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少年的课外时光(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少年的课外时光(散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作者:汗箩巅 白丁,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4发表时间:2019-02-19 12:54:10
摘要:五少年的真人真事故事。他们的课外时光,阳光而独立,互助又友爱,吃苦并耐劳。在各种有益的共同活动中,结下了真诚而深厚的友情。五人的友情从少年,延续到青年、壮年。直到现在,仍然是问候不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五十年代中期,我上初级中学了。中学在汉口的航空路,毗邻当年的军用飞机场、地质专科学校和同济医学院。
   班上有几个同学,我们脾性相近,守朴持诚,特别投缘。有肖维和曾华,他们是家在附近,放学就能回家的走续生;更有同住一宿室,放学无家可回的住读生梁林和周荣。我们都是些十三、四岁的懵懂少年,每个人都纯净得如一张白纸。
   在教室内外的上课和自习时间,大家都遵守校规班纪,各自埋头学习,心里明白要对得起收入微簿的家庭。但在下课了,放学了的间隙,我们这些有缘分的少年,会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玩乐;有时是碰头,筹划饭后、放学后或者星期天、假期去什么地方有意义,玩些什么新鲜。少年的我们,个个活力大展现,兴趣大放飞。这个分秒必争的劲头,丝毫不逊色于现在孙辈们玩弄手机的沉迷。但我们那一代主要活动在旷野和社会人际中,而不是“猫”在家里。兴趣在缤纷世界的亲历,而不是泡在各种补习班的教室里。
   昔日课外时光的欢乐画面,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记忆里。共处欢乐而结成的情谊,已成我们颇俱怀念的已逝年华。
   一、辨五谷,勤四体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那个年代,学校教学的五字要求。“劳”,就是强调学生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每个星期六,学校安排一整天的劳动。这个劳动,可不是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地之类,而是播种薯麦,伺弄瓜果菜。需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去作为,去解决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我们这些初中学生,也被讥笑为麦草不分。
   附近的军用飞机场内,有大片的空地,正好供我们去劳动学种地。经过严格检查,才能进飞机场。说是种地,孩子们的用心在好奇,在近距离目视飞机的起降滑行。五十年代,这是稀有场景。头上战机呼啸,远处人车奔忙,像电影里的画面。眼前,绿草如茵,煦风蓝天。多么美好呀!梁林爱好向报社投稿,我俩抓紧构思。将这一幕画面,加上大家都在买力地整地,扦插薯秧,对麦苗锄草,周荣修理锄头,肖维挑着粪水,压得直不起腰,还笑嘻嘻的精神状态,变成了报纸上的一条小通讯。
   又是一个星期六。老师昨天就提前通知了全班同学,要大家放学后告诉家里,准备好一天的干粮和喝的水。全年级的学生,要在劳动日,到汉阳某某地方去。去回都走路,返回学校时每人要带回最少1O斤观音土。又告诉说,大家年龄小,只能这样为大办钢铁出力了。
   第二天,按规定时间,我们由老师带队走到了要带回观音土的汉阳某地方。虽然花去二个多小时,走20里路是空手,又是去的路上,沿途小铺大店,商贾众多,尽是新鲜场景,大家边看边说边走,兴致很高,蹦蹦跳跳就到了。现在要调转方向走回学校,还要背上1O斤泥土,才觉得有些难了。我正犯愁,怎么负重回校?梁林和周荣哈哈大笑,原来他们想到了办法,而且正在实施。只见他两脱下外长裤,住里不断塞进观音土。在两个裤脚下端,找细绳子捆牢。又互相帮忙,把装好土的整个裤子骑在了脖子两边的左右肩上。我们也如法炮制。梁林的灵感又来了,说,像不像雄狮?我们看看梁林脑袋两边,围着的整个圆形裤子,真太像雄狮脖子上的长鬣。又大笑了一阵,大家就嬉笑着,返程往回走。路上行人看见我们这狮子模样,有发出怜悯声的,有翹大拇指的,还有起哄的。回到学校,任务完成了。只是回到家里后,大人们哭笑不得。一条裤子弄得面目全非,那时一条裤子是要穿好几年的。买一条裤子要四尺布票,很难攒够敉呀。梁林又把前面学生搬运观音土,支持大办钢铁的事,写成了文章,拿到了稿费。梁林写作冒尖的优势,日后成了他的隐患。这是后话。
   背回的观音土,是给那些正规炼钢铁的大人们,做坩埚用的。就靠这些白色土做的坩埚,往里面装入铁矿石,埚外燒大火去炼,据说也炼出了什么铁。
