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人啊人(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人啊人(小说)


作者:武如 秀才,2440.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03发表时间:2019-03-07 22:21:40
摘要:女儿和儿子都笑了,翠娥却脸沉似水。


   李翠娥摔了一跤,把自己摔进了医院。
   快到七十的年纪了,腿骨裂了,只得住进医院,只有一个要好的姐妹在医院里伺候她,她叫王芳,和李翠娥年纪差不多,两人是多年的闺蜜。李翠娥看着王芳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很是过意不去,就给外地的儿子打了电话,孩子说:“我太忙了,你雇个人吧。”她身边也没有别的亲人了,已经离婚几年了。
   这天她想出院,一个男人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她一看就愣住了。
   “别出院了,我来伺候你!”男人说。
   望着这个男人,李翠娥一时不知道说啥好了。一旁的王芳说:“是我把他叫来的,我一个人伺候你也不是办法,就找了他。”李翠娥不好意思让这个男人伺候,就说:“不用了,我就要出院了。”
   男人说:“别逞强了。”
   “我说了,不用就不用,你是个男人,不方便的。”她的脸拉了下来。
   男人呆住了,看看李翠娥,看看王芳,一时也不知道咋办了。
   王芳就说:“咋不方便了?你逮住我一个人可劲地使唤呀!”
   她笑着说:“你走吧,我用不着你!”
   他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憋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王芳说:“娥子,这么着你看行不,就算是你雇的保姆,白天照顾你,晚上就让他走,我另外给他找地方住。”
   “我不用你伺候了,也不用你给我找保姆!”翠娥说得很决绝。
   王芳只得叹了一口气,拽上男人就走了。
  
   二
   这个男人叫赵长明,是从百里外的乡下赶过来的。
   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和纠葛,这要从年轻时说起。
   赵长明从小生长在乡下,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那时他们家一溜的四个小伙子,个个长得精壮,都随了他们的爹。那时的乡下很穷,一个工分五分钱,加上打的粮食要交公粮,分到社员手里的不够吃。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们兄弟四个相差两岁,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到了结婚的年龄也讨不上个媳妇。
   恰恰在这时村子里一前一后来了两个回乡知识青年,一个就是李翠娥,另一个就是王芳。王芳来得要晚一年,李翠娥父母的籍贯就在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了至亲,她的父母舍不得孩子去遥远的边疆插队,就从天津把女儿送到了这里。一个二十不到的姑娘独自一人在乡下,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她被安排到了一处闲置的院子里,西邻就是赵长明家,有的村干部不同意,怕这样一个水灵的姑娘被赵家这几个如狼似虎的光棍汉子们算计了,可是村上也没有其它空余的房子,只得将就着。
   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自从住在了这里后,赵家哥几个总是往这边凑,李翠娥没水吃了,水缸里空了就很快被挑满了,没柴火烧了,赵长明第一个抱过来。为了得到姑娘的喜欢,哥几个暗中使劲。一次,村上一个好事的女人问长明:“你看上人家了吗?”
   “嘿嘿!哪里话?”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行就了,别不知天高地厚,人家长得多水灵,轮得上你?别做梦了!”
   长明说:“我们帮帮人家咋了?她大老远的从城里下来,又没有亲戚,应该帮助他一下。”
   惦记李翠娥的不仅是长明兄弟,村支书也是一人,他在村子里可是土皇上,对李翠娥心中早喜欢了,总是以关心她的生活为由把她叫到队部,问她要不要入党,想就写个申请。那时能入党是极大的光荣,这是他的杀手锏之一;另一个杀手锏是招工回城,要先经过支书的这一关。就凭这两点,在李翠娥面前,他就是一尊佛,只能拜,得罪不起。
   李翠娥也知道支书肚子里装的是黑心,虽然瞧不起他,但也是得罪不起,就左右逢源地应付着。
   伏天里连续下了小雨,下不得地,庄稼人除了开会外就是歇息了。李翠娥这天早上就没有早起,躺倒快中午了起了床,肚子饿得难受。这时有人敲门,她以为是长明来了,随口说道:“下着个雨,还串门呀!”就把门打开了,却闪进来了支书,她有些惊讶:“是你?”
   “我来看看你,下着雨,有吃的没有?有干柴没有?”
   “谢谢,有哩!”
   他看到她慵懒的样子,把持不住了,热血直攻脑门,声音颤抖了,“真……真的没……没事吗?”
   他边说边一下子就抱住了她,喝了酒的嘴就啃了过来,熏得翠娥一阵恶心,不停地推搡他,想喊叫,他威胁道:“你敢喊,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他的手开始撕扯她的衣服,这时门外却传来了长明急切的声音:“翠娥!翠娥!在不?”
   “在,你进来吧!”她赶忙说。
   支书只得放开了手,警告:“不要乱说话!”整理一下衣服,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是你小子呀!乱喊什么?又打人家的主意来了?”
   “叫她到俺家吃饺子去。”
   “吃饺子?你家也吃得起饺子?”
   “支书,谁家还不吃顿饺子?”
   “少给我耍贫嘴!你要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看我不收拾你!告诉你,别拿我的话当耳旁风,你不老实,我游你的街!”
   长明把手里攥着的扁担晃了晃,支书皱了皱眉头,“你这是吃饺子呀,咋还带着扁担,分明是不安好心!”
   他说完回头看了看翠娥,说道:“要是有人对你图谋不轨,就告诉我,我为你做主!”
   这时,赵家另外的兄弟三人有的手里端着棍子,有的手里拿着铁锨,老四握着一把镰刀,齐刷刷地站在支书面前。看到这个架势,他知道这兄弟四人不好惹,心里开始发怵,眼前亏吃不得,便以戏耍的口气说道:“你们这帮愣头青,叫人家吃饺子还带着家伙过来,成要挟了!”
   长明大声说:“支书,你不去吃点?”
   “哼!你家的饺子我咽不下去!”他嘟囔了一句,倒背着手出了院子,消失在了胡同口。
  
