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流逝的渡口(散文)

精品 【晓荷】流逝的渡口(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2发表时间:2019-02-20 17:00:07


   看过我《自豪吧,小镇》的朋友,也许还记得我镇子旁边的那条小河,以及那座架通河岸的桥梁。
   那天我站在桥头,看着桥下潺湲流淌的河水,忽然想起桥下那个曾经的渡口。
   那渡口原本在桥下游的两百米处,古老而讲究。河这边的堤岸陡峭,河那边的堤岸平缓。两边堤岸下渡口处,都是用一级级石阶砌成,古朴而规整,每一块都经过人工的斧凿和打磨。
   这边是镇上,堤岸边上长着无数棵高大的阔叶树木,荫翳着整个渡头。偶尔有人候渡久了,会因树下的荫凉忘了焦躁。
   那边是村庄,堤岸上飘忽着几棵垂柳。许是河流经年的冲刷,渡口离岸的石阶,少数已有些空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渡口往上移了两百米,设在现在的桥下,河岸的两边,用水泥浇筑了码头。
   许是为了对接对面村庄新修的泥土车道,之前的古渡,渐渐地废弃。之前的小渡船换成了机动船。每天过渡的人,往来频繁,每人收费两毛钱。
   但我记住的,仍是下游渡口的一些早年旧事
   早年下游的渡口,两边的渡头,分别用一块块斧凿的方石砌成,砌成一个停泊的方台,数米见宽。有时候水流急了,或船靠岸时,水会拍打着渡头,溅起水珠。
   而每一回,船泊岸前,渡船的人总要先喊一句:“大家先别着急,等船停稳了再上岸,免得晃到河里。”说完了,便先撑一竿,然后转过身,走到船头,用船篙轻轻地抵住渡头,让船平缓的着岸。
   于是等船停稳了,渡船人这才抽出船竿,插入船头,插进水下的浅滩里,将船拢住。于是上船的上船,登岸的登岸。等船上的人都登岸了、岸上侯船的人也都上了船,渡船人这才掉转船头,划向对岸。
   但每一回,船离岸时,渡船的人总是斜着把船往上游的方向划出去好远,然后才把船朝向对岸。于是当船抵达对岸的渡口时,便总是在水面上划出一条弧线。我小时候不明白,便问父亲。父亲说:“那河水往下游漂呢,如果直接划向对岸,那船一准会漂离渡口,漂到下游去,一船人便都上不了岸。”我听了,这才明白。
   渡口对接镇上,往来的人向来频繁。一般将这边的人刚送过对岸,那边的人便又在渡头等上了。于是一来一往,中间少有停歇的。只有到了中午时分,渡船人才抽空回家,生个火做个饭,将船拴在渡头上。
   过河的大多是镇对岸的乡下人家。偶有去镇上办点事,或由队上派去镇上的农资站、供销社,购买个农药化肥什么的。也有起得早的,踏着晨雾,摘下些自己菜地的辣椒、蕃茄,或挽几个鸡蛋,挑几棵萝卜、白菜的去镇上卖,兑回些油盐、灯火、针头线脑的。当然也有镇上人家,偶尔去乡下走个亲串个门什么的。
   大多时候,摆渡的人都要等到岸上聚集了一定人数后才会起船,或三五个,或七八个。但也有时候,岸上的人等得急了、或摆渡的人不在时,便趁机取了船篙,将船划向对岸。然后再让对岸的人把船渡回来。
   一般敢取了船篙私自渡河的,大都是河岸边人家,识沿河水位的。“山里人”便不敢这样做。
   但也有一回,有一山里的小伙子不当回事,便取了船篙将一船人往对岸撑。小伙子取直了方向,撑了船直驶向对岸的渡口。没想到,才撑到一半,船便漂离了渡口方向,直漂到下游的河湾处,怎么也拢不了岸。急得一船人都想跳下船逃生。后来,幸亏摆渡的人及时赶到,将一根缆绳抛到船上,船上人这才抓住缆绳,将船拽到岸边的一棵柳树下,攀着柳树上了岸。自此,非水上人家识得水性的,便再没人敢取了船篙私自渡河了。
   在这儿摆渡的,是一位中年男人,一条腿有点瘸。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姓。据说,他那条腿,是当年“走日本”时让日本人一枪给射的。
   那一年,日本在湖南溃败,有部分日军溃散到附近一带,当地人闻讯,纷纷躲藏,逃往山上。他当时因为年纪小,走不快,让一日军发现,一枪射在腿肚子上。幸亏他及时逃进山里,才幸免于难。但一条腿,从此便瘸了。
   他是临河队上派到这儿来摆渡的。因为腿残,不能跟大伙一块下地,队上便派他来看守这渡口,每天跟队上的正常劳力一样记工分。
   这渡口,我小时候没少跟父亲来过。
   但我每一次来,是因为对岸有一位医生。
   河对岸的村上,有一所医院,镇上人习惯地称“农村医院”。这是当时全镇最好的医院,聚集了当时全镇最好的医生。也许你会怀疑,最好的医院怎么不设在镇上,而设在乡下的农村。据说,这跟当时提倡的“把医疗的重心放到农村去”有关。
   小时候,我常常感冒,而每一次感冒,就高烧近四十度。于是,便常常由父亲带着,跑好几里山路来到镇上,再从镇上渡河来到这所医院。
   据说,父亲曾在这医院工作过,给这医院做过饭,跟医院的医生是“同事”。后来,父亲“精简”回家,而这儿的医生,仍留在医院。
   父亲每一次带我到这儿来,是因为信赖这儿的一位医生。
