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东风,东风(散文)

精品 【风恋】东风,东风(散文)


作者:范晓生 举人,445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7发表时间:2019-02-15 17:26:10

【风恋】东风,东风(散文) 今天我要说起的东风,既不是人们打麻将时常喊的“东风”,也和诸葛亮所借的“东风”无关,而是一个瓷厂的名字。它的全称是“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简称“东风瓷厂”,系1974年由镇社办企业改名而来,瓷镇人仍习惯地称其为“一社办”。
   我原是与一社办并无太多交集的,除了小时候在瓷厂临街的房子里看过一次匠人用手拉坯制作碗盘外,也就仅剩了看瓷厂里拉炉渣的汽马车(用三匹大骡子牵引装有载重汽车轮胎的大马车)从农机厂门前疾驰而过。而这一切,都和父母的工作单位有关。
   那时候,我父母还都在农机厂上班,这农机厂和一社办是大门对大门,所隔着的仅是一条不宽的柏油马路。我常去农机厂玩,自是少不了会多看一社办的大门两眼。但那高大的半圆形券门之内,还有一个很陡的斜坡,那坡上及厂子深处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我是不知道的。我虽多次有想去探究的渴望,却终因自己的内向和胆小而作罢,唯恐入了那陌生的院内,无端地受到那看大门的质问和呵责。
   时间到了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中华大地上涌动的同时,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波及到小镇,而我所能感受到的最大影响,则是父母所在的农机厂开始产品积压,生产出来的茶炉、油罐、球磨卖不出去。产品卖不出去了,工资自然也就没有了保障,敏感的父亲已提前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从农机厂调进了对面的东风瓷厂机修车间,算是暂时化解了一家人的生活危机。也因此,我得以偶尔去瓷厂里找父亲,有了堂而皇之进出一社办的由头。
   这瓷厂里虽不至像原来的农机厂一样成为我的乐园,我却也可以四处转转看看,化解之前它所带给我的种种神秘感。
   瓷厂的机修车间有砂轮机,我可以缠着父亲同事用断了的钢锯条给我打磨出一把漂亮的小刀;机修车间旁边挨着的是红炉间,我喜欢看打铁师傅从炉火中钳出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来捶打,看铁花飞溅的同时,也享受大小铁锤在击打料块儿时,所发出的那极富韵律的“叮当”声响;机修车间东面是放置瓷土的料场,上面堆放着从当地及外地运来的各种物料,什么方解石、黄长石、萤石、黑土、白土、硬土、铝钒土,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来的各样物料,将偌大一个料场堆得满满当当,看得我虽不至眼花瞭乱,却也常常感叹先辈的智慧,能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土石制成精美的瓷器。
   而这整个料场里我最喜欢的东西,莫过于那个叫“狗撵兔”的机器碾子了,它是由电机带动大齿轮来转动的两个大石磙。那两个大石磙在磨道里由电机带动着,不停在里面转动来碾压物料,转动起来时像是一个石磙在追另一个石磙,却是永远也追不上的样子,像极了乡下猎狗追兔子的情形,所以小镇人便形象地唤其为“狗撵兔”。我喜欢它,是因为那上面的转盘齿轮可以做得如此之巨,直径比我小时候坐过的碾盘还要大。而那两个大石磙竟比我的个子还要高。它们在磨道里咕咕噜噜转动着,将那如石头般坚硬的物料碾成齑粉,其宏大的气势和场面着实令人惊叹。
   在料场的南侧地底下,还隐藏着一个球磨车间。从料场地上那一排圆洞往下探看,就能看见里面安放着许多球磨。大大小小的球磨机便在电机和减速器的带动下,日夜不停旋转,将配比好的各样制瓷物料磨成泥浆,以备注浆或是挤泥使用。
   与球磨车间相连的,还有挤泥、炼泥车间。用球磨磨好的泥浆放入泥浆池,被泥浆泵吸入挤泥机,经抽真空和挤压后,在挤泥布里便被挤成一扇扇如车轮大小的泥饼。这泥饼又经过炼泥机炼制,最后出来的就是一根如碗口粗细的泥柱,被人工切成约三四十公分长短后码齐,盖上塑料布保持水份,就成了制作机制碗、盘、杯、盏的泥坯。
   瓷厂里那条坡度极陡的路几乎将厂区分作了两半,坡的东半是隧道窑和料场区,西半是彩瓷窑和钧瓷窑及机修机间。坡下便是大门楼和临街的房子,用作厂部及库房。而这个大院中我所唯一未去过的地方,便是那高高的门楼之上的厂部了,只记得那厂部的木制门楣上有红色的五角星和如太阳光芒般的图案,极富威严感,明显带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风格。
   以上便是我记忆里东风瓷厂的模样。那时候厂子还很红火,所产的彩瓷也很有特色,还曾得过什么部优或是省奖的奖项之类。而就是这样的瓷厂,虽然名字唤作“东风”,却终是没能抵挡得住改革大潮的冲击,至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没落,至九十年代中期又被私人承包了几年,最后依旧是经营不下去,铁门大锁后,便人去厂空,只留了残迹在那里。
