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古镇苍痕(散文)

精品 【晓荷】古镇苍痕(散文)


作者:风土人情 秀才,173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3发表时间:2019-03-01 16:34:51

苏北平原上的苏鲁交界处,有古镇四户,那里就是我的老家。
   早先的四户老街是一条东西向的长街,供销社在老街的正中,那里的地势最高,也是老街里最热闹的地方。
   据说还早的时候,老街里有岗楼,四周有围墙、围沟。四户的北面紧连着山东,一个鸡鸣闻两省的地方,官府在治理上就显得鞭长莫及。战乱的年代,曾匪患连连。频繁地被土匪骚扰,不得已,有王姓的富人领头修了围墙,挖了围沟。
   待我们长大时,围墙早就没有了,老街里只剩了围沟。中学校旁边的那条是西沟,东沟在汶河酒厂的东墙边。围沟连通着汶河,河水清澈,昼夜不息地淙淙流淌着,常能见到有人在沟里抓鱼。两沟之间的老街很短,平时一会儿功夫就能走到头。逢集时,四乡的人拥来这里交易,人货混杂,半天也挤不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里分了田,手头里宽裕了,老街也跟着兴旺起来。寒假后,大人们忙着去卖自家的土产,像鸡鸭鱼羊、生鲜蔬菜及粮食等,换来了钱再去备过节的年货。有了丰裕的年货,家里才有了浓浓的年味,才能坦然地过个热闹的春节。
   孩子们则跑到老街里看电影,听鼓书,或者去看杂记表演。电影票两毛钱一张,犹豫了半天,还是舍不得花这钱。电影在影院里演过后,还会轮回到各村里演,只是看到的时间迟早罢了。也有调皮的孩子想偷看电影的,时常从影院西边的墙上爬进去。时间久了,影院的墙皮就被磨得溜光,墙头上也被扒掉了一层砖。不幸被抓后,要站在银幕前曝光,强烈的灯光照在身上,无可遁形,那窘迫比老师罚站更让人感到难为情。
   省下来的钱我们常去买了画书,或偷偷地去买了爆竹。没有电视和收音机的年代,画书能满足精神上的焦渴,也是认识外面世界的桥梁。画书最早只有供销社独家经营着,市场放开后,街头上便出现了多家。在地上铺块大的塑料布,上面密密地排着各种画书,五颜六色的画面映入到眼中时,十分勾引购买的欲望。
   从山东过来的爆竹是出了名的最响,红红的爆竹比指头还要粗,里面的火药十足,放起来钢炮似震天响。为了闹出大动静,显得自家更喜庆,过节时,节俭的人也舍得花钱了。山东的爆竹虽然卖的最贵,摊位前还是挤满了人。
   还未走到酒厂的大门前,便闻到了空气里传来的糟香。站在大街上,就能看见院子内如山的酒糟,白色的热气在糟山上绵绵不断地蒸腾着,腾起的团雾向天上、向四周不断弥散着,香味便是这酒糟发出的。受到香味的吸引,卖酒的地方围满了水泄不通的人。
   人们争相地嘶喊着,惟恐买不到手。自家喝的酒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为了省点钱,就抢那散装的。抢到五斤或十斤后,脸上像开了花。若是送亲送友,便去买包装漂亮的。记得有一种汶河老窖最出名,县城里的人也常买,后来更是卖到了南方的扬州。
   小时候,我曾偷着尝过那酒,酒味留给我的只有苦辣,并不像闻起来的那样香。我好奇,粮食蒸熟后扔到泥池里,怎么就变成了酒呢?苦辣的东西,还会让这么多人为之痴迷?尝过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后才明白,酒如人生,人们会不自觉地把情感寄托在酒里。酒也是情感的润滑剂,借酒交情不是俗,而是抱团取暖,共欢共乐。那苦辣的酒水啊才是人生的知己。
   当人们在精神上找到更好的寄托后,酒业便衰败了,老街的汶河酒也没能例外。那酒,和老街里的热闹一起消失了,遗憾地存留于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清澈的汶河水仍在日夜不息地向大运河里流淌着,人们说那水来自沂蒙。汶河在古镇的东边拐了一个弯,像条顽皮的长龙故意扭曲了身子,展示着非凡的气势。镇东的这道弯环抱着栗家庄,栗培源将军就是从这里走出的,栗将军后来做到总后交通部副部长,是古镇人心中的骄傲。
   不知从何时起,古镇人把栗将军与风水联系了起来。
   在汶河弯环抱的地方,由于汶水的滋养,草木葱绿,景色宜人,常人也能看出这里的风水好,适于养生。风水先生说,在上面建座宅院可保后人做上大官。却没有人敢在那里建宅院,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曾有墓地,在墓地上建宅,想想便叫人心里不安。年代久远,也没人能说清地下埋的是何人。
   栗家有位先祖很勤劳,常常天不亮就早起去捡大粪。既使这样,家里仍很穷。他走到那片汶水环抱的地方,突发奇想道,这里靠近通往镇上的路边,人来人往的很多,建个公厕该能省下不少捡粪的功夫。说干就干,很快他就用玉米杆围了座简易的公厕。
   有一天早上,这位先祖又来到了汶河边。听到河水哗哗地响着,登上堤岸一看,河里有个黑衣人正在冲洗着身子。他奇怪地问道:“大早上的你怎么在河里洗澡?”
   “别提了,最近有人在俺屋顶上建了个厕所,天天污秽淋头,自然要洗了。”黑衣人头也没抬地抱怨着。
   “不能搬走吗?”
   “快了,过几天就搬走。”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黑衣人搬走了,栗家在公厕上建起了宅院,后来就出了将军这样的人物。
