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富贵一朝事,文章千代名(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有所追求的,有的人是追求获取多少财富,有的人是追求获得多高的官位,有的人是追求出多大的名声,有的人是追求锦衣玉食的生活,有的人是追求美女如云帅哥如林的环绕,有的人是追求吃饱穿暖,有的人是追求子女个个成才,总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追求。
那么晚清文学家吴敏树的一生有什么追求呢?纵观吴敏树的一生,仔细考量他走过的人生轨迹,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的追求的。吴敏树把富贵功名看得很淡,他所追求的就是读好古文,把诗文写好,写出美好的诗文就是他人生最终追求和最高境界。
1826年,他赋诗《冬夜》,初步表明了他的心迹,诗曰:浅斟杯酒供清夜,闲拨炉灰咏小诗。寒色空斋觉岑寂,少年豪态与支持,为贪晨睡宵眠晏,爱读奇书典籍遗。却笑风流好王湛,被人看错已成痴。
要写好诗文,首先要读好书,读好古文。吴敏树喜爱的就是那些奇书典籍遗事。
1828年,吴敏树二十四岁,他写下一篇《励志赋》,把自己一生所要追求的东西袒露于众。吴敏树二十岁时,就立下要写好古文的志向,这一年,他父亲的去世让他更坚定了这个志向,为着显扬祖德,他更加刻苦读书,参加乡试不顺,求学于岳麓书院,再参加乡试,仍不顺遂,回到家里就写下《励志赋》以勉励自己。
我们先来读读他的《励志赋》原文:
思吾生之择木兮,何今是而昨非。道茫茫其未见兮,学失时而弗可为。步康庄以驰骋兮,惧津济之易迷。歧路隘不容足兮,乃回驾而遵之。及吾兹其旋旆兮,倘前辙犹可追。羞诡遇以获禽兮,吾以王良为之师。自往岁之奋志兮,中恍恍若有悟。望先哲而景行兮,笑邯郸之学步。书独立以凝思兮,夜梦寐其如晤。知薄劣终少成兮,意缠绵焉何故。众杂进以致疑兮,余掉头而弗顾。何迩日之改途兮,匪人招而自娱。惟先人之永逝兮,惨怛da摧乎中肠。背科举从所事兮,恐声名之不扬。高余冠而昂首兮,缀诸生之末行。怀幽愤遂变计兮,曾不忍斯世之短长。纷瑰丽以侈态兮,更礼服以新妆。卒弃捐靡投悦兮,寂默处以增伤。人时命固有合兮,孰喜圆而恶方。徒枉己而无益兮,谁云得失之可偿。谋夙夜以无忝兮,宜小宛之四章。昔英雄时未遇兮,感髀肉之既生。彼功业虽不建兮,或数年而可成。矧学业本无穷兮,待何日乎迈征。悔过而复初兮,践余之旧盟。指千秋与遐契兮,求可宝之令名。愧生我之深恩兮,当自待以不轻。知我者将来就兮,奚奔走而逢迎。作斯赋以励志兮,置座右以箴铭。
吴敏树说,想我要好好活下去就要择木而栖啊,为什么感觉到今天是对的而昨天是错的。道路茫茫我看不见头啊,读书错过时机而不可为。走在康庄大道上将要驰骋啊,害怕过渡口时容易迷失方向。歧路狭窄容不下我的脚步啊,于是车驾回行而沿着它走。到现在我要回师啊,倘若有前车轮轧出的痕迹还可追赶。进献违背礼法用来获得的禽兽啊,我用善驾的车夫王良为我的老师。从过去的奋发的心志开步走啊,中途仿佛好像有了觉悟。远望着先哲而行为光明正大啊,笑寿陵少年在邯郸的学人走步。写文章超凡拔俗与众不同用来凝神思索啊,夜晚在睡梦里如同晤面大师。知道我学识低劣终难成啊,我还情意深厚是什么原故。众人混杂在一起得到录用因而导致怀疑啊,我掉头而不顾。为什么近日要改变路径啊,不是人招来而使自己在愉快中得到消遣。只有先父永远走远了啊,这使我悲痛忧伤摧折内心。
