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话说原村庄(散文)   

精品 【看点】话说原村庄(散文)   


作者:光风霁月正扬帆 童生,634.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1发表时间:2019-02-05 14:52:52

【看点】话说原村庄(散文)    原来四个村的村名分别冠以张、王、李、赵的姓氏,后边是相同的两个字,虽然是四个行政村,但在历史渊源上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外地人对此只称呼后边的两个字,俨然就是一个村庄。这个村庄还确实出名,周围一百公里内外都叫得响。可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因前几年建新居民区被撤销了,名字换成了某某社区。但村民们却没能去社区入住,还住在原来的村庄。村民们住在原来的村庄,村庄却没了名字,成了实存名亡的村庄。
   这个村庄原来的村名被撤销了,这里也就不便提原来的村名了。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就把原来的四个村分别称为张村、王村、李村、赵村,把四个村整体称为原村庄。
   使四个村成为一个整体的主要纽带是传统的翻砂铸造业。
   说起这里的翻砂铸造业,李村(本文用名)李氏家族的祖先功不可没。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靖难兵止”,李义奉旨由三河县北曹桥迁至河间府故邑(原故城镇)城西四十里处,披荆斩棘,垦荒稼穑,并取村名李村。这便是李村的由来。
   自此,李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虽成年累月辛勤劳作,仍难糊口,生计艰难。岁月磨难,渐使李义父子明白,要想摆脱贫困,应掌握一门技艺。
   约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李义的曾孙李大用几经辗转,到了冶铁铸造发达的山西某处(详地待考)。因当地“艺不外传”,李则装聋作哑,被一家铸造厂收留做苦力。寒来暑往,三度春秋,哑人“偷”艺学成,遂开李村铸造业的历史。
   李大用在当地兴办铸造业,给人带来诸多方便。其铸造的犁铧等农具,备受青睐。特别是犁铧,为当地当时的农耕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实践中,李大用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了铸造中的短板:铸铁锅的技术还不过硬。听说泊镇这一技术非常先进,李大用就又亲自去泊镇学习,终于掌握了先进的铸锅技术。
   触类旁通,熟能生巧,一些铸造难度很大的铸件,李大用也逐渐掌握了其技术,因而,铸造类型不断增多,铸件产品日益完备。铸造业得以长足发展,此地铸造遂名扬远近。李大用为邻村寺庙所铸造的大钟,高于人齐,质地良好,每经撞击,铮铮作响,声传数里,以至400年后,钟身“铁匠人李大用铸”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李大用的铸造技术为后人继承,因李村和王村、张村、赵村村村相接,地界相连,姻亲连带,铸造业遂普及三村。很多农家在种地之余,相继立起铁炉,铸造农具。
   后来,此地铸造业渐向外地繁衍。李大用之子李栋迁至山东皂后乡一村安家,重操父业,随着人口逐渐增加,自成一村,名李栋村。虽岁月易逝,然李栋村铸造业在当地一直享有盛誉。
   明末清初,为抵制外敌入侵,官方曾几次组织原村庄的铁匠人,赴南方铸造大炮的配件,为消灭敌寇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官船载着铁匠们沿运河南下,有戏班子助兴。铁匠们每次到达指定地点后,工作时间都在半年以上。无论是在工作期间,还是在往返途中,铁匠们都享有很高的礼遇。
   清末民初,原村庄铁匠赴外地开办铸造业者不乏其人。山东惠民、高唐、夏津、恩县、德州、武城、临清、禹城、平原、临邑、商河、聊城、茌平,河北南宫、巨鹿、威县、丘县、广宗、冀县、枣强等地相继建有原村庄铸造摊点,堪称星罗棋布。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货年刊•河北省各县特产一览表》记载,仅李村复兴公、金聚、聚合、天祥成、同聚兴、德聚恒6家商号,铸造农具就达64600件,并作为抵制洋货的上好国货到天津展销。
