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博物馆群(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博物馆群(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28发表时间:2019-02-24 09:49:36

我的单位有一处工作地点在浦东机场工作区,以往去那里办事,都是班车去,班车回,也不在意周围的情况。
   2018年10月,我又去了单位在浦东机场的基地,上午就完成了任务,回上海的班车要等到下午5点,所以我就到单位周边去转转。
   走出海关监管区大门,越过一座小桥,河边一条路的边上有很多奇石和木化石。此处我乘车经过无数次,只知道是地质科普馆,一直没有进去看过。今天有时间,进去逛逛也未尝不可。
   东方地质科普馆其实是一个博物馆群落,包含有上海禁毒教育博物馆、志愿军博物馆、知青馆等十来个各类博物馆或陈列馆,还有大型的野外拓展设施和儿童乐园等场所。
   首先看到的是上海地质科普馆,又叫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地质科普馆是展示地质历史、地质环境变迁和中外珍稀奇石、矿石晶体、古生物化石及各类宝石的专题型博物馆。也是上海市唯一的一家以民营资本运作的集奇石展览和地质科普为一体的科普基地,与上海市天文博物馆等一齐被列为上海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地质科普馆有36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按布展区域分为地球厅、地球构造厅、矿物岩石厅、古生物厅、地质地貌厅、国土资源厅、宝石厅、关怀厅、奇石馆等九个部分。馆内藏有多种奇石,包括冰山焰火、春回大地、哈密黄钟乳石、粉红色方解石等镇馆之宝。还珍藏有奇异精美的各种矿物晶体、宝石原石和古生物化石。远到数亿年前的地质地貌,生物化石标本,大到浩瀚无穷的星体形状,来自南北极的岩石、陨石,上万块各种各样的矿石、化石、岩石,充分展现地球的沧桑巨变,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这里有世界上品位最高、体积最大、品质最优的绿色萤石,耀眼夺目的萤石与花瓣状方解石共生,呈现出晶莹透亮的绿和白,重达1.5吨,形成于2.8亿年前,作为“镇馆之宝”当之无愧。英国地质博物馆曾想以35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未成。
   地质科普馆以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宣传保护上海城市地质环境为主题。从太阳系、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貌、古生物化石、原生宝石到上海地质环境等多方位、多角度,揭示了地球奥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馆内每一件展品都是大自然的不朽之作,记载了地球发展演变的过程。进入大厅,使您仿佛置身于地质历史的长河之中,倾听来自亿万年前的地球诉说,揭开了远古的未解之谜。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再现了最伟大的生命演化奇观;形成于2.5亿年前的镇馆之宝“富贵吉祥”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绝世之美;产于贵州三叠纪地层中的海百合化石,被地质古生物界誉为举世奇珍;室外长达38米的大型木化石为世界之最,让人感受沧海桑田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与永恒。
   天气很好,来了几拨学生秋游,我们跟随着孩子来到博物馆区的心脏地带,那里是地质生态大观园,有很多恐龙模型和化石,但是孩子们更喜欢去拓展训练区和农业体验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不停地读书、补课、练琴(或其他技能补习),很少有时间出来玩,尤其是和这么多孩子一起玩。所以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非常放松。很多器械前都排起了长队。
   农业体验区里有很多孩子正在那里挖红薯,农村的那些事,很多孩子只是在书本上、电视里看过,真有机会亲自体验当然开心得不得了。可是红薯并不是那么好挖的,很多孩子就跑去找管理员要红薯。
   我的父亲当过志愿军,志愿军馆我是必须要去的。
   志愿军馆也叫志愿军文献馆,这个馆凝聚了馆主吕焕章的不少心血,他曾经走访了很多的上海籍志愿军老战士。一个室内弯曲的模拟坑道,试图还原朝鲜战场中志愿军的战斗场景,不过布置得平常了些,没有太多亮点。
   从收藏爱好者的眼光看,这里更像是一个一个民间藏品的展示馆。看得出来,那些展品大部分出自捐献者。进入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志愿军战士的照片墙,上面有数以千计的志愿军战士的照片,看上去有些凌乱,仔细一想,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有多少人投身其中,又有多少人献出了生命,战士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朝鲜,前赴后继,百折不回,靠一个收藏爱好者又怎么能整理得清楚呢?我相信在建馆初期,馆主没有想到捐献者那么踊跃,收集时多多益善,以数量取胜,只要是志愿军(本人或其家属)提供的照片、资料一概都收下,保存起来。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不是通过一条线索的描述可以理清楚的。因此,馆主只能采用“展示”的方式,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以同样大小的尺寸把照片挂在展示馆进口通道的两面墙上。
   照片上的人物介绍很简单,只说是××部队××职务,我努力寻找自己认识的人,在纷繁的照片中终于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名字——韩德彩、宋中文,他们是父亲抗美援朝时的空军战友,后来先后做了上海空军部队的一号首长。
