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千年“四为” 光辉依旧(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韶华易逝”】千年“四为” 光辉依旧(散文) ————拜谒故土先贤张载祠有感


作者:林科 举人,47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4发表时间:2019-02-27 13:15:13

巍巍大秦岭,中华之龙脉,在主峰太白山下的眉县大地,历史悠久,底蕴浑厚。这里山水相依,风景旖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关学思想鼻祖张载,就是这方沃土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张载是故土先贤,我幼年时代虽有耳闻,却知之甚少,从小到大也一直未有机缘前去拜谒。戌狗岁末,农历二0一八年腊月二十六,眉县作协组织会员前往张载祠采风暨年会,得到消息后,自认机会难得,便欣欣然前往。
   ——题记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古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奉祀孔庙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思想,磅礴大气,站位高远,言简意宏,普世传颂,曾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作“横渠四句”。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并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存于世。
   根据史料记录,幼年的张载天赋灵性,处处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气不群,知奉父命”。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神宗推荐张载,却因与当时改革派王安石政见不和,后辞去崇文院校书职务,回横渠开馆讲学,授业解惑,著书立说。
   “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 ”,张载朝乾夕惕,夙兴夜寐,呕心沥血,对自己的思想和学术进行了提炼升华,并作《砭愚》、《订玩》训辞,镌刻于书院大门两侧碑石之上,以示训诫自勉。熙宁十年(1077年),秦凤路(今甘肃天水)守帅吕大防认为张载的学术承继了古代圣贤思想,可以用来复兴古礼、矫正风化 ,遂上奏神宗召张载回京。宋神宗任用张载为同知太常职务(礼部副职),当时有人向朝廷建议实行婚冠丧祭之礼,但礼官认为古今习俗不同,无法实行过去的礼制。张载却认为可行,并指出反对者“非儒生博士所宜”,因而十分孤立,加之病重,便毅然辞职。同年十一月十七日行至临潼,当晚投宿馆舍,沐浴就寝,岂料翌日晨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八岁,呜呼哀哉,临终时只有一外甥在身旁。
   张载生平两次被朝廷召晋,三次升官进爵,耗尽毕生精力著书立说。可以说先贤创立的“关学”,是中国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奠定了从北宋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基本的意识形态。他的著作是科举考试必读之书,特别是所宣扬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思想,因福泽苍生,崇尚忠孝,弘扬传统,顺乎天道,故被古往今来的学者、贤达或政要所推崇践行。
   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曾是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之地。如今,这里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一九九二年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缅怀祭奠,就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间(1295年),当地学人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修建张载祠堂。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祠堂内恢复横渠书院名号,从此就形成了祠堂和书院共存一处,相得益彰的格局。
   雪花飘飘,峻冷异常,我的心里却热乎乎的,与张兄同道坐着他的私家车到达时,已近中午十点。横渠本是一古镇,因大儒张载闻名遐迩。宽阔的公路东西走向,这里亦“街”亦“道”,路两边是栉比鳞次的商家店铺和就地支撑起来的年货销售摊点。马上就到亥猪之年,四邻八村跟年集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景象里氤氲着浓烈的年味,店铺门前花花绿绿的精美礼品,堆砌成高矮不一的“花墙”。应时而摆设的字画摊位前围满了人,对联字体笔力遒劲,大气若虹,贴纸特有的中国红在寒风里非常醒目,飘飘悠悠,荡漾着传统意识中吉祥康平的喜悦色调!
   下车东拐十米是“张载祠”,再向东,紧挨着的便是“横渠书院”。两建筑坐北朝南,门头简约古朴,端庄大气;两开的中式大红漆门,金黄的铜钉排序整齐;建筑青砖筒瓦,尽显沧桑古朴,厚重典雅。门口两侧站着碗口粗的柏树,看样子并不高,扶着护栏看,原来树的根部尚在栏杆下二米处。听当地一位朋友讲,几十年来他风雨无阻,从这儿走过不知有多少回,见证了张载祠堂循序渐进的变化。他说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当时张载祠所处的地势要比路面高出许多,由于后来扩建需要,人们就垫高了路基,因此把祠堂显得处于低位了。为了不影响文物原始风貌,建设者们因势利导,随圆就方,给门庭树修葺了防护栏,也给供游客进出祠堂的门道口修了台阶。拾阶而上,跨过一个木板做成的中式门槛,过道走完又下台阶,便到张载祠大院内。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棵“手植柏”,森森古木,直指苍穹,像擎天的柱子一般,岿然不动。据说,这几棵侧柏是当年张载亲手所植,现在已栉风沐雨九百多年了,枝条虬曲苍劲,纹理沟壑从横,树围两人未必能合抱得住。其中有一株身形庞大,黑紫如铁,树体纹路如巨形螺纹钢一般,一圈一圈盘旋上升,竟然在似乎已枯萎的枝头又生出嫩枝,叶子翠绿,生机无限。真是大贤有天相,奇人映奇景,我们站在树下虔诚仰望,无不啧啧称奇!于是掏出手机纷纷拍照,有人俯身用手触摸树体,说要沾染张子灵气和精魂,开拓自己创作思路,说不定以后就能写出不朽的作品了。这样的说法未必灵验,只能算是写作者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真正的好文章还是出自于勤奋不辍的耕耘和人格使命的担当。
   在古树下,有两块碑石,曾立于张载书院东西两侧,时人谓之东铭和西铭。东西二铭即《砭愚》、《订玩》训辞,一教做人,一教成事。特别是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文中提出“民胞物与”的观点,把宇宙看作一个大家族,说明个人的道德义务,宣扬“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的乐天顺命思想,这种理念与当代崇尚的环境保护不谋而合,一脉相承。世界之大,芸芸众生,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携手同建,美丽家园。
   东铭: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诫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意译是:偶然戏谑的话本是出于心中的思想,平时偶然戏谑的举动本是出于心中的谋虑。由声音发出来,由四肢显现出来,竟认为这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这是不明智的表现。有人认为自己的言论举动未必出于本心,但造成的过失,却是出于一时的随意。其实随意是有失认真思考的表现,做人不应该丧失初心具有的真诚。有些人不懂不当言论是出自于本心的表现,往往归咎于随意戏耍。如果这种口无遮拦的习惯不思悔改,并且一直延续下去,那就没有比这更不明智的人了。文辞娓娓道来,内涵精深,强调人的言语和行为一定要谨小慎微,非同儿戏,必须注重言为心声,行为典范的道理,人的品德修养高于一切。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在移动,听着流畅明白的解说词,我们在思考。随后又去张子祠堂内,对着先贤牌位供像,集体叩首祭祀。这不仅仅是对千年大儒张载的敬仰,更是对“四为”精神的踵事增华和发扬光大!
   后来我们又去了张载墓所在地迷狐岭,这儿距离张载祠有十四里。说是岭,其实就是山峰的余脉,南接群山,北邻渭水。车辆鱼贯前行,海拔渐渐升高,路面崎岖狭窄,远山白雪皑皑。大概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到达目的地。及具关中西府地域特色的民宅,依路而建,前后褡裢,白墙红瓦。靠西边有大理石牌楼,贵气高大,青砖铺路,通向深处。沿石阶而上,木竹林青叶翠绿,橡树林黄叶萧萧,张子冢掩映在一团竹叶里。这儿应该算是张载家族陵园,其中也埋葬着张载的父亲张迪,以及他的弟弟张戬。听守墓人说,到了盛夏时节,这儿树木葳蕤繁茂,幽深静穆,远道而来凭吊先贤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水土。横渠地区近水楼台,近千年来,一直沐浴在先贤思想教化熏陶的氛围中,自古以来当地百姓非常注重家风和家教传承。所以当地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学子优秀,学业优异,他们大都学业有成,后来十之八九必是国家栋梁之才。雪花飘飘,峻冷异常,我们坐车返回,离绵延起伏的秦岭山脉愈来愈远。拜谒大儒先贤,光大、传承“四为”精神,那片在严冬依然挺拔青翠的竹林,最终也从视线里消失了。蕴藉其中的精气神,似乎已经在心灵的沃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疏影暗香,竹苞松茂,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又一个美丽而丰硕的季节到了!……
  

