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怀念一所乡村小学(散文)

精品 【晓荷】怀念一所乡村小学(散文)


作者:赵文焕 白丁,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90发表时间:2019-04-08 15:04:53

怀一份崇敬,牵一缕情思,我步上了曾经就读的金咀小学。尽管来时我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情景却还是令人十分诧异;我神情凝重地注视着已经坍塌、仅存下少半截的窑洞和窑洞壁上那斑驳的泥皮草屑,感到时光仿佛一下穿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金咀小学求学的童年时代。曾经的岁月深处的故事便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
   金咀小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窑洞小学。它座落在金咀队(现在称为金咀组)最北端的一个叫岭岗的半山腰上。从有人烟的村落启步,沿着一条崎岖的乡村小道,一路蜿蜒而上(越往上人烟越稀少),其间越过七八道梯田形成的屏障,最后登上一处地势相对开阔平坦的台地,就是我们的学校了。待未走进校门前,你如果回头朝来路俯瞰,就是一幅缩小了的乡村图画,在这幅安静地,充满沟沟峁峁和条条蚯蚓小路的画面上,如果你定晴细瞧,还会发现有小小的人影在蠕动。
   据说金咀小学的前身,是当年合作化时在这里兴办的一个兔场,后来兔场虽然停办了,但留下了两孔宽畅的窑洞,和窑洞前一片开阔的空场地。于是在兔场的遗址上,稍加修整,一所像模像样的窑洞小学便诞生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愈接近校园时坡路愈是陡峭,当最后拾级而上,行至校门下方那道塄坎的三分之二处,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校门口靠左边那棵高大的核桃树,它枝繁叶茂,占据了校门口的大部分空间,而在校门外仅有五尺见方的塄沿上,则长着一棵碗口粗的杏树,它们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相互映衬,遥相呼应。每每崖畔上的一阵风掠过,那摇拽的枝杆和哗哗作响的树叶,诉说着流年的岁月,见证着人世的沧桑。正前方是片开阔地,它既是我们的校园,又兼作我们的操场。开阔地的北端,高高的崖面下,就是教学区了。正中间两孔大窑洞是我们的教室,毗邻教室两侧的小窑洞,便是老师的办公室。在校园东北一隅,有一棵高大的椿树,它的枝头直插云霄,伟岸挺拔的身躯,犹如威武不屈,气宇轩昴的哨兵,庇护着我们的校园……回眸院子的东南,突兀的有片果树林十分抢眼,那是当年兔场留下的遗产,它苍郁葱茏,别有一凡风味,在校园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到农历的二月,苹果树的枝头就会孕育出待放的苞芽。待不了多久,经过一场春雨的沐浴,那枝梢的一个个蓓蕾,就会含苞绽放,姹紫嫣红,雪白的鲜红的花骨朵竟相争妍,把个枝杈枝梢点缀得分外妖娆。紧接着在花瓣周围,就会有叶片生出来,起初还只是芯子一般,不引人待见,但要不了多时,几经和煦的春风的抚慰,就会枝繁叶茂,把校园装点得如诗如画。渐渐的地,花败了,凋零了。面对花的凋谢,人不免心生几份黯然,但这种黯然神伤的心情很快就被另一种欣喜地发现所取代,站在苹果树下,只需你稍加留意,就会惊喜地发现,在花瓣凋谢后仅残余下的花蒂的尾都,已悄然棒出苹果的雏形。那一丁点一丁点的果蕾羞答答地藏在叶片后,积极地酝酿着秋日丰收的果实。
   正当我们对苹果树、核桃树和校院外杏树的关注度,和热情有所消弱的时候,那崖畔畔上一丛丛酸枣树成为新的景观。它及时地填补了我们视觉上的缺失,使我们惊叹大自然实在太神奇了,对人类的馈赠永不枯竭。与杏树、苹果树所不同的是,酸枣树是先长叶,后开花。每年五一节后,遵守时令的酸枣树便适时开花,那小米粒似的花,窝匝匝开遍酸枣树的每个枝杈,那密不透风的树荫,远眺就像一幅浓抹重彩的水彩画铺着崖畔上,又似碧云绿雾缠绕在崖畔。许是酸枣花那淡淡的幽香非但沁人心脾,就连鸟儿也按柰不住它的诱惑,纷纷在酸枣树丛中做窠筑巢。有麻雀、斑鸠、喜雀等等。在一个刮大风的日子,不经意间,突如其来的从崖畔掉下一条菜花蛇,在同学们一片惊骇之中,老师用一珠长竹杆将它挑起,导引上崖面,蛇被放生了。
