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素年锦时(散文)

精品 【酒家】素年锦时(散文) ——玩具游戏篇


作者:空空山人 童生,661.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74发表时间:2019-02-22 09:08:10
摘要:影像有黑白,文字有白描。用淡淡的文字,追忆着逝去的素年芳华……

【酒家】素年锦时(散文)
   “磨剪子嘞——戗菜刀……”,“锯盆——锯碗——锯大缸嘞……”。
   嘹亮悠扬的长调似的吆喝声,像浓浓醇醉的经典老歌,穿过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洒满了我幼时的模样。恍惚中又回到了在原野里撒野的少年,重拾起青春盎然的纯纯笑脸,以及那些伴随着快乐成长的玩具与游戏……
  
   弹弓、滚铁圈、洋火枪
  
   记忆中的家乡村庄是素色的,黑的黑,白的白,灰的灰,青的青,像极了古代文人笔下的画卷,淡雅而又回味悠长。如同我那时自己手作的,玩过的玩具。
   弹弓是男孩子玩的最多的,几乎每个男孩子手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大部分都是自己制作的。粗铁丝是紧缺的物品,用它制作弓架乃是奢侈,大部分是找粗细适宜的“Y”型树枝杈做弹弓架。皮筋则是自行车胎内袋,自己剪成合适的条状,寻一小块牛皮作发射弹丸的皮块。然后,精心修剪,绑制,就成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武器了。相约伙伴们一块比赛打酒瓶,树枝,树叶,瓜果,小鸟等目标。弹法准者自然赢来羡慕欢呼的喝彩声。
   滚铁圈也是那时男孩必玩的玩具。粗钢筋虽难寻,可一旦遇见,眼里放着光芒,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
   把得来的钢筋用手弯成圆的雏形,然后在门槛石墩上,用锤子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敲打成标准的圆形,最后把接触点对其就成了。第二步制作滚铁圈的“车把”。寻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打磨圆滑。找一根稍粗的铁丝,一头弯成“U”型,一头用细铁丝牢固地绑在木棍上。如果有剩余的粗铁丝,便弯成一个个小圆环,套在铁圈上,作为配饰,滚起来哗啦啦作响。
   放学归来,与伙伴相约,三三两两聚在晒卖场上,摆开架势,自订规则比赛滚铁圈。有时会放些砖头石块作为障碍物,比赛绕着障碍物滚行,看谁第一个滚到指定位置。为了争名显能,人跑得很快,铁圈跑得更快,一不小心就跌跤,不顾旁边的嘲笑声,爬起来继续比赛。一阵阵的叫喊声、嬉笑声此起彼伏,热闹的景象至今无法忘怀……
   当今的60及70后,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枪永远是他们儿时梦寐以求的玩具,而拥有一把既能打响又能冒烟的“洋火抢”,是那时男孩心目中的“神器”。
   洋火枪无异是那时高大上的“高端”玩具,制作工艺复杂,精巧,用的零件也多。买又买不到,只能平时留心,碰到制作洋火抢的零件就用手里的东西换,攒下,有时甚至会用上“偷”。用的东西几乎都是自行车上的零件,自行车的链条、车条帽、车条、内胎、铁丝。
   等到这些零件置办齐了,便动手制作“神器”。弯枪架、拆链条、剪内袋、套车条帽……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精心制作,尤其弯枪架是个细致活,一把“神枪”好看不好看,全在枪架的制作上。最后制作组装完成,把带皮筋的枪栓拉上,扣在后面的挂针上;取一根洋火柴,把枪头第一个套车条帽的“8”字型链条掰开,不带红头的火柴朝前,自链条眼内向前穿上即可。然后合上枪头,扣动扳机,一声清脆的响声划过耳膜,伴随着一股青烟,火柴棒不知窜向何方。那种喜悦的快感以及满足感,不亚于今天儿童手里任何高端的儿童玩具枪所带来的愉悦感。
   踅摸出家里母亲的一块红布,扯成几条,拴在枪把上,把枪举在空中,红布条随风飘逸,神气活现。寒假里,与伙伴们一起组成火枪队,把枪别在腰上,兜里装着家里偷来的火柴,雄赳赳气昂昂耀武扬威地在街巷里乱窜。村里的小猫小狗成了我们瞄准受虐的对象,随着一声声伴着青烟的响声,小猫小狗们四处乱窜,胡同里却回荡着爽朗清脆的笑声……
  
