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火盆(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火盆(散文)


作者:徐书遐 白丁,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5发表时间:2019-03-01 14:39:11
摘要:我记忆里的火盆是温暖的,凝聚着外祖母和母亲的爱。

【东北】火盆(散文) 老家在黑龙江木兰县的一个村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及以前农村家家有火盆,多是泥火盆。那时屋子多为茅草房,砌南北炕,锅台下有口通炕洞,做饭烧火炕就热了,那时冬闲时节一般每天吃两顿饭,晚上要烧烧炕,屋子的温度靠两铺炕取暖,炕滚热了,屋子仍很冷,炕上有个火盆,屋里有了热乎气,老头老太太不离开火盆,一家人围着火盆说说话,小孩子用火盆烧土豆,蹦包米花,老人用茶缸在火盆上煨点什么吃的。从外面回来的人,一身冷气,进屋里直奔火盆坐下,伸出冻红的手。如果来了客人,主人马上把火盆的位置让给客人,客人边张开手烤着,边说话。
   我没看到怎么制作泥火盆,从网上看到老家在黑龙江五常的王国超写的《泥火盆》的文章,他这样写"那时家家自己打泥火盆。泥是就地取材,最好是富有黏性的黄泥,把乱麻旧绳拆细剁碎掺进泥里加水搅匀乎了,和好的泥要经过反复摔打,达到可以任意拿捏的程度才行"。网上来源为吉林日报的文章《东北泥火盆》中描述:"农家打泥火盆一般用大小适中的瓦盆扣在平地上作模子,表面要敷一层草木灰,然后把泥均匀地贴在瓦盆上,直到把瓦盆都包严实了,再用玻璃瓶子来回滚压,把表面弄平整了,放在阴凉处二三天,就成了半成品;讲究一点的,还在盆沿和盆体上刻画一些吉祥的图案,放起阴干十天半个月,泥火盆就成了"。有钱的人家也有用铜火盆的。在萧红故居看到的也是泥火盆,萧红的父亲是能买得起铜的,泥土的厚实更保温,并且不会烫手。
   我记忆里的火盆是温暖的,凝聚着外祖母和母亲的爱。
   听母亲讲,我婴儿时吃牛乳,搬到农村后吃用白面熬成的糊糊放上糖。冬天,那白面糊糊就是在火盆上熬的。
   最早记住火盆是在姥姥家,不记得是几岁,过完年后,哥哥姐姐领我去姥姥家住,晚上前屯演电影,大孩子都跑去看电影了,不带我,我就哭。姥姥守着火盆坐着,我坐在姥姥身边,姥姥边用火盆给我烧土豆边哄我,她给我唱:"天荒荒,地荒荒,我家有个吵夜郞"。我慢慢忘记电影的事。
   我们村往北走二里是尹家屯,尹家屯再往前走三里是宁家屯,也就是姥姥住的村子,我们在尹家屯上小学,有时母亲让我和四哥放学给姥姥送用毛巾包着的饼,或者馒头,有时是我们自己跑去了。姥爷高高的个子,坐在炕头不说什么话,也不干活,他常年吃小锅(家常饭另外好吃些的食物),比如一点鱼酱,酸菜炖的猪肉,这些好吃的干家务活的姥姥,种地、伺候牛的罗锅老舅都吃不着,我们去了也不给吃,吃饭前,姥爷用大茶缸子在火盆上咕嘟这些菜,把白瓷酒壶放到火盆的火上热热,姥爷的饭有滋有味。
   姥姥没什么给我们吃,就在火盆里给我们烧土豆,干一会儿活,拿起插在火盆里的火钎子拨拉几下土豆,慢慢土豆有了香味儿,软软的了,姥姥扒出放到火盆边的灰上,招呼我们吃,那时土豆也是珍贵的。姥姥穿洗得发白的黑布衫,黑棉裤,疙瘩鬏(发髻)上插个磨白了的铜片簪子,她总是干活,唯一歇着是坐在炕上抽袋烟。姥姥没有烟笸箩,有个黑布做的烟口袋,二尺来长的烟袋,烟袋嘴扣着伸进烟口袋里使劲一拧,拿出把烟袋嘴里的烟用大拇指按按实,手握着烟袋杆,烟袋嘴倒扣着伸进火盆用嘴抽几口点着,嘴憋下去,深深抽一口,吐出白烟,守着火盆抽袋烟,是姥姥最大的享受。
   那时生产队初冬打完场,分完粮后,把玉米秸、豆秸、高粱秆等也分到各家当柴烧,家里也去山里拉点干树枝补充。早上往往被灶里噼啪响的豆秸火炒醒,是母亲在做酸菜炖土豆,贴玉米饼。烧到灶里火足够多的时候,母亲把着完的红亮亮的火用掏耙掏出来,用铁锹撮到火泥火盆里,揣到我们头上的炕沿上,立刻感到了头上的热乎气,起来穿衣,窗上树枝、树叶、花等各种图案的霜花开始化。
   母亲做鞋或衣服时,把烙铁插在火盆里,时常抽出烙铁熨鞋面,熨衣服缝的缝。
   后来农村用火墙、炉子、暖气片取代了火盆,新近发明了电热炕板,铺到炕上,炕热了,屋子也热了。火盆被随便扔到哪儿,就在哪儿还原成泥土。
   百度上查了下:"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但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虽然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后代都不知道有火盆,像火盆从未存在过一样,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些消失的曾温暖过他们先人的东西,是否也是他们未知世界的一部分。

共 18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一个泥火盆,折射的是一个时代,折射的是艰苦岁月下的亲情和友情,折射的是天真的童趣:小孩子用火盆烧土豆等,老人用茶缸在火盆上煨吃的,外面回来的人伸出冻红的手去取暖,客人被热情地让坐在火盆边,除此以外,泥火盆对“我”还迸射出了亲情和温暖的火花,凝聚着外祖母和母亲对“我”的爱。现在,衣食无忧的你读到此文时,对眼下幸福光景的珍惜,就是对父辈们曾遇到的艰辛的最好抚慰。推荐阅读,雅文共赏!【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徐书遐        2019-03-01 16:59:21
  谢谢李老师的点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个小火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