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时光】点燃那盏希望的灯火(赏析)

绝品 【时光】点燃那盏希望的灯火(赏析) ——读李佩甫长篇小说《城的灯》随记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27发表时间:2019-02-25 18:23:27

【时光】点燃那盏希望的灯火(赏析) 《城的灯》是作家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第二部。单就个人喜好来说,相比于第一部《羊的门》,《城的灯》更贴近现下的生活实际,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慨,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了或正经历着由农村挤进城市这个异常艰辛过程的读者,都能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些许抚慰和启迪。
   作为系列,《城的灯》无疑延续了第一部《羊的门》的架构方法和主旨表达方式。开篇照样引用《新约·启示录》上的文字:“那城内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这一引语点明小说主旨,也是与《羊的门》对照,羔羊即为城的灯,也就是民为城的灯。城呢?倒不局限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既是物质的城,又是精神的城。
   表面上看,《城的灯》似乎塑造了冯家昌这样一个现代“陈世美”,似乎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其实不然,冯家昌与刘汉香的爱情故事不过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载体,或者说是一个外观吸引人的空壶,所承载的,所容纳的,并不是单一的爱情,而是涉及个人尊严、家族荣辱、贫富差距、乡村与城市矛盾、理想与现实冲突、人性美善与丑恶等多个复杂的命题。
   贫穷是一种病。这个贫穷,一是物质上的贫穷。冯家昌母亲早逝,留下他和四个弟弟,还有一个很早就游离于家庭生活之外、相当于行尸走肉的父亲。五个男孩全是饿狼,早在母亲还在世时,家里就穷得叮当响,按平原惯例走亲戚提点心匣子别家都提五匣甚至十匣,唯有冯家只提一匣最多两匣。这在活“脸”活“气”的平原是多么丢人的事!也因为此,父亲很早就不愿意提着少得可怜的点心匣子去亲戚家串门,这样的事都交给了九岁的老大冯家昌。换句话说,冯家昌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掌控冯家的“外交权”“话语权”,成了“小家长”。母亲病逝后,实际上的一家之主冯家昌担起了照顾弟弟们的责任,为了叫弟弟们适应从此没有鞋穿的生活,他从自己开始,往赤脚板上扎蒺藜,带着弟弟们练就一双不怕天寒地冻、风里雨里都来去自如的“铁脚”。磨的是脚,其实也是在用血淋淋的痛来磨炼意志,给同样血淋淋的心包裹上一层坚实的壳。这是无比受用的,这一双“铁脚”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东西,在冯家昌和他的弟弟们撇下“农根”挤进城市并成为表面上光鲜的上层人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也不可估量的作用。
   物质上的贫穷不单单表现在冯家,也在上梁村,也在其时的广大农村。刘汉香培育出了“月亮花”,并费尽心力招商引资准备复活上梁南北花市中转地的历史使命,却被邻近村的五个毛孩子害了命。那五个毛孩子入室侵犯刘汉香,其实最初的动因不过是以为她发了大财,他们想捞一笔帮助五个人中读书好的那个考出去考上大学。
   物质上的贫穷导致的结局并不相同。冯家穷,但冯家在冯家昌的一手运作下,在三个弟弟(老四冯家和是个例外)的积极配合下,冯家人成了城里人,当官的当官,出国的出国,经商的经商,吃香的喝辣的都不在话下。那五个毛孩子呢?却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情,由入室抢钱变成轮奸,致刘汉香丢了性命,他们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与物质上的贫穷相对应的,则是精神上的贫穷。冯家昌的父亲在院里栽了一棵桐树,一夜之间却被邻居铜锤他爹给偷移到了自家院里。为此,冯家昌的父亲找村支书,找当初帮忙买树苗的人,找一切可以说得上话的村民,一一递烟,低三下四,点头哈腰,最后事情却不了了之,桐树不仅没有要回来,还被铜锤家卖了得了钱。这是为什么?只因为冯家昌的父亲是倒插门的女婿,是“老姑夫”,冯家在村里人单势寡。村民的这种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明知是要不得的,却有着广阔的市场且生命力旺盛得很。正因为冯家在上梁村是这样一个处境,所以,目睹一切、感受一切的冯家昌早熟,发出“有时候,日子也是很痛的”感慨,并很快学会审时度势,深谙平原乡村最大的一门艺术“投降”艺术的精髓,明里对平原乡村生活,对周围的村人乡邻,投降!暗地里,逮住任何一个机会,冲出上梁,冲出平原乡村,冲向城市,还不是一个人冲向城市,而是农村包围城市,一家人一个个地冲出去,最后占领城市的高地。
