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编辑推荐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记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作者:游泳的马 布衣,2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8发表时间:2019-04-01 03:41:50
摘要:题记: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剧,让人想起了读书氛围浓厚的宋朝,也想起了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几多水气、几多温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之称的李清照。

【浪花·回眸】南渡,南渡,应是“绿肥红瘦”(随笔)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举兵南下,攻陷了宋朝首都汴京,灭亡了繁华一世的北宋王朝。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当年五月初一被推举为“宋高宗”,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史称“南宋”。后来,宋室为了躲避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这场“靖康之变”的宋金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般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南渡”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被誉为“中国文明的分水岭”,它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时间的顺序,穿过历史的尘烟来品读、梳理李清照“南渡”前后“绿肥红瘦”的诗词,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感悟她跌宕起伏的不平凡人生吧。
   一、南渡前,“绿肥”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人家,南渡前,其性情天真率性,明丽爽朗,生活美满幸福,优越浪漫,诗词创作属“绿肥”时期。
   (一)少女时代,才震京师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3月13日,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李清照少年时,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成长在书香之家,饱览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并且逐步崭露了其聪颖过人的文学才华。这一时期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以景衬情,轻灵新巧,委婉曲折,层次鲜明,在将其惜春、恋春的情愫昭然展示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极尽传神之妙。全词语言浅俗平淡,读来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据说该词一出,名震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在怡然的心境中,回想少时游玩的场景,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以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娟秀淡雅,静中有动,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了张耒[lěi]、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并相约在春意盎然之时,来到大自然,搜集奇花异草,相互比赛。李清照的一首《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再次一鸣惊人:“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在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的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真正达到了“无我之境”的妙趣。该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素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文学革新运动的急先锋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入闺阁,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深刻总结了历史的教训,用借古喻今的方式来对当权者予以劝戒,表现了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你看这诗的气势哪像是出自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之手。父亲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世人的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待字闺中的少女慢慢长大了,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在短短的41个字中,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灵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而又娇羞调皮的美少女形象。
   美好的爱情来了,李清照开始热恋了,一首《浣溪沙·闺情》飘入笔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首反映爱情的词,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质朴深刻,格调欢快,词语活泼自然,生气盎然。细细想来,一位与心上人幽会、风韵秀丽的少女多么可爱,细腻敏感的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诚、炽热、大胆。
   (二)伉俪情深,闺房昵意
   公元1101年(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觅得良偶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双方父亲同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同时夫妇二人志趣相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兴趣。婚后的这一时期,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甜美的一切,溢于词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词作于女词人与夫君新婚燕尔之际,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和谐的婚后生活,显示她落拓恣肆的独特个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婚后不久,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李清照一腔深情不忍离别,遂“觅锦帕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以送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该词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诉说了作者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景物体现了她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空闺寂寞的李清照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又写了《醉花阴·重阳》一词寄给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该词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据传赵明诚收到该词后,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精心填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混在其中,请友人鉴赏。朋友再三吟赏,最后说,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朋友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跪服。
   秋天到了,李清照外出郊游:“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眼沙欧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密婉转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上片写观赏秋景的喜悦,下片写归去的依恋,展现出一幅清新广阔的晚秋湖上风景图。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索衰落的感觉,自北宋“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多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示的是一幅绚烂夺目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其生命和感情,显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词中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在轻快的节拍中传递出作者开朗愉快的心情。作为一个女词人,她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这首词造景新颖别致,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细密传神,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具有生动、鲜明、清新、自然的特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
   结婚后,李清照开始走出闺阁,面对社会现实,她变得思想更加活跃,性格更加开朗,敢想敢说,加之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好,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挥洒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渔家傲》词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结为一体,把自己的理想和心头的块垒一起倾泻出来,塑造了一个豪迈恢宏、格调高远的意境。这首“另类”的词继承和发展了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气势磅礴,胸怀阔大,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充分显示出被誉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傲然自立的人格和抱负,这是李词中独具特色、具有明显豪放派风格的浪漫主义名篇。
   (三)青州生活,苦中作乐
   公元1107年(北宋大观元年)3月,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被推下了宰相的权位,亲戚族人凡在京者,一概捕送“制狱”(皇帝特命监禁罪人的狱所)。至7月,赵家族人方获释放。当年秋赵明诚带着李清照一起离京来到青州故里(今山东青州)屏居。宁静的青州,没有了京城勾心斗角的宦海风波,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在青州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美好幸福的时光。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就借用《归去来兮辞》以及其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把书房称做“归来堂”,把内室称作“易安室”,并自号“易安居士”。
   来到青州,远离京城喧嚣,红梅初开新春将至,自然环境与女词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了沟通,对生活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心情愉快的她拿起笔来言情寄志了:“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这是她来青州后的第一首词《小重山》,从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她愉悦的心情。之后又相继诞生了包括《鹧鸪天·桂花》在内的许多诗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篇盛赞桂花的作品笔法巧妙,风格独特,一反传统,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这首词显示了词人不同凡响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李清照性格开朗,感情真挚,既钟情山水,也珍视同丈夫的爱情。从公元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至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李赵的二人世界变得丰裕充实起来。搜集金石书籍是明诚的醉心,清照协助丈夫共同校勘考证;游览名胜是二人的共同爱好,一登泰山顶、三访灵岩寺、四游仰天山……,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二人的足迹。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是我国最早,也是最权威的金石目录和研究著作。 
   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夫妇二人“归来堂”的“斗茶”。饭后,二人沏茶,指书橱中某书某页说出其内容,以决胜负,败者献茶胜者饮之。清照自小博学强记,每每胜之。二人笑语欢声……在这如影随形、相知相投、轻松和谐的日子里,二人渡过了十余年的好时光。
   在屏居青州期间,李清照除了协助明诚撰著《金石录》之外,她还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功的大事,这就是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的《词论》。

共 1179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时为序,详细,客观的描写了李清照所处的大环境更变,以及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洋洋洒洒万字也体现了作者对易安居士的喜爱敬仰。做为千古才女,词牌巨匠,李清照的一生是一阕阕词作堆垒而成的,婉约,清丽,执着,清逸,徐变的风格愈发成熟,令人青慕。随着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如梦令这首小令,和李清照才女,再次提升热度,人们也再次把她的传奇一生,词作风采加以研究。本文结构顺畅,叙议结合,史料引导,研墨精纯,值得赏学的文史精品。感谢赐稿,遥致春安。【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19-04-01 03:43:30
  编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海涵,敬祝文丰笔健,期待更多精彩。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2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19-04-08 09:13:36
  谢谢望雪老师的编发与美评!努力学习,期待精彩。遥祝:一切顺意!!!
感恩、责任、执着、自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