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吾弟颇挺出,好义追古英(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吾弟颇挺出,好义追古英(赏析) ——记吴敏树的从弟吴士迈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5发表时间:2019-02-15 22:29:34
摘要:吴士迈这个人的声誉在吴伏一屋场中不亚于吴敏树,他和吴敏树一武一文,相得益彰,是吴伏一的双子星座。

吴敏树和吴士迈是共祖父的堂兄弟,二人年纪差距不是很大,吴敏树很是喜欢这个堂弟,亲切地称呼他为退庵或者六弟,大事小情总要和他商量。吴士迈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仗义,乡居时怜贫惜苦,出征时,心系庙堂。
  
   1、岳阳县志简介
   吴士迈:(1811--1870),字巽行,号退庵,岳阳县吴伏一人氏。家财豪富,捐资清廷得中书科中书衔。咸丰二年,太平军进攻长沙,吴为湖北巡抚常大淳招募渔勇千余人,在湘阴土星港、临资口一带水域堵塞航道,并写信给常大淳,建议:“临阵逃者斩,闻风逃者并斩,杀贼者赏,杀巨贼者重赏”。后太平军横扫其在土星港、临资口一带所设水卡。
   吴士迈失败后游历长江两岸,观察太平军形势,向清军将帅出谋划策,获重用,回乡收集残部,增募乡勇,组建宗岳军一营,随湘军李元度部转战江西浙江,李元度解职回乡,吴士迈亦回乡。曾国藩兵驻祁门,请吴士迈招募三千人从征,有人从中作梗,不发粮饷,吴士迈只得遣散人员,在君山营建九江楼以自遣。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吴士迈入其幕。吴士迈星夜疾驰,召集旧部五百人,扩招七百人,去陕甘的三水、淳化镇压回民起义。左宗棠奏请清廷加封吴士迈为员外郎。九年(1870)春夏之交,回军合力攻入陕西陇州宝鸡等地,吴士迈奉命领七个营兵力迎击回军,在凤翔县的陈村、罗局获胜,左宗棠上奏清廷赏加吴士迈四品衔。吴士迈粗衣淡食,与士卒同甘苦,治军极严,投效积极,有时通宵达旦工作,积劳成疾,于是年卒于秦安军次,左宗棠上表清廷,将他的事迹宣付国史馆。
  
   2、迎战太平军
   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对于抵御和抗击太平军还是一件新鲜事,这时期的曾国藩还在家中丁忧,时事中还没有“乡勇”、“湘军”一说,湖北巡抚常大淳却找到吴士迈,请他出面组织渔勇在洞庭湖担任阻击太平军重任。
   吴士迈只是一介绅士啊,既不会武功,又没有从军经历,如何担得起这副担子,但是,国家的危难摆在那里,容不得他拒绝。
   1858年,吴敏树在《送六弟惕安往游军中序》这篇文章中回忆道:粤盗初起,逾岭犯湖南,攻围长沙,湖北巡抚衡阳常忠节公,计御之洞庭上游。常公夙知吾从弟士迈之才,奏于朝,令募滨湖人,为水营扼其路。而北省提督博勒恭武重兵驻岳州,道员王公东槐主饷,兼知水军事,而以知县李某,司水营决罚。常公既上奏,乃身至岳州要吾弟。是时人始惊扰,多相扇趋乱,左官而右贼,弟以人之难用也,固辞。常公强之,不得已,招合勇健千人,乘冬水方落,栅断湘阴土星港口,及临资口守之。所设守甚悉,无何军夜哗欲走,将斩倡者七人,王道持不可驰,请于常公,卒弗许。贼攻长沙不克,走宁乡以下,水营遂溃去,岳州军亦走,武昌随陷。常公死。
   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是时人始惊扰,多相扇趋乱,左官而右贼”,太平军攻入湖南,社会一片混乱,舆论倒向太平军一方,穷人跟着造反,那些做官的也是一面为官一面为贼的两面人。
   吴士迈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是很有军事眼光的,“招合勇健千人,乘冬水方落,栅断湘阴土星港口,及临资口守之”,问题是他刚刚将防御工事筑好,招募来的渔勇就发生哗变,那一千人里头,有三百多人是晏仲武的人,而晏仲武就是岳阳响应太平军造反的一个内应头领。
   吴士迈那晚杀了六七个哗变的头子,后来太平军由于没攻下长沙,就绕道宁乡进入洞庭湖,吴士迈的防堵工事变成废物,渔勇溃散,太平军势如破竹,攻岳阳,下长江,战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杀。
  
