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诗并不好写(随笔)
无论在内网,还是在外网中,有人认为写诗更容易,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我认为写一两千字的散文或随笔,绝不比三百字以上的诗难写。因为散文随笔类,作者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只要把事情讲清楚就行,且不受多大的限制(但并不是说完成没有技巧),除非要写成精品,才会刻意去做。然而,写诗却不一样,首先必须分段,尽量做到每句的字少而简短精练,阅读起来便于读者记牢。其次,还得按规定进行逢双句的末尾字押韵,且不能用相同的字,以免让读者产生重复感,并觉得无趣而没什么新鲜玩味。
如果是标明诗牌的律诗或绝句等,其难度就更大了,押韵只能押平声和上声韵,即第一和第二声,决不准押去声和仄声韵,即第三和第四声。诗歌做到押韵,目的在于读者念诵或传唱时保持朗朗上口的风格,更多地加深自己的记忆力。此外,还得按汉字的平仄和词性的对仗去写,绝不可以平仄不分,对仗不管,牛头不对马嘴地乱写一通。
无论是古诗,抑或是现代诗,若要写成三百字以上,至少需作者耗时几个钟头,肯定不比散文或随笔类写起来更容易多少。所以,不懂诗的人,绝对不能乱下结论,别总认为诗字数少,就觉得蛮好写,你们根本就不晓得诗歌的奥秘有这么多的规矩吧。尤甚者,则时常讽刺那些写自由体诗的是打油诗,什么律诗或打油诗,我看写律诗的,多数不能写出特别好的名诗精品,而写打油诗者也有佳作问世。
由于律诗或绝句的限制特多,使得大多数人都按要求去写,就没啥精品出来,他们皆是跟着古人的老路而为,从而写出来的很是一般。反过来,那些写自由诗者,因套路少能自由发挥,有的却能写成宏篇巨著。比如:杨万里所写的“诚斋体”诗,就是自创的新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李白和杜甫写的,也不是律诗或绝句更出名嘛,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等等,这些皆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作啊。
总之,诗的种类很多,它并不比散杂文好写。除以上介绍的外,还有散文体诗。在戏曲中另有唱词、快板书、顺口溜等,它们虽不算诗,但其写作方法或技巧等,跟诗歌的要求相差不是很大,我在此就不再说明了,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去慢慢比较和品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