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春】婆婆的宝贝鸡们(散文)
一
婆婆住在市里时,每当看到买来的鸡蛋,总会说:“这要是有地方养只鸡多好,能吃上小笨鸡蛋,那个鸡蛋可比大洋鸡蛋好吃多了,有鸡蛋味。”婆婆的标榜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多的是她想换一个生活的心安理得,她虽不说自己是多余的人,但我感觉得到其中的意味了。
婆婆怀念鸡蛋味,实际是怀念农村家中鸡鸣犬吠的田园生活,也是晚年的一个乐趣。
公婆回到县城老家后,刚开始租住地漂泊不定,可不管住在哪里,和他们相随的总有几只鸡。公公在门市里忙碌自己的钣金活,锯铁板声,电气焊声中冒着火花,呈现红红火火景象;而院落里,满眼是婆婆播种的蔬菜,悠闲的几只鸡在散步啄食,一院子田园春色。
朴素的庭院生活,用不着多少诗意,可以唤起老年人的生活情趣。我很赞赏公公婆婆的日子,不哀怨,不死沉。我常常想,我到了晚年,能够这样生活着,也是一个难得的福气。
几年打拼后,公婆在城里买来一座二层小楼,老两口开始在小楼里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没有了院落,菜无法种了,可鸡、猫、狗成了他们的伙伴,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二楼的大阳台,婆婆把一个角落用砖头垒起来,养着几只雏鸡。为了防止鸡飞出来,和黄鼠狼祸害,上面还蒙上铁丝网。鸡笼不算大,婆婆却把它打造得很温馨,里面有用木棍支起来的鸡架,有温暖小窝,鸡们既可以在架子上上下下,又可以钻进温暖小窝里睡觉,母鸡大了可以在里面孵蛋,让鸡们有了舒适和安全感。
二
每天喂养小鸡,成了婆婆生活的一部分。鸡瘟流行那年,婆婆还找来兽医给小鸡们打鸡瘟疫苗。兽医感慨地说道:“一般都是养鸡专业户请我去打疫苗,家庭请我打疫苗,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婆婆对鸡的感情,让兽医都感动。
其实,善意的心思,绝不是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我常常想,有些人可以很堂皇地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但没有多少感人的力量,对我们的行为不足以产生改变。我觉得婆婆就是榜样的力量,尽管我碍于面子,难以把这些意思说出口,但我心中有了默认。
几只小鸡每天“叽叽”叫着,呼唤着婆婆给它们食物吃,婆婆矮小的身子总是忙碌在鸡笼旁。每当我们回到家中,她如数家珍般对我们指着:那只小鸡活泼,那只小鸡老实,那只小鸡是母鸡,那只是公鸡,婆婆对它们了如指掌。在她眼里,这些鸡们是她心中的宝贝。
笼子里的小鸡体态笨拙而又轻盈,走起路来像是在滚动,又像是弹跳,吃饱了,喝足了,小鸡就在笼子里散起步来。过了一会儿,它们聚在一个角落里开始睡觉,怕它们冻着,婆婆还给它们铺上一层棉被。它们美美享受着婆婆给它们打造的温馨小窝,甜甜的,一动不动,样子可爱极了,就像毛茸茸的毛线球挨在一起。
小鸡生命力很脆弱,容易生病。那次,一个小鸡生病了,不吃不喝,在一个角落里发呆,浑身无力,蔫呼呼地打着盹。婆婆把它抓在掌心里一看,它的肛门处拉着稀屎,红红一片。婆婆马上把它放在一个纸盒里,带着它找到兽医,拿了药回来,用手扳开它的小嘴,耐心给它灌药。经过几天的治疗,小鸡很快恢复了健康,活蹦乱跳地和伙伴们玩在一起。这个小鸡越长越可爱,脖子上是金黄色的羽毛,如同披着一条美丽的围巾,红色的身子,油光锃亮,身子也越来越健壮,婆婆称它“黄花”,成了三只母鸡中的领军人物。
我的婆婆一辈子没有生育,她是继婆婆。也许,她是在享受养儿育女的快乐。人生总是有缺憾的,尽管她没有说出,以我的理解,应该是有着这样的情绪的。一种感情完全可以转移,带给生活更多的快意。从婆婆的心思里,我倒是有了对待失落的正确态度,有时候没有得到,不再耿耿于怀,而是转移自己的兴趣,马上就有了阳光般的心境。
三