   三
   到了秋后,长明和大哥被支书派工和村民们一道去了外省挖海河。
   他知道这是支书故意的,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就把照顾翠娥的任务交给了他俩。
   看着赵家的两个小伙子死死地看着翠娥,支书也只能干咽唾沫了。
   到了春天,村子又来了一位回乡知青,这就是王芳,她和李翠娥就住在了一起。两人一起应付生活,远比一个人要舒心了许多,笑声、歌声时常从这处农舍里传出来。
   到了冬天,翠娥就嫁给了长明,王芳孤单了。
   长青看上了人家王芳,他没有胆量直接去追求,就求长明去给说说。
   看着大哥一副着急的样子就想笑,两人实在是不般配,就说:“等有合适的,我给你说个会过日子的姑娘,你看她那个娇气劲,能干啥?”
   “我不要她干活,睡觉生孩子就行。”
   翠娥长叹一声,说:“我给你说说看吧。”
   她和王芳说了,王芳一听就咯咯地笑了起来,说:“别逗了,我和他做两口子?笑死人了!”
   这时的王芳积极向组织靠拢,写了入党申请书,支书把她作为典型来培养,很快就做了团支部书记,参加了县里组织召开的知青代表大会,还被树为了扎根农村的典型代表,她公开表示要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四
   翠娥和王芳有过一次长谈,她对王芳说:“你要小心点支书,这老东西不安好心!”
   “嘻嘻!我知道,他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你就放心吧!”
   那年王芳当上了村支部副书记,主管妇女工作。这年的春天主动提出要嫁给长青,翠娥一听,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她当时没有说原因,不过她和长青倒是把话说明白了。
   他虽然日日夜夜地想着这个女人,当这个漂亮的女人坐在他的面前反而局促了,坐在炕沿边上,一只脚不停地在地上画着圆圈。
   “你是不是早就对我有意思?”
   他狠狠地点点头。
   “现在还想娶我吗?”
   他又狠狠地点点头。
   “你说句话。”
   “想!”
   “我怀孕了,你还要我吗?”
   男人抬起头来看了看她,不知道说啥好。
   “怎么?不行了?不行拉倒!”
   “我……我没说……说不行……”他嗫嚅着。
   “你也别问孩子是谁的,生下来就是你的,管你叫爹,你想好了?”
   他红着脸点了点头。
   够了几天他两人没有登记就办了喜事。这天喝完喜酒,支书特意过来拍了拍长青的肩膀,意有所指地说:“你小子有福,好好待人家!”
   翠娥一直觉得王芳突然嫁给长青有蹊跷,支书的话让她似乎突然明白了。
   王芳结婚七个月就生了个健壮的胖小子。等到孩子满月后,翠娥就去问她:“你说,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长青的!”她回答得很干脆。
   “得了!真人面前别说假话,你当我不知道,你说!是不是那老东西的?”
   这时的王芳再也装不下去了,她内心的压力太大了,此时就掉下了泪水,抽抽搭搭地说出了真相。
   支书让她入了党成了先进,答应保送她去读大学,王芳动心了,那一晚就把身子给了支书。年底上级给了一个保送工农兵上大学的指标,支书给了自己妹妹家的孩子,没有轮上王芳,王芳不依不饶,要告他强奸女知青,支书答应明年一定让她上成大学,她这才忍了。
   翠娥听后没有说话,转身就离开了。
  
