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柳絮飘飞又一年(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柳絮飘飞又一年(散文) ——新堡村涝池记事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1发表时间:2019-02-09 17:10:53
摘要:我独自一人去涝池洗手帕,当时是蹲在南边的石头边上,面向北。午后的涝池,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夏蝉高声鸣叫。洗着洗着,不知怎么回事,脚下一滑,一头裁进水里,心里一慌,想着完了,想喊不能张嘴,只觉得耳边身边都裹着水,眼睛睁不开,鼻子不能呼吸,手忙脚乱地在水里胡乱扑腾……好在涝池边水还不是很深,扑腾了两下子,伸手摸到了涝池底,双手使劲撑住,本能地站起来了!真是好险啊!差点被淹死!

【丁香】柳絮飘飞又一年(散文) 在渭北高原,每个村子都有涝池。涝池,顾名思义,就是雨水多的时候,水流汇聚到低凹的地方,积少成多,形成北方村子里特有的水池。在南方,这样的水池叫池塘。当然,也有不少村子的涝池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村子里选一处相对低凹的地方,人工开凿而成的。
   在陕西合阳新堡村,就有这么一个涝池,我想应该属于人工开凿的。家乡的记忆,有许多人和事都与这个涝池有关。别看涝池不大,可它是全村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宝贝:洗衣服、从涝池挑水洗洗涮涮、养猪饮牛饮羊,浇菜洒水,干旱之时人们从涝池取水浇地。夏天时还有在涝池岸边玩耍,也有小男孩背着大人偷偷到涝池去游泳。
   正是这一汪碧水,弥补了我们村缺水的遗憾,也让整个村庄有了水的灵动。
   涝池位于村子东南,也是整个村庄地势相对低的地方。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大体呈圆形。确切地说,涝池像一个大盆,岸边就是盆沿,但它不如盆沿规则,是与周围的道路、还有去学校的道路、学校西围墙连在一起的。涝池的尾巴在西北,人们用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石块砌成一个宽一丈左右缓慢的坡。涝池尾巴斜坡两边,各有一棵一搂多粗、一丈多高、枝繁叶茂的大柳树。这两棵柳树,是涝池周围标志性景观。
   大柳树树身都是向着涝池水面即东南方向倾斜,仿佛柳树也想亲近这片难得的池水,当然,大家都知道柳树倾斜是由树木向阳的特点所决定的。夏季,涝池水量多时,柳树枝条已经快要拂到水面,将涝池水面点缀了一番;在水面,也经常能看到柳树的倒影。微风吹来,那柳树的影子就随着水面的波纹变形、晃动,形成一种奇怪的幻影。涝池的东边和南边,各有几棵零零散散的白杨树,它们和那两棵大柳树一起,守护着涝池,共同成为涝池的景观。
   顺着涝池尾巴的斜坡向下走,可以到水边去打水、洗衣服等。除了涝池的尾巴处有石头,涝池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些石头。特别是北边,有十来米长、五六十公分宽的石头台阶,这是为了方便人们洗衣服、打水。南边呢,没有那种平整的石头台阶,只是零零碎碎地、高高低低地摆了几块石头,平时洗衣服打水也没有问题。
   从我家出来,顺着巷子向东走四五十米,就能看到涝池水面了。跨过一条两米多宽、南北走向的煤渣路,经过炭渣坡(三两平米大的一块地方,人们烧火做饭剩下的煤渣、没有用的破瓦碎砖等杂物丢弃的地方),有一小块空地,就到了涝池边上。据老人家说,那块空地是从前的爷爷庙(神庙)拆除后留下的地基,只是自从我记事时起,那里早已没有庙宇的痕迹,只有北边还有一堵不到一人高的半截土墙,应该是当初神庙的山墙,小孩子经常在那墙边玩捉迷藏游戏、抓屎壳螂等,有时也从墙上比较矮的地方翻过去,时间长了,那墙体已经没有多高了。
   涝池西南角岸边,也就是神庙原址的南边,是一座公用的石碾子,村里的人可以随时使用。