   民间常会把命运与风水联系起来,风水的事科学是无法解释的,但各地都有这样的传说。这是民间自由的想象,人类无法战胜自然时,便想到能有神秘的力量来帮忙,这种创造性的想象不但留下了多彩的故事,也启迪了乡村少年的心智。从这方面讲,这种故事还有它积极的一面。
   事实上,早在台儿庄大战前,栗将军就参加了革命。日寇自北南下包围台儿庄时,临近台儿庄的四户古镇也未能幸免。危难时刻,栗将军领着家乡的热血青年前赴支援。后又为家乡的解放尽了力。枪林弹雨,九死一生,这才做上了将军。现在将军的英名在古镇里仍像座丰碑一样,激励着代代古镇人奋发向上。
   汶河两岸的村庄大多以“墩”字为名,像大墩,下墩,佯墩,沙墩,瓜墩,楚墩等十八墩,传与张良在博浪沙椎击始皇不成后,躲逃到这里而得名。
   秦兵四处搜寻张良时,无处安身的张良只好藏在荒野里躲避着秦兵。久被欺压,人们恨死了始皇的暴政,张良的刺秦之举无疑表达了民众的心愿。大众想去做而不敢做的事,这位智勇兼备的人物做了,这无疑是替人们出了口气。因此,他躲在这里的事传开后,凡他蹲过的地方,村名里便带有“墩”字,以示对他的敬仰与纪念。
   秦兵无功退去后,张良在黄石山下的杞桥上遇到了黄石公,一而再,再而三,张良通过了黄石老人耐心与智慧的考验,得以学到黄石老人的兵法精髓。也给后人留下了杞桥纳履的故事。
   被张良的故事熏染,民风崇尚英雄,出现栗将军这样的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事实上,据退伍回乡的老兵回忆,战争结束后,跟着栗将军一同出去的家乡子弟大都留在了外地,解甲后又投身到战后的建设中。由此可见,这里也是英雄辈出的土地。
   偏居一隅的四户,原始风貌的苍痕还保持得完好,这里曾是东夷人活动过的地方。
   发现东夷遗址时很富有戏剧性,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一位省里的考古专家找了很久也没有大的突破。他在乡村里转悠时,看到一块磨得圆溜溜的石斧,被小孩子用绳子拉着玩。那一刻,他既惊讶又兴奋,紧紧地抱着石斧不放,风打日晒后的黑瘦脸上流下了泪。石斧像是开口说了话,告诉了他一段久远的故事,他知道自己马上要成功了。果然,在孩子的指引下,很快来到了捡到石斧的地方,平原上一块突兀而起的高地。那里的地下正沉睡着一个时代,久远的东夷时代。
   我曾徜徉在这片乡野上,鸟语花香与野鹿呦鸣早已难觅踪影。偶尔还能捡到古朴的石器与陶片,在考古专家的眼里这些东西代表着一段远古,而我看了,则感叹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远远望去,幽林掩映着的高地透着神秘的气息,难以相信,这下面有东夷人住过的草房,有他们做饭时留下的灰烬,也埋藏着他们的骨骸。
   多少代先人在这里挣扎,狩猎捕鱼,驯鹿养马,抛洒血泪,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存活下来。当生存不在是困绕的时候,我们却难以说清活着的本真了。
   不远处白马寺的钟声悠悠地荡了过来,衬着这片高地更加幽静,似与远古的鸟语鹿鸣相应,不断地涤荡在人们的心中。
   清清的汶水,引人遐想的古村,淳朴的乡民,汶河边东夷人活动过的四户古镇,仍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厚重与苍桑,在工业化的时代里,这里是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

共 31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先是介绍了古镇的位置,以及其和自己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古镇的发展情况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镇上的传说,以及镇上的英豪们的事迹;最后介绍了镇的历史沿袭。全文自然流畅,通过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写作手法,详细而又不失乐趣的将古镇的痕迹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让人恍若置身古镇之中,流连忘返。荐赏!【编辑:白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30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白甫        2019-03-01 16:35:52
  赏读学习,问好老师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回复1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19-03-01 17:39:46
  感谢白甫老师的辛苦编辑,遥祝老师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3-07 19:34:56
  恭喜精品,五元红包已发。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