在婆婆的精心喂养下,鸡宝宝们生长很快,它们经历了幼年毛绒期后,身上的羽毛开始丰满,小翅膀在一天天长大,公鸡母鸡性别特征逐渐分明。四只鸡中,有只公鸡,它瘦高,彪悍,骁勇好斗;三只母鸡笨重敦实,步伐稳健,它们有时和谐相处,红背心,绿尾巴,黄裤腿,熙熙攘攘一片,像是一朵朵鲜花,有的拍拍翅膀,在闲散地打着哈欠,有的互相叩叩嘴,在一起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有的啄一下菜叶,喝一口水,口里吧唧吧唧,还假装斯文。它们也有争斗的时候,一言不合,就瞪着眼睛开始争斗,尤其是那个彪悍的公鸡,是个惹事精,经常对母鸡们虎视眈眈,婆婆倒进去食物,它总算霸占显著位置,对前来吃食的母鸡们横脖子瞪眼,用它那锐利的嘴叼啄母鸡的鸡冠,在警告它们:这是我的地盘,我得先吃!母鸡们对它望而却步。
这时,黄花勇敢地挺身而出,竖起脖子,张开翅膀,与公鸡博斗,它“咕,咕……”叫着,在警告公鸡:不要把我们不当回事,我们急了也不是好惹的!她用身子护住其它母鸡,和大公鸡开始殊死搏斗。霸气的公鸡哪容得懦弱的母鸡和自己叫板?它拿出了拼命的力气,鼓起眼睛,张开翅膀,竖起了脖子上又细又短的羽毛,双脚一跳,向着母鸡扑了过去。黄花不甘示弱,全身羽毛张开,应对公鸡进攻。另外两个母鸡也鼓起勇气,和黄花站在一起和公鸡对阵,它们占据成三足鼎立的阵势,尖嘴对着公鸡,你叨一口,我啄一下,扑扇着翅膀,鼓着眼睛,不停地在公鸡周围跳跃、冲撞、搏斗,把公鸡鸡冠啄得鲜血直流,鸡毛乱飞,四处乱跑,直到婆婆出来干预,黄花和母鸡这才停止战斗。胜利的黄花和母鸡得意洋洋,扑扇着翅膀,“咕,咕……”地叫个不停,昂首挺胸地吃着美食,好像在庆祝自己的胜利。而公鸡呢,被婆婆用木板隔离在一个角落里,垂头丧气地独自在怄气。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团结就是力量,不畏强暴,母鸡们用集体的力量战胜邪恶,消除了锋芒。
鸡们也有放风的时候,偶尔婆婆也让它们出来散散心。那天,婆婆刚打开鸡笼门,公鸡立刻冲出了鸡笼,跟疯了一样,站立在二楼的小屋顶,通红的鸡冠上翘,衬上雪白的羽毛,像是白雪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苗,十分鲜艳夺目。昂着曲颈,冲着天空,引亢高歌:喔喔喔……好像大声呼喊:解放了……大公鸡长期被憋屈的内心终于爆发出来,它野性大发,从这个楼顶飞到那个楼顶,忽闪着翅膀,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外面世界。
相比起来,黄花和母鸡比较温顺些,只是在婆婆楼周围飞转,而且形影不离。天黑了,婆婆把食物撒进鸡笼,嘴里吆喝着:“咕噜,咕噜,咕噜……”那声音,好像是在亲切地呼唤:鸡们,鸡们,进窝吧!那声音由低到高,黄花和母鸡听到婆婆熟悉的声音,如同听到号令,陆续飞回鸡笼。只有那只大公鸡玩性未尽,极不情愿还在楼顶打转。婆婆把手里的食物先撒在阳台上,嘴里仍在“咕噜,咕噜,咕噜……”地吆喝着,公鸡从楼顶飞到阳台,又从阳台钻进笼子里。鸡大概和人一样,游走在外,没有安全感,飞来飞去,眷恋的还是那个温暖的窝。
鸡的食物,婆婆也会给它们调剂着吃。我们把过了夏天的虫米虫面送回家,让婆婆喂鸡吃。婆婆吃了西瓜,西瓜皮不舍得丢弃,把外面的硬皮去掉,嫩瓤剁碎,和虫面拌在一起,成了喂养鸡们的美食,日常的剩饭剩菜,都是鸡们口中食粮。婆婆常说:鸡的,鸡的,吃不饱的。因此,鸡们的饭盆里,总是有吃不完的食物。野菜、谷子、苞米,是婆婆去田野里寻找到的。行走在空旷的田野,婆婆心情格外舒畅,是鸡们让婆婆有了精气神,婆婆也给了鸡们足够的养分。
一个人的幸福要求并不高,就越是容易满足。这些画面,对于别人而言,就如行云流水一般,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婆婆把这些画面当作了情趣,让单薄无味的时光有了生动。正如婆婆有时候咕噜着说,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啊。
四