   每年春天,柳树发芽之时,涝池岸边荒芜了一个冬天的景色开始有了生机,水面也有点活泛起来了。那两棵大柳树变绿了,白杨树枝头也冒出翠绿的嫩芽。这时,我们就去拽杨柳树上的枝条,用它做“咪儿”。特别是涝池边的大柳树,枝条多又长,又低低地下垂,很容易够得着,拽一两枝下来,剪成一两寸长的小段,小心翼翼地揉捏着扭动着,目的是把树皮和里面的木条分离,感觉树皮和木条差不多分开了,把里面的细木条慢慢地抽出来,扔掉,分离出来的树皮不能有破损。再将树皮的一端用手捏扁,掐掉大约半厘米的表皮,“咪儿”就做好了。把掐掉表皮的一端放在嘴里吹,就能吹出尖细简单的调子。水平高的人能做出更长的“咪儿”,甚至给上面打几个小孔,像微型的箫,吹出的声音低沉厚重一些。假如不小心将柳枝皮弄破了,声音就不好听了。
   过不了几天,柳絮飘飘,杨花飞舞,涝池岸边树上的叶子越来越浓密了,郁郁葱葱。这时,涝池的水面上,巷子里、田间地头,到处飘着星星点点白白的柳絮杨花。天气暖和了,燕子也回来了,人们开始忙活起来了,耕田施肥,除草种地。此时,涝池里面渐渐地生出了许多红虫(水华)、还有一些成串的小小的好像用透明的白线串起来黑黑的圆形东西,我们叫蛤蟆溜,也叫蛤蟆蛋蛋,是蝌蚪的幼虫,挂在掉进涝池已经有点腐朽的枯树枝上。有些小孩从水里把这东西捞出来。如果给大人看到了,他们就训斥小孩子,不准他们捞。
   过不了多久,涝池的水也开始变得有点绿了,池水中开始出现了小小的、黑黑的蝌蚪,摆动着尾巴游来游去。此时,水中的红虫慢慢地减少了,直到没有。小孩子无聊,就找一个小瓶子或者小缸子小碗之类的东西,跑到涝池水边抓蝌蚪。抓住之后,放到瓶子里或者碗里,然后仔细观察蝌蚪游动的样子。有时几个人一起,比赛看谁抓的多。等到他们对小蝌蚪没有兴趣了,就把它放回涝池。但更多的时候,那些蝌蚪还没有等到小孩子们玩耍厌倦之时就死掉了。所以,真正能够被放回去的蝌蚪不是很多。
   春末夏秋天暧之时,也是涝池景色是最漂亮的时候,更是涝池岸边最热闹的时候。特别是吃饭前后,人们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有人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到涝池边洗洗身上的泥土;有人端着饭碗,蹲在涝池岸边拉家常;也有人站着蹲着、抽烟聊天的;小孩子则在涝池边玩耍,打水仗,顺便也伸长耳朵听大人在说什么。涝池边上,小孩子的欢笑声、大人的聊天声、甚至还有人吼几声秦腔、唱几句革命歌曲,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东家长西家短,整个村里的奇闻轶事,报纸上的国家大事,都在涝池边迅速传播。
   印象最深的是腰巷的一位勤劳节俭的老太太。那时,听说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戴着老花镜,黑衣黑裤,缠着小脚,裹着绑腿。眼镜的腿上,还有一根细线系着,可能是防止眼镜不小心掉了。天气好的时候,老太太就拄着拐杖,颠着小脚,摇摇晃晃地来到涝池边上的台阶上,跪在台阶上洗衣服。但是更多的时候,她并不是洗衣服,而是拿拐杖伸到涝池底,捞那些人们洗衣服时掉到水里的碎布片。而她的拐杖底端,有一根铁丝胡乱地缠绕着,也许就是为了捞破碎的布片特意缠的。其实,那个年代人们都穷,即使是一小片破烂的布,也没有人舍得丢掉,那是要用来做鞋子的。老太太有时够不到水里,就爬在石头上,尽力地将手中的拐杖伸到水底,不断地搅动,过一会儿,把拐杖拿起来看一下,如果能捞到巴掌大一块破布,老太太像捞到宝贝一般,赶快把碎布片从缠绕的铁丝上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到旁边,继续打捞。其实,即使捞上一两个小时,也捞不到三五块碎布,但老太太经常在涝池边捞,她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耐心。我想也许老太太在家纺线缝衣累了,换一种劳动的方式,毕竟人老了,总不能只干一种活计,换一种活来做也好。
   说到去涝池洗衣服,还有一件让我特别难忘的事。大约是六七岁的时候,我还没有上学。一个炎热的午后,太阳高照,我独自一人去涝池洗手帕,当时是蹲在南边的石头边上,面向北。午后的涝池,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些不知疲倦的夏蝉高声鸣叫。洗着洗着,不知怎么回事,脚下一滑,一头裁进水里,心里一慌,想着完了,想喊不能张嘴,只觉得耳边身边都裹着水,眼睛睁不开,鼻子不能呼吸,手忙脚乱地在水里胡乱扑腾……好在涝池边水还不是很深,扑腾了两下子,伸手摸到了涝池底,双手使劲撑住,本能地站起来了!真是好险啊!差点被淹死!
