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故事里的香港

编辑推荐 故事里的香港


作者:昨叶荷草 布衣,17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4发表时间:2010-01-13 10:42:55

它从海上走来,开出了上海的另一朵并蒂莲。
   我从未去过香港,然而,它却一直若即若离地,坦然地生长在我的视野里,是那样的不容忽视,小觑不得。多年来,我毫不倦怠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努力积攒着记忆的碎片,编织着一座城的金缕玉衣。那座城,在你目力及处,兀自光华着、灿烂着,永远的风华绝代,举世无双。
   认识香港,是缘于香港电影。记事起,村里刚有了黑白电视,每到掌灯时分,乡亲们便摇了蒲扇,到三爷家的枣树底下看电视。印象最深的便是83版的《射雕英雄传》,然而所有的情节均不记得了,留在脑海里的是序幕行将结束时,一个束发的男子,对着硕大的落日拉圆了弓箭。那样的一幅景象,永远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成为童年的一个定格。后来,《绝代双骄》、《侠客行》等香港古装片一直长盛不衰。那片中女子的装扮一度风靡内地的乡村。无论是哪个读书的女孩子,她的笔记本上都会有两张小贴画,古装的美女子静静地朝我们微笑。
   香港的侦探片看得多了,耳鼓里填充的都是张sir,陈sir这样的语句,那种遥远的有些陌生的语句让人倍觉新奇。当一九九七一步步走近,“小河弯弯向东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这样深情的旋律一次次响起,我开始再一次认识香港。多年后,我在1997年第一辆开进香港的吉普前伫立许久,那依然崭新的车子完成了它的使命,停在历史博物馆里。我清楚地看到上面光滑的喷漆,照得出人影。它静默着,任凭周围的人去又来,来又去。我依稀地想起在那一个神圣的历史时刻,正上高中的我,专注地盯着电视屏幕,从交接仪式上江择民主席笑容可掬的脸上,我读出了最为现实的政治。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小说中,我更加近距离地审视香港。那里曾是现代文人躲避战乱的后方,而将香港的情致描摹得逼肖的,又怎能避开张爱玲的文字?《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香港。一个是逐渐长成的少女,一个是重涉风月的二八少妇,都将用世的心裹在精明的核子里。那座城市,不见了吱呀的胡琴,却有着荒凉的走板,一搭一搭的。袅袅的欲望升在雾霭里,慢慢的散了。
   一位老父也许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他呕心沥血的剧本会惨致失败,而令他更加始料未及的是,那时的稚子,会执着地帮他了结这桩心愿。正是这样的父子情深,却有幸成全了另一个素昧平生人的愿望。《十月围城》中,被誉为“中国之希望”的“孙中山”在香港登陆,那时,码头摩肩擦踵,人头攒动,然却是草蛇灰线,杀机暗藏。这时,镜头切换到水面,一枝箭一般逼临港口的的船。一个逐渐由远及近的特写淡出:船头,烟波浩渺,万里无云,蓦然,豁然开朗般,他看到了一座城。就是这一个飞快地随船行向前推进的镜头,让人惊鸿一瞥。原是这样的一座城,拾级而上,依山而建,粉白着,橙黄着,竟有着江南的情致。
   影院里,朋友附耳过来,说,没什么稀奇,香港就是这个样子。
   在我眼里,这时的香港,山雨欲来风满楼,像一艘挂帆的船,随时准备启航。也像一座曾经风光的别墅,有了些年岁,却生着无数扇洞窗,忧惧地眺望着不可知的未来。曾经在世界公园里看到一个玲珑的“香港”,小而陋,无法富丽一个城市的梦。
   感谢陈可辛,让我无意中窥见了香港的全貌。
   友人去香港,给我捎回来一瓶香水和一罐杏仁饼。那小小的胭脂色的香水瓶,勾起我的无限遐思,香港如若有色彩,应该是粉色的,因为有亦舒和严歌苓,她的声色,她的旖旎。杏仁饼微苦,却又分外地清香,瓶子上方还装着现代化的小弹簧,也许,香港的颜色更应为银色,那是高科技、钱币和卫斯理小说的颜色。这些小小的,飞越千里万里的香港物什,具化了我那故事里的城,它有了载体,开始生根、发芽了。
   其实,很多时候,故事里的香港是暴力的。港片里的黑社会、凶杀案、枪战,它放大社会上的毒瘤,血淋淋地,撕破一张张伪善的面具,可那义兄难弟,为了一个“义”字、一个“仇”字,刀光剑影,让子弹飞。影像前的我们,唏嘘不已,那个穿着黑色风衣的侠士,古道热肠,弹无虚发。这样的场面,一次次让我们震撼,尽释胸中块垒。久了,自己就化身成那身手不凡的英雄,浪迹江湖,扫除天下不平事。
