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私塾的戒尺(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私塾的戒尺(随笔)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78发表时间:2019-04-02 15:23:09
摘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的戒尺是催人奋进的鞭子,它唤起学子们追求理想的脚步!

过去的私塾,教书先生的案头经常放一把戒尺。戒尺,无非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先生是要教训的,教训的方式无非是用戒尺打打屁股,敲敲手心,让孩子长些记性。
   老子曰:“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教育,便是要孩子变易掉其不良之习气,使子做善,以作明明德事业。而教育下手之处,当以学习为始。《论语》学而第一,便以学为始篇,可见孔门尤重学习。而学习,本身是一种曲折之事,古贤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就是一种勤苦之事。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佛家说:“苦难即菩提”。菩提是梵语,意思就是智慧,智慧是在困苦中磨砺出来的。
   戒尺的作用只是象征性的,如果把孩子打得皮开肉绽,就成为体罚学生了,大不可提倡。可是,严厉的老师,应该是家长的福分,对于严于要求孩子的老师,家长更要心存感恩,因为他可以用严的方式,来将孩子“阴我意识”伏压住,而使其向善做人。
   私塾的教书先生,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大有区别的。严者、宽者皆有。先生的“戒尺”有三根,一根铜制的,既是“戒尺”,又是压条,既用于压书,又用于体罚学生。另外还有两根:一竹制一木制。体罚学生也分为三等:轻的用木制“戒尺”打手心,较重的用竹制的“戒尺”打手心,最重的用铜制压条打掌心或屁股。铜制的压条在体罚中一般不启用,主要功能用于压书。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个就为教书先生使用戒尺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实对学生严格,大可不必通过戒尺来完成的,可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实现。中国私塾的学生大多很听话的,家长要求尊敬老师,于是,老师的话,他们比较上心。
   现在的课堂,戒尺已经退出。中国古代在戒尺之下也出了不少俊才。有人讲,戒尺,给先生立威,其实,戒尺不过是一种处罚工具。
   学生的成才与否,戒尺起了一定作用。
   体罚的确会使学生铭记错误,但这只是短暂而表面的。学生因为怕被体罚而不犯错误,形成了犯错误的后果就是被体罚的错误观念,以体罚管束着学生的言行,一旦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老师的体罚约束消失,学生就会原形毕露。所以体罚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
   体罚使学生铭记错误,学生自然会下意识地避免错误,如果避免错误的方法正确,自然皆大欢喜,而如果方法错误,例如:学生因为未完成家庭作业而被体罚,有些学生就会抄袭家庭作业来避免体罚,老师收到的只是表面现象,适得其反。其次,体罚还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世界上又会多一个中规中矩的模仿者。
   体罚还会僵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敬若神明,或恨之入骨;体罚还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体罚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理疾病……
   总之,体罚维持的“乖巧”、“好学“也禁不起考验。
   学生的成才与否,戒尺起不了关键作用。
   学生的成才,靠的是自己勤奋好学。在少年成才的过程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素质,那就是勤奋好学。勤奋出成果是谁都能够明白的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看重勤奋这项素质,甚至往往把成才之路就看作勤奋学习的路。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言,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以及像“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生动的故事。这些关于勤奋的说教已经成为人们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熟语,并且形成了人们心目中对学习、读书的一般看法,即把勤奋作为第一要素。
   在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的管理一直是提倡表扬和鼓励,而对于惩罚则不仅不提,更多的是反对之声。对教师来说几乎有点“谈惩色变”。我们承认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表扬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某些学生的管理,表扬和鼓励也有失效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惩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问题不在于惩罚的本身,而在于惩罚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
   惩罚不同于体罚,惩罚是通过教育手段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一种手段。它能引起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惩前毖后,其形式不带有伤害和攻击性,并且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而体罚则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伤害和痛苦的一种不正当的违犯法律政策的行为,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只有分清它们的不同,才能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个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一语道破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前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赏识,就是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从错误中找到闪光点,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辩证地看待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运用惩罚,来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单位领导当众批评或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不能冷静的面对一切,从而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形象,难道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的戒尺是催人奋进的鞭子,它唤起了学子们追求理想的脚步。

共 20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由私塾先生的戒尺说起,开头自然随意,吸引人阅读。引出了下文所要阐述的话题——教育,在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戒尺该不该用?严师出高徒,学生的成才与否,戒尺起了一定作用。作者笔锋一转,又提出学生的成才与否,戒尺起不了关键作用。戒尺成了“体罚”的代名词,学生的成才归根结底要靠勤奋,老师的严厉与体罚起不了决定作用。惩罚不同于体罚,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用好惩罚而不是体罚。这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教育方式。本文论述严密,层层分析,语言流畅,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4-02 15:35:56
  题目巧妙,以为是写戒尺的,结果是由戒尺引出教育的方式。您肯定是教育工作者,对惩罚与体罚讲述的非常透彻,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4-02 15:38:48
  由古代的教育谈到现代的教育,说明过去严厉的戒尺体罚已不适应现在。现在家家的孩子是宝贝,老师打了学生家长也不愿意。学生是老师的“上帝”。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4-02 15:39:59
  我们应分清惩罚和体罚,老师还是不应体罚学生,应关爱学生。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