   站起来之后,我才睁开眼睛,真是万幸啊!午后的阳光依然灿烂,我低头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我掉下去的地方水底下正好是个一米左右圆形的凹槽,也就是说即使掉到水里,也不会滑向涝池底下更深的地方。好险啊!现在想来,是不是那个地方以前还有小孩掉下去过,有人特意地修了这样一个涝池里的凹槽,防止发生意外。
   之后,我一个人悄悄跑回家,悄悄地换掉湿漉漉的衣服,直到过了好久,想起这事还是心有余悸。只是没有敢把这事告诉父母,怕招来父母的责骂。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学会游泳,也许这件事影响了我,让我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恐惧。
   涝池边上,还有一件事让我不能忘记。
   麦收之后,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拣拾小麦。拾着拾着,感觉天气热,我就将一件粗布格子外套脱下来放在地头低矮的土坎上,继续和同伴拾小麦。等到傍晚要回家的时候,我去拿衣服,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害怕了,将有可能的地方都找了几遍,可是仍然没有找到。天黑了,只好硬着头皮回家,一路都在想着怎么给父母交待。回到家,父母听了,果然生气,母亲骂我不长记性,父亲拿起他披在身上的外套向我身上摔打,我看事情不对,撒腿向门外跑去,父亲手里拿着外套继续追赶,我一路向东跑,刚跨过那条南北向的煤渣路,听到有谁对着父亲喊:“不敢追了,前面是涝池!”我就向涝池南边的田地边跑去,回头再看,父亲果然没有再追。一个人在涝池南边的田地里转悠了一会儿,悄悄地溜回家,发现母亲竟然在锅里给我留着晚饭,其他人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我吃过馒头,又悄悄地回到炕上睡觉。等到第二天,父母再也没有提起我丢掉衣服的事,倒是我自己难过了好久,那件衣服穿的时间不长,比较新,而且是我喜欢的,这样丢掉了,实在是可惜!
   在我记忆中,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的经过。那时太穷了,别说丢了一件衣服,就是做饭多用一根火柴、丢掉一根线头,母亲都会心疼好久呢。此后,即使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父母最多是批评而已。
   炎炎夏日之时,夜深人静,偶尔半夜醒来上厕所,总是能听到涝池里的青蛙和癞蛤蟆“咕咕--呱呱--咕咕--”此起彼伏的聒噪声,似乎夜晚的涝池成了它们的演奏会的现场,每一只青蛙癞蛤蟆都是那样卖力地表演;又好像有一位总指挥,只要有一只在鸣叫,就有两三只在唱和,过一会儿就重复一次,那种叫声,有着极强的节奏。那时我就想,涝池里到底有多少只癞蛤蟆呢?它们是不是晚上不用睡觉呢?但是,没有过几分钟,我就迷迷糊糊地又进入梦乡。
   说起涝池里的青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看到两三个十几岁调皮的男孩,从涝池里抓了几只青蛙,他们用铁丝将青蛙穿在一起,不知道要干什么。正好,给村里的老人家看到了,立即训斥他们,逼着他们把青蛙放回水里。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深秋时节,天气越来越冷了,涝池边柳树杨树的叶子渐渐变黄,涝池里的水也在不断地减少。水面上飘着柳树杨树的枯黄的叶子,秋风将池水吹起一道道的皱纹,水的颜色也渐渐变黄,甚至有点浑浊了。到涝池边洗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偶尔有人洗衣服,不一会儿,就被那冰冷的池水冻僵了手,有人就将涝池水挑回家,在锅里稍微烧一下,在家里用大盆子洗。也有人干脆将衣服拿到十多里以外的桥头河去洗,那里有从温泉刚冒出来的水,看上去还冒着热气呢。涝池周围就没有了夏天时那种热闹。
   等到树木叶子都落光了,寒冬就要来了,涝池里的水就剩池底中心的一点点了。
   等到入冬以后,要穿棉衣棉袄棉鞋的时候,涝池的水也就开始结冰了。通常情况下,结冰不是很厚,薄薄的一层,有时只有涝池边有一点冰,但冰层之下的池底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冰结的厚一点,有人试着用脚踩时,就会看到冰面裂开,能听到冰面吱吱作响,感觉是很危险的,只好快快回到涝池岸边。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76年的冬天,涝池结了很厚的冰.往年涝池也结冰,可是第二天人们取水时把冰砸开,就可以从涝池旁边取水。可是76年的冬天,人们想像往年一样把冰砸开,发现仍然取不到水,整个涝池靠边的地方全冻住了,于是人们走到冰面上,走到涝池的正中间,砸开一个圆洞,从中间取水。