离开科举考场去做自己的事啊,害怕声名不得显扬。高高地戴着我的帽子而抬头啊,连接考取秀才入学生员的后列。怀抱着郁结在心的怨愤于是改变原来的打算啊,曾不忍心计算这一生的短长。众多姿容美好将浪费行状啊,更换礼服用来穿上新妆。最终抛弃倒下投入喜悦啊,寂静待在那里将更加悲伤。人的命运本来有聚集啊,谁喜欢圆而不喜欢方。只因为自身不正而无益啊,谁说得失可以满足。打算日夜将不羞愧啊,应当读《诗经·小宛》的四章。过去的英雄现在遇不到啊,感觉大腿骨外的肉已经新生。他的功业虽然没建立啊,有时候几年而可成。况且学业本来无穷无尽啊,等到什么时候开始远征。悔改过错再回到当初啊,履行我过去的盟约。目的在流传千秋与长久得像契文啊,寻求值得珍爱的美名。惭愧父母生我的深恩啊,应当看待自己将不轻。知道我的人将来欣赏我啊,为什么要去奔走而逢迎。写这赋用来励志啊,放在座位右边用来作规诫之言。
为什么良禽要择木而栖,为什么总是感觉今是而昨非,为什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是在路途徘徊?吴敏树遇到了一个两难选择,攻读时文,则科举一定可以顺遂,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翰林,但是,可能会丢了古文;攻读古文,则可以学着写好古文,写好诗,但是,科举不一定可以顺遂,他的老师秦石畲先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离开科举,名声不得显扬,祖宗不得显扬,这于过去的读书人是一个莫大的痛苦。
就是这个二难选择让吴敏树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攻读古文,选择了学习写好古文和诗这个途径,“指千秋与遐契兮,求可宝之令名”。
有一年秋天,他写下一《秋风篇》,诗曰:
(1)秋风夕起,秋虫夜吟。幽人独坐,其声感心。
(2)感心如何,曾不得语。慨然永叹,空堂延伫。
(3)小人之情,但营一饱。谓我何求,我思远道。
(4)天地长久,人生百年。烈士心悲,有时自怜。
他说,晚上起了秋风,秋虫也在鸣叫着。一个隐士坐在家里,他被这秋声感动了心意。
感动心意又如何呢?还是不能说啊。慷慨长叹,在空旷寂寞的厅堂逗留。
一般人追求的事,只求一个温饱,若问我有何追求,我的追求在远方。
天地长久,人生百年。有志气的人心中只有悲叹,有时候只好自怜。
秋声往往引发人的悲凉,四季走过秋天,就只剩有冬的冷酷了,好像人生走过了壮年一样。诗人以秋声起兴,来探寻人的追求,一般的人只求温饱,那么,“我”的追求呢?“我”的追求在远道。有志不得伸,往往是人的悲叹,人生苦短,有志无限,这就是矛盾,是前驱者的矛盾,也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矛盾,曹操不也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浩叹么!
