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古韵今弹】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作者:荣华 布衣,27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8发表时间:2019-02-17 11:34:05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生焉一身穷,死也万世珍。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
   这是两首写文人的古诗,前者出自唐代杜甫(712年—770年)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据史载,天宝7年,杜甫困守长安,当时是宰相李林浦掌权,杜甫两次科举考试都未中,是被压制还是其自身的欠缺,不得而知。没有一官半职的杜甫生活非常困难,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韦左丞(即韦济)出生名门世家,祖父、伯父,父亲是唐朝三代宰相,韦济的父亲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世交。杜甫和韦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韦济以词翰知名,在当时的文坛享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身居高位,也非常欣赏杜甫。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韦济的“干谒”之作,杜甫通过这首诗希望韦济能够向朝廷推荐自己。“干谒”是当时文人自我推荐的一种方式,王勃、李白、王昌龄都这样干过,也是唐朝推荐人才的一种方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写了这首诗。杜甫的这首“干谒之作”写得看似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其实也满涵辛酸与嫉恨。
   后者出自欧阳修的《吊杜陵》,是对杜甫的缅怀之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时进士,因正直敢言,以及与范仲淹等一起要求政治改革被贬至滁州等地。后做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成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从履历来看,在仕途上欧阳修要比杜甫幸运得多。然而欧阳修通过《吊杜陵》表现出的不是权威者的倨傲,而是真诚的怜惜与敬仰。欧阳修怜惜杜先生的困顿——生焉一身穷,敬仰杜先生的才华——死也万世珍。与惊世骇俗的才华(这里指一种集道德、审美与信念于一体的精神觉悟或境界)匹配一生的却是无奈的困顿与愤懑,所谓的才华,意义何在?
   人类的世界是多重的世界,主导这个世界的是人类的权利和自由,但在人类之间,财富与权力起着莫大的分化作用。权力和财富的本质和来源问题是神秘莫测的。单世联在《文化不是任性》一书中提到:“权力,即使是关进笼子里,也免不了它的张狂和强暴;金钱,即使是参与文化建设,也免不了它的放肆和计较。当权力和金钱任性、自恋、暴虐之时,我们需要信念、道德、审美来抵抗和平衡。”集道德、审美与信念于一体的精神觉悟或境界的才华,其意义就在于对于权力和财富任性与暴虐的一种制衡,这种制衡充满着刺激,也充满着媚权重财的世人所谓的困窘,这似乎是一种悲剧式的意义。
   哲学家康德指出,在人类社会中,一方面,单个的个人乃至整个的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追求着自己意图的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历史的结果却违背人们的初衷,显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立。自由的行为得到的不是自由的结果,这是人类历史中亘古以来的困局,也应该是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表象。由于无法解释人的自由如何产生了历史的必然,先贤们只好从超人的高度,强行输入一种力量来解释或描述历史必然性的存在,宗教的神、科学的规律、哲学的本体都是这种解释或描述行为的体现吧?
   人类文明的发展表现在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上,科学提升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的意愿;艺术丰富着人们精神生活。卢梭却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没有起到醇化风俗的作用,反而败坏了社会风尚,造成人类的不平等,带来无数灾难,导致人类没落。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是也。“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需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是什么使物质的繁荣催生了精神的堕落呢?孟子讲,“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人们对功利的极端化追求,是人类精神堕落的根本原因。孔子提“正名”、“仁”、“礼”,孟子辨义利,就是要人们认清功利之害,以此形成中国文化的根基——儒学思想。
   “将伦理精神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是儒家文化的显著特征。”(郭洪纪《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儒家文化以仁义为基础,形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结构,包涵了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等具有普世价值的积极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可以同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政治建构相互衔接。这种衔接是儒学思想同中国传统政治紧密结合,促进了自身形式的壮大,却也压抑着自身精髓的光芒!“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表明,儒家以‘仁’为本源、以‘道’为标准的人文理想,其归宿并非是大同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操作,而是最终建立专制国家对个人乃至社会的约束与控制。”“‘仁’的人本价值,先是被代表人伦主义的宗法秩序否定,之后又被象征国家主义的君权专制否定,最后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的虚构或社会的抽象。……仅仅作为个人道德修炼和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郭洪纪《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由此可见,豪气干云、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杜甫之所以不能得志,会是谁的原因呢?
   “生焉一身穷,死也万世珍。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这是欧阳修对杜甫的评价,也是对自己遭遇的自我解嘲,更是对精神觉悟之力的宣扬,生身虽穷,言则垂后,死也万世珍,在绵绵无尽的生命征程里,这个“万世珍”是何其得珍贵啊!冬寒凛冽苍宇茫,雪藏云端待风扬。陷身暗夜形难动,纵魄清空气益长。莫笑李杜文虚浮,潜心化志折帝王。兵戈铁马生换死,怎赛语纤万年狂!这就是精神觉悟的意义吧!但这不仅仅是其意义的全部内容。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讲: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途,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文人的咏叹或嘶吼,是菩萨智悲之心的分身吧!
   当权力与财富在生命轮回中肆虐时,文人的凄凉与落寞难道不是前世纵欲嚣狂的后果?不是对生命迷狂的忏悔?不是对当世众生的警诫?
  

共 27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两首诗开始,以杜甫的身世为设论基础,想表达自己对于权力、自由、富贵、贫贱等等社会现象的看法。引证的很多:古人的、今人的;西方的、国内的。但也由于多就杂,反而没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被判死刑,他就求道拜佛信基督。表面上是在笑话他的病急乱投医,其实质却是在说我们民族的实用主义。郭洪纪的《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没看过,但从作者引用的话能看出他其实不理解儒家(尽管儒家有好几种,但他没看到重点),他也不过和许多文人如欧阳修之类,在说着自己的话罢了。敝帚自珍是人性,所以我们的古人告诉我们要“谦”,要“君子不器”,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以为自己出手就解决所有的一切,反而让自己成了孟轲一样处处碰壁且百无一用的书生。但“大用之用,无用也”,这就是文人存在的价值。古老的时代过去了,但那群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的盲人却传承着文化。至于权力和财富什么的,既然其“本质和来源问题是神秘莫测的”,那这个问题就超出了你的范围,放弃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毕竟,连无用的李白都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么,用西方人的话说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了什么同时就会打开什么,哈哈。问候作者。【风之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