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想起了那年轱辘锅(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想起了那年轱辘锅(散文)


作者:落豋 布衣,38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9发表时间:2019-03-13 17:48:29
摘要:轱辘锅就是留在我记忆里的一颗贝壳,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闪光。

【柳岸】想起了那年轱辘锅(散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虽然,岁月在不经意间流走,在我记忆的沙滩上却沉淀了许多贝壳。每当深夜,我思乡的情愫缓缓地涌出,这些温润的贝壳,用它微弱而绵绵不绝的光亮,照耀夜空的黑暗。
   在那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准低,日常生活工具也简陋。铁锅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主要炊具,烟熏火燎,赴汤蹈火,光着硕大的屁股,冲锋在先,端坐于中,任凭高温升腾,直到主妇罢手,才能离开焦筋煅骨的“火葬场”。武火煅、文火烧,三天破了底,五天碰了脚,家里不断有破烂盆。买,要花钱,修补最实惠,一个窟窿三五八角即可,家家修锅,户户补盆是乡村人家的常事。于是生意人便制作了简易的肩挑行囊,来到乡乡村村,干起了独行买卖“轱辘锅”。
   “轱辘锅”产生于什么年代,咱没有去考证,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期,也许是这种小本生意的鼎盛之时吧!那年头,人们劳动的价值是工分制,一个壮劳动力脱衣挽袖流汗,到了晚上挣10分,年终核算,较好的收入,是每个工分0.30元,可想全年分有几何?而就拿轱辘锅生意来说,可是比一般农民收入要高得多,这种行当是受人羡慕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开了药铺打了铁,各行生意做不得”,“小小轱辘锅,轻轻按一火,不松不紧干,一天二十多”。
   这种生意人还到城里各个巷道里穿梭。高平常见轱辘锅者的吆喝声,还感动了不少四海游人或宾客。我曾在运城读书,模仿轱辘锅的叫声,还赢得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买卖人的衣着服饰和行街串巷的过程大致可以这梓描述:生意人一般是五十岁上下的人,农民打扮,头上系一块白毛巾,全身一件紧身小布衫配一条中式黑裤子,裤子腰间是一块白色腰布,是那时侯人们裤子的去项针功,腰布比较长,左右一提、一撑,前大门打双折一叠,便成了上下褶皱、中线斜式的收裆裤,一条红“布裤带当腰一揽,双头儿搭十字掏成个活圪瘩,两个红头穗儿一长一短地向下搭溜在腹部,右手横着一根青嵩做成的汗烟袋,左手不离火柴盒,一根火柴一袋烟儿,掌柜低低的个儿,瘦瘦的身材,吸一口,喊一声“圪戮锅……喽”再咧嘴一笑,加上长时黑手擦脸擤鼻涕抹成那“半包公”的脸,说说,扭扭,喊喊,倘若再甩开一把鸡毛扇,比上当年影视热播那个“南无阿弥陀佛”的济公扮演者毫不逊色。
   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是轱辘锅人的三分生意七分喊。我曾见到一位声情并茂的轱辘锅老人,与儿子一进村,到了侯庄村的小碾上,(古街道)吩咐儿子看着生意小摊子,自己提了一个尖锥似小铁锤,满怀激情地沿街叫喊,有心人细细地琢磨,他还真有个跌宕起伏的诱人的修锅“三步曲”。
   第一步,宣传。他像一位地道的乡戏报幕者,边走边吆喝着“轱辘锅……喽”连喊几声,平铺直叙,没有什么异样,目的是让街坊邻居知道轱辘锅的来了,于是凡有破锅烂铁盆,破茶壶缺嘴儿的农户,心里就有了底,人们陆续拿着破锅旧壶围拢过来,老者将铁器破损尘渣或生锈之处用小锤一敲,便定了价,或三角或五角,能拿的就带到摊子前,不方便拿的就砍了价放下,一会来取。偌大的村子里,猫圪洞狗圪溜都要跑到。遇到个别尖刻穷酸的妇女,一分钱要打半个钟头嘴官司。
   不过对修锅老头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不得己时,大嘴斜着嘿嘿一笑就算了事。不管怎的,他算唱了个开幕曲,村子里在家里忙着的,在街上闲逛的……都晓得这是轱辘锅的来了。有拿货搞价的,有卖狗皮膏药与他开玩笑的,因为他成了村里的常客,和他说话的人都很随便。话的内容当然有文明的,有不文明的,与其说是不文明的,倒也不是野蛮伤和气的。其中有粗俗者一看他又来了,就对着他带了个不文明的把子,“又是这颗老x”,他马上回应:“咳,我儿来得正好”。这样唇枪舌剑沿街都是,一边喊,一边走,一边验货,一边逗乐,转完村子,当他搂着破铁货来到摊子前,儿子己经扇着风箱烘着火,准备着轱辘锅。
   第二步,揽货。老头放下收来的货,叮嘱儿子暂且一人干着准备工作,坐在石头上叭嗒叭嗒地过了两袋瘾,咪笑了两下,抬腿又上了路,按着原来的顺序,三步一喊五步一叫,这次他提高了噪门,这声音既悠扬入耳,又震奋人心:先是发准前三个字的音“轱…辘……吼……锅吼……其音符音律为丨555.5116.——6丨55——丨紧接着内容增加了,嗓门更大了;“配-烟-袋……吼……”“配-锁-吼……”即1—5—1—6666丨56—335……声音高吭和谐,尽管无音响无话筒,却不逊色于当今KTY传出的歌声,尽管是自作自创自喊的声腔,那不规则的切分和三连,尤其是最后那一声“吼”的平稳延长,能让南山沉醉,能让一位专业艺术家迷恋与顷倒。听着动人的喊叫和小锤在破锅上的轻敲,加之老者济公式的乖俏,惊得男人神魂倒,乐得妇女笑弯腰。
   这老头性格开朗,做生意连说带笑,风趣十足。有人取笑地骂,“你喊得是个你奶奶的Ⅹ,”他就对一句“你奶奶长得不算低”,“你真是个老傻瓜”,他说“我还没那惹你妈”……
   街上一阵嘻笑,一阵欢闹,生意伴随着耍乐,分分角角轱辘锅,男男女女玩红火。
   等老者这次串街游巷回来后,自已带来的、各家各户送来的破铁器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每一个铁具上都用粉笔写着各户的名字,以防认错。这时候,远近村民围着这个小摊子,像看唱似的七嘴八舌地说着淡话,这似乎给人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只见老者又香喷喷地吐出几口烟雾,磕磕烟锅,郑重其事地坐在小火炉跟前,他的儿子自然退到右上角,做起了呼拉呼拉拉风箱的配角。
   第三步,“轱辘”。这里说的“轱辘”也就是“修补”之意。这种小本生意的表演道具不过有三个“一”,即一火一箱一钳而己。用一小块硬质的铁片围成一个圆柱形的空口筒子,下面横亘几根炉支,先用软柴点火燃旺,加炭燃烧。然后在炉支旁边透一小孔用来通风。为了使火力更旺烧铁效果好,就在左面放一个长长的大风箱,风箱里装置一个大拉边,外面留把儿用来拉扯扇风,风箱的前后都留有出风挡风的八小木门,拉柄拉得越带劲儿,风力越大。主人操作起来还得费点气力,如果两人配合圪戮锅,还省点劲,要是一人包干,那就得左右开弓,手忙脚乱了。另外是需要一把长钳子,老者将一个小铁碗似的东西放进火中,再放一些小块的铁料燃成热汤水,用来补锅窟隆,这就是钳子赴汤蹈火的作用了。
   其轱辘锅的动作绝技也有三个“一”,即一烧一按一轱辘,我们这里管“泡”叫圪粗。整个过程就是将小块铁在火里一“烧”,在一个厚软的布垫子将铁水在破口上一“按”,窟隆便严丝合缝,接着将补好的铁器,在冷水里一“圪粗”,抺上一层石灰水即完工。这就是当年的“轱辘锅”。
   今非昔比,往事如烟,锅碗瓢盆敲出生活的交响曲。现在的砂锅、铁锅、圪芦锅、豆腐锅、汤锅、药锅等等,一应俱全,都可以用电子智能程序。那时的锅,却都是普通烧煮。特别是吃饭用的锅,因为必须在煤炭火的高温燃烧后才能熬了水,方可米面入锅,烧破烂锅,才有了轱辘锅的职业。而今,轱辘锅是我记忆深处的一颗贝壳,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闪光。
   在我心里,当年的轱辘锅,不仅是一种小本生意,还是一种民间艺术。虽然现在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但想到那些古香古色的下了岗的老古懂,曾为世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凝聚了多少老祖宗的心血和智慧,不禁欣然一动。
   正所谓“你知道他知道还有不知道,这见过那见过也有没见过”。