1842年,他的好友毛西垣回到了新墙老家,吴敏树去看他,赋诗《西垣到家偕退庵往访因留宿》,中有二联说“山川故雄莽,才气浩纵横。富贵一朝事,文章千代名”,他这里明确说到写出美好的传世的文章是千秋万年的事情。
1843年,他写下《感秋九首》,其二诗中有这么两联“少年读书日,意气良已奢。富贵误人事,腾腾奔日车”,杜甫早就说过“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吴敏树的思想和杜甫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从不把富贵当一回事,总认为富贵误人子弟,他的志向就是读书,读古书,著文,著古文。
其三诗里有这么两联,“青云路不稳,失脚落平地。向来羡慕人,叹之不能置”,吴敏树说,自小就羡慕那些考功名成功的人,但是,他更知道,平步青云的道路是很难走的。
当然,吴敏树也不是绝对排斥功名仕进,因为历史上也有功名仕进既好古文也写得好的伟人,比如韩愈就是。所以,吴敏树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京城参加会试,只不过,他参加会试考进士不是为了自己升官,而是为了给朝廷出力,为了给父母显扬。
1844年,他在《甲辰正月同家伯乔欧阳晓岑入都会试》一诗第一首开头即说“四十强而仕,大义在君亲”。他说,之所以在四十岁了还要参加考试出仕,完全是为了要给君王办事。
1848年,他次韵张小华四首,在第三首诗中说“早岁不自料,读书期致身”,他说早年不知道自己估量自己,读书时总期望出仕做官,什么时候觉悟的呢?他没说,但是回看他的人生轨迹还是有迹可循的。
1851年,他在浏阳学官位置上将要归家时写下《思归吟》,他说“男儿生当督八州,手提斗印封公侯。不尔扁舟渔父棹,一竿入海钓十洲”,男儿要么做个八州督,要么就去做个渔父钓翁。
1851年,在浏阳辞官时赋诗《告病将归留别诸生》,中有一联说“我官何为者,师儒道所明”,他说,我做学官为什么呢?遵从儒道是很明确的。要遵从儒道就要读书,就要读古书,而且还要会写古文。
1852年,他在京城参加会试,次韵曾国藩诗,开头几联说“盐车骥不称,伯乐骤能顾。硉兀群马中,骨格迥然露。士方困未遭,大似泥涂污。抑塞吐文章,未誉已蒙妒。抱书走天地,良为知己故。明允遇欧阳,一代贤不数”。吴敏树说,贤才屈沉于下潦,好马并不被人相识,伯乐却骤然相顾。在群马中它非常突出,铮铮骨骼迥然外露。读书人困于穷途未遭遇识马的伯乐,好比泥巴涂污了他一样。抑郁之中写文章吐露心迹,还没得到荣誉就遭遇嫉妒。抱书走遍天下,完全是因为知己的缘故。苏明允遇到了欧阳修这样的伯乐,不亚于欧阳修相识了一代贤才。
韩愈在《马说》里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苏明允是千里马,欧阳修是伯乐。
吴敏树是不是一匹千里马呢,如果是,那么谁是他的伯乐?
伯乐不常有,所以吴敏树就有可能老死于槽枥之间。
1856年,他赋诗《古意二首》,他在诗里表示很羡慕鲁仲连,羡慕义士申包胥,更羡慕那个且行且歌的楚狂人陆接舆。
1856年,他写下《释饥》这篇重要文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文人纷纷投笔从戎,而吴敏树却置身事外的原因,也可以看到吴敏树的追求,还可以看到追求失意时吴敏树的心态,他说“今将来幽岨清旷之区,率子孙耕稼其间,以全其生而究其年”。
1865年,他移居北庄,赋诗四首,第四首最后几联说“要知子孙计,但可诗书赖。吾非利名心,须拾青紫芥。所望累叶后,文史同砺带。”他说,要知道为子孙做长远打算,只可以依靠攻读诗书。我不是存有名利心,须把当高官看作像捡起一棵小草那样轻松。所希望的在累世之后,文史如同砺带永不改变。
到了晚年,他还是一个壮心不已的心态,他在《短歌》之二说:男儿落地有此身,一生惭愧父母恩。天高地厚不可究,念此怵栗心中寒。但知饮食作生活,得非禽鸟犹为贤。涕泪读遗书,夜深不能眠。鸡声破朝动,恻怆摧心肝。谁能碌碌不自觉,努力事业非徒然。
在《短歌》之四说:拔剑长叹息,小时光景不复识。朝见日升暮见月出,朝朝暮暮积岁时,到今回思无一日。人生世间无百年,百年电过旋复失。他时老大可怜伤,及尔红颜勤爱惜。
这就是吴敏树,不屈不饶的吴敏树,即使头发花白了仍不死心的吴敏树,他一生都在努力,一生都在追求,所以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光彩熠熠的《敏树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