   香港更是柔媚的,里面却藏着平民的生计。它是霞飞路上的一袭旗袍,穿在了张曼玉那样的女子身上。女人日日下楼来,从小摊上买来云吞面,盛在保温瓶里,烟视媚行,在巷子里走。那日日变换的旗袍,大花的、烟青的、格子的、柠檬黄的,裹着亘古不变的秘密。日子流水般逝去,韶华亦是,转眼间,镜子里的脸,便老了十年。天地玄黄,阴差阳错,一次次擦肩而过,被改写的又岂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命运的简单相加?那捱忍的悲情,那隐秘的欲望,去问问王家卫,问问旗袍和小巷。
   香港是一座巨大的森林,有着非凡的神力。它强大的磁场召唤着各地蠢蠢欲动的树木,让它们连着根上的泥土,踏浪而来,而香港亦能将其悉数移植,比如一棵叫“菲”的树,一棵叫“玲”的树。这时,香港摇身一变,化为一根神奇的魔杖,金光一闪,便将“淮北之枳”点化为“淮南之橘”。《香港的情与爱》里的灰姑娘,最后终于穿对了衣,是务实的香港,让她们羽化成蝶。现代版的“灰姑娘”,是越来越多了。香港这个称职的商人,专为她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晶鞋。
   如果将俗雅相类,香港是俗的。古老的佛教、手艺、异术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奇异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前世今生。这里承继着中国古的传统,香火在这里依然很旺,头脸光鲜的先生和衣着摩登的小姐在这里祈求生意和爱情。传统的忠孝观根深蒂固,许多港式影视中,男主人公都会有一位老母,个头矮小,衣者褴褛,但她们却依然在儿子的扶持下,摇摆地活着,儿不嫌母丑,如丁力的老母。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内心总是格外的温暖和湿润。香港的空气中,飘着率真的气息,人人亦有搞笑的天赋,星爷的电影中,那含泪的微笑,是人们在严峻的生活中迸发出的温柔。
   香港的文风非常的美,让人倾心。也许是因为历史或其它原因,内地的风格曾趋向简洁和直白。常在集会上见到香港人,用走调的普通话谈论着艺术或生意。然后发言结束之后,他们会很苦恼的说,对不起,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其实,港式普通话虽然蹩脚,却有着别样的地域韵味。那复杂的繁体字,从一团燃烧的漆黑中,透出原始的神秘气息。港人的书刊,即使刊登的是一则新闻,用词的“文”也让人赧颜。有时候不得不去思考,历史、政治、文学和地域的复杂关系。
   我一直在编织的梦里,有一座风华绝代的城。从太平山顶看过去,底下是万家灯火,每盏灯下,都有着温暖的故事。香江水日夜奔流,百转千回,这里的人们多是谈笑悲欢,白天为了钱要呕心沥血,而晚上可以在大排挡喝两瓶啤酒,吃两串烧烤。这里的空气是明净的蔚蓝,乡村的秩序包容着都市的繁华。人们率性而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香港,是在累了的礼拜天,去了跑马场,还可以到乡下的老家,吃一碗母亲烧的馄饨面。香港是大红大紫的俗人,是一袭华美的旗袍包着的素衣,温热的,家常的。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并非时下所谈的像莫言论汉学家顾彬那样,有着致敬的嫌疑。既然同为中国人,便去除了与前者相提并论的基础,也就无“媚”可“谄”。如果说不合时宜,其实只需化繁为简,纯粹的看:就是书籍和影像,在胸中砌之已久,在对故事的反刍中,我所勾勒的一个城市的剪影,并非面面俱到。

共 29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自己的眼光与触角去从声与色中感知香港,香港的繁华与光怪陆离,甚至是魔幻色彩,都充满着一种惑人的力量。这一份对香港的解析,有清醒的认知,有理性的欣赏。叙说优美流畅,自然大气。【编辑:水晶心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晶心香        2010-01-13 10:58:15
  这一篇对香港的概括,匠心独具,欣赏!
一个简单的人,因为沉默太多,偶尔写字……
2 楼        文友:昨叶荷草        2010-01-13 11:05:00
  谢谢!不过也许有失偏颇,主观色彩过浓,呵呵!
3 楼        文友:金属之吻        2010-01-13 11:31:26
  问好作者!!
鉎嵵钚睡-{金属亲赐}-死後鋹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