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年】儿时除夕印象(散文)

精品 【八一•年】儿时除夕印象(散文)


作者:墨林 进士,645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6发表时间:2019-02-16 08:06:17

【八一•年】儿时除夕印象(散文)
   一
   小的时候,我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样,盼着过年。过年了,就可以吃好饭,穿新衣。品尝着苦日子的艰辛,就更盼着过新年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不必特别留意,年味儿就在噼啪炸响与家家户户飘出的浓香里粉墨登场了!
   傍晚时分,随着一阵鞭炮声,大年三十美美地饱餐一顿饺子。吃顿饺子,有这么美吗?90后的女儿就不以为然。以她的观念,想吃饺子是可以随时吃的,孰不知那时有多不容易。以至于我跟她念叨过去的苦日子时,她也像不少年轻人一样难以理解。
   退回几十年,饺子,大多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客才可能吃到的。所以,吃顿饺子真像过年了。
   那个年代,农村都不富有,一年也吃不到几顿饺子。即使吃饺子,也是以素馅和地瓜面为主的黑面饺子。粘乎乎的黑面,口感远不如白面饺子。但是,是饺子就好。饺子是家里的好饭。每次煮熟以后,妈妈就会让姐姐去给爷爷奶奶家送一碗尝尝。如果爷爷奶奶家包了水饺,也会给我们家送一碗。我们姊妹五个,一碗饺子,也只够解解馋的。有一次,妈妈买来几块带着一点肉的猪骨头,用锤子砸碎臼烂,包了一顿骨头馅饺子。吃的时候,油乎乎的,香喷喷的,时不时地还能嚼出一些小骨头渣子。哪怕是过去了几天,齿间仿佛还留有混合了油与肉的特别香气的饺子味儿。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饺子。
   像大多数靠天吃饭的农村一样,那时我的家乡,胶东人的主食多以地瓜、地瓜干、地瓜面和玉米面为主。能吃顿白面好饭,真的有些奢望。遇到灾年,想吃白面饺子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是妈妈从邻居家借了五元钱勉强过了个年。只是因为家里,虽有余粮,却无余钱。这样的苦日子穷日子,什么时间才能熬到头?真得不敢想象!那时粮食都是集体的,吃的也是大队分的。每年打的麦子并不少,可吃的白面却很少。直到农村包产到户以后,吃的面食才渐渐多起来。
   吃完大年三十的饺子,小孩子闹腾一会儿就得早早睡觉了。那时农村的冬夜,除了剥花生,剥玉米,晚饭后没事就是睡觉。
   除夕夜,什么也不用干。小孩子的觉多,无忧无虑的,一躺下就会睡着了。睡前,还信誓旦旦地说看谁先起来。刚闭上眼睛时,满脑子也不安分地憧憬和期待,嘴角泛着微笑。可是,用不了几分钟,就睡着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有人买了电视机,开始收看春节晚会了,除夕夜才变得热闹起来。
   当我们在美梦中沉睡时,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还在为我们姊妹准备新衣服……
   曾几何时,梦想着有件新衣服。除夕夜,便能梦想成真了。因为平时穿的多是褪色的补丁衣服,这不是作秀的贫穷,而是真实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午夜过后,往往还在睡梦中,我就被妈妈叫醒了。朦朦胧胧地睁开双眼,时间真快啊!寒冷的冬夜,唯有被窝很暖和。要是往日被妈妈叫醒,我总会舍不得离开被窝而再懒一会儿,可除夕夜就不一样,一个翻身腾地就坐了起来。“妈,我的新衣服在哪?”可能是习惯了找妈妈要东西。其实,扭头就看到了新衣服已经叠放在炕头。
   喜欢新衣服特有的气味,那一针一线密密缝满了的无尽母爱,每每想起,都会让我动容。
   穿好了新衣服,那感觉真是过年了,美滋滋的!
  
