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春之梦”征文】清明节荡秋千(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春之梦”征文】清明节荡秋千(散文)


作者:枫叶西河 白丁,9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4发表时间:2019-03-10 22:46:33
摘要:这里记述的“秋千”,不是系在树枝或屋内木梁上,不是妇女儿童娱乐的“戏秋千”,而是系在巨大木架子上的大秋千。木架大而高,绳索粗而长,这里称为“荡秋千”。

陕西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绚丽多彩,民俗风情古朴。清明节荡秋千,传承了古朴的民俗文化。这里所说的“秋千”,不是系在树枝或屋内木梁上,而是系在巨大木架子上的大秋千,木架大而高,绳索粗而长。
   这种秋千,是系在两根长绳下边栓上一块木板,人站立其上用足踩着让绳索在空中摆动起来,俗称“打秋千”或“戏秋千”。
   荡秋千前先得“扶秋千”。扶秋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一家一户所能完成的,需要井索一样的又粗又长的绳索(粗两三公分,长两三丈),需要丈把长的木椽好几根,还需要打麦场上的石碌碡两对。这些东西需要以村上的名义来征集,且要派有威望的老者出面,由年轻体壮的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扶秋千,就是要竖起一个巨大的木架,宽六七尺至丈余,高两三丈。因高大似龙门,俗称“龙门架”。这“龙门架”不能竖立在家庭小院,需要在村上打谷场上竖立。一般的“龙门架”,两边石碌碡各一个,蹲在地面作墩石。这石碌碡本是在麦场上碾麦子的石滾子,两石碌碡相距六七尺宽,碌碡上竖立木高杆,高一丈余甚而两丈,多是用大房上的松木椽,或村上葬人的专用抬杆,长一两丈。高杆顶端捆上一丈多长的松木椽,作秋千长绳捆系的横杆。
   捆扎好架子,竖立起来是关键。这个龙门架很重,两个立杆同时升高竖立在两只碌碡上,不是一两个人能撑起的,在没有吊车起重时代,是不很容易的事。必先要给架子捆扎牵引绳索,韩城人俗称“悠索”或“撴绳”。这“悠索”需要几丈长,只有高原深井搅水的井索能夠胜任。悠索捆扎在架子的两个角,前后两条,左右各一条,共六条悠索。悠索的作用,在立架时是拽住架子,还需由领头人喊着号子,村子十几名年轻力壮者,拉的拉,推的推,抬的抬,互相协调,慢慢地把架子立在地面上,再用抬扛夹住立杆,竖在两只碌碡上。最后将六条悠索用特制的揳入地内的铁锚(即铁锲子)拉紧,或拴在大树、石磨盘上,才能拽住秋千不倒。在架子立住后,把一根根悠索要调到最合适的程度,因为秋千的正常运转全靠这六条悠索。
   更大的“龙门架”是两边立杆下各两个碌砖碡相叠立,横杆特别长,约两丈余,立杆不是捆绑在横杆两端,而是捆绑在横杆中间,横杆伸出立杆六七尺,横杆栓吊六条秋千绳,即成三副秋千,立杆更高可达三丈余,竖这架子需要动员上百名青壮年,大家团结协力架子才能竖起,让两碌碡端面对接很稳,最个关键。首先要选突凸较小的碌碡,为增加接触面稳定性,需用铧犁碎片揳入接触面的间隙里。最后是在架子最高处挂彩带插彩旗拴铃铛,立杆上还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增添了喜庆快乐的气氛。
   扶秋千完毕后,由村上族长率领,放炮献馍上香神祭,祈祷保佑平安。
   这清明荡秋千何以激情昂扬、魅力无穷,关键在一个“活”字上。一是碌碡不是掏坑埋入地内,而是平置于地面,且地面还要用夯打实打硬。碌碡端面并不是绝对“平面”,而是呈突凸状,这个特点结构,秋千就有活性。二是木立杆既不是像电线杆埋入地内,也不是捆死在碌碡上,而是平放于碌碡上,就增加了摆动活性。三是秋千两根长绳索也不是捆死在横杆上,而是横杆上套两只特制大铁环,长绳系在大环上。
   因为架高绳粗重,不是妇女儿童可玩的,只有胆壮力大的才能荡起来。胆大的男孩要两个人合作,面对面站立秋千板上,一人蹬正面,一人蹬反面,秋千就荡了起来。大力气的青年会让胆大的小孩坐在木板上,在蹬荡到高处时,两臂猛撑开手抓的两条绳索,使其间距增大,这样秋千就会升得更高,高度几乎与横杆平齐,震动得架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有规律的铃声特别悦耳动听。
   秋千荡起几丈高,风从耳边过,铃在架上响,旗在空中扬,心神激扬,那种飞一样的感觉是树杈上的小秋千无法比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的娱乐方式多了,秋千逐渐没有了市场。特别是五八年大炼钢铁,村上的大铁环、大门铃都上交去炼钢铁了,也就没有“扶秋千”的条件了,清明荡秋千这项有趣的活动便销声匿迹了。
   如今荡过秋千的人走的走了,老的也九十有余了,荡秋千那些快乐的趣事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共 16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传统民俗文化的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家乡韩城在清明时,不只是扫墓祭祀,娘家送馍,还在“荡秋千”的民俗。秋千,俗称“打秋千”或“戏秋千”。一般孩子们喜欢玩的是系在树杈或屋内梁上的秋千。而韩城的秋千是系在巨大木架子上的大秋千。接着作者介绍了这种秋千的结构,外形特点,如何搭架子。架子最高处挂彩带插彩旗拴铃铛,,立杆上贴红对联,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接着描写了清明荡秋千的魅力所在。这种秋千只有年轻力壮的才能荡起来。荡秋千时是需要技巧的。在没有扑克,篮球的物质贫乏的时期,荡秋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今它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令人怀念。文章立意新颖,老话题却写出了新意,表现了民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3-10 22:47:23
  感谢老师带来的民俗美文!读了让人回味无穷!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3-10 22:49:54
  作者以荡秋千为题,描写了清明时节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结构严谨,语言朴实,表现了民俗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9-03-10 22:50:19
  问候老师!祝愿老师佳作连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