   那时的班级,还都配备了劳动委员,现在初高中是找不到这样的学生干部的了。
   劳动中的几条小通讯,帮我们累积了几元钱稿费。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买了几样副食,在吃饭时加了个餐。共同享受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快乐。现在想起来,余趣尚在,对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思念。那时对劳动和稿费,加餐和快乐,感觉是一种享受。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丢失了多少宝贵的学习时光,同学们确实太稚嫩,到现在也只能叹息,并无能力抗拒。
   二、惬意的玩中锻炼
   体育锻炼,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想重视,但落实难。
   五十年代,学校和老师都重视。我们自己也重视。体育锻炼是有考核标准的,叫“劳卫制”一至三级。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不管对“劳卫制”如何争论,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几个小伙伴,既不想成为体育特长生,也不是迫于体育成绩达标的压力。完全是小伙伴之间的一种默契。默契到,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中活动筋骨。只要有空闲,我们就会聚集在操场上似玩似运动。
   “似玩似运动”是我们几个的原创,曾华是带头人。意思是玩中有运动的影子,运动和玩一样。十分随便,相当惬意。所以,晚自習后和中午的空闲时间,操场上总有我们的身影。星期天,就更不用说了。沙坑边玩跳高,我们撑握了那时最先进的跳法—俯卧式越杆,跨越式、剪式被瞧不起;在双杠面前,我们能玩挺腹上杠,杠上倒立;在单杠面前,我们敢玩需要胆量的杠上小车轮等各种技巧动作,引体向上就太简单了。体育考试难不倒我们。曾华练的最好,他是有体育天赋的。但他没有从事体育职业,而是商业某场的管理者。体育运动后,高兴时,会故意裸露上体。去和同伴比臂肌,比腹肌,看看谁进步大,效果好。曾华的腹肌有四小方块肌肉,我们只有二块,健将级的有六块。少年的我们,是多么的爽气和欢乐。梁林和我,是属于胆小一族。由于长期坚持,乐此不疲的玩中锻炼,使我两的胆量和勇气有大大的提升。
   三、“到中流击水”
   校内的“似玩似运动”,哪能满足少年们风华正茂,对大武汉的山水湖街,历史文化未知的好奇。
   肖维最能看破大家的心事,说:“学骑车吧,去校外旅行”。大家眼睛发亮,喜不自禁。星期天,肖维把自行车推来了。经过几个星期天的人车跌碰,几个星期的相互鼓劲,总算撑握了那时可算得上是先进的行路工具。可他爸爸上班用的自行车,被我们碰伤的厉害,肖叔叔没有一句埋怨话。我们这些小孩,记住了长辈的慈祥和宽容。
   旅行,到哪里去?周荣想去看汉阳龟山下的琴台,他看过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为古人的知音友情掉泪。梁林要看黄鹤楼。大家都知道,建长江大桥时,这楼就拆了,新楼还没建。梁林脱口背吟“日暮乡关何处是”?又加一句,难回湖南使人愁。说,去看遗址嘛。他十分想老家。我也附和,“此处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连李白都欣赏这楼,叹服这诗,定有许多神奇。大家七嘴八舌而沒有结果。最后还是曾华综合大家意见,去东湖。去学游泳。因为路上要经过这几个景点,大家都满意。
   自行车倒是都会骑了,会骑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找不到五辆车呀。我们的家庭收入都低微,三分钱一支冰棒都啥不得吃,那有钱去买票坐公交车!大家齐下决心,要实现这个计划。走路!走路去。那时还没旅游这个词,但旅行是听的多了。“行”,就是走路嘛。缺钱的孩子更会自我解潮。缺钱不缺决心。更何况天降大任于我等,不完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天降大任接不住呀!这伙少年硬是从航空路出发,经汉阳过长江大桥,一路走到武昌东湖。在东湖游泳池自学游泳,游泳池边有免费指导教练,那时不叫义工。我从那时起,学会了在静水中游泳。但游的时间短,游泳距离也短,基礎就在那时打好了。
   以后在天门军垦农场,万亩围堰堵漏,抗洪抢险浪涛中,游泳功底起到了大的作用。再后的武汉东湖旧地游时,和同学们一起,能够轻松横渡东湖。大家感慨:“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四、五十步笑百步
