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散文两题(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散文两题(散文)


作者:心如水 布衣,21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8发表时间:2019-02-15 12:45:59


   一、母亲的针线茶饭
   母亲的针线、茶饭虽然不是一流的,但我们的所有衣服鞋帽和每顿饭都出自她的巧手,并且衣服鞋穿在身上感觉很舒服,每顿饭吃起来香甜可口。
   (一)
   母亲的针线活做的匀称结实,美观舒适。
   穿母亲缝的衣服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到自食其力的时候,自己买的衣服在多么好看,穿在身上总不习惯,同样的号码,不是大就是小,不是宽就的窄,不是长就是短,没有一件能是我称心如意。买来的鞋也是大的大,使人穿着哐当,小的使人穿着夹脚,很不舒服。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和理解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句的深刻含义。
   在十八岁以前,我穿的衣服和鞋都是出自母亲灵巧的手,那时候,生产紧张、生活紧张、钱更加紧张。母亲白天参加生产队里的生产劳动,晚上收工了在黄豆般亮光的煤油灯下缝衣做鞋,几乎很少睡觉。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经常性的熬夜,本来身体羸弱的母亲被熬煎得满身是病。经常使用凉水而患上了风湿性的手脚麻木病,经常熬夜患上了胃寒病,胃疼的时候双手抱着肚子,双膝跪在炕上,头顶着炕面呻吟,这历历在目的过程真令我钻心的疼。
   母亲缝的单衣,针脚细密的和布一样的平,不用心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母亲缝的棉衣薄厚均匀,针线明暗分明,穿着舒服自然得体。母亲做的鞋针脚细密,平整美观,穿着舒坦,结实耐穿。至今想起来,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里,穿一件新衣服是多么的奢侈和自豪。绝大多数人都是过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人人都穿着带有补巴的衣服和鞋,有的人怕把衣服和鞋穿烂,在劳动的时候把衣服和鞋脱了放在地埂边,赤着膀子光着脚丫子干活,这种现象很普遍,也没有人耻笑。
  
   (二)
   母亲的茶饭做的细致入微,可口香甜。
   说起母亲的茶饭,那可数一数二的。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什么调料可调,就盐、醋、浆水是我们家的主要调料了,但做出来的饭可口香甜,吃在肚子里很舒服。
   母亲从不喝茶,但父亲喝茶时的火大多数是她生着的。我们家里的饭顿顿是母亲做的,在十八岁以前,我一直吃着母亲做的每顿饭,吃习惯了,脱离了家就吃大灶饭,吃一两顿还可以,吃的时间长了就很厌烦。
   母亲做的醋和浆水是我们家的主要调味品,她每年都要把一年的醋做够。在农历五六月里,她上山去采野药做醋曲,利用粃麦子和麸皮做原料,做出来的醋,味纯可口;到了夏季,她就用苦苦菜做浆水,做出来的浆水,味道别具一格。
   那个年代,在吃饭上麦面少得惊奇,缺贵的就像金钱一样,就在正月初一早上能吃一顿就算很幸福的事了。平时是来了亲亲戚或者是上面派来了工作组,才给他们吃麦面,把孩子们香的咽口水。主食就是玉米面,母亲就一天两顿饭,变换着样给我们做着吃,尽量让我们吃饱吃可口。但到饭熟了的时候,谁还能说可口不可口的事,就囫囵吞枣似地吃进了肚子,根本就顾不得品尝饭的味道。杂粮也少得恓惶,有一年还能吃一两顿荞麦面,有一年能喝一两次小米米汤或者是糜子米汤,其余的饭就顿顿吃玉米面糁饭、搅团、粿大、节节、囷囷饭,碗拨子、粑子和干粇粇子馍了,再说那时只要能吃饱,那里会有选择的余地?尽管这样,母亲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做好每一顿饭,有时候为难的母亲在地上团团转,但还变着花样做着每一顿饭。很少的时候,在烙馍的过程中卷一些荏子、油淀子、或者是油渣,就算是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了。一想起这些寒碜事,真是辛苦了母亲,难为了母亲。
   如果母亲还在世上,能吃到她做的饭,那会是更加幸福的事情!
  
