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我读吴敏树(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我读吴敏树(随笔)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7发表时间:2019-02-28 16:59:00
摘要:吴敏树诗文无疑是座宝库,还待有识之士去挖掘。我的文章旨在介绍吴敏树,熟悉吴敏树。岳阳县正在打造吴敏树文化小镇,我觉得首要的任务就是普及吴敏树,让大家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写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岳阳县出版新编《岳阳县志》,我在人物志中读到了吴敏树这个人物,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吴敏树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我们岳阳县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位知名的晚清文学家。
   但是对于这位晚清文学家的印象,我一直停留在这篇人物传记之上,至于他具体写了什么,写得如何被称为晚清文学家,我则一无所知,此后吴敏树这个名字就在我脑海里沉寂起来。
   但是我还记得这个人物,也在百度里搜寻过这个人物,得到的结果也只有仅仅的几篇诗文。真正认识吴敏树,是在前几年买回一部《吴敏树集》之后。这部书是岳麓书社出版的,里面录有吴敏树七卷诗\\八卷文,坐在书斋读了两三遍,总有许多地方读不懂,便开始着手翻译起来,翻译使我变得更加踏实,不懂就求助于百度,如果还不懂,就转求于其他人的著作资料,比如《曾国藩全集》等。初稿译文自然有很多错误,我再回过头来校勘,一遍又一遍,兀兀穷年,然后就开始编撰《吴敏树年谱》。
   做完这些,我就着手撰写《我读吴敏树》这部书。严格地说,这些文字属于读后感性质文章,它不是学术文章,我还不具备写学术文章的资质。这部书就是一部介绍吴敏树的书,它让我们知道吴敏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读过什么书,做过什么事,写过什么诗文,交过什么朋友,有什么爱好,他的诗文有什么特色,为什么称他为晚清文学家等等。
   我总共写了几十篇文章,分为八个方面介绍吴敏树,这八个方面便是:乡居生活、亲人亲情、人生形迹、读写留痕、岳阳风物、朋友深情、忧国忧民和官场人物。
   吴敏树生活在岳阳县吴伏一屋场,这是一个大屋场,现有吴姓人口三千多人,吴敏树时代应该在千人左右。明朝朱洪武时代,一个叫吴伏一的人带着家眷迁徙到这里后,他的子孙一直定居在此,以人名命名居所。这个屋场的另一个名字叫吴文高,这也是个人名,是吴伏一子孙中一个名人,小生唱得好,他的开场白就是“小生吴文高,在家弹棉花。出外唱小生,小生望娱乐”,所以,吴文高这名字也叫开了。吴伏一今属荣家湾镇,过去一直隶属于鹿角。就在洞庭湖东岸边,隔湖两三里的样子,在1970年代以前,如果是特大湖水期,湖水暴涨时可以浸到吴伏一屋场前。鹿角是一个水码头,这里开埠较早,经济较发达,有古窑址,有点将台,有牛皋岭。吴伏一坐落在丘陵地区,两山夹一冲或两冲夹一山是它的地貌特点,山上长着杉松株樟,冲里分布着农田池塘,农田栽稻,池塘蓄水和养鱼。
   在吴敏树时代,村前的南屏山上有南屏禅院和南屏书斋,有苗圃和花圃。在吴敏树故居屋后,有听雨楼。这里就是吴敏树生活的地方,他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写作,在这里悟禅,在这里饮酒钓鱼会朋友,在这里看农民栽种收获,和农民絮叨聊天,听农民哭诉生活艰辛。他从这里出发,往鹿角乘船走遍郡城每个角落,走遍会城每个角落,乃至四上京城,一往荆州,一往吴越。这里四季分明,景色迷人,春有山花的烂漫,夏有草木的葱绿,秋有果实的沉甸,冬有霜雪的棉白。吴敏树把家乡当作世外桃源,当作仙居之地,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
   他的祖父一代起开始发家,主要依靠鹿角的布庄生意。也是从他祖父一代起,开始重视读书。吴敏树父辈几人都读过许多书,多次参加县试乡试追求功名,无果而终。到吴敏树这一代,读书达到高潮。吴敏树兄弟和众多的堂兄弟都努力读书考功名,杰人是吴伏一第一个中举的人,此后就有吴敏树中举,伯乔中举,念穀中举等等,同一个时代有这么多人中举,这在岳阳县恐怕是数一数二的屋场。良好的读书风气形成良好的家风,在吴敏树父亲一代,他家资财累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他父亲和几位弟弟商量,将家仓积谷分给周围缺粮的农民,一次性就分了一万石,如果一家分一石,则有一万家得到实惠,如果一家分十石,则有一千家得到实惠,这样的举动是古今少见的,不要说在湖南省,就是在全国,恐怕类似的例子也不多。
   他的父亲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临死时对儿子们说:我不希望你们有多富多贵,只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做个好人。吴敏树就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家风培养了他的仁爱之心,而一个人的仁爱之心则要从爱他的家人做起,家人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家人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家人的成长和家人的离去都让他忧肠百结。大哥读书考到四十岁还不能考中举人让他忧心,儿子念穀缕考不中举人让他忧心,长女劭端的离去让他痛彻心扉,六岁的孙儿早夭让他呼喊嚎哭,堂弟吴士迈的一举一动都让他牵肠挂肚,一个把亲人装在心里的人总是充满着爱心和感情。
