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年】正月天里请客忙(散文)

精品 【八一•年】正月天里请客忙(散文)


作者:以闲为正 布衣,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3发表时间:2019-02-10 09:59:40

【八一•年】正月天里请客忙(散文) 正月天里直到过十五之前,满大街商家门口都是堆垒如山的年礼。每天每天,大街小巷里都是提箱携袋川流不息的人群。这是我们中国人年文化中特有的景象,人们是要趁这正月天,在这浓浓的年味里走亲访友,走人情,行人事。
   今天是商业发达时代,人人都是提箱携袋的行人事,时间退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尤其在贫困的农村,这是万不能想象的事情。但不管在怎样的时代,以我们中国人的活法,正月天里集中行人事都是一致的。那时的人们正月天里也有携礼出门走亲戚,但远没有我们今天这样方便、普遍,其主要的行人事活动都集中在一个村落这样的小社会里,不是携礼看人,而是请客吃饭。
   那时公社供销社虽没有很多的商品,但基本的年货还是有。农人们当然知道携礼看人省事简单,又好看。可惜他们手里没几个钱,又不如今天这样方便。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除了谁家孩子过满月,或遇婚丧大事,很少有人请人吃饭。谁家若有外人来吃饭,那都不是请,或就是来了亲戚,或就是被派饭。亲戚另当别论,虽不是请,派饭他们倒是盼望的。按生产队的规定,谁家承担了下乡干部派饭,完了是给补粮的,还是补麦子。精明的农妇们在手头仔细比量过了,队里的补粮是超给的,有余头。而且,如果运气好了,或者还有额外的收获。那个年代有一种政策,干部下乡吃饭要自付饭钱和粮票。那时的干部多数还都自觉,他们吃罢饭后都会自觉地将饭钱和粮票放在主家的盘子里。当然,这时候主家都会推让一番,到最后,还都是留下了。有的干部受不了这种推推让让,干脆就提前将饭钱和粮票偷偷压在主家的盘子底下。饭钱和粮票虽然不多,但主家已经得到队里超量的补粮了,现在再有此收获,真是喜出望外了。
   而正月天不一样,这次请客吃饭是特别的。对许多家户来说,这次请客吃饭也许是他们家整年里唯一的一次,但却是必须的。因为这是行人事,是往人前走。否则,就可能会被人低看,而至边缘化。这请客吃饭明面上是抬举客人,但实际更多是展示自家,是给自家挣个体面,是站队靠群行人事,所以是特别光彩的事情。那些被请的人都是体面人,是这个村落小社会里人前的人,是无形中主导这个小社会里话语权的人。能请动他们来做客吃饭,这本身就是光荣,就意味着自家是合群靠群的,能被这个小社会认可,能被世人看得起;就意味着沾了体面争了脸,是在往人前走,从而进入到这个小社会的中心话题里。
   那些被请的人并非村落里的长辈乡贤,他们都是这个村落里的出门人,就是那些在公门里干事的人,干部或工人。因为时代变了,现在,这些村落的体面人,人前人已并非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这个小社会的话语权不在他们那里。所以,人们的这种请客吃饭并非遵循敬老尊贤的遗风,而是基于现实势力,因为势在那些出门人这边。当今这个时代的农村社会已经不是古代那种有一定自治性的乡贤社会,它的维持存在不是靠民约族规,而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它的运行不是依赖私规,而是依靠公权。自然地,那些长辈乡贤就要靠边站了,得让位给身在公门有势的出门人。这些出门人当然是体面人,他们出人头地置身于公门自然是人前的人。又因为他们掌握或接近公门权力,所以也就必然地拥有了这个村落小社会的话语权。
   我的家乡古宜川县北地,今延长县罗子山安河一域就是这样的社会。这一域地方是典型的儒教文化圈,典基者便是那位话说得很大,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理学家张载。宋仁宗嘉佑年间他出任云岩县令,在任期间深耕布道,重视教化,移风易俗,在这里打下了儒教文化基础。经几百年之久积淀影响,这里的人们安分守己到特别保守,维护等级到极端顽固。他们唯将老实巴交握老橛把、戳牛屁股看作正经营生,重农轻末,极端岐视农本之外所有用巧弄技的末枝行当。在重农之外,他们又特别的尊师重教,格外地抬举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有望出人头地进入官府,而光宗耀祖。