   二、探亲
   北方小年已过,正当南方过小年的这一天,我去孟台看望唯一的病中的三舅。
   一路比较顺利,先是乘公交车到苍沟口,步行大约4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三舅住的地方——孟台村四队。从城里去孟台,县上规定公交车要放到孟台的,刚通公交车的那年,我去过那里,从县城直达孟台,从第二年开始就去不了了,公交车只放到刘店护林点的苍沟口,要到孟台的四队只能靠步行了。这我没有什么怨言,只想着那里的百姓极大的不方便吧!
   我虽然难以脱身,但每年最少都要去看望一次三舅。我有三个舅,他们本来都是王峡口人,大舅过世早,我没有见过面,连照片也没有看到过;二舅参军也早,在军队里学了军医,随军解放青海后,落脚在了青海西宁市,转业到某公路段医疗室工作,舅妈是护士,他们一家6口人就在西宁安家了。60年代中期,他给单位拉煤途中不幸出了车祸;三舅是成年后,在媒人的作合下去孟台成家的,把窦姓改为了张姓。他在那里已经生活了70年,不习惯也已经习以为常了。那里的居住条件极差,出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耕种的土地都在60度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劳动强度非常大,不管干什么,都以人背驴驮为主,相当费力。唯一的就是山清水秀,空气清爽。
   三舅是18岁离开王峡口去孟台的,在那里先给一户张家干了两年的农活,后得到张家的允许才成家的。成家后,他只是一个出力干活的好手,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只是知道有干不完的活,种了地还要给家里背柴禾,为的是有一碗饭吃。那时候,我外爷去世早,家境非常困窘,他也是为了谋生,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也是为了一碗饭,忍气吞声的干各种超强度的力气活。直到他们的小家庭有了三女一儿时,他也已经到了壮年。由于他干活肯出力,农活又干的好,生产队就年年把他评为先进生产者,党组织就把他吸收为党员。后来,党组织就把他任命为生产队的队长,在队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到了包产到户的那几年,由于随着三个女子的相继出嫁,家中上有老人,舅妈又是个病身子,做饭都很勉强,儿子还小,家里的劳动力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从此,他就把队长三番五次地申请撂过了,一心一意的、很本分地种着他家的承包地。再后来,儿子长大了,也不愿守着几亩薄田,就跟着别人出外打工了。在这种情况下,舅一个人抬埋了他的老岳父和老岳母,还在没有几年的日子里抬埋了舅母。儿子出外打工多年没有回家,就他一个人在家里独守,期盼着儿子有朝一日回家取妻留后。在这期间,我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去看望他老人家。
   现在,他老人家已经88岁高龄了,除了耳朵有点不好使、眼睛有点看不清楚外,其他情况都比较好,去年后季都在我家里来过,我看他老人家走路很刚强的。可是,前几天,亲戚突然打来了电话说是有病了,我心急如焚,想立即去看望他老人家,但孩子不在家,我一时半会的脱不了身,就在南方过小年的这天乘坐12路公交车匆匆看望了他老人家。这天上午的天气还有太阳照射着,下午天气就变得阴沉了,因为这一天是立春节气的日子,也是交六九的日子,虽然吹着风,但身感着冬天暖暖的,古人说:“一九一芽生,九九遍地青。”柏油马路两旁的树上已经绽放着绿晕,真是春天来到了啊!
   老舅啊!期盼着您很快恢复健康,活到百岁,创出咱们亲戚中的高寿第一人,我们会是多么的幸福和阳光。

共 27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散文诉说了母亲的针线活,她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制衣服,她那细腻的针线活成为了“我”记忆深处的自豪;母亲还会做得一手好茶饭,自制的醋、苦菜做成的浆水,都是关于“母亲和家”的特殊印迹,那是一种关于幸福的符号和记忆!《探亲》写到了关于三舅生活的点滴,亲戚之所以会亲,便是在这来来往往中加深的。文中带着对三舅生活的过往,让读者看到了以往生活的艰辛,与如今物质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种对精神的传达和称赞!感谢老师的分享,祝您写作愉快!【编辑:清粥小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9-02-15 12:46:41
  感谢老师对晓荷的支持,期待更多新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