   抗日战争时期,原村庄铁匠大显身手,为八路军制造地雷手榴弹,时人称此为“军火基地”,引起了侵华日军的百般仇视,于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日(农历)进行疯狂报复,三名村民遭残杀,近百人被绑打。其间,部分共产党员铁匠分赴外地,为八路军制造子弹。当时,铸造摊点多遭日伪骚扰,仍日夜不辍。武城、张店、大名、南宫等原村庄铸造摊点,均成为八路军兵工厂。
   建国后,原村庄铸造业愈加兴盛。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年代,张村、王村、李村、赵村每村仍保留一村办铸造厂,铸造犁铧、铁锅等农用器具,销往县内外。
   1978年后,中共中央强国富民政策使原村庄铸造业如虎添翼。部分人工操作已渐有机械代替。产品也由犁铧、铁锅发展到机床、汽车、轮船等铸件。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据不完全统计,原村庄铸造摊点已达100多个,涉及400余户,占总户数的二分之一之多。铁炉处处,机声隆隆。日产铸件多时重达20吨以上,主要铸件为机件、农机具、生活用品等上百种,还有一些大型精密铸件远销国内外。
   此地铸造业为其县城的工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县通用机械厂,即由李村一家李姓掌柜经办的七县联营铸锅厂发展而来,该家铁厂首开建国后县机械工业发展的先河。据调查,原村庄周围一百公里内外,诸多县城机械厂前身多为该村的铸造摊点,铸造车间技术骨干也多为该村人。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原村庄的翻砂铸造业为人们劳动致富提供了用武之地,不单是本村的人,还有四邻八乡的人,外县外省的人,都到该村铁厂打工。翻砂铸造业的进一步兴盛,不仅解决了众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车床、脚垫、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因为经济状况的空前繁荣,原村庄也成为本地的利税大户。
   翻砂铸造业使原村庄越来越富裕,以至十几年前撤乡并镇的时候,周围几个乡镇都抢着要这个村。该村还成了某些人眼里的一块肥肉,一些税收的征费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地往该村跑,其原因是这里比别处能多揩些油。这些工作人员向厂长们收费,伸缩性很大,张口要五千,有时交上一千就能了事,但常常不给打收据。厂长们还不能较真,厂长一较真,对方就真得公事公办,吃亏的就是厂长了。背地里,厂长们把这些人员称为费老大,老大们家里一有什么事,就给厂长们打招呼,厂长们虽然不高兴,但还得好似满心情愿地前去送大礼。
   正是印证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那句老话,县长大驾光临了,说是县里要在该村开辟铸造件批发市场,以进一步造福一方。落实这样的举措,首先需要筹资。县长神采飞扬,记者、县乡干部前呼后拥,来到了李村开铁厂的首富门前,谁知大门紧紧关闭着,叫也叫不开。县长吃了闭门羹,情绪一落千丈,脸上阴得好像能拧出水来,牙齿咬得咯咯响,钻进小车就回去了。县长下令处理这名首富厂长,可下边的人碍于情面,并没有对这名厂长采取大动作。事后有人问厂长为什么这样?厂长说,又是劳民伤财的工程,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白拿钱,干脆不尿他这一壶!不久,县长升到市里去了,但最后还是因多年的贪腐被查处了。这样看来,当时那位首富厂长说的话虽然具有挑战性,但谁能知道人家是慧眼独具,那时就认识到不能和腐败官员同流合污了。
   2000年以后,各地掀起了兴建新居民区的高潮,原村庄被列入乡县政府议事日程,并很快做出了规划,在李村村东三里之外,征用李村原来一个生产队的全部耕地(500亩),为张村、王村、李村、赵村的村民们建新居民区。村委会和被征户双方签了协议,被征户每亩地得到现金16000元。当时,这一大片耕地是被作为废弃地报上去的,不报废弃地,就不允许搞修建。可明明是平展展的好良田啊,而且麦苗都已长得很高了,怎么会是废弃地呢?但在既得利益面前,人们都变得唯利是图,面临着这片土地的丧失,竟没有一个人出来较真,出来说个“不”字。
   原以为,本村庄有若干家铁厂,被征户失去土地以后,人们可以到铁厂里打工。还说,失去了土地的老年人按政策可以买退休,30000元一个名额,这样算来,用不了二亩地的钱就可以买个退休了!再说,过不了多久就能住上新楼房了,何乐而不为呢?大家都乐在其中,开发商高兴,政府高兴,被征户高兴,真是互利互赢,皆大欢喜!