   至前年我回故乡,怀了追寻记忆的心,拿着相机沿东大街下行,再遇了东风瓷厂,它的破败之象已不是我所能忍睹的了。回想它曾经的繁荣,再观它现时之破败,我内心的那种失落和惋惜,实在是觉得无法言说。
   这些年,小镇一直在搞古镇旅游开发,却只是注重了古民居的修缮和道路整改,认为那才是小镇历史的核心。而依我的观点,这些老瓷厂当然也是小镇历史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着的是上世纪小镇制瓷业的一个里程和缩影,同样具有历史和人文价值。如今虽不能再进行生产了,我们是可以像其它地方开发工业遗迹一样,把它开发成一个制瓷工业旅游景点,让人们进来参观,感受上世纪我国制瓷业逐渐从手工到机器制瓷过渡的生产过程。这种旧时制瓷工业生产景点旅游,照样可以吸引很多人参观,使人们在了解制瓷的过程之外,还可使小镇的旅游多样化,更具有制瓷古镇的旅游特色,而不是单单依靠一条不长的“老街”来引人半日游,看完老街后就再无其它可看,只好打道回府了。
   心里想着旅游开发的事儿,我站在东风瓷厂的门楼下,仰望着这座极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风格的大门,看着它日渐破败的样子,再看看那生了厚重铁锈的大门,我很是痛心疾首。父辈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瓷厂,虽名唤作东风,却未能乘了改革的东风而乘风破浪,只余下一座空旧的厂区,任凭风吹雨打去。如今,厂里当年的工人很多已经故去,没有故去的也已经垂垂老矣,连我这昔日只在厂里转过几圈的黄发小儿现时看着都会心痛,付出了一辈子心血的他们,看了之后内心又该有多心痛呢?
   感叹之余,我便想利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下现时东风瓷厂的模样。厂子虽然破败,却终是依稀能寻到些旧时影迹的,总比过些年被夷为平地或是挪作它用后,再找不到一丝旧痕要强得多。于是,我便通过那摇晃的铁门钻进厂区,用相机镜头拍下些我认为值得记忆的东西。
   在破烂厂房里走动拍照的同时,我也在一点点搜寻着自己脑中的记忆。烟囱、旧窑、车间、窑车、排扇、笼盔、出渣车、货篓、碗盘、破瓷器,哪怕是极微小的一件,都能牵动我那因模糊而变得脆弱的记忆。我每走动一步,在小心脚下的同时,还要仰观头顶,唯恐那被风一吹就会动的破顶棚会掉下一块儿来。
   我不知道这里已经多久没有人涉足,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走近它,聆听它的过去。它已经被人遗忘得太久太久,久得你每走一步,都能嗅到腐败的死亡气息。
   出了那些将要倒塌的车间,我站在厂区中央,所看到的每个车间山墙上方正中央,都有一个凸雕的五角星图案,当年它可是红色的,它代表着的是一个时代,既是红色政权的象征,也代表着人民的力量和信仰。而如今,因为无人打理和风吹日晒,五星的红色早已经褪尽成了灰白,五角星本体上更是遍布裂纹,再也让你感觉不到它昔日的雄壮和力量。那裂纹便如一道道醒目的疤,深深地纹在了我的心上。
   再出瓷厂大门时,我转身细细端详这座魏巍的大门楼:门楣上书“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门楼两边写着“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标语。门楣的厂名之上,便是一颗巨大的红五星,五星左右又各饰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它们虽依然保持着我记忆中的模样,却终是旧了、破了,再无昔日的生机和姿彩,再不是我记忆中的东风瓷厂。
   至今年,再回故乡,重去了东风瓷厂,却不料那书有“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的门楣,已被“钧州钧瓷工艺美术厂”的字样所遮盖,这使我尤为惊诧。门楼还是那座门楼,为何却忽然改了名字?若说是厂子换了新主人,可怎么那高大的铁门和厂区里破败得更甚了。后从朋友处得知,换名是为了配合拍摄电视剧《红色钧官窑》,出于剧情的需要刻意做的修改,只不知为何此电视剧一直没有播出,那门楣上的匾额,也因了疏忽直到现在没给摘下来。闻此言,我方释然。
   真希望那部《红色钧官窑》的电视剧能早点播出,让瓷镇人重温那段“东风瓷厂”的红色历史。更希望大家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也能记住为东风瓷厂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一社办”人。我想,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如今,东风瓷厂虽已经垂垂老矣,可它却藏了瓷镇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只要在心头被触及,就会泛起无数美好回忆。
   现时,小镇所欠的,便是另一股东风,将原来的东风瓷厂加以修复,使之成为一处红色钧官窑遗迹,来真正留驻瓷镇的时代印记,给四外漂泊的游子一丝回忆的慰藉!
