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大学老师追忆(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大学老师追忆(散文)


作者: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童生,854.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4发表时间:2019-03-31 22:33:15

【丹枫】大学老师追忆(散文)
   大一时,我们的辅导员是来自东北的老乡迟玉斌,那时东三省的都是老乡,包括高年级的孔庆东以及褚福军(戈麦)。迟王斌老师出国留学后,王岳川老师接替了他的位置,从大二直到大四我们毕业。
   虽然辅导员并非王老师的主业,因为还有大量的授课、著述、读博任务,以及老师一以贯之的书法。但王老师还是抽出了许多宝贵时间,与我们这些本科生同欢共乐。印象最深的是组织我们班,在春天同游空阔荒芜的圆明园。那个时期,这个园子还荒凉得厉害,除了远瀛观和大水法遗址有些游人,福海等地都颇为寂寥。我们步行出北大东南门,路经清华大门而入圆明园。王老师虽长我们十二三岁,但活泼多才,成为同学团围的中心。在福海边的座谈,内容全忘了,只记得海天一色的春光,以及面对大好山河的情感抒发。
   另外深刻的印象,是毕业二十年的聚会,王老师给全班同学每人现场赠送的墨宝,送我的是“春和景明”,之后与王老师同桌小酌,其乐融融。
   王老师是四川省安岳县人,他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不久就考入北大读硕士,毕业之后成为我们的辅导员。王老师常对我们讲他的同学汪晖勤学成才故事,那是他早年钦佩之人。王老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批评和文化战略的最新研究和教学,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中国身份”,坚持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的第一步。理论上提倡“文化书法”,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在世界40多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
   近年关注整理王老师主要观点如下:
   1.人类文明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球上的人类总数和已经长眠于地的人已经有数百亿之众,而与人类同存的其它物种大部分已经灭绝,还有一部分正在加速消逝。这一惨烈的世界性场域告诉我们:全球化与人类两个重大危机相关,其一是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危机,其二是人类精神痼疾在现代消费社会中的人文精神生态危机。
   2.中国文化应该在一个世纪的“去中国化”之后思考“再中国化”问题——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中国文化输出将使得中国现代经验逐渐成为世界的经验,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将使得东西方共同形成“世界新秩序”,不仅能优化全球性的资源配置,而且正在取代以前的民族国家体制中的话语运作结构。这一切都造成了全球知识分子在问题意识、自我身份、知识价值定位等方面的全新立场和身份定位。
   3.我坚信,我们这一代或以后几代学者都将面临中国学术文化世界化的任务。可以说,在一个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术大师和优秀学者以其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在碑文上镌刻着这样的大字: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4.“在大学期间,每天十几个小时昏天黑地狂读诸子、经史,尤喜老庄。苦读苦背是我大学生活的惟一‘活法’。……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国家教委工作。‘北大情结’使我除了工作以外,每过一二周必去北大和北图。总想对先秦至明清的思想史,逐一下番功夫。然而却感到心气不足、功力不逮。有一次,我来到冰天雪地、狂风呼啸、空无一人的未名湖,静静地看、静静地坐、静静地思、静静地感受大风的鼓荡。猛地体悟了‘独钓寒江雪’的寓意,坚定了进入燕园深造的念头。”
   5.“国学根基、西学方法、古代坐标、当代问题”。这是我的学术理念。中、西、古、今四条“腿”,缺任何一条腿,学术平台都将摇晃或者坍塌。
   6.“现在学术界很多人害怕思想、憎恶思想。我认为思想本身是无罪的,只有思想的极端形式或者极端地扼杀思想是有罪的。因而应该提倡宽泛的多层次的文化对话。其实人无论中西古今都是有缺点的,而这才是真实的人。这就意味着,新世纪的中国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让各国朋友提意见,这样中国才会真正进步。只有在东西方互动的良性条件下,新世纪‘中国形象’才会真正建立,才能使中国从20世纪的文化‘拿来主义’,走向21世纪的文化‘输出主义’”。
   7.“在本体论的研究中,我始终认为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这些东西方大哲和我是同一代人。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生、怎样死。与他们对话,就是在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因此,我坚持学术研究‘三眼’:深情冷眼、童心慧眼、平视之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这种与天地万物平等对话和与中西大哲思想问答的精神高度。”
   8.“注重一个世纪西学进入中国以后,怎样改写了我们的思想和语言方式。并探讨中国传统资源,在后现代世界重获阐释的可能性。我不相信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就烟消云散。而要采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考察中国文化哪些部分已经死亡了或永远地死亡了?哪些部分变成了博物馆的文化只具有考古学的意义?哪些部分变成了文明的断片,可以加以整合,整合到今天的生活中?……中国文化作为中国思想中精微的部分,能承载21世纪独特的中国本土精神,并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尽一份文化重建之功。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的解读,并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文化输出’和‘发现东方’不可能靠西方‘他者’,只能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中,中国学者自己发掘出中国文化新精神,从而使中国文化不在新世纪再次被遮蔽。在借助‘他者’力量的同时,我们应该自己说话,使中国文化得以在新世纪的全球文化平台上‘发言’。”
   9.王老师难得一见的长诗:近年,颇感国之反腐倡廉之力,慰甚,作《梨花赋》,以表志怡神畅!