   夏天,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和住读的同学,在校集体宿室茅屋窗前聊天。住在家里的肖维跑来喊我们:“快走!去看电影”。他家住在同济医学院对靣,消息灵通。我们几个跟着他,拔腿就往医学院快步急走。到医学院正门时,大門已关闭,只留小門通行。我们在大門外和两侧的墙上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售票处和放电影的海报。梁林说:别傻找了。肯定是内部电影,是单位职工的福利,怎么会卖票?怎么会在外面贴海报?我们顿时转过弯来,就商量着蹭电影看。那个时代,蹭内部电影看有潜规则。对单位外人员,虽然拒绝,但不严格。只是给予享受时的站点位子差。我们就顺着医学院外围墙找机会,在航空路边徘徊。那个时代的娱乐活动,看电影是排在第一位的,是高级精神享受。精力充沛的少年那会甘心放弃。我们正在猜测是什么片名,不远处的医学院外围墙转角处,传来了笑声。围墙旁的树影下,见人影晃动又消失。曾华反应快,说那个地方有“空子”。待我们走近时,看到围墙下端有个小洞,可供一人侧身猫腰进出。我们几个,跟着前面的人,也“蹓”了进去。
   医学院的大操场上,已挂上了银幕,放影员已在试音响。看电影的人太多,银幕正反面都是人。我们在银幕正面的最外围。前面的几个大学生在相互问答:“是香港故事片!”,“是什么片名?”…….,忽然,右外围方向有人燥动,还传来了争辩声。我们感觉有些不妙。此时,已有几个戴红袖头的工作人员朝我们方向走来了,他们对一些人进行询问,有些人被请出了大门口。果然不妙,是在清场!我们几个不仅胆小,还爱面子。赶紧沿着,进入围墙时的来路撤退。刚出围墙洞口,后面就传来了“站住!”的厉吼声。后面几个小孩,都被他们“抓”住了。
   跑得气喘吁吁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庆幸免了一“灾”。一向处事镇定的肖维,故意落在后面,大声笑话我们:跑得比兔子还快!战场上就是个逃兵。不知肖维有意殿后的梁林,马上回敬一句:你是跑落伍了,五十步笑百步。好意被误解的肖维,有些不高兴了。说:要赛跑?你们都赢不了我。信不信?服不服“周”(念zuo琢音)?!湖南梁林知道这后一句话,是很厉害的武汉地方话。古代楚国国君,没有得到周朝天子的加封,始终不服周室。“不服‘周’(念zuo琢音)”就流传至今。也就是甲乙双方赌狠时,才会说这狠话。大家一看,要来气了,赶紧打圆场。正好,医学院大门又敝开了。我们几个赶紧正大光明地,又进到了放电影操场,高高兴兴地享受完整场电影。
   五、在饥饿面前
   在全国性的饥荒面前,对我们这些正长身体的少年,实在是心身损伤。最苦的是我们这些,武汉没亲人而长期住校学生。他们没有任何外援,全部依靠学生食堂提供的三餐。三餐饭吃不饱,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前课后,睡前睡后谈论的都是吃。特别爱打听什么地方卖的喜饼、点心多而大,而粮票又收的少。若伙伴们传来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就会赶过去,排半里路长的队,也会坚持到食品到手。不是解馋,而是充饥。
   主食不够,就“瓜菜带”。餐馆里有时会卖萝卜汤、藕汤,一碗九角六分钱,还是要排长队买。我唯一值钱的,就一件毛衣,也被拿到旧物当铺,去当了20元钱,都用在了吃萝卜、藕汤上了,借以维持最低的身体需求。
   饥饿当中,最见同学友情。
   我们几个玩在一块儿,吃也在一块儿。从学生食堂领出的是四人共一钵的大盆饭。一盆饭,划成很难均等的四小块。再饿,我们都是抢先拿小块饭吃,大块留给后拿饭者。
   经常吃的蚕豆、黑豆、薯干、三合粉馍,应该是好东西。但连续的吃,又不变化“色味香形”,肚子消化不了。肖维就会从家里带来变化了“色味香形”的豆类薯干,和武汉没有家的我们换着吃。大大的改善了我们的营养。
   同住一室的杨勋,他虽然住读,但汉口有家。在学生食堂吃不饱,就回家补充。见我们太“狼狈”,他特意回家过周末。省下的餐卷,不去退换钱粮,全部给了我们。又饿又馋的我们,一餐吃双份玉米糊,撑得肚子要双手捧住。否则,一步路都不能走。“狼狈”得使人羡慕。
   严重的饥饿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没有一个因为饥饿,而患当时很普遍的浮肿病和肠胃病。更没有因为饥饿,而逃课弃学。这得益于少年学友们和他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真情相助和亲人般的温暖。困境中,收获了多多的友谊,沐浴了人间的大爱阳光。
   六、千里探学友
