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元宵节”拾遗(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元宵节”拾遗(随笔)


作者:李卢芹 秀才,2710.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3发表时间:2019-02-22 14:33:10
摘要:我的家乡在卢氏县的朱阳关镇,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家乡上小学,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曾观看家乡的“垛台”。

【看点】“元宵节”拾遗(随笔) 元宵节,又叫“汤圆”节。“汤圆”,谐音“团圆”,故,又称“团圆”节。人们普遍在十五这天都要吃汤圆,以庆团圆。
   在我国古代,受封建礼教束缚,平时,大户人家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常年拘谨在绣楼上做针线,只有到了元宵节,女子才能结伴赏灯游玩,是难得的与心上人见面的日子,因此,元宵节是古代女子最为盼望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始兴于汉、唐,盛于宋。最早只有一天,到宋代,增加到五天。到明朝,已增加到十天。到清朝,减到三天,但是,规模浩大,盛况空前,还燃放烟花助兴。
   那么,元宵节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呢?
   相传,汉朝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学识渊博,善良风趣,很受汉武帝宠爱。一年正月,大雪飞扬,东方朔到御花园折梅花,看到一个宫女正要投井,上前一把拉住。问明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进宫日久,思念父母,不能抑制,心想死后魂灵能常与父母相聚,就想到了死。
   东方朔很同情她,表示一定想法帮她与父母见面。
   这天,他打扮成一个算卦先生,在街上摆了个卦摊。人们争相前来求卦,谁知每个人所求的签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一个个人心惶惶,纷纷前来求解灾的办法。
   这正是东方朔想要的目的,把一张偈语递给一个老者,告诉大家,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爷将派一位女仙下凡查访。你们可将偈语拿去给皇上看,皇上一定会想办法解救你们。说完,扬长而去。
   老者展开偈语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火焚长安,帝阙在劫,十五天火,焰红宵夜”,吓了一跳,带领大家一同到皇宫。
   汉武帝接过偈语一看,大惊,忙请来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汤圆做得特别好吃,可让她十五晚上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请求火神君免灾。再传谕全城百姓在十五晚上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好像满城大火,瞒过玉帝,这样就可免去灾难了。汉武帝听后,深信不疑,传旨全城百姓照办。
   这样,元宵在十五这天夜里,如愿与父母见了面,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下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燃放鞭炮,以蛊惑玉帝,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就定为元宵节。
   后来,元宵节就越来越兴盛……
   我的家乡在卢氏县的朱阳关镇,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家乡上小学,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曾观看家乡的“垛台”。
   每年到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每个村都会到镇上会演。
   那时的街道只有一条,弯弯曲曲,很长,从街西头到街东头,足有二三华里。
   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鞭炮声,只见一队队狮子、高跷、旱船、走马、秧歌从街上走过,四周被七村八岭的人们簇拥个水泄不透。我们这些小孩子个子矮,在人的缝隙里钻来钻去,吓得大人声声呼叫,生怕挤丢了。更小点的孩子被大人架上脖子上,随着人流慢慢前行。