过年了,霸道的大公鸡成了我们口中的美味佳肴。公鸡纯粮食喂养,味美,肉嫩,远比世面那些带激素的鸡吃起来鲜美多,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齿颊留香。只是可怜了这只大公鸡,再大的斗志,也逃不过人的手掌。
鸡笼里只剩下黄花和两只母鸡了,它们辛勤地工作,每天给婆婆奉献三个鸡蛋,每当下完蛋后,它一改平日温顺的“咕,咕”叫声,仰着脖子,扯着嗓子,“咯咯哒,咯咯哒……”地叫着向婆婆报喜。婆婆听到母鸡的呼唤声,忙跑到鸡笼边,乐滋滋去里面掏鸡蛋,拿出带着母鸡余温的鸡蛋在手里欣赏一番,然后再送些好吃的犒劳一下辛苦的母鸡。
婆婆把鸡蛋放进一个瓷罐里,数着里面有多少蛋了,等到有了一定的数量,两个儿子回家拿点。那小笨鸡蛋黄黄的蛋心,吃起来细腻,味美,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婆婆说的鸡蛋味。
黄花和它的伙伴每天都给婆婆惊喜,婆婆乐颠颠地收获着鸡们奉献的果实,婆婆还把吃不完的鸡蛋腌制起来。俗话说:鸡鸡,二十一。是说鸡蛋经过二十一天腌制出油。可母鸡每天都在下蛋,婆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鸡蛋放进盐水里。为了便于区分,婆婆把每个鸡蛋上都表明日期,于是一个个小鸡蛋上有了自己的出生日期,婆婆分时段捞出,餐桌上经常摆着那些腌出油的咸鸡蛋,这种方法,恐怕只有聪明的婆婆能想得出,婆婆的良苦用心,让家人生活格外惬意。
婆婆还经常把腌制好的鸡蛋给送给我们吃。我们吃着那腌出油的笨鸡蛋,芳香的味道溢满味蕾。
母鸡也有产蛋的衰竭期。黄花在耗尽了自己精髓后,不再下蛋。婆婆说:“老母鸡有营养,你们拿回去宰了吧。”
我说:“超市里什么都有,你们留着自己吃吧!”
婆婆说:“那些鸡肉哪有自家养的好吃?尤其是老母鸡,养身的。你们先回家养着,过年时宰了。”
公公使个眼色,爱人忙说:“那好,我们弄走就行了。”
我临走时,黄花被婆婆从鸡笼里强抓硬拽出来,它极不情愿地“咕咕”叫着,好像在说:婆婆,你这是干啥呢!我可不舍得离开你啊!
婆婆把黄花双脚捆上,把它装进一个编织袋里,嘴里念叨着:“走吧,去城里看看吧!让城里人吃吃你的美味,不要怨我啊!下辈子不要再做鸡了啊!”
婆婆依依不舍地把黄花送给我们,临行时,含泪和我们挥手告别。黄花随我们走了,把她的半个心摘走了。
路上,我免不了对爱人一阵埋怨:“你说弄个活鸡回家干啥!脏兮兮的在哪里养着?”
爱人说道:“你不知道,这只鸡给妈下了一辈子蛋,咱妈是看着它被宰心疼得慌啊!咱们拿走宰了,她眼不见心不疼!”
我终于明白了婆婆为什么总是说她不爱吃鸡肉,也从不去自己宰鸡。原来,她和黄花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张不开嘴去吃自己喂养大的鸡,更不忍心亲手去杀害它。
其实,老人们爱子女总是有着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理由。他们也知道鸡肉的鲜美,但舍不得,总是找着各种借口,送给子女,而我们有时候吃得心安理得。为人的孝道,也应该包含着去贴切地理解老人们的心思,心灵上的呵护有时候比送一份礼物,一句问候还有有深度。
公公病重住院的那些日子,婆婆在医院里心神不定,惦记着家里的鸡,隔两天,就给家里的亲戚打个电话:“去家里喂喂我的鸡啊!”有时还给两个儿子说,回家去拿东西。其实,是那些鸡在牵挂着她的心呢!
公公走了,如今的婆婆,她每天蹒跚着脚步走在楼上楼下,忙碌在鸡笼边,打发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母鸡也用“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给婆婆送来欢乐的曲子,母鸡们好像有灵性,变着花样在逗婆婆开心,它们抖抖精神,脖子周围的羽毛张开树起,翅膀上下扑扇着,还来个孔雀开屏般造型,给婆婆展示着自己美丽的翅膀,把婆婆喜得合不拢嘴。鸡们,又在唤醒婆婆的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