   “梨花春带雨,冷艳约胜雪。众花凋谢梨花开,承得梅花一缕魂。柳色如烟,溶月柳絮淡淡风;梨花似霰,分明香蕊皎皎白。花始蓓蕾,形呈五瓣玉莹然;芳香流澜,灵秀花色光蔓延。花影清乍放,馀凉染衣湿。白袂凌空,露泣梨花白如玉;天姿灵秀,意气层染舒高洁。浩气清英,仙材卓荦心素白;日精月孕,素质不宜添彩色。花谢时节飘入泥,揖别华彩孕新果。花润肺,果清心。清白含蓄,一生皎洁。梨花素白若有思,曾仗东风寄云辞。
   独秀梨花,白锦无纹香烂漫。大爱砀山,缥缈梨花入梦云。千年古郡,人杰地灵,物物相谐,气势不殊黄龙顶;百年古梨,漫天荣放,片片洁圣,花海谒仰长河桑。花铸盛世,维美砀山,洁引千祥,福祉如今。君子有梨花之洁,履职以廉洁为则。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廉洁之士则美如梨花,冰清玉洁能公正无邪。公生明,故律己要廉;廉生威,则世代称颂。东汉杨震,暮夜却贿,乃称朝中名士;晋时陶侃,公物送鱼,慈母明义循大行。岂非梨花之洁哉?杨承芳风清气朗,不私一钱,明帝凛然止中伤;孔繁森两袖清风,鞠躬尽瘁,化作春泥仍护花。岂非梨花之香哉?洁白无瑕如梨花清芳,心底无私乃天地宽阔。处事公平清似水,为人清廉洁如冰。一尘不染,君子慎独成空谷幽兰;我心素洁,高士廉洁而天地和谐。风清气朗,正气可干城;迈步正道,登高更行远!”
   10.“我因家学渊源而幼时习字,出入汉晋唐诸帖,尤好二王和颜书,强调文化书法和汉魏气象。我是从颜真卿、而上追二王、秦篆汉隶,然后进入王羲之行书研习,最后投入大精力书写草书。在我看来,书法和学术并行不悖,不管是陈独秀、胡适、沈尹默、启功等都是这样。有些人把学者写书法或者是书法家著学术文章看成是不可互通,这是错误的。我的名言是“艺术人生”加上“学术人生”等于“完美人生”。”
   11.“美”今天被很多人质疑,而“丑”却被太多的人喜欢,这使从事书法者陷入二难处境。从正面看,当代审美范畴空前扩大,过去是“美”、“优雅”、“和谐”,今天却可以有“荒诞”、“黑色幽默”、“百色写作”、“丑陋”、“恶心”等。借用光谱学来说,过去主要是红黄色暖色调倾向,而今已经有诸多阴暗的冷色调出现。作为美学理论的研究者面对这些时不能扼杀,而应给与恰当的评价。从负面来看,这些冷色调如果成为了主色调,那么人性良知和神性光辉就有可能被掩盖。如果让那些恶心或极端的“试验艺术”来代宗教,可能会产生更多更大面积的精神生态失衡。
   12.我们应该从后殖民误区中出走,开始重新认识和重估这个世界!因此,我提出“文化书法”十六字教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我们一方面要激活传统,一方面要不断坚持可持续地创新,而学习经典并创新经典应该成为新世纪中国书法的文化战略。当代书坛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现象:先锋书法主张取消书法的文字载体,完全依赖线条和墨像来传达一种书法理念;行为艺术中的书法实践将书法定义为“笔墨在纸上的运动”。……这些牵涉到很多问题,一是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一是“书法性”的问题。
   13.当代书法应该多元化,但是多元不应没有文化主调!我们应该在走进经典中重新体认发掘书法经典的当代意义,进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经典。应从书法自觉和生命自审的晋帖魏碑唐法宋意中寻找书法文化基因,将魏晋风骨唐宋意韵作为审美风范整合进今日书法对文化传统的延伸中,使得书家在书写创新中融入自身生命对书法文化密码的理解,在书写中展现强烈的自我人格精神投注,从而将书法看成涵养人文情性的一种重要方式。简淡流美的书风带来的是新的生命境界,不滞于物的人生才是破除消费主义迷障的绝好方式,这也是“文化书法”特别强调走近经典走进魏晋的初衷。
   14.就当代书法发展的态势看,大体上讲,当代中国书法已经度过了“抄袭西方后现代时期”,开始“中国经典重创时期”。因此,未来书法发展有几个动向可以期待:一是书法走向文化化、经典化,我近十年来所提出的“文化书法”,“书法原创力”,“书法输出”等,表达了我对书法界整体高于并超越前人的书法观念、书法形态、书法技法、书法传播的某种文化期待。“创新”是生命精神喷发状态,而“原创力”是文化生产力,可以表征大国书法形象。二是中国书法走向教育体制化、多层化,成为逐渐完善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制的书法教育结构,如果对经典书法认识不清,思想不明,可能就会一叶障目,与时代书法文化大势脱节。三是中国书法走向国际化、互动化。我认为,新世纪书法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走出去”而成为世界的!每个时代的书法家都有其自身的书品人品,并而形成自己的书法身份,众多书家互动形成大国书法文化身份认同。
