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东北酱香(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东北酱香(散文)


作者:徐书遐 白丁,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6发表时间:2019-03-05 15:23:05
摘要:东北的酱香久远,绵长,和那片土地,和久远的年代,和记忆都有关。

说起东北的酱无人不知道了,小袋装的吉林田野大酱,许氏家族的许氏大酱,黑龙江双城、延寿、哈尔滨的香其酱销得最广了,在北京的大超市里和其它地方的酱一起摆着,而在家乡我们吃得最多的宝泉岭豆瓣酱,这些酱都是东北平原上的黄大豆做成的。
   辽河平原、松花江平原、三江平原、嫩江平原构成的东北平原,如黑绒布般平坦,触着远山和天际,春天黑土的小颗粒喝饱了融化的雪水,被四月的阳光和风弄得蓬软,夏天被太阳考热,东北的大豆在这样广阔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快乐地生长,九月温煦的阳光专晒它们的籽粒,它们成为世界最好的黄大豆,用这样的豆子做酱,酱才香喷喷的。
   东北的土著满族人,他们的祖先就种大豆,并用黄大豆做酱了,他们带着酱打猎、争战。《金史》记载:"\\\'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女真人\\\'以豆为酱,制作豆酱,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调味,并以蜜代糖制甜食\\\'"。满族人四季都不开酱,闯关东来的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在冰寒陌生的东北学习满族人盖房子、搭炕、使用乌拉草,学习用悠车子把孩子吊起来,抽大烟袋,也学习做粘豆包、淹酸菜、做酱等。
   家里年年做酱的,烀酱在腊月初一,或阴历二月初一,老辈人说,烀酱要在没有月牙时烀,否则酱会长蛆。挑豆子是我们小孩子的事,炕桌放到炕上,一头稍稍垫高,一捧豆子放上去,没有破损的圆圆的豆子骨碌到桌下的簸箕里,破了的,被虫子蛀过的停在桌上。豆子洗干净了,烀豆子都是父亲,烀一锅放多少豆子,放多少水,锅盖麻袋蒙得严实不严实,什么火候他都掌握的恰到好处。
   烀好的豆子鼓涨涨的软软的是褐红色的了,要放到一个大瓦盆里,用木头做的一头像榔头的酱楮(chu)子碓(dui)碎,这盆碓好了,再碓那盆。碓碎的熟豆子做成一尺长,半尺多宽的长方形酱块子,有的用报纸包上,放到棚上的木头板子上,等待发孝。慢慢的酱块发暗,裂了许多口子,长了白色的毛,这是菌丝。下酱是春天了,阴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下酱的日子,母亲把酱块子掰成小块,放到大盆里把长的毛洗净,再放到缸里,烧热的水把盐化了,水凉了再放到缸里,缸口用纱布罩上,上面压玻璃。多少豆子,放多少盐,多少水是凭着经验的,母亲没有量,数在心里。
   酱缸总是放在小园边的太阳下,七天就可以打酱缸了,每天吃完早饭打一遍,下午打一遍。打酱缸用木头做的酱耙子,头是四方块的木板,安一长把。酱耙子抬起来,再按下去,大半缸酱跟着鼓起下落。一手拿着酱耙子打,一手拿着饭勺撇上面浮的一层沫子,慢慢的没有了沫子,酱就干净了。
   中午放学了,要打酱缸,我手里打着酱缸,眼睛看茄子结了妞,细粉莲花又开了一朵,李子树的叶子后李子长大了些,蝴蝶飞来飞去,落在大葱的花上。酱发了才好吃,酱发时有些小泡泡,院子里充满了新酱的香。都说一人下酱一个味儿,母亲下的酱非常好吃,她跟姥姥学的,但味道不如姥姥下的,二婶的酱是最好吃的。姐姐妹妹有了自己的家,她们也下酱,一样的方法,却没有了母亲下的酱味,下酱的经验、用心和环境一样少不了,可能年龄越大,越接近久远的和土著满族人融合的年代,越接近这片大地的灵性。
   东北人爱吃酱,"大葱蘸大酱,越吃越胖","穷人一缸酱,富人一本帐",每家一大缸酱,青菜蘸酱,用酱饨土豆、茄子、饨鱼、饨豆腐……酱拌烀熟的土豆,酱拌凉菜等等,每饨饭都离不开酱,甚至做菜爆锅也用酱,那时油很珍贵,酱当了油,甚至当了菜:哥哥下午放学了,饿了,恰好锅里的大馇子煮好了,盛了,用毛葱蘸大酱,有时干脆把大酱拌到饭里,吃得很香。
   一缸酱要吃到来年新酱下来,冬天菜很少,秋天晒的干白菜焯了,储存的红萝卜切成块,蘸酱吃;自家做的水豆腐,拌上酱,是家常菜,现在饭店保留了这些道菜。
   东北的春天从三月到五月,清明后冬天储存的菜快吃完了,大地仍然光秃秃的,公路边、大坝坡和地边婆婆丁(普公英)黄叶子里已有绿绿的嫩叶,山坡有了小根蒜,慢慢的地里有了荠荠菜。放学和同学去挖野菜是我童年时最高兴的一件事,太阳快落下去,每人挖一篮子底,高兴地回家,用清水泡上,它们绿生生地长大长多了。母亲难得拿出几个鸡蛋,打一碗新鲜的鸡蛋酱,蘸野菜吃,真是又香又喜悦。
   有一种饭叫打包饭,也是我们那儿独有的,先准备了小米饭(那时还没有大米),葱、香菜、白菜叶儿,也可炒一两盘切成丝的什么菜,比如土豆丝,酱是炸熟了更香。把菜叶子铺开,抹上酱,铺一段一段的葱、香菜,放炒熟的菜,放上米饭,用菜叶包起来,手捧着吃,怎样的好吃,只有吃的人知道。东北人的打包饭一直保留下来,不吃会想的,有的饭店专门有这道饭食,不过奢华了,有了肉丝,很多配菜。东北菜馆还保留了一道家常菜青菜蘸酱:洗好的葱、香菜、生菜、黄瓜切成条、豆腐皮、时令山菜等,码一盘。
   别处的人家也有下盘酱的,哪年家里的酱不够吃了,母亲也下盘酱补充些,似乎是炒的豆子磨成粉,掺了玉米面,但我们总感到和平时做的大酱味道差了些,不太留意其做法。
   也有谁家的酱吃完了,新酱还不到时候,就去邻居酱多的人家要一碗,或谁家的酱香也盛上一碗。孩子上学住宿的要带,城里的亲戚来了,走时也要带上一罐的,也给外地的亲人朋友邮酱。
   酱里淹黄瓜、淹用沙布包起来的碎咸菜都非常好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健康高大的体魄,豪爽、粗犷的性格,和那片土地,和他们的吃食是有一定关系的。
  
   2019-2-28
  

共 2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十分赞成作者的观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健康高大的体魄,豪爽、粗犷的性格,离不开那片土地,离不开和他们的吃食,离不开老一辈的睿智和勤劳,离不开对邻居、对城里的亲戚的那份慷慨。文章以“酱”的制作展开,从酱制作的原料、时间、经验谈起,在酱的翻晒过程中,也晒出了它的成因,让读者在回味酱味的同时,也感悟到了酱的另味——情。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徐书遐        2019-03-05 15:49:36
  谢谢编辑的点评!愿朋友们了解最东北边辽阔的大地,和上面生活的人们。文章中有该换的字,该断的行,我已一一改过来了,这上面还让朋友们读到,致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