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神醉兰亭(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神醉兰亭(散文)


作者:习洪业 白丁,5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6发表时间:2019-02-05 12:58:59

【菊韵】神醉兰亭(散文) 俗话说自古江南多才俊,到了江南后,才觉此言不虚,当我们一行人踏上绍兴这片土地时,却为先去哪里游览而犯了愁。书圣王羲之、爱圣陆游、水圣大禹、越王勾践、女中豪杰秋瑾、文化旗手鲁迅,新中国总理周恩来,这片灵山秀水竟然培养出了这么多的豪杰。
   因对兰亭心仪已久,我们决定先去拜访书圣王羲之。
   由绍兴前行十三公里处,那一片绿竹掩映、百鸟争鸣神奇的地方。一块高高的石头矗立着,上边飘逸着两个鲜红大字“兰亭”。我停下来仔细观看,这就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奉为圣地的那片土地,清盈、灵动、鲜活、飘逸。
   早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因当年勾践在此遍种兰草,又是汉代驿亭所在,兰亭由此得名。
   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进入景区,不想景区的门竟是极简单的木栏搭成,我环顾四周,轻轻拍拍木门体验着当年群贤雅士遍访朋友,久叩柴扉的美妙意境。
   顺路前行,两旁修竹曳曳,流水潺潺,忽然,阳光中有紫色盈目,我定眼细看,只见一块木牌上写着“紫竹林”,原来这里整片的林子都是紫色的。我抚摸着它们纤细的腰身,不免啧啧称奇。
   沿着溪水流向,我们在绿荫婆娑中前行,不时有一汪清水,几条游鱼悠闲地游动。忽然,一独特的三角亭立于水侧,前面有个较大的水池,有几只白鹅在水中游弋,两个大字赫然,“鹅池”。相传这是王羲之与子王献之父子合作,父写鹅字,子写池字,一肥一瘦,舞动飘零,称为父子碑。
   流水领着我们向前,在一个曲曲弯弯的流水前停了下来。 “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我仔细打量着,曲曲弯弯的流水旁,参差地闲散着数块净石,“难道这就是曲……” “对,这就是产生兰亭序的宝地曲水流觞。” 导游亮开嗓门介绍着,我们立刻兴奋起来,每人抢坐在一块石头上,学着1600年前雅士们,手作举杯状,来“干!”
   相传,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地名士孙棹、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集聚,“四十一位名士,列座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童将斟满酒的羽觞放在水中,任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面前停留,谁就赋诗,谁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其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十人做不出诗,被罚酒三杯。其中,王羲之的小儿子,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献之,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他,“却笑乌衣王大会,兰亭会上竟无诗。”
   当大家把诗词集起来后,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写序文,记录这次雅聚,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书”的千古绝唱《兰亭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川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座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听着这优美的故事,看到这曲水流淌,倾听着当年雅士聚会的欢笑声,似听到王丰之吟起“肆盼岩岫,泉濯趾,感兴鱼鸟,安居幽峙”的优美诗句。其悠闲、自得,其陶然自居的闲情逸致跃然纸上。
   在一块较开阔的地方,有一块碑石矗立,上书一个大大的太字。两旁竟有多块净石被支架起来。“这是什么所在呢?”导游又一次卖起关子。原来这里就是王羲之夫人教子故事的发源地。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自幼爱好书法。看爸爸的字写得好,便终日模仿,却总是不得法。妈妈告诉他“练字是非常辛苦的,只有下苦功才能练成。”献之记住了妈妈的话,不辞劳苦终日苦练。当他用完三缸墨后,觉着自己差不多了,便拿着字让父亲去看。王羲之看后,觉得进步不大,却又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就说“有进步,”看到“大”字结构不太合理,就在下边添了一个点儿。当献之兴冲冲的拿给妈妈看时,妈妈指着“太”字说:“吾儿练了三缸墨,唯有一点像羲之。”献之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便更加刻苦地练起来,直到把门前的一池水用完,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终于练成了一代书法名家,与父亲齐名,历史上称“书法二王”。
   听着故事,早有人上了练字台,像模像样地起字,只可惜这块风水宝地再也培养不出书法大家了。
   压轴戏在后面,导游领我们到一个高高的碑亭前面,语气激昂地向我们介绍起了这座碑亭,“这是我们的镇园之宝,祖孙皇帝双字碑,是国家的文物。”原来这方碑的正面刻的是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集序》的全文,乾隆皇帝到此时,又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优美诗句“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苦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澹荡,花迟楔木尚旉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在最后,乾隆帝还为多年来的争执画上了休止符,原来历史上有人认为《兰亭序》不应是王羲之所作,因为当时还没有行书,东晋时所写书法都用隶书,王羲之怎么会写出飘飞云逸的行书呢?乾隆帝认为,“临池留得龙跳法,”先人们为人类留下了这世代流传的财富就足矣了,“聚讼千秋不易评。”千百年的争执就到此为止吧。
   乾隆写完后,大臣们忙吩咐准备上好石料,为题诗刻碑,而乾隆却制止了,他指着康熙的碑记说:“就刻在这儿,刻在爷爷碑文的后面”。这样,就成了这世上绝无仅有的祖孙皇帝双面碑。
   不大的园林,却承载了千百年的历史厚重,一篇《兰亭序》聚集了这非凡的精神传承,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如此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次兰亭游,终生梦索地。

共 2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南灵山秀水,自古多出文人雅士,仰慕已久的兰亭终于来了。以一份虔诚心来寻访遗迹。缓缓而行,娓娓道来的兰亭序故事,流水婉转间的父子碑,文人墨客在曲觞之间泼墨留韵。羲之夫人教子的传说,还有那祖孙皇帝碑,无不令人赞叹。一次寻幽访圣之徒,带给人身心愉悦之感,追寻先贤圣人的足迩,去怡情养性。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9-02-05 22:56:30
  要不就说旅游也是一种文化呢,旅游也长知识,这样的旅游,再写上这样的游记,意义深远。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远近        2019-02-06 00:12:36
  增长了学问,陶冶了情操,兰亭文化遗产,惠及后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9-02-06 13:57:17
  寻觅是一件惬意之旅,寻找自己心中的先贤圣人。感谢赐稿菊韵问好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