   3、隐居读兵书
   吴敏树在《送退庵六弟游军中》这首诗里说,(六弟)有五年时间隐匿山中,读书时泪水打湿了他的刀缨。本身不是晋林父,心却比得上秦孟明。洪匪之祸还没有止歇,接触事物穷究其理,不好的一面就会倾覆。请为优秀的赶车人复职,老百姓知道这把宝剑必成大事。
   关于这件事情,吴敏树在《送六弟惕安往游军中序》这篇文章中是这样回忆的:吾弟以此大悔憾,匿居深山中数年,坐卧念之。而湘乡曾侍郎始倡义旅,及今北抚胡公初下时,皆走书以请,皆辞未出。盖弟既前惩常公事,而先叔父母茔地未定卜,乃更卜地毕葬,益读史书,尽取古名将帅事迹,推其成败得失所由,久之意有自得者,于是去港口之役又六年矣。
   吴士迈为什么大悔大憾,他悔恨的是什么?他遗憾的是什么?
   遗憾的事情很容易猜着,常大淳这么信任他,他的渔勇若是将太平军阻击成功了,武昌就不会丢失,常大淳就不会举家自杀,伯乐还是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
   问题是他的阻击战没成功,所以就发生了灾难性后果,只剩下遗憾了。
   那么,他悔恨的是什么呢?是不是悔恨自己的眼光不够毒,虽然看透了社会混乱,人心混乱,却没看透晏仲武在内里开花。
   吴士迈自诩有才,甚至是自诩有军事才能,结果一上战场,真刀真枪干起来,却还不是做将帅的料。以前读一肚子书读到哪里去了啊?出师未捷身先败,能不悔恨吗?
   又悔又恨的吴士迈隐居下来,一天到晚就想这件事,想常大淳举家自杀,仿佛自己就是罪人,就是凶手似的。
   曾国藩派人来请他出山,他不出山;湖北巡抚胡公派人来请他出山,他不出山。
   吴士迈只做一件事,就是读书,读书,只读兵书,读尽兵书,然后研究历史上各位将帅的成败得失。
  