   那个时代还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没有铁路公路,只有古老的船力航运和马车运输,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吴敏树身居吴伏一,心里装的却是外面的世界,他无数次去郡城,去会城,去湘潭,去浏阳,去平江。往西游到荆州,往东游到吴越大地,往北四次游历京城,甚至还到了密云,登上了长城。那时候去一次京城,坐马车在路上来去要花两个月甚至三个月时间,一路风餐露宿,一路雨雪风霜,一路黄沙漫天,一路舟车劳顿,那是真正的苦啊!我是读了《吴敏树集》之后才真正理解“接风洗尘”这个词含义的,今人的接风洗尘叫什么洗尘啊,坐在空调车里,外面的风尘吹不进来,有何尘可洗,吴敏树那时候坐在车里往往就是一个泥人。吴敏树的游历一般都留下了他的行迹,他写了诗文,他新交了朋友。在郡城,他交到了方稼轩、郭建林和方道人;在湘潭,他交到了欧阳小岑;在会城,他交到了杨性农、罗念生和左宗棠;在平江,他交到了黄特轩;在江陵,他交到了王子寿;在京城,他交到了曾国藩,邵位西和梅伯言;在吴越,他交到了赵烈文和黎莼斋。吴敏树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诗文就写到哪里,留下深深的人生轨迹。
   在那个时代,读书有三种读法,一种纯碎的为了应付考试,专读八股文和试帖诗,一种是读古文,还一种是两者兼读,有所偏重。吴敏树读书深深地受到他的业师秦石畲先生的影响,主要读古文古诗,他把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以及唐宋八大家读得烂熟,他自己就说过,他可以把杜诗读得包本背下来,其实,他可以包本背的书很多,像《诗经》、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他都是可以包本背的。死记硬背其实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学习方法,能够死记硬背的人才是把书读到肚子里把学问记在心里的人,能包本背书的人往往是绝顶聪明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吴敏树就是这样一个人。吴敏树读书记住了许多词,记住了许多历史典故,记住了许多古人诗句,所以他的写作才能得心应手,娓娓道来。因为熟悉古文,还因为善于逻辑思维,他才能写出一系列学术著作。读书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吴敏树把写好诗文看作是千秋万载的大事,他各体诗都写,各体文都写,但是一个人的写作总是有偏重的,吴敏树的诗,五言诗写得最好,可以比美杜子美,他的文,人物传记写得最好,可以比美司马迁。
   岳阳是个环境优美人文荟萃之地,在洞庭湖看秋月,听涛声,观渔民捕鱼捞虾;在君山岛看湖波,啖银鱼,喝银针茶,赏金龟;在岳阳楼闻浊浪,读范文,想滕子京,领悟先忧后乐千古情怀;在吕仙亭听罡风,观市井,访道士,品谷酒,悟禅理,遥想吕洞宾驾鹤远游成仙之道;在大云山观岩壑,听松涛,看云卷云舒,闻暮鼓晨钟,和道人聊道家盛事老庄哲理;还有门前的荷塘寺,在这里闻香风,看舟船爬树,听灾民哭诉,念旧文古诗。吴敏树不仅是这里的看客,他和吴士迈一直在努力,他们在鹿角建造了浩然楼,建造了救生局;在君山建造了九江楼、北渚亭和听涛阁;他帮助李道人重建了吕仙亭,帮助郡府重修了魁星楼。岳阳美景是岳阳人的,岳阳美景也是世界的,吴敏树经常带领郡城之外的、湖南之外的朋友来游历洞庭湖、游历君山、游历岳阳楼,让他们在这里留下墨迹诗文。
   在那个时代,要交很多朋友是很难的,但是吴敏树游历较广,所交朋友就很多。毛西垣是他一生最好的朋友,二人从二十岁起就成为好友,一直到毛西垣去世,一直到自己去世前还在挂念。方稼轩是一个和他初次相识就在洞庭湖船上连谈了三天三夜的好友,方稼轩早逝让他痛苦万分,他赋长诗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挚友。欧阳小岑是他的朋友,他们就像亲兄弟一样,住在欧阳家犹如住在自己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把心扉敞开,把真心拿出来,在一起时,他们想着对方,不在一起,更想对方。曾国藩是他的朋友,他为曾国藩骄傲,为曾国藩高兴,也为曾国藩谋划,他把曾国藩的急难当作了自己的急难,时刻维护着曾国藩的尊严。左宗棠是他的朋友,二人同一年同一地考上举人,左宗棠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很能办事的人,到了晚年,他的堂弟吴士迈去跟从左宗棠平定西北,他是大力支持,以至于堂弟死在战地,他也无怨无悔。孙由庵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私塾先生,他敬重他的敬业精神,几十年前的学生要为孙先生祝六十大寿,他异常兴奋地为孙先生写祝寿诗文。这样的例子不胜敉举啊!和吴敏树有诗文往来的朋友大概有四五十人,有名有姓的朋友近百人。