   月色下的游戏
  
   每逢皎洁的月色里,皓月当空,风清月朗,明星荧荧,月光如水,笼罩着静谧的乡村,偶尔几声犬吠声划破阒静的街巷。那是我们幼时的欢乐场,永远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吃过晚饭,小孩们各自走出家门,有的手里还拿着半块煎饼,一边跑一边狼吞虎咽地嚼着,陆陆续续地来到村里空旷的大街上。
   男孩与女孩界限分明,各玩各的游戏。女孩子玩跳皮筋、丢沙包、跳方格……,我们男孩子玩的是弹玻璃球、砸把、摔宝、打瓦……。
   “打瓦”是我们男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所谓“瓦”,就是一块类似半圆形的底部平整能站立的片状石块。四五个或者七八个人一伙,在地上画两条间距好几米的平行线,一条作为起始点,一条作为放瓦的地点。“锤子剪刀布”决输赢,分出先后顺序,赢的人拿着自己的“瓦”,站在起始点上,向放瓦的线上扔。必须扔过线,依次仍完后,按瓦离线远近分出顺序名次,离线最近的是第一名,以此类推。输的人把自己的瓦立在放瓦的线上,第一名先开始,站在起始线上,开始打瓦了,其他的人立在两旁观战。打瓦的人手里拿着自己的瓦,站在起始线上,上身前倾,小臂来回荡几下,全神贯注地瞄准前方立在线上的瓦,然后,猛地伸直胳膊,手中的瓦飞向目标瓦,将目标瓦击倒。如果没击中,则被淘汰,换做下一位;击中了,继续打剩下的瓦,直到没击中被淘汰。淘汰的人把自己的瓦立在线上等着被别人击。最后,当所有人陆续都打完后,按击倒瓦数的数量多少排名次,接着按名次分出大官、二官、三官、打手等。倒数者将被惩罚。
   接下来,到了惩罚节目。“刑罚”有好几种,什么“飞机扔炸弹啦(手掌先在空中作盘旋状,口中还学着飞机的嗡嗡声,然后手掌猛然落到被打者的头上)、什么“炸麻花啦(用手拧嘴、左右开弓、用力撕扯)、什么“扫裆腿啦(用腿在被罚者裆部来回撞击)”、什么“吃酸楂啦(用手使劲按拧被罚者的鼻尖)、什么“顶门杠啦(用膝盖猛顶受罚者的屁股)”、什么“老妈子端灯啦(用手拧着受惩罚的双耳用力向上提)”等等。大官决定惩罚名目,二官及三官决定及监督惩罚轻重,打手充当施刑者。
   最有意思的是“老妈子端灯”。大官一声吼:“老妈子端灯”。二官高喊:“端十米”。打手们一哄而上,有的起哄,边上边喊:“香椿芽发二茬,尿不出来使劲砸;菜盒子菜碗你想吃,掰着吃两瓣的,再来揍成一个的,嗯啊带馅的……”。
   游戏之间,有的玩伴心里不乏耍点小伎俩,也分亲疏远近,有好哥们小团伙之分,下手轻重及节奏上,就会因人而异。有的人被打得哭爹喊娘、呲牙咧嘴,有的人可能被打得轻松愉快、嬉皮笑脸。但无论被打得呲牙落泪,那也得忍着,不能翻脸,否则,会被判则不遵守规则,淘汰出局,以后谁也不会和这样的“赖皮”玩了,也是都不愿意被伙伴们喊作“孬种”。有的被打疼者,还比较隐忍,暗暗心里发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苦练本领,最终成为“大官”或者“打手”,惩罚那些对自己下手狠的人。还有的会有点小心机,用糖果或者小玩具送人交朋友,拉拢入伙,这样如果挨揍时可以手下留情的。
   直到大官喊“饶了他吧”,惩罚节目结束,如果时间还有充裕,大人们不喊回家,游戏又重新开始。
   等到男孩女孩们都玩腻了,就会相约一起玩捉迷藏。这是唯一男孩女孩可混杂玩的游戏,好奇的是,我们都喜欢玩这游戏。村子里的柴垛里、破屋墙角里、小树林里、破牛棚里……,都是我们藏身的好地方。翻墙越院,嬉戏追打,玩得不亦说乎,灰头土脸。如果去阴森森的地方寻人,几个伙伴合在一起相互壮胆,相互推挤,小胆的躲在在后面,猫着腰推搡着前面大胆的,亦步亦趋地小心前行。树冠晃动的影子,窸窸窣窣的怪声,屏气敛息的呼吸声,都会使心里发毛,头皮发麻。突然一声惊鸟的扑腾声,随着一声:“鬼啊,鬼啊……”,大家掉头狂奔,四散而逃,即使跌个跟头也顾不上喊疼,爬起来继续狂跑。等到跑回安全的地方,喘息着问个不停:谁见着鬼了,真见着鬼了?被问者也答不上来,而最先跑的那个人总是被伙伴们抱怨。
   夜色朦胧,如银般的月光倾泻在每一个稚气未脱的脸上,没有灯火通明,没有车水马龙,似乎只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才能打破这乡村月夜的宁静。
  