   影响之下,我家乡的人们自己虽身为下贱,却都长了“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现在他们的请客吃饭虽美其名曰行人事,而心里却藏着一番势利打算。除了集体无意识驱使的站队靠群争体面外,一个根本的动机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巴结人家,指望沾光。
   比如,如果不幸惹下了什么官司,必得有人出面为自己说话,去法庭那里走动疏通。或是被人欺负了,便指望他们能够出面干预,为自己做主,把事情摆平。或求他们帮忙,看政府有了什么特别照顾政策,给自己弄到一个名额,捞个实惠。更主要的,想长远点,求他们帮忙活动,给自己的孩子弄个招工名额,或者安排个临时工。等等此类。外面有人好办事嘛,巴结好了人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总能沾上光。
   那时的干部好像多是一人在外,他们的妻儿老小多在农村。过年的时候他们自然回村里过,会住上一阵子。
   我们村是罗子山安河这一域的大村子,而且是有名的文化村。这是因为村里几百年里都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打开家谱看,即见先人们的命名排行都是雅致讲究的,绝非平常土冒可办。到了现代社会,读书人更多了,出门人也就多了。正月天请客吃饭时,其客人队伍可谓蔚为大观,动辄一二十几号人,或者还要分拨行动。连同各家专派请客的孩子,还有一旁观看的人等,这就有阵有势了。他们在厚厚的积雪里逶迤向前,随成为正月天这一域村落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些小村子人见闻了,还不知怎样啧啧称奇,仰慕传说呢!
   那时农村的正月天请客吃饭最经济不过,性价比很高。主家这边呢,自有为过年备下的年饭,并不用特别准备,顺手热一热的事。这年饭在今天的人看来是有些过简单了,但在当时普遍贫困的农村,那已经是人们尽其所能,家里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了。这年饭就是一锅大烩菜和馍,也算有酒,就是家户自做的稠酒。这烩菜也简单,材料主要是肉片、粉条、豆腐,海带,再就是白萝卜条、自产的黄花菜等。还有更简单的,单就是饺子席。客人的情况呢,大正月天的,顿顿吃好的,肠肚里都糊油了,根本就吃不了几口。再说,他们一整天里被请着满村里吃,任谁有多大的肚子也早满满的了。现在,他们的做客吃饭,也就是走走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给东道家面子嘛。肚子里明明满满的,可还得吃呀,也真难为他们了。等落座开席了,他们就意思意思,或夹一筷子粉条,或掐一口馍,有人就只喝两口稠酒,这个好下些。
   这种请客吃饭的账,主家早算清楚了,心里明镜似的。明知道客人们吃不下两口,但还是要热情地一再劝请。而那些客人们呢,自然也会领情配合,一边起身离席,一边连连说蛮吃饱了!可吃好了!他们就这样连着转场,满村里跑,每到一家屁股落炕还没坐热呢,就又要转下一家了。对主家来说则是皆大欢喜,有这正月天浓浓的年味衬着,他们这些饭也省了,人也装了。
   这些出门人固然辛苦,但最苦却是我们这些尾随他们请人的孩子们!
   那时的冬天真冷啊,过年时节必下大雪,正月里好多天都有积雪。就在这样天气里,我们担着父母请人的指令,像尾巴似的跟着客人队伍满村里跑。我们身上只有单薄的小棉衣,冻得鼻子脸红红的,小手像鸡爪似的。麻烦的是清鼻涕流个不止,怎么办呢?就随手左右开弓用袖子一抹一抹的,袖子上便结成了一层脏兮兮亮光光的硬壳。鞋也让雪水浸湿了,脚都冻僵了,冻肿了。好在我们跑个不停,或是脚被冻麻木了,当时倒不觉得什么,晚上回去可就要遭老罪了。
   农家的孩子皮实,这些我们都能忍,不算什么,最让我们不堪的是其间所遭受的委屈心酸。
   在客人队伍外,我们这些请人的孩子也拉成了一支队伍,一般都跟着七八个,有时十几个。家家都盼着早早请到,请在前面,小孩子也爱争强好胜,到最后弄得我们的请人简直成了抢人了。
   有的家户却放得悠,到最后才行这人事。本来嘛,我们这大村子也就几十户人家,这些出门人一时还不会离开,有小年前后这段时间,完全轮得过来。再说,这些出门人自己家占一二十户,他们自己就处于这人事中心,自然不用参与这项活动。另外,这其中还有些残门冷户,即所谓没光景的人家,他们不凑这热闹,不行这人事。这样剩下来,还着什么忙?
