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寻找麦田(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寻找麦田(散文)


作者:徐书遐 白丁,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2发表时间:2019-03-13 09:56:31
摘要:我一直寻找童年的麦田,它摇动的波浪,细碎的声音,里面的蝈蝈叫,月下的暗影,仿佛谣曲。

海子的《麦子》诗:"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这句诗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种麦子时,身上流动着春天阳光的金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种春麦的,积雪刚刚化完,大片烧过荒的草甸子黑黑的,小草冒出芽儿,继尔,柳枝摇着绿晕,下了场小雨,绿意又深了一层,快要播种麦子了。半个月前生产队就组织人修理犁铧,把种子晒干了。
   记忆中我只看过一次种麦子,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叔叔坐在牛车上,车上拉着犁铧,拉子和麦籽,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跟去的,也坐在车上,是播种坝外的一块地。
   播种开始了,牛在前面走着,那个叔叔扶着犁,把还没有化透的泥土翻开,湿润的泥土气息,让人兴奋。父亲肩上挎着的装麦仔的长布袋,在犁后面边右手扶着拉子,左手用棍子敲打布袋,麦仔在敲打声中,均匀地掉进犁出的小沟里,后面三角形的拉子拉过,沟就被严严地埋上。我跟在后面跑,天上一丝云也没有,暖暖的阳光,泥土的气味,旁边草甸子上的草芽。
   上学路旁有一片麦地,绿绒绒的像一块大毯子,别的田地还黑着,每次走到那儿,心都像微风一样,摸那些麦苗。
   麦子长高了,叶子软软的分向两边。它抽穗了,变得淡青,青绿的麦子在早晨的阳光中静静的,叶尖上顶着亮晶晶的露珠。麦穗的仔粒越来越饱满,麦芒越来越长,随着太阳火一样热,它逐渐微黄。慢慢的麦粒能用手戳出来,放到嘴里嚼一嚼甜滋滋的,用火烧烧,就有了香味。苏轼的《浣溪沙》有这样的句子:"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的句子,对于旧中国遭受旱灾的广大农村来说,这救人的青麦多么珍贵啊。
   麦穗摇晃得累了,它成熟了。成熟的麦子很好看,平静或微摇,都像快生产的女人般慵懒、疲乏。那一大片金黄,在绿的托浮中,给人明亮、愉快的感觉。这样的日子,蝈蝈在麦地里起劲地叫,倭瓜开花做妞,弟弟们抓了蝈蝈,哥哥用去年的麦秸编了蝈蝈笼子,我们女孩子看蝈蝈在笼子里吃倭瓜花。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去校田地劳动休息时,年轻的王老师一挥手说:"你们回头看。"我们身后一大片将收割的麦子。他说我教你们唱个歌,说完他唱一句,让我们跟着学一句。"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社员人人心欢畅。"这是我学得最快,记得最牢的一首歌,并在心里唱了好多年。
   七月末到八月间,麦穗晃不动它的头了,一定不要等它的头垂下来,那就收晚了。生产队几十个队员手持镰刀,在地头一字排开,大人一人割十个苗眼,真是生龙活虎,一会儿就割出好远。因为怕下雨,雨一浇麦穗就会掉下来,水泡过的麦子长芽就不能吃了,所以抢收麦子时妇女半大孩子都来的,半大孩子的工分少大人一半的。我大了些时,割过一回麦子,我尽管割的苗眼比大人少一半,有哥哥接,还是被远远拉在后面,割的茬高,捆的又松,头上太阳火辣辣的,口里很渴,麦芒把脸和胳膊拉出一条条的血印子,汗水一浸很疼,心里直想哭,割一回麦子,才知道农民种麦子,铲麦子,和收麦子的辛苦。
   麦子拉回来,垛到生产队的场院里。打麦子用机器,抱麦子的,往机器里送的,男人拿着杈子,妇女包着彩色的头巾,晚上还要干到半夜,劳动场面热火朝天。
   打完的麦子交了公粮后,剩下的分到各人家,每口人二十多斤。麦秸也分到各家当柴烧,光滑金黄的麦秸在牛车后散落在村道上,下午静静的村庄便有了诗意。
   我上了中学,中学的语文老师送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去县的学校,公路两边的麦子快要收割了,一片金黄,我心里为前途隐隐担忧。自行车前面一只黑色的小鸟,在麦田边的公路上落着,车子快到跟前也不飞,老师"嘘"了一声,它才飞起来,又落在不远的前面,麦田、小鸟、老师,就这样在我刚刚意识到人生时,定格成画。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在散文诗《抹大拉人马利亚》中写:"我第一次看见他是在七月,当时他正走在麦田里,我和我的女仆们从旁经过,他是单独一个人……"这里写一名女子对一名男子的爱恋,诗人把被爱人的形象,放到金色麦田里,意指他像麦田一样宽广和成熟。《圣经》约翰福音12条:"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到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仔粒来。"我想我将通过怎样的努力,结出仔粒来,并让我的仔粒落入大地。
   现在家乡不种麦子了,麦子产量低,收割后的地少半年闲着,人们改种稻子,买中原产的冬小麦面粉吃。
   我一直寻找童年的麦田,它摇动的波浪,细碎的声音,里面的蝈蝈叫,月下的暗影,仿佛谣曲;它在大地上像流动的水或飘动希望,是我的生命之源。
   当多年后在中俄边境黑龙江边的罗北兴中村又看到麦田时,我久久地站在地中间,听凭时间在暮色里倒过去,这熟悉的青绿的麦子,它针一般的芒刺痛尘世,人们该感激一棵麦子。我剥开麦壳,看到颗颗饱满的仔粒,麦子怎样从洪荒中艰难地与天空大地,与风雨,与人达成默契,它给我们的是做为人挺立的尊严,和美好祥和的年岁。
   我把一枚麦穗夹在书页中间,要像标本一样带回去,给女儿看,她还没见过生长的麦子,更不知道麦芒。
  
   2019.3.7

共 21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不用怎样启发,年青一代哪个不知道煎饼、炊饼、油条、饼干等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但要追究面粉从哪里来,一部分人会哑口,另一部分人会说是从麦子里提取出来的,要是再问麦子从哪里来?恐怕有很少人能说出它的播种、生长期和收割,对于作者所生活的家乡,麦子已从田间消失了,再想让下一代看到麦浪滚滚那种波澜壮阔的场景已经是奢望了。文章以回忆为主线,描写了生产力低下时候种小麦的艰辛,再次教诲下一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文风严谨、语言通俗接人脉。叫好之余未忘推荐!【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徐书遐        2019-03-16 12:13:24
  谢谢老师的点评!麦子、麦芒、麦浪,丰足、希望和诗。
2 楼        文友:彧儿        2019-03-16 13:53:07
  感谢作者对东北的支持与关注,问候春安!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2 楼        文友:徐书遐        2019-03-18 14:48:52
  谢谢!写东北就是写故乡,就是写亲人,心中有种温暖。春天祝福!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