   15.我当用余生尽力推进文化书法和书法文化创新,使书法成为整个世界受尊重审美文化范型,一种由东方向西方传播的新审美感受方式,进而使书法成为东西方互动的人类的艺术审美形态,促成人类多元文化相互尊重的新局面早日到来。
   谨以此文向王岳川老师致敬!
  
   二
   一九九〇年,我的毕业论文指导导师为周先慎老师,他是四川成都崇州市人。他从一九五九年二十四岁始任教北大中文系,历三十六年,是北大任教资历最深的老教授之一。
   那时,我未选钱理群老师与洪子诚老师,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喜欢随大流,因为选择两位老师当指导老师的居绝大多数,喜欢现当代文学的同学太多了。相比之下,明清小说反成冷门。尤其在当时,我已经刻苦攻读了包括《金瓶梅》在内的北大图书馆的许多明清小说,自感是有心得的,也希望取得突破。
   实话说,周先生讲课不似钱理群老师与洪子诚老师的激情,加之古代文学理论和历史的相对枯燥,所以学生听课状况一般。但周老师却从不点名,加之大家落下的课都会自动补上,每到期末,他的课程无人挂科。这点连许多外系的同学也颇为向往。
   周老师的学术视野开阔,涉及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诸多领域,其中用力最勤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其研究以作品分析见长,尤以精深入微的艺术鉴赏在学界独树一帜。
   周老师指导论文,印象十分深刻。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让德高望重的资深周老师成为导师,是十分不容易的。我的论文正是老师的古典专业《论三言两拍的情爱叙事》。老师除了观点的修正,文字的修改,数次强调写论文,要扎扎实实地花工夫,要回归文本,认真细读文本。不反复细读,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做老师的弟子,没有给老师送过任何东西,他永远是热情和诚恳地对待我们。只是在他搬家时帮过一把手,那还是许多同学都参加的情况下。
   我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只是今天看来,作为当年的本科生,我的根基还是太肤浅了,占有的大家论述还是不完全的。客观原因是,对明清小说的研究,已经是汗牛充栋了。但至今,我依然喜欢阅读古典小说。
   近年,见到老师写就的小文,提出了读书人的十个问题,颇为有趣。1.书是什么2.何为读书人3.考试与读书4.专业与博览5.泛读与精读6.记忆与理解7.眼勤与手勤8.藏书与读书9.读书.思考.写作10.提高语文修养。周老师的小结是:读书苦,读书乐。我们的周老师,还是当年的老师,还有当年的简约和凝练。正如他在早年的文章中所写: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共 1937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是北大毕业生,他的这篇《大学老师追忆》。讲述的都是北大教授的学术和人生故事,以及作者对他们真实的认知和崇拜。介绍的第一位大学老师是王岳川,是四川省安岳县人;依次介绍了周先慎老师,他是四川成都崇州市人;曹文轩老师;钱理群老师;洪子诚老师;丁石孙校长。最后,作者写的是自己对北大元老蔡元培校长的崇拜和追忆。全篇文字精炼,视角独特,尊师崇学,如数家珍,北大学子,一一闪亮登场,大家风范,学术等身,令人敬仰!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3-31 22:34:19
  全篇文字精炼,视角独特,尊师崇学,如数家珍,北大学子,一一闪亮登场,大家风范,学术等身,令人敬仰!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4-01 19:09:06
  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赖以尊师重教,恩师教化功不可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