   二
   午夜前后,就有人家断断续续地开始放鞭炮了。
   我们家燃放的都是一挂一挂的红纸小鞭,响声和威力远不及邻居家的那些空中“叮,咣”炸响的大鞭炮。农村的房前屋后多有草垛。燃放鞭炮时,大人们会尽量避开草垛,也会再三叮嘱孩子要倍加小心。夜里十一点以后,安静的夜空,就会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响,那多是闹腾到半夜的并不想睡觉的“夜猫子”。就是这几声,往往会成为开始燃放的信号。过了十二点,用不了多久,院里屋外,街里村头,上村下疃,鞭炮轰鸣,电光此起彼伏,浓浓的硫磺味就会弥漫着除夕的夜空。偶有烟花闪烁其中,虽不能与今时的媲美,那瞬间绽放的美丽却给贫穷年代偏僻乡村生活的人们带来希冀和快乐!
   有的大人喜欢刺激,就在村边空旷的麦地里放几个雷管。那响声震天动地的,往往会震得窗户纸“沙沙”地响。雷管属于危险品,后来被管制以后,就很难再听到那声巨响了。
   跟大人相比,小男孩更乐意放小鞭。自己有安全感,家人也放心。小男孩一般会让大人举着鞭炮,自己拿着燃香担当点火手。有的胆小的孩子,还没点着鞭炮,就捂着耳朵吓得跑出了老远,家人在一边看着拍手直乐,那个点火的小孩过后都觉得不好意思。有些胆大的孩子,一手拿着鞭炮,一手拿燃着的香,直到看到火花四射了,才不急不慢地走开。女孩子很少有放鞭炮的,一般都是站在远处笑嘻嘻地看着热闹……
   鞭炮声会断断续续地持续到黎明。天亮以后,满地,满院,满街,处处都是燃放爆炸过后的碎花纸屑。这一天,没有人去清扫这些除夕的特别产物,相反会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谁家放的多?一般家境好的人家的院子里往往会铺了厚厚的一层鞭炮碎纸。
   过年的鞭炮,听的不仅是响声,要的还有住家过日子的面子,仿佛放得越多来年更好。多多少少有点攀比心理。其实,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热热闹闹过大年才是真!
   男孩们总是闹得最欢的主角,而此时他们最大的兴趣还是鞭炮。
   几个小伙伴自然地聚到一起,挨家挨户地到路边找地上没燃放的鞭炮。他们的眼光就像寻宝一样扫视场地,又像探雷一样用脚底去感觉那些破碎纸屑。发现还有燃芯的鞭炮,就收集好。有的收集了不少遗漏的鞭炮,活像个小财主似的,想在人多的时候再嘚瑟。有的会把鞭炮的火药都倒出来,要么为自己的小火枪准备火药,要么就想看看点着火药的那一瞬间的绚丽闪亮……
   那些调皮的小男孩,更喜欢玩惊险。或者手里拿着点火的小鞭,快响的瞬间再扔出去;或者看着地上点火的小鞭,快响的瞬间再用脚踩住,想以此证明自己的胆大。这或许是男孩子天性好斗的原因吧!却不知其中可能的危险。
   大人见到这种情况,往往都会呵斥孩子几声。
   被呵斥的小孩子,能老实一会儿。转过身,又玩得尽兴了。年味儿,在大人孩子的欢声笑语中更加浓烈了!
  