   五
   1977年开始知青陆续返城,翠娥也进城了,她进了地区所在地的一家化工厂上班,儿子和女儿的户口随母亲,也都吃上了商品粮,家里就剩下了长明,翠娥有心把自己的男人也弄到市里来,虽然户口办不下来,找个班上也比这样两地分居好。
   她就去找了在市妇联上班,农转不了非。时间一久,她和长青的关系便开始冷淡了,她跟长青摊了牌,长青就是不离婚,这事也就拖了下来。
   第三年,熬不住寂寞的长青痛快地答应离了婚,翠娥随后找了一个离过婚的干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两边都有孩子,不停地吵架,没两年就离了。后来她又嫁给了一个死了老婆有权势的市委干部,这个男人倒是宠她,把她的一双儿女都安排了好工作,后来男人病死了,她只得又改嫁。
   在翠娥的影响下,王芳也想离婚,她多次和男人摊牌。
   “你说!我们这样混着有意思吗?”
   “是你要嫁给我的。”
   “我那时不是……”
   “我就不离,我就喜欢你!”
   “我要不是肚里有孩子能看上你吗?”
   “我不管,我都没有嫌弃你那样。”
   “你咋不嫌弃?”
   两人始终没有谈拢,虽然没有离掉,长青已到了市里做小买卖,从卖毛线开始,买卖做得不错。后来《婚姻法》变了,离婚变得容易了,但是看着男人买卖做得不错,比自己的工资多的不是几倍,就没再提离婚的事情,总算是安稳地过了几年的日子。后来男人有钱了,就和一个小姑娘混在了一起。
   已经不想离婚的王芳没有想到自己一向看不起的男人却要和自己离婚。
   王芳质问他:“你有胆了是不,也来和我提离婚?”
   长青说:“你不是要离的吗?正好,我就耽误你了!”
   “我最近没有提过离婚吧?”
   “我可是记住了!”
   无奈之下,王芳也就只好同意离了婚。
   不过多年后她才另嫁人,这个时候的翠娥已经又嫁过两次了。
  
   六
   翠娥和王芳经过一番折腾,现在都是单身了,再也没心思嫁人了。
   翠娥这次摔折了腿,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照顾自己,感到特别孤独,幸好有王芳。她伺候翠娥也是力不从心,就想到了长明。长明离婚后独自过了几年的日子,后来和村上的一个寡妇一起过,再后来寡妇死了,这几年就又独身了。要不是翠娥说太孤独了,王芳才不领着长明来医院。
   翠娥已经对自己最初的这个男人没有了感觉,嫁了这么多的男人,没有想到再吃回头草。
   没成想,王芳把他又从乡下提到了自己的跟前。
   过了几天,长明和王芳一道帮着她出了院。
   到家后,她也没让长明吃顿饭、喝口水,就说:“你回去吧,我不用你伺候!”
   “你看看你,老了老了,倒固执了。”王芳只得打圆场:“让他先留两天吧。”翠娥说:“不行!”王芳就说:“那我也不走了!”她这才勉强同意了。
   长明开始拾掇屋子,翠娥和王芳开始说悄悄话。
   “你对长明就没一点感觉了?”
   “你也不想想,这都多少年了?”
   “那可是你的初恋啊!”
   “你要是看上了,就领走!”
   “嘻嘻!真的吗?当初要不是你下手快,兴许我就抢到手了啊!”
   “那你现在就要了他吧。”
   “我说真格的!那时我们在乡下多亏有他照顾,不然多惨啊!”
   “我不得已才和他结婚嘛!”
   三天后,翠娥的一双儿女赶了回来,她愣住了,忙问:“孩子,又是你王芳阿姨把你们叫来的?”
   “这次可不是我哦!”王芳赶紧说。
   女儿问:“我爸哩?”
   翠娥说:“是不是你爸这个老东西把你们叫回来的?准没安好心!”
   女儿和儿子都开心地笑了……

共 48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知青时代的情感小说。小说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了两个女知青年轻时的爱情。李翠娥曾当过下乡知青,当时的邻居是赵家的几个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他们为了讨好城里来的女知青,经常帮她干活,村支书对李翠娥不怀好意,结果因为赵家的几兄弟一直守护着,没有机会对李翠娥下手。在这个过程中,李翠娥和赵长明好上了,并结了婚。而后来又来一位女知青王芳,王芳一心想往上爬,这正合了好色的支书的意,王芳怀孕后,怕纸包不住火,于是答应嫁给了赵家的大儿子长青。后来,知青返城,李翠娥嫌弃丈夫长明是农村户口,于是离了婚。王芳一开始看不上自己的丈夫长青,长青做生意也挣了一些钱,他和一个小姑姑勾搭上了,和王芳离了婚。李翠娥摔伤了腿住院了,王芳把她的前夫长明请来侍候她。文章采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的写法,故事情节引人,构思巧妙,注重细节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3-07 22:23:21
  感谢武如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3-08 08:23:39
  小说立意新颖,现实与回忆相交织,故事情节引人,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真实可感。表达了那个特殊时代被扭曲的爱情观。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9-03-08 08:24:27
  问候武如老师!希望多读到老师的精彩小说!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官平        2019-03-08 15:39:33
  知青题材是挖掘不尽的,拜读佳作,问候作者创作丰收。
官平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