   越过苹果林这道天然屏障,在男厕所的一侧,有棵白果(苹果树的一个变异品种)树,另外还有女厕所的那棵花果(也属苹果树的另一个变异品种)树,别小瞧它俩的果实小,实际上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白果以成熟期早而备受师生的青睐。每年五一刚过,它就可以采摘食用了,比门外的杏子还要提前半个多月。而花果的成熟期虽然在秋季,但它诱人的香味即便你未及品尝,单那香气就已使人醉了。
   虽然两孔窑洞能够容纳下全校的学生,但学校是四年编制,四个班级,就只能采用复式教学了。所谓复式教学,就是一、四年级坐一个教室,二、三年级坐一个教室,同年级的学生集中坐一块,自然形成一个班,班级与班级间层次分明。老师给四年级授课时,一年级就遵照老师的安排上自习。而当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四年级的同学就很自觉的温习功课、做作业。那时的我们,特别听老师的话,特别遵守课堂的纪律,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开小差。虽然两个年级每天都要相处一室,但从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记得那时学校的设施十分简陋,一、二年级学生连最基本的课桌都没有,伏案就续的简易课桌,实则是一块块拼凑起来的木板,看似寒碜,但每个小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朗朗地读书声传出窑洞,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教室座北朝南,在冬日里就会享受充足的阳光带给我们的快乐。课间休息时,我们会三个一伙,五个一团的挤在教室门口,面朝太阳,一个挨着一个“挤暖暖”,一边挤,一边嘴上念着“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半冻了锅里饭。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冷去不冷咧,单愁肚子饥。
   那时候,俭朴成为我们学校的符号,俭朴也成为我们那一代学生身上特有的标记。同学们身上的穿着个个都是自己母亲纺织的粗布衣。当然,能够穿上粗布衣还算是情况好的,一些家境困难的同学,只能穿那种补丁摞补丁的,从前由哥哥、姐姐们穿过的旧衣裳。虽然有些同学衣衫褴褛,但同学间在穿戴上从不搞攀比,也从未有过谁瞧不起谁的不良习气,全然是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记得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班上一位叫任冬至的同学,父亲早早过世,母亲独自拉扯着他们兄弟三人极度的贫困,使得他在数九寒天还赤着两只光脚片,没有袜子穿的脚趾裸露在破布鞋外,冻得通红淤肿,看上去十分瘆人。老师得知情况后,倡导全班同学为任冬至同学募捐,很快的你一毛,我五分,他二分,钱数在不断递增。别小看这区区二分钱,在当时经济普遍困难的时期却显得弥足珍贵。全班同学踊跃捐的款项,竟一下为任冬至同学买了两双袜子,一双现穿,一双备用。当班长郭存泰代表全班同学将这份温暖送达时,他流下了感激的眼泪,这眼泪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都不同程序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虽然学校没有明文规定,但互帮互助藯然成风。尽管大家都不富裕,互助友爱成为同学间的自觉行为。这种良好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我读完小学四年级,离开了金咀小学。
   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不但我们的穿戴十分俭朴,就连常用的学习用品也少得十分可怜。常常一个作业本、甚至一支小小的铅笔,都成为求之不得的奢侈品。没有笔和纸,老师就动员我们做一块小木板,可小木板需要用墨汁涂黑,方能用粉笔在上面写字。买墨汁就得花钱,一些脑袋开窍的同学,就索性把自家锅底上的锅灰(也称锅墨)刮下来,用少许的水搅合后涂在木板上。这一创举还真管用,同学们纷纷效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零成本的学习方法:老师将硬纸片剪裁成一个个小卡片,上面写上汉语拼音和生字,我们带上卡片,走向院子,对照着卡片上的字,用废弃的电池里的铅棒,或者干脆用柴木棍,树枝在地面上写写画画。我们一个个背朝蓝天,面朝大地,有蹲着的、有就着的、有在地上横着写的、有竖着写的,我们以千姿百态的姿势,尽情地在地上涂抹笔划,任由意识驰聘在知识的海洋。