   剪彩,庆贺,破土动工,将要诞生的社区早准备好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因村民们不久就要搬到新区来,原村庄的村址就可以经过复耕种庄稼了,上峰不是强调只有废弃地才能搞建设吗?这就等于用原村庄的村址和新居民区所占的土地置换了,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这样的计划被报了上去,上峰也就批准了,很快,四个村的名字便在卫星地图上消失了,其原村名被某某社区所代替。
   但后来的情况是,虽然几年过去了,张村、王村、李村、赵村的村民们还照样生活在原村庄。其间曾舆论过搬迁的事,但开发商向乡政府要建楼的钱款,乡政府拿不出钱来,就是能拿出钱来,社区里的几栋楼也远远达不到村民们应有的居住面积,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铁厂,往哪里搬?又怎么能搬得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答应开发商作为商品楼出售,结果造成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当时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和建设,不但使原村庄受到了损失,还使其成了一个实存名亡的村庄。被征户的老年人也没有买成退休,年轻人还能到铁厂里打工,可老年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想打工也没人要了,卖地的钱很快花光了,又没处去挣钱,心里的恍惚不免日益加重。
   从卫星地图上看,原村庄已经不存在了,但这里的土地确权、宅基确权、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等工作照样进行。铁厂照样开,打工的照样来,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但也不可否认,该村的翻砂铸造业也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最近几年,上级号召把治理环境污染当做硬仗来打,原村庄的各铁厂开始受到限制。但厂长们继续我行我素,你来检查我就偷着干,和环保局的人展开周旋。直到有一次上级来人明察暗访,发现了30户违规生产的厂家,在省里爆了光,县里批评环保局监管不力,环保局增设了举报电话,让检举开火的厂家。人们之间难免有些隔阂、矛盾,有些厂长就被检举了。你检举我,我也检举你,致使矛盾越来越复杂。
   农村土地的确权,使被征户的村民们感到了极大的不平衡,他们失去了土地,觉得吃了大亏。一些人便告村长,说是村长卖了他们的地。村长很恼怒,便设法对付告状者。因为告状者都在各铁厂里打工,村长就暗地里指使各厂长解雇了他们。哪个厂长不听,就让环保局来查封其铁厂。结果,被解雇的告状者大部分都撤诉了,又得以到原铁厂里打工。当时,告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一个人一直和村长僵持着,双方几上几下。卖地之事终于惊动了市政府。村长被撤了职,也有的说是他自愿不干的。市政府答应再给被征户一部分补偿款,责成其县乡政府尽快给予落实——这是后话。
   2015年下半年,环保局强调原村庄各小铁厂废除小铁炉,收了每家铁厂10万元钱,为各家购进了高炉。高炉安好以后,环保局默认各铁厂的设施合格。但到了2016年7、8月份,又说高炉不合格了,还说省里抓得很紧,他们想保也保不住了,厂长们要环保局还10万元钱,环保局说泼出去的水谁能收回来?经过交涉,环保局只给每户还了1万元。时间不长,厂长们了解到,环保局让花10万元钱买的高炉只值2万元,大家都气愤极了,就又找环保局,但环保局不承认。
   各家的高炉被割了,一截截的铁炉躺在路边。厂长们觉得因买高炉吃了亏,就要把赔了的钱再赚回来,便又偷偷地安上小铁炉,偷偷地开火。结果很多户被检举了,但有的户想法摆平了,那些没摆平的却要被罚4万元的款,拿不上钱就让去蹲了半月的拘留所。一样的被检举,结果有的有事,有的没事,挨罚的厂长心里虽然不平衡,但是毫无办法。
   随着上级监管力度的加强,厂长们不由地转变了思想认识,觉得不该再窝里斗了,应摒弃前嫌,维护共同利益,团结起来,加强防范。他们建起了QQ群,每个厂长按编号派人到各道口站岗放哨,一发现环保局的车来,就马上告诉各个厂家,以免被环保局抓住。这样偷偷地干虽然很棘手,但他们谁也不忍心放下。
   原村庄的铁厂,从为八路军制造手榴弹打鬼子,到对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防范,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现在的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都在拼着命地抓钱,厂长们不惜环境被污染,一些有权势的有关人员趁机巧取豪夺。人本来就是喜欢逐利的,市场经济更是把人的这一天性发挥到了极致。抛开别的原因不谈,原村庄各铁厂自身的问题,也给其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危机。
   2017年5月份,法院突然给原来被罚4万元的厂家下了传票,在4万元的基础上再加4万元的滞纳金,共计8万元。这下,被罚户真的承受不了了,他们找到法院,找到环保局,闹得不相上下。
   就在这个时候,上级下达了非常严格的文件,要求取缔一切污染企业,根除一切污染隐患。县里组织环保局、公安局、乡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先派人掐了各厂家的三相电,又责令各厂家马上彻底清除厂地。至此,各厂家再也无法继续生产,真正的偃旗息鼓了。
   被罚8万元钱的厂家,因一直和法院、环保局纠缠不清,再加上他们已失去了铁厂,挨罚的事情得到了缓冲,最后落了个不了了之。
   这样的整顿,也并不是要淘汰翻砂铸造业,如果能够转型升级,上了环评(环境影响评价),铁厂还能继续开。但在原村庄这块地盘上,有钱也不准上环评,这里在卫星地图上已是粮田,粮田里岂能开铁厂?真是兴也铁厂,衰也铁厂,得也铁厂,失也铁厂。
   被征户卖给开发商的地,开发商盖楼只用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闲置起来,但闲置的土地是开发商的,被征户无权去耕种。还有很多村民的土地被流转了,一亩地一年750元的流转费,但到时候总是见不着钱,这些村民也很纠结。
   有些开发区见原村庄的铁厂已被彻底取缔了,就按上级要求增进了翻砂铸造设备,上了环评。原村庄的一些厂长便来这里租赁厂房,铸造产品,原手下的工人也跟着来这里打工。虽然收益比以前减少了很多,但他们还是尽力奔波着。尽管这样,他们也只是原来的厂长和工人中的一小部分人,而大部分人因受条件限制,已无缘于铁厂了。
   原村庄的大片厂房和设备都闲置起来,500多年的铸造业算是走到了尽头。以前这里忙得热火朝天,现在这里静得让人心酸。
   村民们纷纷议论:咱本来还住在这里,却硬说咱这村没有了,说咱住在新社区,但那里又没咱的份。这一折腾,咱这里连环评也不准上了!弄得这是什么事?可是,怪谁呢?落到如此地步,除了埋怨别人,是不是还应从自身上找一找原因呢?