   雪地里的撒野
  
   隆冬的夜,即使无风无雪,也冷得彻骨。那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天寒地冻,甚至有时地面被冻开一道道裂缝。每天早上,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不愿起床。父母便在床前升起一堆火,在火堆上烤过棉袄棉裤后,方才迅速穿上棉袄,登上棉裤起床。
   虽然寒冷,但从未挡住我们的玩乐。最喜大雪纷飞的日子。每当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宁静的村庄会披上厚厚的一层白色棉被,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下雪不冷化雪冷”,但我们不管冷的,只顾在雪地里撒野。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摸爬滚打,还有那“咯吱咯吱”的踏雪声。那时的雪下的很厚,有时达到膝盖,十几天不化是常有的事。
   棉鞋必定会湿得一塌糊涂,冻得通红的小脚丫似乎浑然不觉。最终的结局不外乎回家遭到一顿数落,运气差的自然屁股上会挨上几巴掌,被大人们强行拖住换下棉鞋。棉鞋则放在窗台上,在刺眼的阳光下曝晒着,散发着热腾腾的热气。
   在等待下雪的日子里,自己学着制作滑车。找一根方木,一截为二,在两根方木的一面各钉上一根长钢筋,再找来木板条,裁成相等的长度,并排整齐地钉在方木钉钢筋的对立面。然后,找两根圆木棍,制作两个支撑滑车动力的划柄。把两根木棍裁成相等长度,用菜刀打磨圆滑后,把早已踅摸好的两个长钉子,用锤子慢慢把钉帽砸尖,然后小心地把钉子钉进木棍的一头,一副滑车就大功告成了。
   等到下雪天,街道上的雪被踏实后,拿着早已造好的滑车,奔向街道村巷。
   街道上早已热闹非凡,伙伴们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拿着各式各样的滑雪武器,不管自己做的滑车粗老笨状,还是奇形怪状,只顾体验滑雪的快感。有的把家里的方凳也派上了用场,两两合作,你推我滑,我推你滑。有的滑得吃力费劲,有的滑得像模像样,如同在水里划船般轻松自如。
   最乐的是遇到长下坡,止不住前行的惯力,那种风驰电掣的飞翔感丝毫不亚于今天任何滑雪场里的感觉。可想而知,最终结局人马仰翻者不胜其数。有时跌成一团,呼喊声、哭叫声、怨怒声、欢笑声,炸作一团。一旁观战者早已幸灾乐祸地笑得前仰后合,指手画脚。
  