   4、访问湘军
   1857年,隐居深山读了几年兵书的吴士迈,准备出山为国家效力,这时候,湘军和太平军正在大江南北鏖战厮杀。吴士迈计划到长江两岸湘军军营走走看看,顺便看哪个将帅可用他这个人才。
   读了六年兵书的吴士迈要出山了。
   吴敏树在《送六弟惕安往游军中序》一文中说:
   贼橫据大江东西,官军虽少克捷,未能破除,弟乃始束装往游湖北江东西诸水陆军中,冀将有所合,得从事焉。自兵兴,朝廷不爱官职,以激励天下士,士起徒步数年,致位大官,插花翎拥名号者相望也。弟岂有羡于彼者矣?顾其中心诚愤欲一泄耳!弟今之行尤非他人比也。夫人莫不喜高而恶下,内自许而意轻于人,故有求而事焉者,人之所与也,挟所有以临之,且若将为之师者,岂人之所与哉?而我有负辱之名,彼有材勇之誉,将以图合,不亦难乎?昔田单狃于即墨之胜,而与马服君论兵,独不取其用众,单知其一战之长也,而不知马服之算也。今之将帅,故未有若田单之功,而未必不以所能自喜。吾弟又前无马服之效,吾惧其为人疑笑,而终不能以有施也。夫士亦求行其志而已矣!必或不合,则命也。管仲三战三北,不遇桓公鲍子,不终忍辱哉!若夫俯仰于人,以冀幸吾事之成而名其功,是益其耻也。吾知吾弟之决不为也。于其行,叙吾兄弟间所私相语者如此。
   吴士迈要出山,吴敏树在一边替他担心,他担心什么呢?吴士迈出山显然不是为了要做官,而是为了打仗,为了施展才华,为了报仇雪恨,但是,有人会让他带兵打仗吗?这就是吴敏树所担心的。
   临行前,吴敏树赋诗一首《送退庵六弟游军中》,诗曰:烈夫愤仇耻,壮士完其名。苟生诚可愧,徒死亦非荣。吾弟颇挺出,好义追古英。偶然施慷慨,稍喜智纵横。封疆初御寇,倚重望实轻。坐驱骇群鸟,遂失横波鲸。五年匿山中,读书泪流缨。身非晋林父,心是秦孟明。寇祸未渠已,物穷否乃倾。请为良御复,庶知干剑成。发棹洞庭渚,寒风高雁征。吴山指顾出,楚水划流行。揽袂不能止,徘徊怆亲情。就时故疑患,恃以惟信诚。回首眺湘口,旧恨填胸盈。丈夫慎一决,古贤有前程。
   吴敏树说,刚正行义之士愤恨耻辱,壮士要完保他的名声。苟且偷生实在是惭愧,白白地死去也不荣耀。六弟吴士迈很是突出,他的仗义追得上古时的英杰。偶然实行慷慨,稍微高兴见识就奔放自如。本土上最初抵御洪匪,倚重名望实在是轻敌。坐在那里驱赶惊吓群鸟,于是失去了水里的大鲸鱼。(六弟)有五年时间隐匿山中,读书时泪水打湿了他的刀缨。本身不是晋林父,心却比得上秦孟明。洪匪之祸还没有止歇,接触事物穷究其理,不好的一面就会倾覆。请为优秀的赶车人复职,老百姓知道这把宝剑必成大事。战船从洞庭湖开出去,寒风和大雁送着出征的战士。吴山在瞬息间过去了,长江水推着战船行走。捋着袖口不能停止,徘徊着悲怆亲情。把握时机故意怀疑,倚恃的只有诚信二字。回头再看洞庭湖的三江口,过去的仇恨填满了胸腔。大丈夫出征要慎重初战,效仿古时的贤人必有前程。
   吴士迈之所以要出山,是因为他是一名壮士,他有气节,历史赋予了他重任,他一定要把这重担担起来。
   1858年,吴士迈到了吴门,吴敏树赋诗《寄退庵六弟吴门》,诗曰:巴陵地道志仙经,楚水吴山两洞庭。莫为传书难得到,家山湖上一螺青。
   吴敏树说,巴陵有地道通往吴山记载在《水经注》,楚水吴山各有一个洞庭。莫认为柳毅传书难于到达,故乡的洞庭湖上有君山这一青螺。
  
   5、出山不顺遂
   吴士迈想事也是太天真了,你一个空人往湘军军营里跑,谁把你当一根葱啊,谁把军队交给你去带。这时候的湘军将领都是老兵油子了,手里有兵就可以打下一个地方,打下一个地方就可以抢到一盆金银,谁把这好事让给你吴士迈啊?
   吴士迈和这些湘军将领想的不在一条轨辙上,他如何能够顺遂?
   当然,湘军主帅里面也有诸如曾国藩、彭雪琴、左宗棠和郭嵩焘这样的有眼光又不爱财的人,但是,要使用吴士迈,他们也有顾忌呀,一是他们并不具体知晓吴士迈的才能,只知道他在1852年“出师未捷身先败”,二是他们还要顾及下属呀,下属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要提升一级都很艰难,凭什么让吴士迈一来就带许多兵呢?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湘军其实就是后来中国军阀的雏形,那就是谁招来的兵谁带,你吴士迈没招一个兵来,你带谁呢?
   1858年,吴敏树在《与六弟》的书信中,就把这些问题讲得透彻,他说“今之成军,全用乡勇,率勇者必自募于其乡,而后上下相顾,粗得其用,如吾湖南诸军皆是也,否则须立营特招,教练经久,若骤领他军,及新招便战、未有不立败者。”“江东督帅间,益无相知识者,脱或有之,不过令且当一队以试利钝耳,固皆可以袖手去之也。”
   1859年,吴敏树在《与六弟》一信中,更是料到吴士迈会退回来,他说“今之书生领军戎者,虽名为大帅,实无专柄,仰各路支给,强成其军。日夜有不继之忧,延一从事,量度米盐,如请门客,何能求当世奇士,与之为所欲为哉!吾弟始出,吾已料其无遇而返,今计惟有归耳。江南北事势,四面相持,久无进步,四眼狗一股不除,金陵何由得下?捻贼降者浸复难制,今欲仰上流诸君并力东下,恐亦未便得手。他省尚益纷然,天下之故,正如野火漫山,旋扑旋炽。”
  