   原村庄越来越萧条冷落了,随着年轻人都往城里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在若干年后是不是会自消自灭呢?不得而知。
   那么,小区的前景又会怎样呢?应该说,这里楼房的出售状况还是不错的,因为相对而言,其价格毕竟比县城里便宜。再者,为了促使楼房的尽快出售,开发商又在小区建了一所小学,让原村庄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前来寄宿入读。每到周一,家长们要送孩子上学,每到周末,家长们要接孩子回家,人来人往,车流如织,这也倒成了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小区平添了不少生气。不管怎样,小区是因原村庄而建设的,它的根在原村庄,而且孩子们还要在这里学习成长,这正是家长们的希望所在。小区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这也在情理之中。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会不断趋向繁荣,但愿如此!
   好也罢,赖也罢,都将成为历史,都应记载下来。才写下的文字,时人往往不屑一顾,但将来也许会显得弥足珍贵。原村庄的后人们是否会能从这些文字中了解到,前辈们曾在故乡的热土上创下的辉煌和受到的周折呢?是否还能体悟到什么呢?

共 60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多村庄和事业波波折折坎坎坷坷地走到今天,都会给人们留下一些可资咀嚼的历史谈资。张村、王村、李村、赵村的翻砂铸造业从历史走到今天,历经了500多年沧桑,虽然面貌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但是原村庄却作为一段记忆,记存于张村、王村、李村、赵村后代人的心底,成为一段永不磨灭的印记。文章从原村庄的历史写到今天,做到了详略得当,有资可考,实为一篇非常不错的史记性散文,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21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2-05 15:27:32
  原来的村庄从历史走到今天的轨迹也在这篇散文中真实地再现出来,真是一篇非常不错且有历史厚度的散文佳作。欣赏了,问候风光霁月老师。祝新年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光风霁月正扬帆        2019-02-05 17:59:17
  衷心感谢武戈老师对本文的精心编审和美按。今天是大年初一, 光风霁月正扬帆给老师拜年 ,颂祝老师猪年大吉,宏图大展,编创工作再上辉煌!
3 楼        文友:光风霁月正扬帆        2019-02-05 18:00:26
  新春佳节之际,原村庄的历史值得回忆,武戈老师在大年初一就审稿编稿,这种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更值得钦佩!问好老师,向老师致意、学习!祝看点兴旺发达!祝江山兴旺发达!我愿在江山进一步提高自己,请老师们多多指点和帮助!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2-11 07:40:26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光风霁月老师新年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光风霁月正扬帆        2019-02-11 10:04:12
   本文能成为精品,得力于武戈老师的精心编审和多次斧正,得力于看点和江山老师们的支持和厚爱。谢谢各位老师,祝福老师们新春愉快!祝福江山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再创辉煌!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2-13 10:20:42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光风霁月老师并祝新春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 楼        文友:光风霁月正扬帆        2019-02-21 12:12:56
  谢谢武戈老师对原文的多次精心斧正,谢谢武戈老师的热情鼓励!
8 楼        文友:鹰鸣老师        2019-03-01 15:01:47
  有史有据,将村庄历史写得风起云涌。佩服作者的耐心和奉献,这对研究历史,考证村庄发展,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祝福作品得到大家的公认,祝福加精!问候作者,祝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
鹰鸣老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