   三
   午夜放好鞭炮,回到屋里就该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重在花样,必不可少。主要有鸡皮冻、芋头,炸鱼和发糕等,饭菜都透着美好的寓意,比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等。由于大年三十的饺子吃了不少,年夜饭吃不了几口就饱了。其实,就是意思意思,沾沾吉祥。饭后,就该整装待发拜年去了。
   过去的年夜,雪花很少缺席。她就像除夕夜空里的小精灵漫舞着身姿翩然而至,恰恰迎合了人们所习惯的寒冷而又浪漫的年夜味儿。大雪纷飞,娇俏的雪片悄无声息地追着拜年的步履。“咔嚓,咔嚓”地走在雪地里,婉约的雪影给祈盼风调雨顺的农人带来了希望,也给渐入佳境的年味儿增添了几分清雅和诗意。
   那时御寒的多是臃肿的棉袄棉裤。男的戴着棉帽,女的系着围脖,就算不错了。天虽冷,但人的热情都很高。现在,气候变暖,春节几乎遇不到雪天了,以至于有时会疑问还是不是过年啊!
   在没有通电的岁月里,午夜过后,一般都点红蜡烛,而不用平时的煤油灯照明,今夜屋里更加喜庆通亮。摸黑走夜路,大家也都习惯了。后来农村通电了,村里只有一条大路有路灯。还记得,年夜的路灯把路面和行人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清晰。看似方便了,很多人却不习惯了。因为应该先给长辈拜年,可遇到了村里人该不该拜?这是新问题,心理还是犹豫的。于是,就可以看到一种怪现象:大路的行人很少,而小路的行人却经常擦肩而过。这些新变化,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和磨合。待到来年时,大家便习以为常了。
   午夜之后的拜年,主要是年轻人和小孩子去给长辈拜年。我们每年都是从爷爷奶奶家开始的。
   拜年时给长辈磕头,也是不少地方、不少家庭过年的一个习俗。印象中,爷爷奶奶从来都不让小辈们磕头。问声好,爷爷奶奶就非常高兴。爷爷奶奶的笑脸,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许是继承了爷爷的基因,今天的我也很少特意约束。轻松,比什么都好。
   拜年问好时,爷爷奶奶都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压岁钱。压岁钱,一般也就一角或两角。走亲戚时,大姑二姑也会给两角压岁钱。尽管每年就这点压岁钱,但小男孩还是有点小钱的。这主要靠平时到山上捉蝎子、挖药材、擥蚕茧等来卖点小钱。我的压岁钱,都用在了买小人书上了。过节时,偶尔也会在路上捡到几毛钱,那时高兴得就像发了一笔横财似的。许是哪家的孩子从兜里掏糖吃时,不小心把压岁钱带出来了。由于无法找失主,还是恭喜发财吧!
   给爷爷奶奶拜了年,就会等着伯伯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去串门。我们八九个人组团拜年。大的带路,小的随后,有说有笑的,进屋就是一大家的人。每到一家,那热情劲,真像多年不见的亲人。我们笑嘻嘻地给长辈们问好,长辈们热情地给男的拿烟,给女的拿糖。或站在地上,或坐到炕头,烛影摇曳,映衬着人们喜悦欢快的脸庞。彼此客气地闲聊几句,因为平时交流并不多,唯有此夜此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真是一家人。
   一起给本家的拜年之后,就该跟伯伯家的哥哥姐姐分道扬镳了,彼此找各家关系近的街坊邻居拜年去了……
  
   四
   午夜拜年,往往在村里来回往返几次。亲疏远近,这也是按规矩来的。
   特喜欢去一位非本家的奶奶家拜年,我们姊妹都习惯地叫她门口奶奶。因为以前一直是邻居,而且长辈相处得很好。后来,门口奶奶家搬进了自家的新房子后,距离远了一些,但我们还是习惯地称她门口奶奶。那一次去问好,门口奶奶热情招呼我们,又抓了一把糖塞到我手里。小孩子也会客气地推辞的,说着不要不要,还是很乐意接了糖。走出了门口奶奶家,我就掏出糖来,数了数,整整五块糖。真是意外的惊喜啊!要知道,拜年时,一般都是两块糖。姊妹们确实也是两块糖,而我却是五块糖。姊妹们羡慕我,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不可否认,小孩子喜欢吃糖。平时没有零花钱,吃糖还得跟大人要,这有点费劲。
   唯独过年时,最不缺的就是糖。小孩子先是跟着家里的大人串门拜年,之后伙同小伙伴四处拜年。那一夜,兜里会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可谓是每年一次的大丰收。有时会把糖拿出来嘚瑟嘚瑟,比比哪种糖好吃,哪种糖纸好看。有的还把糖纸收集起来,铺平压实了,五颜六色的糖纸就像蝴蝶一样美丽极了!
   这一夜,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哄哄隆隆的脚步声,都不足为奇。奇怪的是除夕夜几乎听不到村里的狗叫声。
   小时候就觉得奇怪,也开玩笑地认为狗是被鞭炮声吓坏了而不敢叫的。很少看到狗的影子,难道是狗知道过年来串门问好的人都是客人而不能无礼吗?不得而知。总之,它们一般极少露面,常会找个无人发现的角落呆着睡大觉,这跟平时听到了脚步声就狂吠不止的状态大不一样。串门时,看不见狗,但有狼狗的人家,还是得尽量绕开走,也怕万一狼狗不按套路。小心一点,总是好得嘛!
   其实,狗通人性。想必聪明的狗也知道不能给隆重的年味儿添堵吧!
   大约到黎明时,小孩子的拜年也该结束了。从至亲到近邻再到乡亲,一路拜年,隆重而又壮观,喜庆而又亲切,颇有几分仪式感!如今,人们的拜年习惯也随着通信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而改变了很多,从前的那种仪式感反倒淡了许多……
   每到年关之时,我也常常暗自感叹。为何以前觉得时间很慢很慢,而现在却觉得时间很快很快呢?曾经我也简单地认为那是小孩子盼着过年的心理。实则并不准确!过年那几天,让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煎熬的苦日子与幸福的好日子的明显区别。
   谁不天天盼着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小孩如此,大人亦是如此。
   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日子好了,大家的幸福多了,以前的传统年味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共 46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儿时除夕往事的散文。回忆儿时,虽然贫穷,过年仪式中的件件事都不马虎;用骨头渣子包饺子,吃得乐趣无穷;盼望母亲赶紧做好自己的新衣服,睡一觉醒来还在关心自己的新衣服在哪里;那时候家家条件也不富裕,但放炮却不马虎,各尽所能,各显神通,满地,满院,满街,处处都是燃放爆炸过后的碎花纸屑;男孩子要在炮灰烬里“探雷”未燃放的鞭炮,再点燃,或者倒出硫磺,燃烟火;午夜过后,一般都点红蜡烛;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会给小孩糖果。午夜拜年,往往在村里来回往返几次。亲疏远近,这也是按规矩来的。特喜欢去一位非本家的奶奶家拜年,我们姊妹都习惯地叫她门口奶奶。她总是给我五块糖,姐姐们只有两块;还把糖纸收集起来,铺平压实了,五颜六色的糖纸就像蝴蝶一样美丽极了!除夕夜有鞭炮声,狗都不叫的。现在的日子好了,大家的幸福多了,以前的年味自然也就淡了;虽然穷,过年却热闹,有乐趣。文章笔墨浓厚、感情淳朴、描写细致生动、童趣无限。力荐赏读!感谢老师参赛支持八一文学首期征文活动,您的作品《儿时除夕印象》被列入本次征文(散文类第093号)作品,我们会及时提交到征文评审委员会。预祝您在本次征文中取得好成绩,祝您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1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19-02-16 08:11:13
  感谢老师赐稿支持八一征文!(^_^)
  