   这一张张照片,像一块块巨石,铸成了保卫祖国的万里长城。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志愿军敢打敢拼,不但保卫了国家安全,而且还迫使美国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协定以北纬3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己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成立非军事区。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还是联合国军?)39万余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30万人。截至2010年10月,共确认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战争期间为国捐躯。
   穿过照片墙,来到二楼展厅。有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志愿军老战士的签名,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女儿魏平的签名格外显眼。
   展示馆还有大量的实物,包括勋章、证书、日记、照片、水壶、军装、电报机、地图收纳筒、奖状等等。展馆前广场上,还有很多大型的展品,一溜排开的三辆“苏式”坦克,坦克炮塔上依稀可见铸有“1937”字样;还有纪念碑,上面刻着志愿军将士的名字。
   2016年10月18日,中国志愿军博物馆和上海志愿军文献馆签署文件,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作为中国志愿军博物馆上海分馆履行责任,逐步健全反映抗美援朝的全貌和史实。我期待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更加完善。
   在志愿军馆隔壁,有一个“上海知青之家”,这里的知青馆规模不大,陈列品也不是很多,没有太多亮点。不过这里称为“上海知青之家”,顾名思义,主要还是体现“家”的感觉,可能主要是为上海的知青提供一个聚会活动的场所。
   我是一名知青,1975年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去南汇东海农场当了一名农垦战士。知青博物馆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在上海知青之家,展示了上海知青在全国各地插队落户,及各个建设兵团时期,使用过的各种生活实物和相关的文本资料,如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日记家信、奖状、照片、档案文件等,再现了上海知青当年插队落户的生活场景,从而了解“文革”中,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永远值得人们去进行深刻的反思。
   我们进去时,礼堂正在演出皮影戏,来秋游的孩子们坐在里面看得津津有味。我也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皮影戏,看到这么民间的艺术还是觉得蛮新鲜的。
   这些博物馆应该都是收费的,但是也许这一天有很多学校组织的活动而来了很多的孩子工作人员把重点放在了保护和引导孩子游玩和参观没有人管理门口的收费,所以我们进入博物馆区就只看到收费的牌子而没有收费的人。各个博物馆里基本没有讲解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很多我觉得还很有价值的陈列品就这么放着,没有人防,似乎也没有技防。是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博物馆”英文写作“Museum”,根据1971年版的《牛津英文大字典》解释,“Museum”意为“缪斯的所在地”。《辞海》说“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要承担“研究”和“保藏”的重任,就需要大量的经费。
   197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为“博物馆”制定的释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这里又对博物馆提出了一个“不追求营利”的要求。
   在我的脑海中,博物馆的学术气氛浓、文物价值高的场所,应该只有国家或其他有经济能力的公立单位才能够办得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冒出了一大批民间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馆主大多是民间收藏家,他们办的博物馆,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展示,并加上一些关于展品的文字介绍。我的很多收藏朋友都开过此类博物馆。但他们后来不多因为经济和精力问题而把博物馆关闭或暂停开放了。
   在浦东机场镇的这个博物馆群是有红色收藏家、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吕焕章出资建造的。他对这些博物馆应该是花了很多精力,也花了不少钱,至少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各馆都是免费的。
   振兴中华文化需要全民参与,民间收藏是公立博物馆的重要补充,也是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力量,国家应该大力扶持,民众应该积极支持。
  

共 37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博物馆”英文写作“Museum”,根据1971年版的《牛津英文大字典》解释,“Museum”意为“缪斯的所在地”。而缪斯是什么人呢?百度说: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那博物馆就是艺术与科学的汇总之地。作者的这个博物馆应该是一个相对来说小众的博物馆,一般情况应该可以说是门可罗雀,只是因为放假只是因为春游与秋游才来此地,这还是中国顶级的城市,在我们想游览博物馆不说是天方夜谭,至少是不能随心所欲。因此借作者的文章隆重呼吁:应该把去博物馆参观作为学校的一项必修课,看看那金碧辉煌的国家宝藏,哪里就是区区仅仅介绍宝藏,我们在其中的爱国豪情还有潜移默化的志向也许也就酝酿其中了。作者有张有弛,繁简有序的描绘让人身临其境。甚慰。【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健唔        2019-02-24 10:10:15
  喜欢博物馆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19-02-24 17:01:49
  感谢健唔老师的提携和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