   几十年过去了,那样的学习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回想起来,那时我们好像特别适应那样的学习环境。而对如此简陋的学习条件,我们不曾有过抱怨、拘谨,或者有什么负面情绪,相反每个人都十分阳光、十分乐观。回忆那些年那些事,就如同品味陈年的老酒,那么醇香,那么意味绵长。
   在我的记忆里,不光是学习用品的短缺,体育器械也只有三件:铁环、跳绳和一只小皮球。抢不到手的同学,就自创门路,在地上划出几道竖线和横线,中间空出来一个正方形,踮起脚后跟,蹦跳着用脚尖踢瓦片,比赛谁能将瓦片撞进预定轨道。类似于这样的游戏,同学们却玩得十分上心,乐此不疲……唯一值得炫耀的是,学校珍藏有十几本可提供给同学们传阅的连环画册。它一经传到某个同学手上,简直如获瑰宝,爱不释手。尽管学校有明文规定,连环画只能在校内传阅,但有些同学似它为心肝宝贝,便想方设法偷偷带回家,以便跟家里的弟妹们分享其中的乐趣,他们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睡觉时都要放在头边,兴奋得甚至睡不着觉。连环画成为我们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人的记忆有深有浅,记忆最深刻的三件事犹如昨天刚发生的一样,至今记忆犹新,一件事是同学杨秀娟转学离校带给我的伤感,另外两件则是黎明前在赶往学校的途中遇到的艰辛和风险,令人扼腕……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同班女同学杨秀娟要转学去她姨娘所在的学校去读书。理由是去姨娘那儿就可以饮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而免除患大骨节病的风险。这一举措被我们当地人俗称“换水”,换了水,就不至于造成“显水”。“显水”一词是当地人对大骨节病的一种儒雅的称谓。对于得了大骨节病的患者不称其为瘸子或者拐子,而是冠之于显了水。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地食用的窖水其恶劣的不质是造成大骨节病的罪魁祸首。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深受其扰。事实上杨秀娟去姨娘家换水不是第一人,一些有门道的人,想方设法将子女转往亲戚朋友家去换水。
   杨秀娟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既水灵、又秀气,鹅蛋形的脸蛋上,透着股稚气未脱的纯真和甜美,那一对淡淡的柳叶眉,使得她一颦一笑时,就蹙成一弯月牙。特别是两腮那一对浅浅的小酒窝,每当她忽闪着一对聪慧的大眼睛扑哧一笑时,那对本来隐着的小酒窝便显得愈发明显,这给他本来就甜美的面貌增添了异样的神采,愈是诱人可爱了。我对她那对小酒窝情有独钟,曾好笑的偷偷用指点挤压自己的两腮,盼望我哪儿也能长出她那样好看的酒窝来。为达目的,甚至有时挤压得口水连连,只为了有朝一日去与她媲美。跟那个时代许多女孩子一样,杨秀娟也扎着一对小羊角辫子,所不同的是,别的女孩子的辫子都是用红头绳扎的,而她辫梢是用红绸绺绺扎起的两个蝴蝶结,甚是好看。
   得知杨秀娟要走的消息,我惊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我懵懵懂懂地意识里,是要跟她做好朋友的,可由于害羞,到头来发现平日里跟她交往甚少,甚至都没怎么说过话。这份遗憾已无法弥补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一绺长发,在走街串巷的货郎那里换来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豆豆糖,趁她不留意的时候,偷偷地塞进她的书包。在她临走的那一刻,我背过同学和老师,躲在一个角落里情不自禁地哭了一场。