   初中少年们,很快就要毕业了。中考早已结束,只盼我们几个,下一年度能否又在一个学校,读书和生活。通知书下来了。肖维考上了那时最热门,他最理想的无线电通讯专科学校。曾华录取到财政金融专业,所以后来成了大型商场的管理者。我们三个就黯然惆怅了,全部中专志愿的学校,都不要我们。家境太差的三少年,都准备回江西和湖南老家。少年离乡四年余,“乡音无改”,鬓毛未衰,真想念慈母姐妹们了。在这人生关口,梁丽贞老师找到我们,一改以前课余见面时的和霭态度,严厉的批评我们:你们还是小孩。回老家能干什么?想父母就不要以后的前程了?!老老实实去读高中。我们确实没别的出路了,听了梁老师的话。梁老师作为班主任,最后的严厉还在呵护我们,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感谢恩师。
   五个学友,分三处各奔前程了。人分手了,情谊少年们,却像家人般互相牵掛。
   肖维在入学无线电专科学校后,应组织召唤,参军到福建前线去了。为发挥他的学业专长,派驻江西某地军用飞机场,任电台台长。他依稀记得我和周荣的老家,就在他服役的泰某县。而且记得我们家在某乡某村。具体在该县的什么方位,一概不知。要找到,就是在大海中捞针了。凴借他电波中扑捉准确信号的能力,硬是在大海中把针捞出。
   肖维骑着自行车,沿着乡间20公里泥路,一身尘土地找到了这个村,找到了我弟弟周荣。少年知己,千里异乡相见,四目含泪,久久拥抱。此地此时此情景,此时无言胜有言。海底捞出针是困难,但海上面的惊涛骇浪,是更大的风险。此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头戴红五星,革命红旗两边挂的现役军人;一个涉密电台台长,去到一个"九类分子"的家中。震惊四邻,滿村的人都为周荣骄傲,都为肖维的义行肃然起敬。此时,我正在解放军部队农场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挚友的风险行,惊出我一身冷汗。天可怜见,乡邻因善良而没有告发,部队因睿智而没有追究。成全了千里探友的昔日少年。
   梁林高中毕业后,在武汉,直接进入工作单位。前面提到他写作冒尖的优势,日后成了他的隐患。果不期然,随档案一起走的“目空”“傲视”“白专”之类的鉴定词语,框定了他的工作发展。他爱好文学的初心不改,因志趣而快乐,为志趣而坚守。他没有错。在逆境中,人都会有消沉时。为此,我从千里之外的鄂西北,专程去探望挚友。他自叹:“一任群芳妒”,我“无意苦争春”呀。我激将他:“俏也不争春”才是你的应有,“无意”者档次太低。梁林果然振作精神,在“俏”字上展示拳脚。现在已是小有成就了。我们都感喟:少年朋友知根底。之后,梁林又在长江某报副刊上发文《湖畔会友情依依》,忧情尚在。文中直点学友姓名,对千里之外的学友们再寄思念。我等自笑少年穷友:忧伤基调该到头了!
   少年情谊,同学感慨。情感的力量,带我们穿越了几十年的时空隧道,又回到眼前。昔日所有的酸甜苦辣辛,都成眼前的阳光与幸福。我的少年朋友们:"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
  
   汗箩巅原创、首发于2019/2/17
  
  

共 60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语言生动流畅,感情真挚充盈,主题集中明确,结构完整妥帖。既是一部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共和国之初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那个年代讲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学校教学的五字要求。强调学生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每个星期六学校安排一整天的劳动。这个劳动,可不是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地之类,而是播种薯麦,伺弄瓜果菜。需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去作为,去解决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我们这些初中学生,也被讥笑为麦草不分。少年情谊,同学感慨。情感的力量,带我们穿越了几十年的时空隧道,如今又回到眼前。昔日所有的酸甜苦辣辛,都成眼前的阳光与幸福。五少年的真人真事故事。他们的课外时光,阳光而独立,互助又友爱,吃苦并耐劳。在各种有益的共同活动中,我们结下了真诚而深厚的友情。五个人的友情从少年,延续到青年、壮年,直到现在,仍然是问候不断。时光如流水,岁月如歌谣。佳作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创作愉快,时光静好。【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汗箩巅        2019-02-20 10:28:44
  感谢辛苦编发的林科社长。文章粗糙,多向你们取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