   很让人感动的一篇文章,描写的生活太艰难。那时候物质太贫乏,精神却很富足。描写细致生动。(^_^)
  
   祝您新春愉快!佳作不断!(^_^)
极冰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2-16 08:16:37
  儿时的过年永远在记忆里,好作品,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6 17:39:52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3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6 08:22:34
  感谢老师的用心解读和精彩编者按。祝新年快乐!
墨林
4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19-02-16 11:45:35
  正准备写年的散文正愁知如何构思,正好看见墨社的文章了,拜读了当范文了。静待小红豆的出现哈。
红袖揽叶
回复4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6 17:40:29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尚思华        2019-02-16 20:21:01
  作者回忆儿时的过除夕,仿佛就是昨天的我,是时代的造就了我们,写的太好了!拜读了!
尚思华
回复5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6 21:19:06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6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19-02-17 19:58:47
  刚品读了墨林老师的作品,真是独树一帜。学习了。作品描写细腻,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北方人过年的情景。问好老师!祝新春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8 13:31:10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7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02-18 10:05:27
  我是带着会心的微笑读您的文章的,好有年代感啊!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还好,七零后的我也曾有过这相同的种种过年的经历。眼泪在不知不觉中滑落面颊。谢谢,谢谢墨兄,遥祝春安!
今生何求
回复7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8 13:30:45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8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2-18 12:17:17
  儿时的除夕,带着许多憧憬,带着许多愿望。如今的生活每天都像过年,每天都像除夕,日子越过越好。欣赏墨社佳作,让我们穿越到了儿时的除夕夜。喜欢获精。问候墨社中午好,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8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8 13:31:25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9 楼        文友:走乐        2019-02-18 15:42:40
  引人共鸣的作品里流淌着淳朴、厚重、怀念之情感。赞!
回复9 楼        文友:墨林        2019-02-18 17:36:58
  感谢老师留评,祝新年快乐!
10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9-02-22 13:05:12
  朴素细腻的文笔伴着重重的年味,儿时年的记忆一幕幕在眼前回放。感叹时光荏苒,眷恋纯真的岁月!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