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难忘“知青”岁月(散文)

精品 【丹枫】难忘“知青”岁月(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25发表时间:2019-03-30 18:08:06

【丹枫】难忘“知青”岁月(散文) 1959年9月,王德彩、黄桂英,一个是18岁的男青年,一个是17岁的女青年,由江苏南通县袁桥公社苏桥村,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边疆、支援新疆建设”的号召,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和同公社的133名知青坐着解放牌汽车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货车火车直奔新疆。
   王德彩说在来新疆前,每人发了一套棉衣、一双大头鞋、一床军用被子、一条褥子。黄桂英说当时带队的是本公社的冯顺清,他的妻子吴贵英也是知青。还有来自新疆的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来前他们做了宣传动员,说新疆有煤矿、金矿,很好的地方,到新疆去吧!王德彩说当时在老家时也是种地挣工分,生活还可以,能吃饱肚子。
   从江苏南通坐“解放牌”汽车到上海,又从上海坐货车火车到新疆的哈密,用了40多天的时间。在汽车上人是站或坐着的,在火车厢里和汽车上一样没有座位,都是坐在车厢里地板上。
   火车到哈密后,有几十辆“解放牌”汽车在等候他们。接着,王德彩、黄桂英及133名知青上了“解放牌”汽车,又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才来到新疆的米泉县——现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到新疆米泉后,王德彩、黄桂英及133名知青分别被米泉县政府统一分配到安宁渠公社四十户大队、保昌堡大队、广东庄子大队参加农业生产。王德彩、黄桂英等33名知青坐着马车来到保昌堡大队报到,此后就在这里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半个多世纪以来,王德彩、黄桂英以及133名知青将青春和理想无私地奉献给了新疆的农业建设。而今,王德彩、黄桂英年已古稀,来保昌堡的33名知青中,健在的仅有7人,其余都已经去世。
   黄桂英说,刚来时住在保昌堡原地主家的土房子里,土房子里住不下,就挖盖“地窝子”居住。当时的保昌堡有500个村民,33名知青的到来,无非是给保昌堡增添了新的劳动力。
   和王德彩、黄桂英同来的知青王汉杰,是名当过海军、陆军的退伍军人,当时任保昌堡大队二队生产队长兼村民兵连长。在劳动之余,由他带领全村的36名青壮年参加民兵训练。
   黄桂英说冬天吃水不方便,将雪化成水吃。33名知青全部在食堂吃饭,做饭的是本村的回族村民。
   当时,和平渠西渠正在建设,知青们参加了和平渠西渠建设后,又被组织到米泉县修建水库。春节大年初一,他们都没有休息,饭吃不饱;过年了,一人一个高粱面馍馍,一个白菜炒粉条的菜。那时,他们在食堂吃饭,汤面条是一碗两分钱,有时两分钱的汤面条也舍不得吃,就用面汤下面吃,这样可以省得两分钱。
   知青们来了,主要还是种地,春天种的蔬菜有辣子、西瓜、豆角、大白菜、糖萝卜,秋天种的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麦。因为是集体劳动,每人都挣工分,男知青干一天活儿是10分,女知青干一天活儿是8分。
   黄桂英说当时如果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所挣的工分也就200分,200个工分相当于10块钱,她舍不得花,年底了存了60块钱,邮寄给了在南通乡下的母亲,她说当时母亲已经60多岁了。
   冬天了,有时下雪也没有休息,知青们所参加的劳动多半是拉土,用草和树叶子积肥,天冷,有时候晚上也劳动,冻得受不了。黄桂英说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工作组的同志问黄桂英:“姑娘,冷不冷?”黄桂英回答:“还可以!”黄桂英说“还可以”是为了面子,说不冷是假。当然,如果坐到那里不干活儿,那才叫真冷,如果干起活儿来,也就不觉得有多冷了。
   知青们积肥用的工具就是爬犁,在爬犁上放个大筐子,找些解冻的土、草叶子、树叶子装到筐子里,再用爬犁拉到马车跟前,装到两辆马车上,然后上到农田里做“肥料”用。后来,保昌堡大队的马车由两辆增加到四辆,马车多了,他们还到乌鲁木齐市区里公共旱厕掏过大粪,拉到保昌堡村上到农田里。
   谈起挣工分,黄桂英说冬天和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冬天男知青劳动一天的工分是8分,而女知青劳动一天的工分是6分。如果不好好劳动挣工分,每天连肚子都混不饱。年底了要根据平时的劳动工分进行分钱,因为平时没有钱了可以先预先向队上借,把先前借用的扣除掉,也就所剩无几了。当然,也有嫌生活苦,产生回老家的念头,但身上没有钱,连路费都没有。
   黄桂英说,因为当时年龄小,当坐火车到甘肃时就后悔了,在车上吃的是茄子炒菜,高粱面馍馍,喝的是用草籽打的糊糊,不吃肚子饿。初次离开家,坐车到新疆哈密时,她眼睛都哭肿了,但想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就坚持下来了。
   1962年,黄桂英和王德彩结婚了。黄桂英的父亲从老家来到新疆张罗了他们的婚礼,还在五家渠买了一头小毛驴,杀掉,弄了些肉,还有馍馍,作为婚礼的大餐。婚礼由来时带队的冯顺清主持。结婚那天,来自江苏南通的支青们聚集在集体宿舍,吃了一顿婚席。生产队里准备了一间土房子,作为他们的洞房,洞房里有一个土炕。直到1968年,黄桂英和王德彩才在队里给分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两间属于自己的土房。
   2009年是江苏南通支边青年支边50周年,南通市民政局为那一批支边来疆的青年送来了纪念奖章,以示纪念。遗憾的是,大部分知青没有等到领取奖章的这一天就去世了。
   黄桂英和王德彩不约而同地说,现在回老家江苏南通,和他们相同年龄的老年人每月都领到1700元至1800元的工资了,而他们现在保昌堡每月仅能领到政府发放的220元的社保金。但想到最初的选择,老两口却无怨无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诗句,就是王德彩、黄桂英等支边青年们将青春和理想献给边疆建设的真实写照。
  

共 22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段新中国建设的光荣历史,支援边疆建设是一代支青的人生目标。作者笔下的王德彩、黄桂英夫妻,就是于1959年9月自江苏南通来到新疆的支边青年,当时不过才十七八岁。王德彩、黄桂英及133名支青分别被米泉县政府统一分配到安宁渠公社四十户大队、保昌堡大队、广东庄子大队参加农业生产。王德彩、黄桂英等33名支青坐着马车来到保昌堡大队报到,此后就在这里当了一辈子的农民。2009年是江苏南通支边青年支边50周年,南通市民政局为那一批支边来疆的青年送来了纪念奖章,以示纪念。遗憾的是,大部分支青没有等到领取奖章的这一天就去世了。全篇文字精炼,视角独特,支边故事,历史使命,奉献青春,无怨无悔!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40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3-30 18:08:52
  全篇文字精炼,视角独特,支边故事,历史使命,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3-30 18:33:33
  上一世纪的支援西北建设和这个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青春热血乐于奉献,为国为家全力以赴。品读佳作为您点赞,期待看到您更多的好作品!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4-04 22:49:25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祝写作更上一层楼!
梦锁孤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