   我不禁在内心深情呼唤:东风,东风!
  

共 3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是一篇怀旧之作。作者入笔点题,以“东风”为线索铺垫引出下文,此“东风”非彼“东风”,而是位于家乡神垕镇的一家瓷厂名东风也。作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我”与东风瓷厂本无太多交集,却又在内心割舍不下的缘由。因为父母曾经在瓷厂(一社办)对面的农机厂上班,“我”作为孩子经常去农机厂玩,对面东风瓷厂的动静必然偶有进入视线。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满着好奇,对只能远望而无法近观的东风瓷厂,“半圆形券门,很陡的斜坡,以及斜坡上的厂子”都有一种想探究的渴望,却终因胆小和内向作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刮来,对曾经的集体单位是个极大的冲击,农机厂逐渐萧条,最后走向倒闭。敏感的父亲最先嗅到了改革之风的气息,提早转入瓷厂工作,这样“我”便有了随便进入瓷厂一探究竟的理由和机会,以了多年心愿。作者以浓墨重彩,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方法描写了瓷厂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没落,鲜明的对比让作者内心深受触动,渲染出情感的极大反差。想到曾经的辉煌,看到现在的破败,惋惜之情油然而生。由此深情呼吁一股东风驾临,把瓷厂修复和打造成小镇亮点,展现制瓷业的兴衰历程与时代变迁的历史缩影,既保护了东风瓷厂在神垕镇的红色时代见证,也让曾经见证和为之付出一生的一代人留作怀乡念想,同时为小镇的旅游事业带来繁荣与经济收益。结尾叙议抒情相结合,画龙点睛之笔呼应文体,升华主题,完美收笔。文章主题突出,结构严谨,语言精纯,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泼墨行云流水,一股浓浓的乡愁在字里行间蔓延开来,感染力极强。佳作拜读,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风恋碧潭!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21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2-15 17:31:22
  一篇深情的怀旧之作!感谢晓生老师春节期间不忘赐稿支持风恋碧潭!甚至感动!给晓生老师拜个晚年!遥祝猪年大吉,阖家安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佳作丰硕!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2-15 17:38:54
  文章以“东风”贯穿全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了东风瓷厂的兴衰与没落,并深情呼吁一股东风驾临,把瓷厂修复和打造成小镇亮点,展现制瓷业的兴衰历程与时代变迁的历史缩影,既保护了东风瓷厂在神垕镇的红色时代见证,也让曾经见证和为之付出一生的一代人留作怀乡念想,同时为小镇的旅游事业带来繁荣与经济收益。结尾叙议抒情相结合,画龙点睛之笔呼应文体,升华主题,完美收笔。佳作拜读!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范晓生        2019-02-15 21:14:23
  感谢您百忙中编辑点评,问好!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2-15 17:40:49
  欢迎继续风恋碧潭演绎精彩!期待晓生老师更多佳作呈现!水平有限,编按有不到之处,敬请海涵并提出,以便改进。问好晓生老师新春愉快,佳作连连,创作愉悦!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刘春庆        2019-02-15 17:49:44
  老师的怀旧之作非只怀旧,且是一段历史,一段时代的画面和人文精神。现在的条件,工艺要比当年好了不知多少倍,而却没有了当年的精气神,以及当年人的骨气和担当。感谢老师的佳作,更感谢老师的精神。
回复4 楼        文友:范晓生        2019-02-15 21:12:39
  谢谢春庆老师精彩点评留言!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2-16 08:38:37
  散文已报送精品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2-18 22:18:13
  恭喜祝贺范晓生老师的散文佳作复审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本月获得第二篇精品!期待晓生老师佳作继续呈现!感谢评委支持,辛苦了!祝各位老师元宵节快乐!
碧潭飘雪
回复6 楼        文友:范晓生        2019-02-20 09:43:44
  感谢社长支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