吴敏树交友有两个标准,一是要人品好,二是要文才高,真正做到了刘禹锡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吴敏树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虽然热衷于过一种隐士式的田园生活,但是他的心里时刻挂念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时刻关心着民瘼,对处于艰辛生活状态中的穷人满怀恻隐之心。洋人入侵,鸦片倾销,他担心洋人的枪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担心鸦片毒害华夏儿女,担心只知道鱼肉百姓的军官领不了兵,打不了仗,担心和平生活过惯了的军人没有战斗力。太平军兴,他担心朝廷被推翻,担心人民陷入战火被杀头,被抓去当炮灰,被焚烧家园走投无路,担心孔孟儒教被践踏,担心千年古迹遭到破坏,担心人民啼饥号寒。灾害来了,灾害带来了瘟疫,人民流离失所,挖野菜,剥树皮,食观音土,饥民倒毙于途,饿死三分之一,十室九空,他锥心泣血,呼吁政府救灾,鼓励家人开粥棚救灾。看到寡妇新死了儿子,他也为之哀叹。吴敏树就是这样一个人,具有家国情怀,具有悲悯意识,这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情。
   他做过一届小官,即浏阳学官,从1844年冬做到1851年春,前后六年多时间,他知道官场的龌龊,他也知道官场的尔虞我诈,便尽快地逃离了官场。但是,吴敏树也是具有清官情结的,而且,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是有清官的,什么样子的官是清官呢?只有不贪同时又有政声的人才能算清官。在吴敏树笔下,我们看到了两个官场标本,他们都是岳阳县人,也都是县令,一个叫何锦云,在福建做县令;一个叫杜召亭,在山西做县令。不贪是他们二人共同的特点,何锦云办案,把判案地点搬到榕树下,让老百姓监督他,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洋鬼子侵犯福建,何锦云组织乡民练勇以卫家乡。何锦云为官清廉,生活俭朴,经常深入农村了解民情,治官事如家事。何锦云在顺昌县做县令,乡民要为他庆寿,被拒绝后,乡民竟然家家户户挂一盏写着“官清民乐”的灯笼在门外。杜召亭在山西多个县做过县令,起初,他是借了利息钱做盘缠去上任的,在山西岳阳县做县令,为请求上级结束防兵驻县的状态不遗余力。饥荒那年,在大宁做县令,为拯救饥民力请上司开仓赈济灾民。治理县政以不扰民不累民为宗旨,听诉讼加以裁决主要凭借法律,不敢靠自己一句话干预案件,人们更加无事相安。杜召亭最后死在官任上,竟然无钱将他运回家来安葬。
   吴敏树的诗文无疑是座宝库,还待有识之士去挖掘。我的文章旨在介绍吴敏树,熟悉吴敏树。岳阳县正在打造吴敏树文化小镇,我觉得首要的任务就是普及吴敏树,让大家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写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共 46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可以看作是为之前所写的吴敏树系列文章做的总结,作者以极坦诚的态度,用质朴的语言,详细回忆自己与吴敏树结下的渊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岳阳县出版新编《岳阳县志》,他在人物志中读到了吴敏树这个人物,第一次知道吴敏树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岳阳县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位知名的晚清文学家。真正认识吴敏树,是在前几年买回一部《吴敏树集》之后,便开始着手翻译起来。回过头来校勘,一遍又一遍,兀兀穷年,然后就开始编撰《吴敏树年谱》。完成后着手撰写《我读吴敏树》这部书,对本书的内容及吴敏树的一生做了概括和总结。作者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写作功底扎实,整本书秩序井然,值得一读。感谢作者对研究吴敏树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28 17:00:31
  看到老师的系列文章终于完成,为您感到高兴!祝贺著作完成,这本书凝结着您的心血,很不容易。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28 17:02:04
  一生能有一本著作已不易,何况您研究吴敏树已有两部著作。成绩斐然,可喜可贺!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2-28 17:05:14
  上篇我提了个不该提的问题,吴敏树中了举人,但他没有在官场上做出成就。只当文人,难怪知道他的人较少。有幸读老师的文章,让我增长了见识,感谢您!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4 楼        文友:铜盆孤雁        2019-02-28 20:46:47
  这是我的《我读吴敏树》一书的自序,,正如莫女士所说,是对吴敏树系列文章的一个总结,感谢莫女士一直以来辛苦编审,同时感谢阿巧女士、红叶女士等编辑的编审,感谢你们的指导,恭祝编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