共 29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想起了那年轱辘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清新明快、质朴优美的文字,回忆并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轱辘锅”的故事。这里说的“轱辘”就是“修补”铁锅、铁器的意思,当年的轱辘锅,不仅是一种小本生意,还是一种民间艺术,凝聚了许多老祖宗的心血和智慧,为世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在那个物质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具相对落后的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准低,生活工具也简陋,容易破损,于是生意人便制作了简易的肩挑行囊,干起了独行买卖“轱辘锅”,这在当时比一般农民收入要高得多,是很受人羡慕尊敬的。现在已经没有了“轱辘锅”行当,但这三个字让人们产生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因为它满含着时代的特质,铭刻着过往年代的烙印。这篇散文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文情并茂中讲述了补锅生意人朴实自然,亲切可人的故事。掀开悠远怀旧的记忆闸门,这些故事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无法忘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也让人乡思连绵,回味无穷。文章还简约地介绍了轱辘锅的技巧和步骤,语言描述淳朴自然,内容丰厚实在,介绍详略得当,娓娓道来的文字里塑造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真实生动,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美好境界。感谢您赐稿柳岸,问候作者春季快乐!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3-13 17:51:08
  视角独特的好文章!问候作者!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点缀柳岸,绽放才华!
2 楼        文友:落豋        2019-03-13 18:14:50
  感谢柳岸,感谢编辑的辛苦工作。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3-13 22:29:11
  能够详细温婉介绍一个老的行当手艺,实在不易,不仅仅是怀念的情绪了,而是对一代人的铭记和纪念,是对旧时代人们的智慧的崇拜,对如今的人们也是有着启迪的意义的。怀才抱器拜读佳作留言,并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落豋        2019-03-14 08:20:44
  @姚争鸣?音容笑貌忘不了
5 楼        文友:落豋        2019-03-14 08:26:53
  当然能啦,终生难忘啊
6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9-03-17 11:10:46
  早已失传的一门手艺,被作者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敬佩劳动人民的智慧,敬佩作者的文章!
7 楼        文友:落豋        2019-03-26 09:05:41
  看了三遍,写的是真好!咱们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读了有滋有味,耐人寻味,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那场景!
   福军留言
8 楼        文友:落豋        2019-04-01 20:30:09
  侯兄,潇洒呀,写写散文,练练书法,喝个小酒,品品茶!悠闲乐载
  
   魏玉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