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说中庸(随笔)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说中庸(随笔)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4发表时间:2019-03-25 20:46:26

“中庸”在北宋二程兄弟眼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他们给出的解释说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然后发挥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样经过他的徒子徒孙们一代代宣扬,把这个玩意弄得神乎其神,好像它真的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可要是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你或许会觉得很好笑。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种定义方式是孟子一派思考问题的特点。要是现在别人问你“什么是高?”,你回答他说“不矮就是高”,上过高中的人肯定会笑你犯了逻辑错误。从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以二程兄弟、朱熹为代表的宋儒们的真实水平,放在现在最多也就达到好一些的初中毕业生。那到底什么是“中”呢?事物的中间。举个例子,比如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要是用分数来衡量的话,最低当然是0,而最高设定为100,那50就是中;当然“中”你可以看成是一个点,但它肯定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比如40到60之间,或者45到55之间,这个区间越小,越符合“中”的概念。当然,我们的古人却不这么分,他们觉得“上智”、“下愚”都很少,大多数都属于“中”,要是同样用分数来解释的话,大体可以说成是:学习水平在0到10分算一个区间,是“下愚”;90-100分为一个区间,叫“上智”;其余的全都粗略地算成是一个区间,这个大区间里的都属于“中”,只不过有些“中偏上”,有些“中偏下”罢了。而“庸”的原意是“平常”。我们常说日子像树叶子一样多,就是说平常的日子太多了。就如同天气,正常的天气很多,而狂风暴雨的日子却很少。“庸”就是这些“平常”的事物。可这个“庸”被二程们弄成了“不易”,并且说它是“天下之定理”,结果所有本来也应该存在的“不平常”的一些东西就让他们变成了不该存在的了,是不符合“天下定理”的了。但问题是就算你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你能说所有的日子都是平常的,可你却没办法让狂风暴雨不再发生。
   “中庸”本来是平常的状态,它最初的意思是说官员们制定让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制度时,要从平常人的角度去考虑,而不能从“两端”的那些人去考虑。换句话说,中庸的目的是让大多数人都能执行。比如考试卷子,要是从“下愚”的角度去编,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满分;要是从“上智”的角度去编,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及格。所以编写试卷要从中间学生的水平去编,越接近50分学生的水平,越适合考出所有人的水平。现实中,有关人的管理等等也都是这么做的。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何况运用这么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难道不就是最好的吗?这确实是挺好的一个方式,并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社会制定的规章制度几乎都是按这个方式在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觉得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让哲学家当国王实在只能算是一个书呆子的想法。一般情况下,所有成功的国王几乎都不是什么专才,而类似于“通才”,比如刘邦、李世民;而好多专才的国君往往成了阶下囚,像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他们就都是非常出色的艺术家。这就是“中庸”方式的具体运用,优秀的领导大多不是最聪明的人,当然他们也不是愚蠢的人,而这也是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但正如日用的物品再好它也不过是日用品,你可以说再过几千年,它会成为古董,那时候将多么多么的有价值,但仍旧不能摆脱它不过是一个日用品的地位,你不能说它是放在神坛上的祭品。日常生活中确实应该用“中庸”的方式来思考、来对待周围的人。但要把这个“中”看成是“天下之正道”、“庸”看成是“天下之定理”时,那他的浅薄也就表露无遗了。既然是“中”,要确定它,那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必须要知道“两端”;既然是“庸”,是“平常”,那就表示肯定存在着“反常”。也就是它们的存在也同时表示有更高的标准存在。可二程兄弟却把“中庸”当成了最高级别的真理,也就如考试时把50分当成了最高标准一样,而这个所谓的最高标准,在当时的氛围里其实仅仅是50分。可在下一个循环中,这个“50分的中”却成了它的“高端”,很自然地,它的“中”就只能是上一个循环中的25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从宋朝开始,我们的民族越来越没有活力的原因了。
   我们在制定所有人都要执行的规章制度时,要“中庸”;同时也要表彰那些表现高于这个“中庸”的人,并且越是优秀的越加表扬,而不应该把这个“中庸”当成是天下至理,让明显比它好许多的反过来适应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那个“高端”做得一次比一次高,从而把“中”不断地提高,让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发展。
   “中庸”只是一个实用的手段,它绝对不应该成为一个思想。可惜,它在宋儒那里不但变成了一个思想,还变成了一个号称是“天下正道”和“天下定理”的思想。现在,我们讲“文化自信”,这确实没错,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把古人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是宝贝,而是重视应该重视的,抛弃必须抛弃的,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方式。
  

共 19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程朱理学中的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做的注脚做出自己的看法,阐述程朱两位学者在这一见解上的偏颇,程朱作为封建时期的学者自然带有当时的封建思想在里面,符合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如作者说的:“中庸”只是一个实用的手段,它绝对不应该成为一个思想。欣赏。【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9-03-25 20:48:08
  作者把“中”解释的很清楚,但是感觉“庸”字阐述的还欠缺了些。个见。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9-03-26 07:58:36
  确实是这样,“庸”有好几种解释,有一种认为是“用”,这样“中庸”就成了“中”的“使用”。传统上是把“中”“庸”并列,“庸”就成了平常、正常的一种状态。由于它平常,所以理解起来也就平常,所以我也就没有再多加解释。哈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