共 34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简约大气的手笔为读者们献上了一篇关于眉地先贤张载祠的游记散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水土。横渠地区近水楼台,近千年来,一直沐浴在“四为”思想教化熏陶的氛围中,自古以来,当地百姓就非常注重家风和家教传承。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该地学子十有八九后来都成了国家栋梁之才。北宋名家张载的学识修养和思想品德,都给后世留下弥足深远的影响。主题突显,环境氛围对人才的造就何其重要啊,读者能感受到蕴藉其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教育观念。好文值得一读,我虽没去过秦岭,却在老师的文章里感受到了秦岭地区民风的淳朴与厚重!欣赏老师精彩绝伦的佳作,朴实务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力推力荐,问候老师,祝写作愉快。(编辑 雪落黄河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科        2019-02-27 13:43:19
  谢谢雪落黄河边老师编发,您辛苦了!在此,奉茶致敬,并祝福春光大好,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2-27 14:08:15
  作品描写细腻感谢丰满!为作点赞1
3 楼        文友:林科        2019-02-27 14:21:15
  谢谢张兄莅临点阅。文路漫漫,携手同行。
4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9-02-27 19:17:21
  张载祠堂没变样!古柏绿荫蔽天如初。但文人墨客写他的经历和他四为思想境界风格各不相同。林科老师写的比较详细!让读者对张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祝新的一年快乐吉祥如意!
5 楼        文友:林科        2019-02-28 06:44:54
  谢谢舒老师莅临留言,在此致敬,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6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3-03 11:35:27
  再看此文,余味环绕,为力作点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