   那医生姓肖,镇上人都称他肖医生。据说,他曾经是一名军医,因家里成份不好,不敢把他留在部队,便把他下放回家。因为他医术很好,便把他安排到当地的农村医院,当了名乡镇医生。他是本镇人,家住在乡下,离镇大约十几里。
   据说,他是军医大学毕业,是镇上唯一一个上过医科大学的西医,医术一直是全镇最好的。
   每一回,当父亲带着我找到他时,他总是先拿出体温计,给我量量体温,然后抓起他一直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塞到我胸前听听。听完后,就对父亲说:“没多大事,打一针、吃几片药就好了。”每一回,他说出这句话时,父亲就松一口气,心里踏实了许多。但也有时候,父亲会问:“要不要打吊针?”他听了总是摇摇头,果断地说:“不用,打一针就好了。”他说的是肌肉注射,父亲听得懂他的意思。
   而每一回,打完针从医院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感觉轻松了许多。也有时候,我病情重时,父亲不放心,便问他:“要不要留下来观察一下,晚一点再走呢?”他依然那么果断地回答:“不用,早点回吧,不然天晚了,就赶不上回渡的船了。”说完就看看手表。而父亲也就看看窗外的天色,然后带着我,告别回家。
   于是急急地赶往渡口,天色已晚。有时候恰好渡船停在这边,父亲就催促摆渡的人快点开船。有时候摆渡的人留在对岸,父亲就远远地喊:“回渡哟……急着回家呢,还要赶好几里山路。”不管对岸有没人上船,摆渡的人听了,便把船往这边撑。父亲在这儿工作过,跟摆渡的人认识。
   于是上了船,父亲便说些当地类似于“谢谢”之类的客套话、拉些家常之类。但从不问那摆渡人名姓。
   后来我渐渐长大,这个渡口便很少来过。但有一年,父亲忽然告诉我,说那位医生患上了癌症。父亲说完后,就兀自惋叹一声:“那么好的人,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又过了两年,那医生就走了,父亲又说:“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那医生出殡的那天,父亲去送了,赶了十几里山路。许是念曾经是同事或朋友的情份;许是感念他曾经给我看过病。
   我站在桥头,看着桥下潺湲流淌的河水。我想,这河流经年地流淌,不知流过了多少年,永未停息。而一些人和事,却渐渐地远去。
   我想如果那摆渡的人,是在渡着一个又一个人的话,那么那位医生,便是在渡着一个又一个生命。而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在生命的经年里,又何尝不是在渡着别人,也渡着自己。

共 28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镇上一个曾经的老渡口,掀起了作者心中的一段段尘封往事。不难看出,作者对老渡口是有一份深厚感情的,多年以后,围绕渡口的故事依然能娓娓道来,记忆犹新。作者的文字犹如画家的笔,将那些远去的场景依然能描摹得活灵活现,让读者清晰可见。老渡口的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展现出了百态人生。渡口的船工渡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给别人分别也让自己得以生活,而那位医生渡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其实,每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抑或职业不同,但是我们懂得予人玫瑰,就会手留余香。文章精练、老辣,蕴含丰富的禅意与哲思,给人触动和启迪。一篇佳作,荐阅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2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2-20 17:03:31
  一段段渡口往事,一幅幅老时光的画面,在老师的文中里氤氲出了别样的味道。一个“渡”字,富有深刻的思想和领悟,让人沉浸于思考。好文章,欣赏拜读,老师创作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19-02-20 18:02:03
  谢谢你的认真编阅。谨此,道声辛苦。敬祝,编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2-22 20:24:53
  十元红包已发,再接再厉!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19-02-22 20:37:59
  谢谢!新春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