   在冯家昌率先冲向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否认一个个“贵人”的作用。首先是刘汉香。刘汉香是村支书的宝贝闺女,又是深爱着冯家昌的女人,如果不是她,冯家昌根本迈不出上梁,更不可能被特招入伍,为后面向城市迈进奠定可行的基础;第二个人是入伍后新兵训练的小个子胡连长,他教给冯家昌三个绝招:忍住,吃苦,交心。可以说,冯家昌受益匪浅,他后面的一次次危机几乎都是通过这三招化解的,一次次成功也是通过这三招换来的;第三个人则是“小佛脸儿”侯秘书,通过一次次交心,侯秘书教给了冯家昌一套官场求生学,为他后面的平步青云添了猛力。
   由乡村钻进城市,冯家昌一件件地脱下平原乡村的袍子,又一件件地穿上城市文明光鲜的外衣,应该说,在这个当中,他的精神是日益丰盈的,又是日益匮乏的。为了一个城市的入场券,他狠心地抛弃了相爱八年、义无反顾替他照顾弟弟和父亲的初恋情人刘汉香,娶了市长的千金;为了一个晋升的机会,他不惜抛却尊严和人格,哈巴狗一样伺候“主人”,白眼狼一样给往昔的“贵人”侯秘书下套;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家庭,在刘汉香跑到城里来找他时,他大言不惭地当众撒谎,又妄图用金钱来摆平八年的情债……冯家昌尽一切努力地想成为城里人,结果,在城里人眼里,他还是不折不扣的乡下人,而在乡下人眼里,他是良心被狗吃了的负心汉,根本不是知恩图报的乡下人。城市于他来说就是密不透风的牢笼,乡下又何尝不是呢?不管他承认不承认,那都是他的故园,都是他再也回不去的家!他算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母亲去世父亲不再管事时,他差不多就是孤儿;揣着城市人的身份,他还差不多就是孤儿。城市跟乡村,就像水与火一样,难得在一个人的体内共存,难得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互融。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类的大迁移,社会的大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广大的乡下人由农村“杀”向城市“拼”进城市,这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大主流。冯家昌不过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也是一盏费尽心力在城市找到位置但并不光彩的灯。在他的身上,我们读到的是乡下人的屈辱,蜕变的艰难,前路的迷茫,是乡下人的血泪史、心酸史,所以,对于他个人的行径无可厚非,不作评判。但对于其社会意义,真是可以深究的。
   有意思的是,精神的贫穷往往伴随着物质的富足。刘汉香在外地学了果树种植技术之后,回村当了村支书,教上梁村民种苹果发家致富。这本是一个好路子,可奇怪的是,村民为了能带来财富的“金果果”居然偷起了东西吵起了嘴打起了架。究到底,无非是你家多了一指宽的地,他家果树挡了我家的光,或是他家的苹果又大又甜结得又多……全是鸡毛蒜皮的事儿。人穷志短,人不穷也志短,追其根底,那都是过去穷怕了,即便是物质上跟上了,精神上也还是一片荒地,还是一片灯灭夜黑的状态。
   在《城的灯》里,冯家昌和刘汉香就是两盏截然不同的“灯”,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乡下人进城的方式。冯家昌是硬闯,是斩断与乡村连接的脐带,不顾一切地去闯;刘汉香则是软磨,扎根乡村做追梦人,带领村民经历种种磨难终于美梦成真,让曾经的乡村变成了城市。这两种方式,与网络上流传的“嫁进豪门”和“成为豪门”有着微妙的相似意味。冯家昌之所以选择硬闯,是有历史背景的,他们家的“老姑夫”,他们家在村里受的白眼和排挤,等等,都是他毅然决然像钉子一样锲进城市的理由和动力。而刘汉香敢于这样,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她是村支书的女儿,自小被村人敬着供着,没受过穷的折磨、咀嚼,她没有不认乡村的理由,况且她被冯家昌抛弃,又见识到了“城市人”冯家昌的绝情寡义,个性使然,她也不会盲目地走上冯家昌的老路。可以看得出,作家对刘汉香是相当喜爱的,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在她上面,把她树成了理想化的标牌。可能也是觉得太过理想化了,所以最后,刘汉香的“城”还没有建成,就被人害死了。在乡下人向城里人转变,农村向城市靠近的路上,冯家昌这盏灯注定是亮不长久的,所以他们兄弟即便站在故乡,站在由刘汉香的梦想化为现实的城市,他们也认不出故园来,成了没有根的漂泊人。他的灯,实乃警示之灯。刘汉香这盏灯又离现实有些遥远有些隔膜,甚至有过于完美反而虚假空泛的嫌疑,但有梦想并且在追梦的路上锲而不舍是值得称赞的,她用真情、青春和生命作出的献祭擦亮了那盏叫作希望的灯,给了人光亮和前行的方向!
