一道道伤口,让所有慕名而来者就在那样崇敬的一瞥里隐隐的痛了一下,不过,那种痛快回消失,毕竟那些优雅的姿势和姣好的面容还是用穿透时光的力度温柔地安慰了一下跋涉艰难的灵魂。
   由玉皇阁旁边的台阶而上,就是著名的大佛阁。它是天然崖窟,窟前建有二层木式阁楼,通高8.5米,内塑跏趺坐大佛一尊,高6.38米,具有浓厚的唐塑风采。走进阁楼,有一条梯子直达二层,由此而上,就可以和这尊慈祥的大佛直面相对了。他神情优雅,深邃的目光静静的直视着远处平展的龙马川,我顺着他的眼神望去,辽阔的龙马川烟雾氤氲,明净的榜沙河曲折柔缓,如丝如绸。河两岸是崛起的马力小镇和一些恬然的村庄。它们每一点细微的变化也许都被时间的巨手牢牢的记录在大佛无比安详的眼睛里。那目光实在太过深沉,漆黑发亮的瞳仁深处一定是岁月激荡,一定是沧海桑田,一定是普度之后留给佛性的磨难百味。
   出了大佛阁,再沿曲折环绕在松树林中的小路,就到另一个梁上,此梁之上只有一座魁星阁,此阁隔着青翠欲滴的松树湾和玉皇阁祖师殿遥遥相望。
   应该说,到这里也就到木梯寺的最深处了。由魁星阁前的羊场小路顺梁而下,就到另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此路和刚进山门的路一样,也是一面峭壁,一面悬崖,要不是路旁杂树丛生以为屏障,真叫人炫目而寸步难移。由此继续西进,还有一座观音菩萨殿。那里悬崖百丈,人是无法进得寺院的。
  
   四
   大凡脱俗胜境一定会有奇异的神话点缀其间,木梯寺也不例外。
   我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则人神相交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木梯寺脚下的杨坪村有一青年学子,名叫杨廷栋,聪明俊奇,童试,入庠,一路顺风。乡试将近,某一午夜时分,有两位神仙在空中路过,一个说“贵人”,一个说“八斧头”。杨不解,以为不祥,便有罢考之意。入夜,梦见一仙人自称“吕洞宾”,入室对他说:“如学业精进,有缘于皇榜,此试可赴。”醒后详猜仙人嘱咐,遂决定去长安参考。至期果中全省首名举人,此时,他才醒悟,解开当时“八府头”寓意(当时全省八府)。从此与吕洞宾结下情谊。嘉靖中,授为浙江景宁知县,后改授河州学正。
   杨廷栋晚年家居,每逢朔望,必备酒肴香烛,去木梯寺吕祖庙(即吕洞宾庙)祭拜。某年正月十五,他照例前往,进庙一边跪拜奠酒,一边说今天给洞宾爷出个上联,随口说出“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并请对出下联。此后一直没有消息。忽于某夜,梦见仙翁款款而来,笑着说:“你出的上联真难啊。”随即说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传为佳话。
   日转月移,杨廷栋心生于吕洞宾见面的想法,随口祈求,是日晚,梦见仙人说明日午时即来相会,杨醒后,万分惊喜,洒扫庭除,焚香点烛,专候迎接。忽见从大门进来一老年乞丐,蓬头垢面,身背一麻面老妪,不时扭头接吻。杨甚为不悦,未加理会。少顷,乞丐离去。杨闷闷不乐,未进晚餐,迷糊睡去。忽见吕洞宾入室,杨问何以失信?仙人说,我以来到,是你不理我啊。杨说未曾见仙人来过。吕洞宾笑笑说,你可曾见一乞丐背一老妪接吻而至?两口相吻即为“吕”,吕者,即我也。杨听后顿悟,深表后悔,醒后叹曰:凡夫俗子岂可与真仙相见耶?
   神话的确很有意思,至少把一个本方的科举儒士的雅兴雅行与寺院里的某位神仙结缘了,这样就让一座千年古寺在宗教和神性的云烟缭绕里多了一份人文的色彩。我们没必要去追究是什么人编了这么一个神话,但遗憾的是,在木梯寺的角角落路却丝毫没有留下杨老夫子的只言片语。他在做河州学正时也曾著书作文,对于自己家门口的这么一座古寺,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也不可能仅仅是和寺里的吕洞宾香烛往来。或者他留下了,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隐迹在我们无法看到的暗夜里。
  
   五
   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
   一座苍老的古刹就这样安静地驻守于隔离俗世的高处,多少日月悠然,多少时光远逝,除了斑驳的壁画和漆黑的佛像之外,唯有那檐脚悬挂的风铃之声是永恒的。遥想当年,一条简单的木梯就沟通了心灵和神性之间本不可及的距离,而就是那把早已销声匿迹的梯子,让一代代人高举自己的双手,虔诚地拜服在佛的脚下,祈求着护佑,祈求着安宁。
   夕阳西下,整个寺院出奇的安静。
   那把梯子连接的精神天地在此刻披上了霞色。我在转身的瞬间,不由得想起“山树含烟淡,野花经雨肥”的句子。虽然和此情此景并无关系,但也算是一个结语吧。

共 51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秦岭深处,崇山峻岭之中,苍老的古刹驻守于隔离俗世的高处,斑驳的壁画和漆黑的佛像,让古寺透出沧桑的历史、人文气息。读着散文,恍如亲历,边走边看,就像翻阅一本发黄并沾满尘土的古书,字里行间浸润着历史的风雨烟云,领略木梯寺美景的同时,又从时光的隧道里品读木梯寺曾经的沧桑与辉煌。一条简单的木梯沟通了心灵和神性之间看似遥不可及的距离,也沟通了历史与现代、古朴与时尚的距离。一篇很美的游记散文,人文气息浓厚,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很耐读,值得反复品读,欣赏!【编辑:乐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0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19-02-03 22:06:33
  木梯寺从历史风尘仆仆而来,悠远而富有诗意,读了此文,也想去看看。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2-03 23:53:23
  想也许 很有意思 很好的一篇好文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劳英        2019-02-05 12:30:35
  通向心灵的木梯写得真好!读者拜读此文,心生敬意。祝作者新年快乐!
相信自己的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