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真实事件能弥补写作手法上的欠缺吗?(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真实事件能弥补写作手法上的欠缺吗?(随笔)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9发表时间:2019-02-24 22:25:28

在网文跟帖中,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有人指出某文的不足时,作者马上出来声明:这是真实事件!
   说来也怪,这“六字真言”一出,底下竟再无异声发出!似乎这“六字真言”,亦如驱凶避邪的吉祥物!又如镇宅之宝!有这“六字真言”在此,似乎一切污秽之物都不敢靠拢,亦如“姜太公在此”!
   而这种现象,似乎还有蔓延之趋势!
   至于文中所反映的事例,是真“真实事件”,还是假“真实事件”,没人去考察过,只有作者本人知道!
   那么,如何看待“真实事件”这一说法呢?
   说到“真实事件”,不得不令人想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桃花扇》,真实事件;《红楼梦》,真实事件;《水浒传》,真实事件;《三国演义》,真实事件;《少年维特之烦恼》,真实事件;《茶花女》,真实事件。
   依据真实事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给人以真实感!这样的作品,也最易感动人!
   说到“真实事件”,不得不令人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报告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印象中,是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作品一出,上下皆惊!更激起人们对科学家的重视。和对科学的热爱!
   这些,都是“真实事件”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那么,如何依据“真实事件”来创作呢?
   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例,作者抓住陈景润“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来组织素材。至于文中所提出的陈景润不会教书、木讷等个人缺点,似在突出陈景润的研究天赋。而不善与人交际,则更突出类似于陈景润这样的人,只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就是搞研究!而他的至今未婚,则是在对木讷的生动注解!而在这事例与事例之间,又穿插了作者的丰富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是以诗样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语言,更为作品缀上了腾飞的翅膀!
   纵观全篇,虽事例凡多,却在写作之前,肯定作过取舍。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那成了什么?岂不叫材料汇总?
   搞写作的人都知道,一篇作品的出台,通常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叫素材的准备阶段,一个叫写作阶段。
   其实,严格来说,在这两个阶段之中,还要经历着一个过程。
   什么过程?就是消化、吸收、触发的过程!
   因为一个素材的到手,并不能马上进入写作阶段,它还需要写作者消化这些素材,从而形成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
   主题形成后,再来吸收素材中对主题有用的部分。这部分吸收后,还不能提笔写作,而是要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架。待这些都圆满后,还要等待一个契机。也就是触发点。或叫灵感!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难熬的过程!
   那么,有人要问了,不等待可不可以?边写边等,也行。我的很多小文,就是在写作中等待的。它虽有硬写之嫌,但在写作过程中,总有一段会使你感动。有了感动,以往所因硬写而带来的硬伤部位,就可逐渐弥合。而这种弥合的做法,初学写作者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没有一二十年的浸淫,休想!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真实事件”上来了。
   从上所述,作者所说的“这是真实事件”的六字真言,严格来说,只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即素材的准备阶段。它还没有上升到写作阶段。更没有经历过那个必须的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没了这个过程,他所写出来的作品,严格来说,只能算是“真实事件的再现”,称其为作品,还真高抬了!
   去看一下《红楼梦》的开篇,“增删五载”;去了解一下《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前期,经过无数的说唱艺人的说唱、流传、整理、加工,直到罗贯中、施耐庵二人。如“武松打虎”,作者没有这一经历,又如何写成如此出彩的场面来?如“关公温酒斩华雄”,作者没有这一经历,又如何只用寥寥数笔,写出华雄的不堪?关公武艺的高超?这之中,给人留下了多少想象的空间啦?再去看一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成书过程。而小仲马的《茶花女》,似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成书过程一脉相承。而这时他们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场景,既真实,又有别于真实。或叫“四不象”更合适。而这样的场景,最接近生活的真实。而不是还原真实的生活!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综上所述,说出“六字真言”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还原真实的生活”!离“接近生活的真实”差远了!
   所以说,真实事件,并不能弥补写作手法上的欠缺!它还缺乏一个过程!一个消化、吸收、触发的过程!一个真正能让“真实事件”成为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消化、吸收、触发”的过程!而我写的“父亲、母亲、辫子、许干清”等小文,无不经历了这个过程!而“父亲、母亲、许干清”,都是历经二三十年的沉淀!辫子沉淀的时间虽短些,却也有七八年的沉淀。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沉淀?
   老实说,我之前也不知。但通过不断的写作,我才逐渐体会到,生活中的东西,并不能一下子拿来就用,它需要去燥性、去火热。沉淀下来后,才能去用。理由只有一个:不能因情害文!
   《红楼梦》就是这样去做的。《红楼梦》,除了第九回“茗烟闹学堂”那一节,其它篇章,并没有用上带感情色彩的语言。使用的都是些中性词。看似不温不火,但内里,已是岩浆在翻滚。但作者却就是不让它爆发出来!
   要想达到这一功,还任重而道远啦!尤其是在对“真实事件”的处理上!
  
   2019年2月24日作于东西湖新烟厂

共 2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于写作中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写作中,当人们对于某个作品提出不足的意见后,作者马上反驳道:这是真实事件。真实事件到底能不能作为掩盖作品不足的理由,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据真实事件创作出了的作品虽能感动人,但不是说原班照搬真实事件,真实事件也要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触发的过程,要有取舍,才能写出好作品。笔者还列举了一些名人名著的作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要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才能形成好作品。文章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出了正确观点,和大家分享,给人期待,思考,警示,参悟人生,令人心明眼亮,受益匪浅!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02-24 22:28:42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感谢分享,受益匪浅!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9-02-25 07:11:28
  多谢精彩,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太统烟雨        2019-02-25 10:35:23
  拜读学习,谢谢老师将此文奉献给读者,让文学爱好者深受教育。
回复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9-02-25 14:02:37
  多谢雅评,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02-25 16:37:11
  老师感悟颇深呀。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老游湖        2019-02-25 17:46:47
  问好部长,多谢雅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