   作家的语言就是平原的风浸染出来的语言。有趣的是,作家在《城的灯》中花了一定篇幅用异于正文的字样记载了两样东西,一是冯家老四冯家和写的书《上梁方言》。相比于冯家其他四兄弟,老四冯家和是个异类,他懂得刘汉香的好、乡村的好,他也懂得忏悔和回馈,他选择了坚守在乡村,坚守住善良和美好,坚守住初心和本真。在《上梁方言》里面,冯老四对日常中的字词,如天、地、人等,详细地给予了上梁化的注释,这些注释颇值得玩味儿,仔细想来,无不是上梁乃至平原乡村风土人情的记录和活现,无不是上梁乃至平原乡村人血脉相承的根。另一样则是刘汉香研究“月亮花”种植的日记。那些日记有着花一样美丽梦幻的语言,又有着从生活中得来的处世哲理。与其说刘汉香是在观察花、记录花,不如说是在观察自己、自省心灵。每一则日记的开头或是结尾语,都是一语双关,寓意丰富,譬如:刀伤不了花,花也是有骨头的;土是有心的;花是在梦里生长的;对于花来说,低头就是死亡……诗意的文字,承载着诗意的梦想和坚守,也承载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和执著,还承载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醒悟和开化!个人以为,这两样东西,是《城的灯》别具匠心的所在,也是我最爱的地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盏叫作希望的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将之点燃,并让其长明之,指引、温暖我们短暂又漫长的人生。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改革开放后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极快,相当一部分人放下了锄头,离开了祖辈留下的几亩地,挤向城市,凭着勤劳和汗水过起了光鲜的上层人的生活。可喜的背后,矛盾重重,又令人担忧。河南作家李佩甫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城的灯》,通过冯家昌与刘汉香的爱情故事,呈现了个人尊严、家族荣辱、贫富差距、乡村与城市矛盾、理想与现实冲突、人性美善与丑恶等多个复杂的命题。作者从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喻意以及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赏析。佩服的是一语中的,直穿了小说主旨:城,既是物质的城,又是精神的城。这是全文的“纲”,也是全文的“魂”。文章便绕着“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社会背景等展开分析和论述:无论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贫穷,都是一种病。其实,这种病不就是令人担忧的社会现实与矛盾吗?当然,其中有警示之灯,也有希望和指引之灯。读了优秀的赏析文,想想原著,真有拨云见日之感。小编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薛志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270006】【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90304第0028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2-25 18:33:27
  贾平凹曾说要真正理解认识一个作家的文字,不仅要读那个人的文章,还要读那个时代的人写他的赞扬他的批驳他的文章。
   我想,读李佩甫的小说,就应该读读素馨老师的赏析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1 楼        文友:素馨        2019-02-26 12:42:13
  老师辛苦了!三部中,这第二部是我最喜欢的,与哪部得奖无关。
   遥祝春安!
2 楼        文友:雪飞        2019-03-04 18:29:06
  素馨的赏析独到,有建树,系列读书赏析是时光的一道风景,绝品实至名归!恭喜素馨,祝贺时光城!
回复2 楼        文友:素馨        2019-03-06 22:24:03
  社长过奖了,素馨惭愧。
   近期又在折腾别的东西,有点忙,回复来迟,请见谅!
3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3-04 18:54:46
  祝贺素馨姐的大作获绝!
   热烈祝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9-03-06 22:24:53
  谢谢!是您的按好!
4 楼        文友:山泉        2019-03-05 08:49:32
  读过你的很多赏析文章,这一篇确实精妙。
   祝贺素馨佳作获绝!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4 楼        文友:素馨        2019-03-06 22:26:48
  大哥好!好久不见,大哥可好?
   在空间里有见到大哥写了新文,近期在忙些别的,刚起步,精力有点来不及,还没去细品。
   嗯嗯,我还记得欠酒家一个小说。
5 楼        文友:草根        2019-03-05 09:16:26
  深入内里,见解独到,欣赏学习!
   恭祝佳作获绝!!!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素馨        2019-03-06 22:27:41
  您的诗歌相当棒,这让素馨非常羡慕。
   遥问春安!
6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9-03-06 08:02:25
  如果说《城市灯》是作家李实甫先生奉献给农村文明的最后晚餐,那么这篇赏析美文无疑就是晚餐中不可多得的佐料。作品通过对作品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抽丝剥茧的赏析,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叠置中更清醒地认知现代文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对垒与抗衡。犀利的笔锋撕开道德的外衣,让人直面人性变异的冷酷;悲悯的情怀祭奠香姑墓冢,挽回了读者对农村文明的绝望。力荐赏析。
回复6 楼        文友:素馨        2019-03-06 22:28:40
  谢谢绝品组!是李老师的小说好,素馨自感还需要反复品读。
7 楼        文友:恕怀        2019-08-08 17:06:25
  难得的赏析文佳品,准确、清晰、透彻、全面、深刻。钦佩素馨老师的深厚功力。拜读了。
回复7 楼        文友:素馨        2019-08-12 21:58:45
  朋友过奖了!非专业评论人士,让大家见笑了。
   秋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