   田野里的游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花生,裂着嘴的石榴,香甜可口的大枣,各种各样的瓜果桃李,总令我们垂涎欲滴,大饱口福。最重要的是秋天原野里带给我们的无穷欢乐,那是少年的天堂。
   一到收获的季节,学校就会放秋假。在假期里,我们就可以无所顾及地玩耍。在干完大人安排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大多数的时间是属于我们的,可以上山捡蘑菇,可以下河摸鱼,可以在空旷的田野里尽情地撒野嬉戏。
   秋收完了以后,与伙伴们相邀,去花生地里“放猪”。我们把自家的猪赶到秋收后的花生地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里拱落下的花生吃,剩下的时间我们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在水沟里挖螃蟹,在山坡上摘酸枣,在田间地头挖田鼠洞。尤其挖田鼠洞,如果幸运的话,碰上狡猾田鼠的仓库,里面偷来的花生多的不可想象。回到家,这意外的收获,自然会得到大人的满意及夸奖。
   快到中午时,我们就开始“焐窑子”。所谓焐窑子就是在地头土坡上挖一个小灶,上方留一孔圆形灶口,灶口下的垂直面挖一炉门口,再在里面掏出一个大炉膛。在上面圆形的灶口边上用土坷垃垒一个圆锥体形的小塔,然后找来一些干柴禾,在灶里点着火,把上面的小土块烧得通红,迅速地掏出炉灰,找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块把炉门堵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地瓜、花生快速地投进灶里,并且一边投一边用木棍把土坷垃弄进灶里。投完食物后,就把烧红的土坷垃全部弄进去灶里,砸坏灶边,用周围的土覆盖在上面,用脚踩踏,压紧密封,不让热气跑出来。
   每次焐窑子,伙伴们会通力合作,分工明细。有的负责挖灶,有的负责拾土坷垃、干柴禾,有的去地里偷地瓜,有的负责放猪望风。
   等到一通忙活过后,剩下来的时间就慢慢地等待。等到大约四五十分钟后,就可以迫不及待地挖窑。伴随着阵阵扑鼻的香气,烤得流油的地瓜或花生就出锅了,一顿香喷喷的午餐,和着我们的喜悦心情,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烤的地瓜,被烤得皮瓤分离,好剥得很,并且地瓜瓤被烤得流油,我们称之为“淌稀”。全然不顾烫嘴,吃得吸溜哈气,满嘴边沾满了焦黄的地瓜油,也顾不得抹嘴,狼吞虎咽起来。时间久了,嘴边一圈焦黑的印记,吃相记忆犹新,至今难忘。
   ……
   人的成长不能离开土地。土地的宽容及馈赠是真实的,踏实的,也是快乐的。尘归尘,土归土,从土地中来,最终还会归于大地。
   这是我儿时记忆的一部分。家乡朴实而厚重的土地,无拘无束地生长在那里,如同田间地头蓬勃疯长的野草,生命力似乎格外旺盛、顽强。那种朴素而又厚重的土地所赐予的泰然自若,似乎与人世间的一切变更毫无关联。那是一个人对土地及大自然的朴实无华的情愫。
   那时乡村里度过的童年,是与大自然幸会的际遇,它带给我的成长及欢乐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每每想起这些美好的往昔,我都会深深地闭上眼睛,穿越时空,任思绪轻舞飞扬,在灵魂栖息的地方,我的心如鲜花般地绽放,梦不再飞翔,岁月不再流淌!
   岁月如梭,少年不再,童年趣事,恍惚如昨。闭眼思索,一切似乎即远又近,近的如此清晰,而远的又如此疼痛。是因为时光如水,不可逆转,才使得回忆即伤感又美好。
   回忆也像绵绵细雨,润湿着成熟而又麻木的神经。
   落日的余晖虽然催人回忆,可那些星星点点的素年锦时,似乎永远没有被遗忘。在“逝者如斯夫”的时光里,岁月的无情带走了我的乌发,却抹不掉我的记忆。
   虽然不再鲜衣怒马,但可以归来依旧少年!
   常常望着家里为儿子买的,堆积如山的玩腻的玩具,心中不觉怅然:多年之后的儿子,在经历了世事的沧桑之后,会不会也有我这样的回忆与感想呢?
  

共 53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童年的时光,是人生无法抹去的记忆,一代人的童年,一定意义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征。那些年的山村,那些年的贫困,童年的孩子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由此相伴一生。素年锦时,文章淡淡打开回忆的闸门,拾起那些不会忘却的趣事,娓娓道来,鲜活,灵动,深深触动人的神经,引发一代人的共鸣,今昔对比,可谓小时代,大烙印。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19-02-22 09:12:17
  如果没有记错,朋友的“素年锦时”已是第二篇。透过童年的趣事,映衬出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今昔对比,我们感慨万千。
   下次发文,请注意检查错别字和标点。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2 楼        文友:山泉        2019-02-22 09:13:12
  问好山人朋友,新春快乐!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2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9-02-26 21:19:57
  感谢您的辛苦编辑,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竹儿        2019-02-22 11:21:53
  引人共鸣,我生于七十年代,老师文中的游戏,我是知道的。因为是女孩子,我们会跳皮筋,嘴里念念有词,念的什么我不记得了,皮筋是旧的自行车内胎剪的。还会抓石子,玩羊骨头。很多游戏,现在回忆,真的亲切。问好老师,祝新年佳作频频!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空空山人        2019-02-26 21:24:26
  谢谢文友光临,问好!人类若失去记忆,世界将变成荒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