时至今日,杨秀娟莞尔一笑时脸蛋上那浅浅的酒窝,还有挂在嘴角的那一丝淡淡地笑意又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一到下雨天,就是我们的受难日。在我的记忆里,那时侯雨好象特别多,往往一场雨过后,间隔不了十天,新一轮降雨就会光临,而且一场雨持续的时间也长,有时甚至要连续下半个多月。那时候的大部分同学连一件象样的雨具都没有,尤其象我们这样偏僻落后的地方,雨伞、雨鞋对我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压根见都未曾见过。每逢下雨天,哪怕风再急、雨再大,只能穿着平日里的布鞋执意往泥淖里踩。要想不遭这份罪,除非你旷课不去上学,否则,你别无选择。身上用来遮风挡雨的雨具无非就是一顶草帽,起初还能管点用,不一会儿就会被雨水浸湿淋透,戴着跟没戴一个样,何况它本来就显小护全不了身子。这时人已成了落汤鸡。本就泥泞的路,再经踩踏,整个成为稀稠不匀的泥酱。我们的双足蹚在泥糊里,作艰难的跋涉。这时候,穿着鞋跟没穿鞋已是一个样了,鞋子早就被泥水浸透了,灌进去泥水的鞋子滑不唧唧地,鞋子与脚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亲和力,平日里的亲密关系被离间,鞋子总想脱离开脚独自潜入泥淖里。又由于当时我们年龄尚小,脚上粘附的泥巴一旦超出我们的体力,就会拖往双脚难以迈步,鞋子成为不折不扣的负担,只有脱掉它,赤脚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全程大部分路段都是上坡路,摔跤成为家常便饭。屁股上全是摔倒后蹭上去的泥水,别提有多狼狈了,好不容易挨到学校,新一轮的更为严峻的考验紧随其后。坐进教室,一旦终止路途行进时的那份活动量,身上产生的热量就会骤然下降,人开始瑟瑟发抖,上牙跟下牙忙碌地在打架。身上的泥水也没闲着,呈递进式的顺着衣服的下摆一直流淌到板凳上,弄得屁股沟里全是水,湿冷难柰。

共 95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想到小时候上学,那是初冬的小学校园,显得很萧条,四周只有几棵落光叶子的白杨树,再就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文中描述乡村学校的情景,到现在都一直不忘,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比起目前城里的学校,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美丽的乡村小学,他们地处偏远,并未污染,原生态的样子,他们关注生命,注重养成教育,他们质朴,天然,快乐。从这篇文中让我看到了上个世纪六十七年代的样子,如今却还有许多留守儿童和留守教师,我们要给他们更多力量支持,告诉他们可以做出小而美的教育,让孩子们生命变得越来越美好。回忆那个年代用老师的歌唱说,“手拿镰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这些歌词突然警醒了我,让人喜欢这所学校,规矩很少,一下子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城里的大学校,各种规矩限制老师们,学生,各种竞争压着老师们,学生们。反而让他们变得迷茫和困顿。而这所小学给老师们很多自由,不评比,不考试,老师和学生都特别的轻松,有序,快乐的成长。感谢老师分享美文,期待创作更多作品。【编辑:聆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11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聆雨        2019-04-08 15:06:35
  拜读精彩散文,回忆过去那个年代,不仅充满了激情和阳光,还有现在无法体验的生活。
2 楼        文友:聆雨        2019-04-08 15:06:51
  拜读欣赏,推荐阅读。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04-09 20:09:24
  老师您好,我今晚上阅读了您的几篇散文。读您的散文,能感觉到到生活像诗一样美,您文章比诗歌更加美丽,祝愿您写出更多更美的散文,创作愉快
太行飞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