   6、募军再出发
   1860年,在湘军各军营游历几年后,吴士迈认识到一切需要从头做起,就回到岳阳招募了三千乡勇,训练一段时间后,带到了曾国藩帐下听令。
   吴敏树看到堂弟这么热衷于军事,就给他写了一篇长文《行军私议》,先说由来,“今吾从弟退庵,被督帅曾公之檄,募军三千人,将从收复江东,以亲爱之虑,不能无强言之。”
   之后,吴敏树就在这文章中展开论兵,完全是一副书生论兵的架势。首先,吴敏树说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沦陷区老百姓的问题,那里的老百姓现在是忐忑不安状态,要争取那里的老百姓站到国家利益这边来。其次,治军要宽严有度,带湘军与带绿营大不相同,湘军没有军籍,绿营都有军籍,一个无保障,一个有保障,他们在军队的表现就大不相同。许多湘军将领带兵都带出了门道,对部属的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一个启发。其三,要慎用间离手法,免得伤了自己。其四,要善于处理将领间关系,文官出身的将领和武官出身的将领大不同,最协调的办法就是互不嫉妒,不生嫉妒心,这样才会减少矛盾。其五,不能用书本指挥打仗。吴士迈读兵书较多,吴敏树在提醒他,要从书里走出来,他的对象是湘军和太平军,不是秦兵汉兵,不能学赵括纸上谈兵。
   吴敏树从未与军事沾过边,因为吴士迈热衷于军事,他也只能钻研一番,提些建议,他说的也都有道理。
   但是,吴士迈这一次还是不成功,没多久,就回到了老家。
  
   7、建设君山
   1862年,回到老家的吴敏树来到君山,开始在君山投资建设,那时候的君山还很荒凉,只有原生态的绚丽,没有人文的亮点。
   吴士迈首先修建的是九江楼,五月间,吴敏树约了堂弟伯乔一起去君山游览一番,住了五日,回家后写了两首诗记下这件事,其二曰:往来孰为主,吾弟相吟邀。本自湖海人,豪气披烟霄。十年奋孤剑,力欲回斗杓。翻然拂衣归,自号湘山樵。湘山苦经燹,竹树空萧条。突看一楼起,尽纳九江潮。岳阳峙城角,未敌兹山椒。园林及庵亭,胜选方拟标。本非神仙愿,洞宾或来要。紫芝日争茁,灵龟莹青瑶。我行久漫浪,及此复逍遥。穷探毕丘壑,尝会连夕朝。语旧忽凄感,悲风动林梢。太息西垣子,魂逝不可招。

共 1042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吴敏树和吴士迈是共祖父的堂兄弟,二人年纪差距不是很大,吴敏树很是喜欢这个堂弟,亲切地称呼他为退庵或者六弟,大事小情总要和他商量。吴士迈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仗义,乡居时怜贫惜苦,出征时,心系庙堂。作者用十个小标题分十部分记录了吴士迈的一生,简述了他的主要功绩。可惜他因为积劳成疾,在军营去世了,这一年,他六十一岁。最后一部分总结吴士迈这个人的声誉在吴伏一屋场中不亚于吴敏树,他和吴敏树一武一文,相得益彰,是吴伏一的双子星座。“吴退庵施粥处”,足以证明他是个急公好义、扶危济困的好人,总是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人们应当纪念他。【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5 22:31:06
  这两天忙没有及时编辑,请老师见谅。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5 22:33:00
  这篇像人物传记,对吴士迈这个人物介绍得很详细,分层显得十分清楚。老师辛苦了!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5 22:34:38
  羡慕老师能静下心来安心写作,我也好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安安静静地,不受打扰地写写自己的生活。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铜盆孤雁        2019-02-15 23:40:30
  谢谢莫女士的辛苦编审,我的文章很长,往往要花费莫女士的很多精力,深感惭愧。我是个闲人,莫女士是个大忙人,家庭事业都在巅峰时期,等你儿子大了,你就会有闲时的。恭祝编安!
4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16 19:54:38
  谢谢老师,不用那么客气。等有闲时间了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生活就要忙碌才充实。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