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朱八届(微型小说)
秦天上班已近一年多了,最近单位组织大部分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只留他坚守岗位,趁着单位人少清静的空档,秦天从档案拒中找出《单位史志》,随意地斜躺在办公室那张老式的木沙发上认真翻阅起来。
“叔叔,请问到哪里报到?”
突然冒出的声音吓得秦天一跳,他倏地一下站起来,转向门口看,四目相对瞬间,门内门外两人都惊呆了,秦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神,揉了揉因长时间看资料而发涨的双眼,没错,是他,一个高他几届的大师兄朱大志,雅号远近闻名---“朱八届”。
秦天双手迎他进来,又是看座又是送茶,搞得朱大志浑身上下不自在,一个劲地道谢!原来朱大志受推荐来实习,实习单位是秦天所在单位管理的战线二级单位。分管办公室的杨林副局长外出考察之前就给秦天交待过,最近会有实习生来单位实习,让秦天意外的是来实习者居然是朱大志。
如此相见,朱大志感到非常惊讶,一直为刚才那不合适的称呼耿耿于怀,不断试图解释。一身略显宽松、洗得泛白的深蓝色单排扣大西装配上那双鞋帮发黄的半旧回力球鞋,应该是他能拿得出手的着装了,“人靠衣装,马靠鞍”,朱大志显得很拘谨,只是怯生生地回应着秦天的嘘寒问暖和对他实习工作的安排。
秦天第一次带人到自己的租住房,破例炒了个青椒肉丝、家常豆腐和西红柿蛋汤“两菜一汤”,算是为朱大志接风洗尘。“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加上本来与秦天来自同一个地方,一衣带水,两人出生的地方相距不到30里路,山同脉、水同源,往上清五代,秦天还得叫他表叔。
11月的小县城天气微凉,秦天打开床头摆放衣物的纸厢,执意要朱大志加上自己的毛线马甲,又掏身上仅有的100元钱一并塞到他手上。
这几天,秦天的心里一直挂着朱大志,在常人眼里略带调侃味道的“朱八届”,着实让秦天肃然起敬。
朱大志出生在一个十分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寨名叫宽壁科,当地有首歌谣:“养女莫嫁宽壁科,一出大门就是岩槽坡,不上岩槽坡,没有痢粑了屙,看到岩槽坡,脚杆打哆嗦”,家中兄弟姐妹5个,朱大志排行老大,下面还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父亲早期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大字,在寨子上算得上个能人,合作社时在大队当过多年记分员。寄予对长子的厚望,父亲给他取名大志,希望他胸怀大志,能通过读书之路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当上国家干部,端上国家铁饭碗,再也不用“打牛屁股”了,走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开门见山的穷山沟。
说来也巧,朱大志天生就是一块读书的好料,打从记事起,秦天就听大人们常说宽壁科有个朱大志,学习勤奋、成绩好,肯定能考上学,朱大志几乎成了十里八乡家长劝学的教材,许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没少因他挨打受骂。
真正见到朱大志还是在80年代初,秦天去公社中心完小寄宿读书的路上,因为年龄太小,加上第一次出远门,父亲十分不放心,特意亲自送他上学,上学途中碰到了当时已上初中的朱大志,父亲背着秦天寄宿的生活用具,一路与朱大志攀谈,向朱大志取经,听得秦天一路的羡慕,当时的朱大志在秦天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什么文曲星下凡、天才降临、盖世神童莫过如此。
没有意外,朱大志成绩始终保持在全校前列,连续多次受到区教委表杨和奖励,初三毕业,学校保荐他参加了升中专考试。
然而天不遂人意,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因主题思想问题被判了0分,最终他以1分之差遗憾地与中专学校失之交擘,朱大志还因此不吃不喝在家大睡了三天三夜。
高中阶段,他学习更加卖力,松脂油、煤油灯几乎成了他补课加夜班的标配,不到一年时间,眼晴也熬成了近视,第一副眼镜还是用他自己在全县作文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购买的,慢慢地,人们印象中那个阳光自信的朱大志变得沉默寡言了,人们对他的关注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密切了,只有在学校定期放榜的成绩单和表彰大会时,大家才会再注意到朱大志。
十年寒窗苦读,又到一年高考季。“吃一堑长一智”,朱大志这次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熬过最艰难的“黑色七月”,朱大志收到第一个好消息,他以超过抛档线15分之多的好成绩进入省内一所大专院校预录取名单,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寨疯传,乡亲们为大山深处即将走出第一个大学生欢欣鼓舞,有好事村民要朱大志他爹杀猪庆祝。
造化弄人,幸运女神还是没有眷顾朱大志,左等右等,始终没有收到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眼看就要到了开学日期,校长亲自陪同朱大志父子去县教委询问了录取情况,县教委领导也十分疼心,录取名单上确实没有朱大志,铁定落榜了,而且还不明原因,当时老百姓都咬定朱大志的大学名额肯是被县里一位王姓领导之子顶替了。
不容选择,朱大志背负沉重的压力,带上简单的行装开始转战各个学校复读。屡战屡败,连续三年,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家里为此负债累累,弟弟妹妹都早早辍学的辍学、嫁人的嫁人,面对父母的抱怨和众人异样的眼光,朱大志一气之下跟随第一波南下打工大军去了深圳,而且连过年都没有回家。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两年后,秦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一所知名的大学,成了周边村寨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朱大志选择回来再复读再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大志终于考上了,而且还是考上了当年落搒的那所省内专科学校。从朱大志第一次参加高考到最后一次,刚好8年时间,大家出于可怜可敬之心,戏称他“朱八届”。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写作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