   尤其是街上的垛台更是精彩。只见一张张大四方桌上,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层层站立着打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送子观音、七仙女的童男童女,各自手里举着金箍棒、铁耙、花篮等,脚穿三寸绣花鞋,一只腿蜷起来,被七八个大汉轮番抬着往前走,真担心他们会从半空中掉下来。
   那高跷也很精彩,只见两根足有一米高、拳头粗的木棍,绑在走高跷人的腿上,走高跷的人身穿长袍,手抡长扇,洋洋自得,走得飞快,很被小孩子崇拜,回家就闹着大人也给做两个拐棍,绑在腿上学走高跷。
   会演队伍不时被单位、开门市的人,用一根长板头挡住,板凳上放几盒烟、酒、点心等。这时,会演队伍停下来,狮子在门前,或者在单位的大院里表演上一阵,收下烟、酒等,继续前行。一直到下午四五点,会演结束,近处的人们渐渐散去,回家吃饭,远点的就在街上的小吃摊上买几根麻花,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爽滑软糯,香甜滋润,别提有多爽了。
   吃罢饭,随便在街上溜达溜达,晚上再接着看。
   晚上的表演更精彩,尤其是狮子登梯尤为壮观。
   大街当央每隔二百米左右,搭上一个高入云端的云梯,像白天一样,狮子旱船走马秧歌被人们簇拥着慢慢前行,每到云梯前,引狮子的人手拿彩球,前边引路。一对公、母狮子后边跟着,被引向云梯,越爬越高,一边还相互嗅来嗅去作亲昵动作,看得人心提心吊胆,生怕一脚踏空,从空中掉下来。直到夜里快十二点会演结束,人群渐散,这时,我还会缠着大人再给我买一碗汤圆吃。那汤圆汤浓馅香,别提有多提神了。那时流行一首汤圆歌,我至今还记得歌词:
   卖汤圆,卖汤圆
   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
   一碗汤圆满又满
   三毛钱呀买一碗
   汤圆汤圆卖汤圆
   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唉嗨哟……
   由于迷上汤圆的味道,我回到家里学着做。听说汤圆是用米面把馅包进去的,我就把大米在石臼里捣碎,用罗子罗出米面。再把核桃仁、花生仁、葵瓜仁、芝麻炒香,与柿饼一齐切碎,放上红糖,搅拌均匀,看上去红乳乳黏呼呼的,很耐看,放到嘴里一尝,又香又甜。我再把它们做成枣子大小的丸子,馅算是做好了。我学着卖汤圆人的样子,把米面放到盆里,把馅丸子放到里面摇啊摇的,不一会儿就摇成一个个又白又大的汤圆,煞是好看。我禁不住惊喜,把汤圆分给姑姑、奶奶、婶婶们分享。谁知放锅里一煮,变成一锅红白相间的糊糊,尝一口,涩巴得嘴都张不开了。
   原来做汤圆的米面必须是糯米面,柿饼生吃是甜的,煮熟了吃变成涩巴的了,不能做馅的,惹得大家好笑了很久,我至今想起来还羞愧得慌……
   现在的元宵节,更是热烈,老百姓安居乐业,玩兴更浓,刚过罢新年,每个村镇的大队部就锣鼓家什嘭嘭嚓嚓响起,开始排练。到了正月的十四、五就开始到县城会演。不过,除了走马、旱船、狮子、秧歌更加精彩,为安全起见,高跷一般看不到了,可是现在的“垛台”更先进,“垛台”不再是人抬的了,而是三轮车上拉着的。
   在县城,一般是新华书店、文化部门,会在书店门前或者大广场,设立灯展猜谜点。不同的灯笼下面,坠着一个红色小纸条,上面写着灯谜,有答一物,有答一字,还有答一成语的,各不相同。
   如有的纸条上写着:进水不能行,打一字。谜底是个衍字。熙熙攘攘,打一字,谜底是个侈。
   还有答成语的如:盲人摸象,答一成语,谜底是不识大体。
   还有蜜饯黄连,答一成语,谜底是同甘共苦。
   有答对的,或奖一本字典,或奖一个水杯,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
   答错的呢,大家一笑了之,饶有兴味。
   总之,现在的元宵节是越办越红火,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浓烈了。

共 2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主要是淡在年节的气氛、仪式方面。本文却使我们在淡淡的年节中体味到浓浓的年味儿。真希望现实生活中年味也能像这篇文章中一样浓郁芬芳,给人一种浓浓的过节气氛。文章中虽然并没有写年味,而是写的元宵节,同样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村年味。最为关键的,本文对元宵节的由来写得颇有韵味,既让人体味到历史的厚重,也让人体味到古人先贤的智慧。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19-02-22 19:01:20
  欣赏老师佳作,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美文分享,致敬!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