   但是,那些有着“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争气爱脸的人家却不这样想。他们就是要争个早争个先,请在前面,就是行人事要行到头里,因为他们最根本的信奉就是往人前走这一理念。在他们看来,这人就是群,群就是人的全部意义。往人前走就是往群前走,而就是往群中心走。其所谓合群靠群,其实就是要趋近这群中心。只有争早争先,才能更靠近这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归属感、踏实感,而更有存在感。请客吃饭或先或后这等事体在他们的逻辑里竟被赋予了如此紧要的意义,难怪其不甘人后,这可害苦了他们的孩子。
   客人队伍进了一户人家,我们这请人队伍的竞争便开始了。胆小脸贵的孩子就等在人家大门外,再胆大点的则进了人家院子,探头候在门口,更胆大精巴的孩子则干脆跟进人家屋里,守在人家脚地里。有这些孩子站在旁边,大眼瞪小眼的,可让客人怎么吃饭呀!这样子会让主家颇不自在,他们好说好劝,但这些孩子就是不出去。其实客人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本也没有安心吃饭。
   客人队伍出来了,孩子们便开始抢人了。孩子们你拉这个,他拽那个,院子里顿时乱了起来,弄得客人们半天出不了院子。有的女孩都急哭了,掉头哭着跑回去了。有的孩子在拉扯中撕打在一起了,忙得客人们还要给他们拉架,劝这个,哄那个,惹出一院子笑。有时候直争得不可开交,闹得客人们也没办法了,不得不分成两组人马。
   每结束一家都这样,客人们早都习惯了,他们不在意这些,反正去哪家都一样。但对孩子们来说滋事体大,关系到自己当时的脸面,更关系到家里父母的脸面。所以决不敢松懈,每次机会都要争取,他们跟了一家又一家,不到最后决不言败。
   领到客人的孩子一时扬眉吐气,就仿佛得胜的冠军,一路上“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那些暂时落败的孩子则灰塌塌地跟在后面,一路悄悄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心酸。有的孩子就这样跟了一整天,到最后也没能如愿。这可怜的孩子,他回去了可怎么向父母交代呀?!
   当然他还有机会,等第二天起来,同样的故事又开始了。
   正月天里请客忙,忙过一年又一年。
   我的父母每年正月天都要请客吃饭,都要行人事。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行了不少人事,但我们家却好像也没有沾上什么光。至于其他人家怎么样,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共 4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正月里,年味浓,走亲访友,走人情,行人事。这是我们中国年文化的特有景象。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贫困的农村,请人吃饭是当作一件大事来的,因为经济条件的不允许。那时还有干部派饭,这一特有的规定,主家们都很高兴,因为干部会自觉留下钱和粮票而生产队里也补粮了,这样在精明的主妇们看来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后来就不同了,每到春节,人们请的人并非是村落里的长辈乡贤,而是那些在公门里干事的人,因为这些人前的人,主导着这个小社会里话语权,他们是体面人,能请到他们说明自家合群靠群,也许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一点点好处。正月天请客便成了小孩子们的一场竞争,谁家孩子能拉着公门里干事的人来自家吃饭,似乎赢了面子。冬天的雨雪天,孩子们可受了苦。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想来,每年的请客吃饭,行人事,好像也没有沾上那些公门里干事人的什么光,一切还得靠自己。年,就是一个喜庆,团聚热闹,请客吃饭,如今便捷了,日子好过了也有了钱,满大街商家门口都是堆垒如山的年礼,购买也很方便。“正月天里请客忙,忙过一年又一年。”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将罗子山安河这一域的大村子的年味向读者娓娓道来,语言精美,浓浓的乡土气息,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参赛支持八一文学首期征文活动,您的作品《正月天里请客忙》被列入本次征文(散文类第087号)作品,我们会及时提交到征文评审委员会。预祝您在本次征文中取得好成绩,祝您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编辑:黄金珊瑚】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21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2-10 10:02:20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初六,明天便是正常上班的日子。其实年,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年,便是吃好玩好,与亲人和朋友们在一起相聚的日子。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了。祝老师新春愉快,猪年大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2-11 10:24:25
  春节请客人之常情,平凡中写出精致,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3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19-03-10 15:23:40
  我们也常常请人吃个饭,行个人事合个群。先贤遗风不可违。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