   那一年,我上四年级,我们班要负责给学校养猪(文革时期,学工学农,班里要养猪、养羊、养鸡等)。每天有两个值日生负责给猪喂食。轮到我和同学喂猪的那一天,两个人拿一根木棍子,一个水桶,从涝池上面的冰层走到中间有口子的地方,把水桶放下去打水,那时就能看见冰层的厚度至少有一尺多,把水打上来后,两个人把棍子从水桶手提处穿过去,一前一后把水抬到学校,然后倒在大锅里加上一些红薯糠麸等烧煮,煮好之后再凉一会儿,然后才能拿去喂猪,等把猪喂饱了,才可以放学回家。除了喂猪时打水到涝池的冰上走过,有时放学后也跑到冰上玩,在冰面上走多了也不怕,有时还在冰面上滑一滑,觉得特别好玩。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只有那一年的冬天可以在涝池的冰面上行走。
   涝池底下的淤泥,是很好的肥料。每当秋冬涝池水少之时,就会有人将涝池边缘的淤泥淘挖出来,用作庄稼的肥料。有时,干脆将涝池里的水全部放掉,将池底的淤泥挖出来。
   春节过后不久,又是一年杨柳发芽、柳絮杨花飘飞的时候,村里的涝池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就是村里的涝池,还养过一次鱼呢。
   有一年,不知道是谁突发奇想,给涝池里投放了一些鱼苗,希望全村人能有鱼吃。至于鱼苗是怎样投放的,鱼是怎么养的,我那时太小,都没有印象了。只记得鱼长大了,村里许多人一起捞鱼的情形,那时小孩子跟着看热闹,欢天喜地,等着分鱼吃鱼。可是全村毕竟没有人会做鱼,就把鱼杀了洗干净放在锅里煮,可能像煮猪肉一样煮了很久,我只记得母亲说:“南方人成天吃鱼,腥味大,一点都不好吃,像套子(缝在棉被中间的棉花,过上几年,慢慢变灰变黑)一样,咬不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尝试在涝池里养鱼了。

共 70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同淑君老师的文笔优美,很有特色,以涝池为线索,叙述了村庄的历年变迁,记述了村民的喜怒哀乐,行文中插入几个有关故事或片断,使文章充实而具体,尤其写自己不小心落水的故事,惊险刺激,化险为夷,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老师的笔力文法确实不一般。写意厚重,讲究技巧,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正能量,佳作共赏,力荐美文!谢老师赐稿丁香!谢谢老师对丁香的支持!还望看到老师的佳作再次展现在丁香!【丁香编辑 晚秋枫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9-02-09 20:02:06
  作者手法娴熟,布局谋篇合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具体。力荐佳作,请诸位欣赏留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09 22:16:59
  非常感谢精彩按评和推荐,问好编辑,祝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09 22:21:33
  我家距离涝池太近了,有关涝池的回忆也非常多。有些人和事已经淡忘了,但有些人和事却记忆犹新。那时候,不仅洗洗涮涮的水来自涝池,院子里养花浇花、洒水扫院子等也用的是涝池的水。
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2-10 00:24:36
  感谢老师赐稿丁香,微笑敬茶,新年快乐,文顺春安。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0 07:06:53
  感谢文肆的关注与鼓励,祝新年快乐!
4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9-02-10 00:25:30
  谢谢枫叶社长的精彩编按,辛苦了,注意休息,姐姐新年快乐!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0 07:07:51
  枫叶社长的编按非常精彩,非常感谢,问好敬茶!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0 07:15:45
  小时候在涝池洗衣服,由于洗衣粉肥皂还很少使用,为了洗的干净一点,经常使用棒槌在石头上槌衣服,也用过皂荚、碱面等,不知将人的人,渐渐都不知道棒槌是用来做什么的。还有常时间地蹲着、坐着甚至跪着洗衣服,真是累的腰酸背疼。而现在,洗衣机代替了人的劳动,社会在进步,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辛苦劳作减轻了不少。
6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9-02-11 10:22:54
  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对丁香的支持!祝老师开心快乐创作出更多美文佳作!
峥嵘岁月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1 14:05:25
  感谢文友的关注和鼓励,祝你春日快乐!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19-02-12 14:27:18
  春天的柳树条杨树条,还可以编成花冠,戴在头上,觉得好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